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曉梅
摘 要:當學生步入高中之后,教學中對他們提出的要求更細致,也更系統(tǒng)。學生在課堂學習中應主動思考,而不是跟隨教師的腳步來分析各個問題。在這一階段,更偏向的是對學生能力的要求,也是為他們后續(xù)發(fā)展打基礎。高中階段的語文教育已經(jīng)不同于小學以及初中階段的基礎語文教育,在這一階段的語文教學中,種類更豐富,要求也更高。如何提升語文教學效果就成為廣大教育工作者在不斷探索的問題。本文提出可以采用課堂提問的辦法實現(xiàn)教學效果的提升,但是在實際應用的過程中還應該注意提問的藝術性,適時、適度提問才能取得好的效果,實現(xiàn)啟發(fā)學生思維,提升教學效果的目的。
關鍵詞:高中語文;語文教學;課堂提問
引言:
提問是一種非常好的啟發(fā)學生思維的辦法,在高中語文教學中,通過課堂提問,一方面能讓學生將注意力集中在課堂上,去不斷思考教師提出的問題,進而實現(xiàn)能力的提升。另一方面,教師可以通過學生對于具體問題的反應,判斷他們在這一部分內(nèi)容學習中存在哪些問題。將此當做調(diào)整課堂節(jié)奏的重要依據(jù)。因此,探討課堂提問如何進行,如何彰顯其藝術性,發(fā)揮作用,具有較強的必要性。
一、把握好提問原則
探討提問藝術性時,把握提問原則是最基礎的探討內(nèi)容。在高中語文教學中,課堂提問應該有效、適度,提問是為了啟發(fā)學生的思維,不是只提一個問題讓學生回答。例如在學習《林黛玉進賈府》這篇課文時,在學到黛玉進入賈府之后和眾人的談話時,可以提問:為何針對“讀了什么書”這一問題,黛玉有兩個不同的回答。這一問題能讓學生更深入地分析黛玉這個人物,把握人物形象,這是一個有效的問題。適度則指的是結(jié)合學生的學習情況,提出他們能回答的問題,這樣才能激發(fā)學生的回答欲望,實現(xiàn)啟發(fā)學生思維的目的。除了這兩點原則,課堂提問還要關注學生在回答之后教師的評價語言,應秉持賞識鼓勵的原則,教師的鼓勵能讓學生更有主動學習的欲望。提問時還應該將全體學生當做目標,讓每一個學生都有回答問題的機會,規(guī)避提問對象過于集中的問題。
二、合理選擇提問切入點
提問要選好切入點,以《故都的秋》這篇課文為例,例如在講解重難點問題時,適當提問,可以讓學生對這一部分知識加深印象。在《故都的秋》課文教學中,當分析到“從青島……故都的秋味”這一句時,提問:文中哪些詞語能說明故都的秋味?可以在知識的生長點處提問,如:作者在這一文章中使用秋晨、秋花、秋雨等景物來描寫,它們各有什么特點,我們還學過哪些寫秋景的文章,這些文章是如何寫景物的?借助問題幫助學生實現(xiàn)新舊知識的銜接,讓知識不斷延伸,提升教學效果。還可以在講到課文中的細節(jié)點時適當提問,如:作者為何將“淡紅色”的牽牛花視作最次?通過分析,學生會明確,這是由于紅的色調(diào)不符合當下悲涼的心境,讓學生對課文內(nèi)容有更深刻的理解,同時關注文本內(nèi)涵,提升自己的理解能力。此外,還可以在一些有矛盾的地方設置問題,這種問題沒有固定的答案,學生可以結(jié)合自己的學習實際來發(fā)表自己的看法,能很好地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以及表達能力。如:在讀完全文之后,作者到底是頌秋還是悲秋?學生無論回答哪一個都是對的,只要能結(jié)合自己的理解,自圓其說即可。但這樣的問題對學生的鍛煉是非常全面的,他們需得理清課文思路,體會文本內(nèi)涵,再結(jié)合自己的理解來回答。由此可以充分看出,提問是需要精心設計的,問題如何提、何時提,都有藝術性,作為教師,要想通過提問讓課堂教學質(zhì)量更高,務必重視問題的切入點,這樣才能讓提問真正發(fā)揮作用。
三、采用多樣化的提問方式
在進行課堂提問時,能直接想到的就是教師提問、學生回答,而這其中的提問,如何進行,就涉及提問方式這一方面。例如設置懸念式的提問或者拋磚引玉式的提問,這就屬于具體方式的不同,它們各有特點,適用于不同的教學場景,教師需重視方式的選擇,方能彰顯提問的價值,用提問為課堂增值。同樣以《故都的秋》這一篇課文的教學為例,在課堂上,可以通過拋磚引玉的方法提問,如:我們學過非常多寫秋景的作品,這些名篇佳作,或者寫秋天的凄涼,或者寫秋天的絢麗多彩。在本文中,作者選擇了獨特的角度,運用了不同的手法,究竟在郁達夫眼中的秋景是什么樣的?他寄托了怎樣的情感?請同學們來說一說。這種提問方式是其而不發(fā)給學生指明方向,讓他們明確自己要思考什么問題,但是卻不給他們結(jié)果。將線索以及思路拋給學生之后,學生通過自己思考來得出這些問題的答案,實現(xiàn)思維的增長。此外,還可以通過創(chuàng)設情境來提問,在這種提問方式中學生技能有思維品質(zhì)的提升,也能有豐富情感體驗的機會。例如給學生展示北國的秋相關圖片,提出:作者寫秋的真實色彩,這是自然界的客觀色彩,在文中還有作者自己主觀感受,文章是如何將這兩部分結(jié)合起來的?你從中體會到了什么?這樣能讓學生在具體的情境中思考,既有情感體驗的豐富,又能對文本有更深刻的思考。
四、結(jié)束語
總而言之,在高中語文教學中合理地運用提問這種方法,能在提升教學效率上發(fā)揮極大的作用。在具體應用時,應該先認識到提問教學的重要價值,因為思想是行為的先導,只有認識到它的重要性,才能更積極地運用到課堂中,進而避免為了提問而提問的現(xiàn)象。此外,提問要注意藝術性,本文從提問的原則、問題切入點的選擇以及提問方式的選擇著幾個方面入手,對提問藝術性進行了闡述、分析,所做的研究還很淺薄,期待其他專家進行深入分析。
參考文獻:
[1]林長青. 以問促思,以問促學,以問促教——高中語文課堂提問的藝術性研究[J]. 教育觀察,2019,008(033):P.102-103.
[2]張曉帥. 探討借助信息化提高語文課堂提問藝術策略[J]. 中國多媒體與網(wǎng)絡教學學報(下旬刊),2020(10):170+172.
[3]謝麗. 例談高中語文教學課堂中的提問策略[J]. 文理導航·教育研究與實踐,2019(10).
[4]張影梅. 管中窺豹,略見一斑——高中語文課堂提問的藝術性研究[J]. 課程教育研究,2019(41):68-69.
(湖北省十堰市第一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