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建廣,何新俊,杜延平,金東,吳春富
(南京中醫藥大學無錫附屬醫院(無錫市中醫醫院)腦外科,江蘇 南京 214071)
特發性正常壓力腦積水又稱Hakim-Adams綜合征,是指腦室有擴大而腦脊液壓力正常的交通性腦積水綜合征,患者主要為>60歲老年人,臨床特征有步態障礙、尿失禁、認知功能不全等[1-2]。目前,大部分醫院常采用的手術方案多為腦室-腹腔分流術,對腦積水的治療效果顯著,但具有一定的手術并發癥風險,可能會導致患者出現腦室出血或感染[3-4]。而腰大池-腹腔分流術則無需進行腦組織穿刺,不會造成腦內血腫或癲癇,且降低感染發生率。基于此,本研究選取2016年5月至2019年5月收治的50例INPH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旨在探討腰大池-腹腔分流術治療特發性正常壓力腦積水的臨床療效,現報道如下。
1.1 臨床資料選取2016年5月至2019年5月本院收治的50例INPH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按隨機數字表法分為觀察組(n=21)與參照組(n=29)。觀察組男12例,女9例;年齡62~83歲,平均年齡(72.4±5.23)歲。參照組男18例,女11例;年齡61~85歲,平均年齡(73.9±5.46)歲。兩組臨床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經本院倫理委員會審核批準。患者知情同意并簽署知情同意書。
納入標準:腦室內壓力正常,腦室擴大;具有“Hakim三聯征”(步態障礙、癡呆、尿失禁)者。排除標準:繼發性正常壓力型腦積水者。
1.2 方法參照組:中線旁3~4 cm,枕外隆突上方6~7 cm為中心做約3 cm的切口,顱骨鉆孔、切開硬腦膜,選擇無血管區作為穿刺點,方向與矢狀面平行、對準眉嵴,深度為4~5 cm。腹腔導管從頭部切口經耳后、頸部、胸部到達上腹部,如穿通困難可分為2~3次打通,分段通過皮下深層分離,制成一條皮下隧道,導管在頸部最好有一弧形彎曲,以保證頸部活動時伸展。縫合皮膚,手術結束。
觀察組:患者右側平臥位,背部垂直于床面,屈頸、屈膝、屈髖,穿刺點為L3-4或L4-5椎間隙,局部切開皮膚約2 cm,針頭斜面朝向頭端進針,有突破感后拔出針芯,見有腦脊液流出后將可調壓分流管腰椎段沿穿刺針套插入腰大池5~6 cm。在左髂嵴上方處做約3 cm皮膚切口,用皮下通條將分流管導入切口內。腹部取約3 cm反麥氏點切口,分流管腹腔段經皮下隧道引至髂嵴上方切口。分別將近、遠端分流管和體外可調壓分流閥門按規定方向連接,并用絲線結扎固定,縫合皮膚切口,手術結束。
1.3 觀察指標比較兩組治療前后臨床癥狀改善、預后評分、手術時間及并發癥發生率。兩組預后評價使用改良Rankin評分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e,MRS)。Rankin評分標準:完全無癥狀為0分;有癥狀,但無顯著功能障礙,可進行日常工作和生活為1分;輕度殘疾,無法進行病前所有活動,但生活可自理為2分;中度殘疾,需一定的幫助,但可獨立行走為3分;重度殘疾,無法獨立行走,需他人幫助才可正常生活為4分;嚴重殘疾,臥床失禁,無法正常生活,需他人幫助為5分。
1.4 統計學方法采用SPSS 21.0統計學軟件分析數據,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n(%)]表示,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治療前后癥狀比較治療前,觀察組尿失禁12例,步態障礙17例,認知障礙15例;參照組尿失禁18例,步態障礙22例,認知障礙21例。治療后,觀察組尿失禁7例,步態障礙10例,認知障礙8例;參照組尿失禁9例,步態障礙13例,認知障礙12例。治療后,兩組癥狀改善情況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見表2。

表2 兩組治療前后癥狀比較[n(%)]
2.2 兩組并發癥發生率比較觀察組并發癥發生率為9.52%,略低于參照組的17.24%,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見表3。

表3 兩組并發癥發生率比較[n(%)]
2.3 兩組手術時間和預后比較觀察組平均手術時間(55.1±7.3)min,明顯短于參照組的(84.6±9.4)min,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觀察組MRS評分(1.9±0.8)分,低于治療前的(3.0±0.7)分,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參照組治療后MRS評分(2.0±0.9)分,低于治療前的(3.0±0.9),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MRS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正常顱壓腦積水是一種雖腦室擴大,但腦脊液壓力正常的交通性腦積水綜合征,分為INPH及NPH[5],主要臨床癥狀有步態不穩、記憶力障礙和尿失禁[6]。該病因可分為兩類,一類是有明確病因的,如蛛網膜下腔出血和腦膜炎等;另一類是散發性無明顯病因。常見病因為蛛網膜下腔出血,其次是顱內腫瘤,也有家族性正常顱壓腦積水。目前醫院常用的治療手段為腦室腹腔分流術,但術后并發癥發生率較高,易發生顱內血腫。腰大池腹腔分流術因既往手術失敗率較高,易造成過度引流等缺點,導致應用受限,目前,隨著手術技巧及手術器材的進步,腰大池腹腔分流術可通過較小的損傷,獲得滿意的療效。
本研究結果顯示,治療后,兩組癥狀改善情況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治療后,兩組并發癥發生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觀察組平均手術時間明顯短于參照組(P<0.05);治療后,兩組MRS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表明兩組臨床療效及預后無明顯差異,與陳曉巍等[7]研究結果一致;但腰大池腹腔分流術治療的患者術后不會發生癲癇、顱內血腫等并發癥,且降低了感染率,與田勇[8]研究結果一致。
綜上所述,腰大池腹腔分流術與腦室腹腔分流術治療INPH患者的臨床療效無明顯差異,但腰大池腹腔分流術并發癥發生率更低,手術時間更短,值得臨床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