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盼
摘要:社會在發展,教育也在進步。隨著新時代的到來,課程標準也在不斷地更新與改進,并不斷地為廣大教師所認同。高中課堂教學時間緊,任務重,因此許多教師將大量的時間和精力放到了對教學進度的追趕上,對于教學有效性的重視程度有所欠缺,所采取的教學方法也以灌輸式為主,這便極大地制約了新課程改革的實施和深入推進。在此背景下,本文從目標確立、導入激趣、合作學習和運用實踐四方面著手,對新課程背景下高中物理有效教學方法作以簡要分析,以期為廣大物理教師提供一些有益借鑒。
關鍵詞:高中物理;教學方法;目標;導入;合作學習;應用
前言
眾所周知,高中物理是一門頗具抽象性的學科,其中包含著大量抽象的物理概念和物理實驗,這對于面臨高考壓力的學生來說是很難透徹理解的。因此,為在應試教育背景下利用有限的課堂時間獲得最大限度的教學收益,教師需以新課程理念為指導,從教學實際和學生實際出發,轉變傳統的教學模式,積極探索新的教學方法及策略,科學、有效地組織和調控課堂教學活動,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到物理學習中來,進而在極大程度上避免無效或低效教學行為為教學效果帶來的負面影響,實現真正意義上的有效教學。
1.確立目標,有效備課
高中物理課程的教育目標是提高全體學生的科學素養,從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個方面全面培養學生,為學生的終身發展奠定基礎。為切實提高高中物理教學的有效性,教師需在充分領會新課程標準的前提下,結合學生已有的知識水平,對課堂教學目標進行合理化設計。只有確保有效備課,教師才能熟練地掌握教學這門藝術,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例如,我從以下三個方面對《曲線運動》一節的教學目標進行了如下設計:第一,知識與技能:知道曲線運動的方向,理解曲線運動的性質。掌握物體做曲線運動的條件以及軌跡彎曲方向與受力方向的位置關系。第二,過程與方法:經歷發現問題——猜想——探究——驗證——結論——交流的探究過程,嘗試用數學幾何原理進行物理研究。第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關注身邊的科學,積極參與學習活動。感受到科學問題源于生活實踐,體會學以致用的感受。這樣,通過制定三維目標,不僅有助于理清上課的思路,同時還為有效教學的實現奠定了基礎。
2.激趣導入,激發興趣
導入環節是一節課的開端,是課堂教學當中的重要構成。作為一節課的起始環節,課堂導入承擔著復習舊知、引出新知、激發興趣、指明目標等重要作用,直接影響著課堂教學有效性的高低。對此,教師應在充分認識到課堂導入重要性的前提下,采取多種形式實現有效導入,以便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在教學《共點力的平衡》這節之初,我先是通過課件呈現了全球十大傾斜建筑,并分別對其進行了簡要介紹,讓學生體會圖片傳達的信息,揣摩本節的內容。在學生進行了對此分析與交流,并發表了各自的看法后,我對學生說道:“這些建筑的狀態真是不可思議,令人擔心,我們擔憂的是——失去平衡。那么,什么是物體的平衡狀態?物體在什么條件下才能處于平衡狀態呢?這節課就讓我們來一探究竟。”這樣,通過在導入環節對這些神奇的圖片進行展示,并引導學生挖掘其中的物理奧秘,不僅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而且還激發了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為正式教學內容的講授做了鋪墊。
3.合作學習,突出主體
在新課改持續深入的背景下,教師應更加明確和認同自己課堂組織者和引導者的角色和身份,將教學模式由一味地注重知識灌輸轉向引導學生自主學習上來,通過探究任務的布置,將學生置于具有現實意義的情境之中,讓其在分組討論和合作學習中實現“你來我往”的思維碰撞,進而切實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達到教與學的最佳組合。
以《自由落體運動》這節教學為例,在引入自由落體運動的概念后,我讓學生裁兩張大小不同的紙片,保證其質量不同,然后將它們揉成緊緊的小紙團,從同一水平高度釋放,觀察哪個紙團先落地。之后,我讓學生根據自己的觀察,說一說或猜一猜自由落體運動有何特征。在引導學生進行了簡要的討論交流后,我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自主設計實驗,比較一下不同質量、不同物質下落速度的快慢,并注意總結實驗現象中兩物體下落快慢與物體輕重的關聯比較。這樣,通過引導學生合作學習,不僅培養了學生的探究能力,而且還切實發揮了學生的主體價值。
4.學以致用,培養能力
除具有較強的抽象性外,物理學科也是一門同生活聯系十分緊密的學科,唯有將物理教學與生活實際相聯系方能真正體現物理學的價值與意義。基于這一點,教師在完成課堂教學后應通過布置相應的生活化作業,使學生在對所學知識進行運用實踐的過程中進一步加深對其的理解,進而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促進學生應用能力的發展與提升。
要讓學生愛上物理、學好物理,使物理教學質量得到最大限度的提升,課后作業的形式絕不能單一化。比如,教師可以適時安排一些觀察和探究性質的課外實驗作業,引導學生充分利用生活中常見的材料,通過對其進行改裝來完成課外實驗,這一過程實際上就是對所學知識進行理解與運用的過程。此外,教師還可以一些常見的生活現象或案例入手布置課后作業。比如,汽車在公路上高速行駛或超載時,容易造成路面的損壞,這其中也潛藏著巨大的交通安全隱患。教師可以根據這一現象引導學生進行調查研究,這樣不僅加深了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而且還使學生了解到了汽車超載和高速行駛的危害,培養了學生的應用意識與能力。
總而言之,有效教學,有其獨特的內涵、意義及規律,其重要性不容低估,對其的研究更不能松懈。在高中物理教學中,教師除需加強課本內容和應試技巧的傳授外,還應將“以生為本”“以學定教”等新課改理念貫穿其中,使整個教學過程有目的、有計劃地推進,從而最終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參考文獻:
[1]劉英.淺析高中物理有效教學的策略[J].現代農村科技,2016(19):66-67.
[2]曾志勇.高中新課程物理有效教學的對策[J].科技展望,2016,26(22):225.
陜西省西安高新一中灃東中學 陜西 西安 7100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