廉洲子

大學畢業后,我毫不猶豫地加入教師的隊伍。還記得剛開始的一段時間,我感覺自己從教育系統的光鮮外表進到了這個龐大體系的運轉“機芯”。我努力轉動,確保自己不出一絲一毫的差錯,希望成為一枚優質的“齒輪”。慢慢地,我漸漸適應了小學美術教師的身份,得到了領導與同事的認可。欣喜的同時,我又有些慚愧,很多成績憑借的是運氣和“吃老本”,我做到的僅僅是適應而非進步。怎樣做才能成為好教師?如何設計一堂好課?在學校和資深教師的幫助下,我做出了一些探索。
做一名好教師。“四有教師”的概念回答了我心中如何做一名好教師的困惑——要有理想,有信念,有道德情操,還要有扎實學識以及仁愛之心。星火小學注重傳統文化,并且樂于從古籍經典中汲取營養,可以說是好教師的搖籃。學校對于教師的素質要求很高,在教學方面,善于發掘每位教師的優點并給予鼓勵。作為年輕人,學校為我搭配教學良師。有著30年教齡的資深美術教師李穎成了我的師傅。從她的言行中,我發現了好教師的特點——擁有過硬的專業技能,同時愛生如己,對于每個學生的性格特點了然于心,還能善加引導,讓課堂充滿和諧之美。
在李穎老師的影響下,我把注意力放到學生的性格特點上,引導不同的學生創作不同類型、不同風格的作品。不過李穎老師的另一個優點卻被我忽視了,那就是——時刻保持創作環境的整潔。相比李穎老師帶領學生創作過的天地,我的天地簡直像被顏料彈轟炸過的“戰場”。我恍然大悟,引領學生在藝術的海洋遨游固然重要,但是培養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才是重中之重,也是作為好教師的核心目標。
教師不主動適應新鮮事物與學生一起進步,如何做到教學相長呢?在這樣的思考中,我創設了學校的美術微信公眾號,定期推送學生的作品,并設置投票環節,激發學生創作的成就感。好教師的“好”是沒有上限的,只要做個有心人,兼顧每個細節,在日復一日的教學工作中就會不斷成熟、進步。
上一堂好課。當今,課程與教師的關系在發生著轉變。一堂好課的標準不再是“把學生教會”,更不是讓學生考個高分,而應注重科學性與課堂的生成性。教師的成長伴隨著評優賽課,在縱向比較中披沙揀金,在備賽過程中深入思考,反復研究。
在2017年和2018年的“展翼杯”課堂展示競賽中,白艷霞副校長和李穎老師幫助我備課,還邀請海淀區美術教研員李老師為我指導,這段講課經歷讓我對于“一堂好課”的標準從模糊走向了清晰。這堂課是五年級的“畫門神”,以我當時對于門神文化的理解,認為重點僅僅是告訴學生貼門神是一種民俗習慣、門神的造型都很魁梧等就可以,然而在第一次試講結束后,這種思路被完全否定了。教研員問了我三個問題“中國門神文化的五大發源地在哪兒?”“楊柳青門神的造型和色彩特點是什么?”“你的信息來源于哪本書?”。這些問題深深震撼了我,讓我陷入自責之中。之后一周,我在國家圖書館翻閱各種關于中國民間文化和年畫文化的典籍,同時對楊柳青門神、桃花塢門神、楊家埠門神等做了造型和色彩的深入對比,了解了地方的風俗和木刻版畫的特點,還買回本地的門神作品進行課堂展示。
功夫不負有心人,在真正的課堂展示比賽中,我獲得了特等獎的好成績。這與學校對我的支持有很大關系。學校還為我們這批教師配備了“智慧教室”系統,大大提高了課堂的效率。
從“齒輪”到工程師。2018年,我參加了海淀區科研種子教師為期三年的培訓,這次培訓打開了我認知小學美術教學之外領域的大門。我明白了自己不僅僅是教育系統里的一枚“齒輪”,還是一位深入基層的研究員、工程師,可以參與課程的設計,把控教學方向。學校還給予我參加科研項目,甚至牽頭做科研的機會。在這一過程中,我學會了用探究的思維教學。未來,在星火小學這塊溫馨的沃土上,愿流年不負,時光不悔。
(作者單位:北京市海淀區星火小學)
責任編輯:王妍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