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秋白
一個人只有全身心地投入到一件事當中的時候,才能發現做這件事的快樂。教育也是一樣的。從成為一名小學教師的那一天起,我就在全身心投入的做這件事,也在享受著這個過程。從入大學起,我就與小學階段的學生打交道,一直在探索,如何做到既學習又享受快樂,想要做到這樣,確實不容易。
如果我們想要提高學生在語文學習方面的能力,可以從多方面去培養,比如說聽、說、讀、寫、看、感,這幾個方面。但是要想提高一年級的學生這幾個方面的能力,難度是很大的。因為他們的年齡還太小,又好動,不能很好的控制自己,因此我們不能局限于課堂,要把課內與課外結合在一起,挖掘生活中的教育資源。
閱讀在語文教學中一直是非常重要的。在語文教學中,閱讀始終占有重要地位。雖然一年級的學生年齡小,知識面有限,但也要注重閱讀的訓練。平時的語文課,我們除了要教識字寫字,還應在其中加入一些有趣的元素,比如謎語、游戲,使學習變得有趣,讓學生們喜歡學。認識的字多了,能讀的文章也就多了。通過學習,讓孩子們學會讀書的方法。有時候可能字都認識了,但是放在一起卻不知道是什么意思,這個時候就需要老師的幫助了。將這些內容聯系到一起,轉換成貼近學生生活的內容。降低難度,學生能夠理解了,也就能感受到其中的樂趣了,慢慢的也就喜歡上了。再一點一點的拓寬他們閱讀的面,童話啊、寓言啊,都可以讀一讀,而后再說一說、講一講。將自己知道的講給別人聽,孩子們都很喜歡做這件事。為了更好的講給別人,他也會更認真的去讀,更享受讀這個過程,我們不僅讓孩子愛上了讀書這件事,取得的效果也是加倍的。
我們講的每一堂課,第一個環節都是導入,導語設計好了,將更吸引學生,使學生更愛學。就像一篇文章,有一個好的開頭,讓人更想接著往下讀。我們要想辦法把學生吸引過來,與他們一起互動。結合閱讀教學而言,就是讓學生愿意與教師一起去品讀文章,感受文章所要表達的內容,傳遞的美。導入新課后我們就要正式的學習文章內容了,我們要讓孩子們積極主動地加入到學習中來,并和同桌一起合作著解決問題。采用怎樣的方法呢?閱讀文本--提出問題--合作探究--解決問題,教師要對學生的發現、成果進行肯定,給予鼓勵,最后總結。這樣的方法,在我們的大多課文中都可以運用。例如《司馬光》一課,不同年齡段有不同的解讀。對于一年級的學生而言,知識方面的信息是次要矛盾,主要是幫助他們感受其中想要表達的情感內容,讓學生自主去探究的過程尤為重要。因為我們要讓學生明白,遇到危險的情況,要懂得保護自己,要有危險意識。也讓他們說一說,如果也遇到了這樣的危險情況,會怎樣去處理。讀書不只是讀,還要在讀中有發現,學到一些事物。
想要讓學生的語文素養得到提高,只憑借著讓學生喜歡讀是不夠的,還得教會他們怎樣讀,怎樣解決問題。對于一年級的學生來說,要讓他們明確要求是什么,自己要干什么。除了讀通、讀順、讀準確、讀流利外,還要讀出感情,獲得一些信息,通過不斷的訓練,學生的閱讀水平將有所提高。比如第四課《春到梅花山》,課文中提到的“人流”是什么樣子的?歡樂的海洋又是怎么的局面?這時我們就可以通過多種方式的朗讀,一步一步地引導學生去感受,去想象。
無論是小學、初中,還是高中,閱讀都是學習中的重點,也是難倒許多學生的一堵墻。要想讓學生在閱讀方面有進步,想要在短期內就看到成果,一般是不可能的。他將是一個長期的過程,積累和提高都需要時間,我們要有耐心,也要有信心。只有我們相信一定能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孩子們才能看到希望,和我們一起去努力,這樣也才能真正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大慶市世紀陽光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