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鳳娟
摘要:隨著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推進,新課程理念逐步落實和滲透到教學實踐過程中來,并對小學語文教學提出了全新的任務和更高的要求。為了全面提高小學高年級語文教學的質量和效率,本文對新課改理念下小學高年級語文教學策略展開了研究,希望對小學語文教師有所幫助。
關鍵詞:新課改理念;小學高年級;語文教學策略
作為小學語文課程教學中的重要指導思想,新課程理念在小學語文課程教學過程中扎實推進,將為提升課程教學效率、增強學生的語文學習能力奠定良好的基礎。因此,接下來對新課改理念下小學高年級語文教學策略進行探討。
1 變革傳統教學模式,突出學生主體地位
傳統教學理念和模式下,教師掌握著課堂的話語權,學生則處于被動接受的地位,無法真正地實現獨立思考和自主探究,從而逐漸失去了對學習的興趣、思維也逐步陷入僵化的狀態。對此,小學語文教師需要從根本上轉變落后的教學觀念和思想,堅持并落實新課程的理念,真正實現以師為本到以生為本的轉變,突出學生在教學中的主體地位,尊重并平等對待每個學生,保證他們能夠有充足的思考、學習和探究的時間和空間,可以實現深度的課堂參與,主動地發表觀點和看法、提出問題和質疑。例如,在教授《少年中國說》時,在新課程理念下,語文教師應該給予學生們自由學習的空間,發揮學生們的主體地位。如在課堂中會設置學生自學空間,在學生們學習過程中,教師觀察學生們的學習方法,針對學生們的問題給予指導,幫助學生們獲得正確的學習方法,通過這個環節,學生們不僅收獲了知識,同時還感受到了教師的關愛,進一步拉近了師生之間的距離,突出了學生課堂的主體地位。
2 重視課堂閱讀教學,奠定語文教學基礎
語文教學分成聽、說、讀、寫四個部分,其中閱讀是最為基礎的部分,關系到學生對基礎知識的獲取和理解,影響到學生寫作能力、語言能力和綜合素養的發展提升。所以說,小學語文教師必須要注重課堂中閱讀教學的組織和開展,優化閱讀文本的選擇和展示,創設生動的教學情境來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引導學生利用恰當的方法來展開自主、深入的閱讀,真正地理解文本的內容,從中學習基本的字、詞、句,掌握語言表達的方式和技巧,從而有效奠定學生的語文教學基礎,助力學生學習實效的提升。例如,在教授《將相和》時,教師要從學生們薄弱的環節出發,先帶領學生們對課文進行閱讀,讓學生們初步了解課文內容,隨后,再給予學生們自主閱讀的時間,鍛煉學生們的閱讀能力,在學生們閱讀的過程中,教師要觀察學生們的閱讀方法,針對學生們的問題給予完善,這一過程為語文教學奠定堅實的基礎。
3 根據課文內容設問,促進學生課文理解
問題的設置和提出可以直接引發學生的求知欲望,啟發學生的思維,促使學生從被動性的學習轉向主動性的探究。因此,小學語文教師都需要重視問題在教學中發揮的作用和影響,把握的語文教材課本的重點和難點以及課文的核心內容,從中提煉和設計出具有啟發意義和探究意義的問題,從而選擇恰當的教學時機來向學生進行提問,靈活地設置教學懸念,創設引人入勝的問題情境,有效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和思考動機,促使學生帶著疑問和思考展開深入的學習,以實現對課文和知識的理解和掌握,切實提高學生的學習深度和效度。例如,在教授《落花生》時,教師要先給予學生們熟悉課文的時間,隨后從課文中提煉問題,如,課文中哪些詞語寫種花生的經過?“父親”借花生來教育孩子們做什么樣的人?等等,提出問題后教師給予學生們獨立思考的空間,鍛煉學生們的思考能力,待學生們得出答案后再讓學生們展示自己的探究成果,這樣有助于加深學生對課文的理解。
4 通過現代媒體教學,優化語文教學過程
現代媒體教學是教育信息化發展的產物,具有直觀性、即時性等優勢和特征,可以彌補傳統教學的缺陷和不足,促進教學效率和質量的不斷提升。因此,在新課程改革形勢下,小學語文教師應真正做到與時俱進,不斷學習以提高自己的信息素養和教學能力,把握多媒體等現代信息技術教學手段,有效地進行輔助教學,實現對語文知識的數字化加工和動態化處理,并以圖片、動畫、視頻等形式呈現和展示出來,營造出直觀形象的教學情境,從視覺和聽覺等多個層面來刺激學生的感官,加快學生知識理解,以實現對教學過程的優化和提升。例如,在教授《鳥的天堂》時,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為學生們播放了一段視頻,在視頻中,鳥兒在濕地生活、覓食、繁衍,群鳥在空中飛來飛去,在感受這樣的美景后再讓學生們打開課本,感受作者筆下的“鳥的天堂”。通過多媒體技術的輔助下,學生們的學習熱情更加高漲,專注度更加集中。
5 優化課堂教學評價,提升學生學習信心
評價是課堂教學中不可忽視也不容替代的重要環節,是教師對學生學習活動和行為的直接反饋,可以幫助學生提高學習自信,更具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所以,小學語文教師要真正 具備清醒的觀念和認識,提高對課堂評價的重視程度,并重點改革過去單一的成績評價模式,將學生綜合素質、全面發展作為評價的核心,實施定性、定量相結合的多元化的評價方法來評價學生的學習過程和最終結果,保證學生能從評價中受到鼓舞,明確自身的優勢和不足,樹立起對語文學習的自信心,從而讓整個語文教學效果都能得到鞏固和優化。例如,在教授《慈母情深》時,教師要根據學生們在課上的表現對學生們進行評價,幫助學生們保持良好的學習態度,并且教師也要利用課余時間對學生們進行檢測,了解學生們的學習成果,針對學生們的成果對學生們進行點評,鼓舞學生們學習的自信心。
綜上論述,小學語文課程教學體制改革一直在推進,以學生為本的課程教學理念已經得到更多人的認同。但是創新性的語文課程教學思維只有得到充分地利用,才能更好地根據新課程教學理念來優化小學語文課程教學方法,進而推動小學語文課程教學質量的提升。
參考文獻:
[1]尹利紛.新課改下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應當何去何從[J].華夏教師,2018(21):54.
江門市新會區大鰲鎮百頃小學 529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