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藏扎西
摘 要:受傳統教育理念影響,很多教師只注重向學生傳授解題的技巧,這種單一的教學方式會使學生對物理學習感到枯燥和無聊,還會在一定程度上局限學生思維。在新時期的背景下,對于物理學科教學,各高中教師產生了許多新的觀念和思路。為此本文主要就新課改后藏區高中物理教學的策略展開探討,旨在推動我國素質教育更好的發展。
關鍵詞:新時期;高中物理;新思路
1 設計具有基礎性和選擇性的課程
在新時期的背景下,我國在高中階段藏區的物理教育中開設了、選擇性必修課程、選修課程這三部分課程,其中必修課程的每模塊占 2 學分,一共是 6 學分,在這一課程教學完成后,學生能夠參加涉及高中畢業的學業水平測試;而選擇性必修課程的每一個模塊 2 學分,一共 6 學分,在這類課程結束后,學生能夠參加與高等院校招生錄取相關的考試;最后是選修課程,它的每一個模塊占 2 學分,一共也是 6 學分,對于這一科目的學習,學生可依照自己的學習取向或是未來的工作去向進行選擇性的學習。并且,學校有必要根據具體的情況,對選修課程進行開展和考核。學習的次序應該為學習必修課程后,在根據實際情況去學習選擇性必修課程,最后再根據自己的喜好進行選修課程的學習,對于選修課的學習,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學習需求而對部分知識進行掌握。
這三類課程的產生是由于教師對班級內學生共同的學習基礎,以及現代人們對物理學的基本需求的關注。教師根據這些情況,對不同學生未來的不同發展需求設計合理的學習規劃,因此才開展并設計選擇性必修和選修課程,其中,選擇性必修課程的模塊主要是遞進的關系,其更加注重內容的系統性和完整性,而選修課程的模塊主要是并列關系,其包含著社會發展、技術應用及近代物理學初步這幾大類型,這些內容的開展能夠有效的實現學生學習的多元化。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要分清主次、合理的對學生進行教學。
2 讓物理知識與日常生活相融合
以往藏區高中物理課程教學中,老師只是注重于物理學理論知識的講解,重點講解物理學公式和概念,引導學生各種分析和計算。但是如果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比較弱的話,學生對于物理知識的學習簡直是難于上青天。在日常的高中物理課堂教學中,學生就會感覺到物理學知識和原理就是十分深奧的,所以很難掌握物理課程學習的基本規律,探索不出來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但是在高中物理課堂教學中,如果老師注意將物理學知識或者原理和學生的日常生活常識緊密聯系,在物理課堂教學中努力構建生活化的課堂教學情境,讓學生通過日常生活經驗等來感悟物理學知識,這樣讓物理課程的學習和學生更加貼近,這樣學生就不會感到物理學知識就不會那么深奧難懂。
比如,在高中物理有關《相對運動》這一知識點講解的時候,高中物理老師就可以完全運用日常生活中的例子來引進來??梢酝ㄟ^故事的講述來激發學生對物理課程的學習興趣。比如,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歐洲戰場上,曾經就有一名德國空軍飛行員就在空中將- .顆子彈抓在手中了,學生聽了這個故事自然感到十分震驚。即便是有的物理學家,都會感到十分吃驚。但這一行為的出現,就從另外一個角度來更好地印證了相對運動的物理學原理。因為子彈與人相比是處于運動之中,但是人相對于子彈是靜止的,剛好子彈到了空軍飛行員的身邊,就出現了這種情況。接著又可以給學生講解這一新聞:有一名乘客在火車上不小心掉下去了一塊饅頭,剛好把火車下面的涵洞下的行人給砸死了。這樣的新聞報告學生聽到也會感到十分神奇。聽了這兩個故事,學生就感覺不可思議的事情發生了,通過對物理學知識的講解和分析,學生就自然感覺到物理學知識和原理真是太神奇了,學生對物理課的學習興趣也會得到很好地激發,這樣通過生活中的案例引入到高中物理課程教學中,將很好地吸引了學生的課堂注意力,讓學生對物理課程的學習興趣更加高漲。在課堂講解完畢后,高中物理老師可以要求學生用同樣的物理學原理繼續解釋生活中的一些案例。
3 重視物理實驗教學
物理是一門基礎性較強的理性學科,在開展藏區物理教學過程中,僅僅傳授學生理論知識往往是不夠的,結合物理基礎知識進行實踐操作,才是提升物理成績的重要途徑。在物理實驗過程中,不僅可以有效喚醒學生探究知識的欲望,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激發學生學習興趣,還可以幫助學生已學習的理論知識有著重新的認識,如此一來,有效提升了學生學習的綜合能力,又確保教學效果進一步的發展。例如在指導學生學習牛頓第一定律這一章節內容時,教師可拋出這樣的問題:若想移動一塊石頭需要運用很大的力氣才能移動它,驢不拉磨盤,磨盤就不會自己動,對比二者是不是說明在自然界中只有力的維持才會出現物體運動,運動難道真的需要依靠外界力量的維持嗎?之后教師在組織學生開展“力是維持物體運動的根本原因”這一主題活動,并隨機將學生分為若干小組,利用桌面上的學習工具,自主設計物理實驗分別探究“力推物體運動”以及“力量消失物體停止”這兩種現象。大部分學生將自己的課桌鋪上毛絨的毛巾,并將小車放在毛巾上,借助外力小車會向前運動,而力量撤銷小車則停止了運動;還有的學生將毛絨的毛巾替換成玻璃板,用手輕推小車以下小車運動了好久才停了下來。對比二者實驗的過程,可以有效證明物體的運動并不需要力量的維持,為驗證結果的真實性,學生還列舉出了大量的生活案例,如在冰面上騎自行車,拉緊剎車以后自行車還會向前運動,而將冰面換成橡膠跑道,則拉緊剎車自行車便立刻停止。
4 結束語
綜上,新一輪教學改革的有效實施,為教師整合并歸納了大量的教學方法,在新課標的背景下,身為一名藏區物理教師,應注重改革創新,改變學生傳統的學習方式,注重知識的遷移與延伸,確保學生的主體地位不受影響。其次,豐富教學活動,結合教學內容,為學生營造真實的教學氛圍,強化學生對物理知識的掌握,以便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升個人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從而實現身心與心智雙向發展。
參考文獻:
[1]劉山潮.淺析推進高中物理教學改革的思路[J].試題與研究,2021(04):149-150.
[2]陳桂林.分析高中物理有效性教學的提高策略[J].數理化解題研究,2021(03):42-43.
[3]曹莉.淺談基于核心素養下高中物理實驗教學[J].數理化解題研究,2021(03):56-57.
(青海省海西州天峻縣民族高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