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霞
摘要:在素質教育進度推進的背景之下,幼兒教育作為孩子成長的重點教學階段受到了教育工作者的的重視,良好的教育對于推動幼兒全面發展尤為重要。因此,教師應當注重對幼兒的培養和引導。本文主要探討了故事教學在幼兒教育中的重要性,以期為相關幼兒教育工作者提供參考。
關鍵詞:故事教學;幼兒教育;重要性
學前教育作為人成長的啟蒙教育,對幼兒未來發展尤為重要,且這一階段的教育是幼兒的啟蒙教育,得到了社會廣泛關注。但是,由于當前在幼兒教育開展的過程中所建立的體系不是很完善,其中存在很多不足之處,針對這些問題就需要采取具體可靠的解決措施,才能夠推進教育的健康發展。
一、幼兒學前教育現狀
(一)小學化嚴重
很多家長會過于注重孩子的知識掌握程度,這就導致當前幼兒教育出現了小學化的現象。與此同時,幼兒園為了吸引更多的幼兒生源,增強自己的競爭力,會對外宣傳讓孩子更好地學習英語、語文、數學等各種小學知識。但是,這種教學方式是明令禁止的,這樣會不遵循幼兒的成長規律,會讓幼兒提前感受到學習的壓力,進一步降低他們對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與此同時,在針對幼兒教育這一問題,也沒有形成較為統一的教學標準,很容易擾亂幼兒的思維,讓幼兒處于被動的狀態[1]。
(二)幼兒教育方式傳統
幼兒階段的教育是孩子的啟蒙教育,這一階段教育沒有被納入到九年義務教育中。同時,還會受到經濟和教育觀念的影響,會被家長和有關部門輕視,認為這一階段的教育幼兒學不學都無所謂。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也沒有及時更新教育觀念,仍然采用灌輸式的教育方式,不能引導幼兒積極主動地學習,教學的內容也十分枯燥乏味,容易讓幼兒產生厭學心理,無法遵循幼兒的成長規律,這對幼兒的健康成長來說是沒有益處的[2]。
二、故事教學在幼兒教育中的重要性
(一)提高學習興趣
故事教學主要是通過故事的形式開展教學能夠信任幼兒的學習興趣,幼兒在興趣的指導之下能夠更好地融入于課堂學習之中。在傳統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僅僅是注重如何使得幼兒集中注意力,并且制定了一系列的學習規律,通過加強對于幼兒的束縛,從而確保課堂效率,然而這種教學方式忽略了幼兒的學習天性,往往會懲罰幼兒的逆反心理,阻礙教學水平的進一步提升。在教學實踐的過程中,教師應當及時展開反思[3]。通過創新教學形式的方式,能夠更好地將故事教學法應用于課堂教學之中,并活躍課堂氛圍,為幼兒營造一個輕松有趣的學習環境,例如我們在引導幼兒練習普通話時教師可以開展相應的比賽,通過講故事的形式展開教學,運用孩子喜歡的事物進行課堂引導,例如拼圖、玩偶等,表現越好的可以獲得相應的獎勵,從而激發幼兒的興趣,使得幼兒能夠全身心的投入到課堂之中。
(二)提高想象能力
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應當加強與幼兒實際生活之間的聯系。在教學實踐中教師應當從生活實際出發,積極積累和搜取有關學習知識以及生活的哲理故事,運用自身的語言進行加工整理,通過在課堂上進行分享,從而提高幼兒的想象能力,同時也能夠給幼兒爭取更多的拓展空間,引導幼兒展開創造性思考,提高幼兒的思維活動能力。例如我們在學習烏鴉喝水這一寓言故事時,教師可以鼓勵幼兒開動大腦,從生活實際角度出發,了解烏鴉喝水的行為可操作性,并且引導幼兒展開想象,在實際生活中我們還可以利用哪種方式幫助烏鴉喝到的瓶子中的水,從小孩子的角度出發,耐心聆聽,這樣也能夠提高幼兒的自信心,活躍課堂氛圍,充分發揮故事教學法的教學作用[4]。
(三)培養語言能力
通過這樣的教學教師可以通過自身的引導,慢慢地幫助幼兒更好在將故事教學法應用于幼兒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可以為幼兒講述故事內容以及概要,引導幼兒在聆聽故事的過程中,大概的了解故事情節,并且知道故事中有哪些人物,之后教師可以采用你問我答的方式逐漸的幫助幼兒更加深層次的了解故事情節以及人物性格,同時幼兒在你問我答的過程中也能感悟故事想要傳達的哲理,了解故事情節,提高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
結束語
綜上所述,幼兒教育對于推動孩子全面發展尤為重要。與此同時,當下新課程標準也對學前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通過將故事教學法應用于幼兒教學之中能夠提高教學質量,滿足幼兒對周圍事物的好奇心以及模仿心理,提高幼兒的綜合素質能力。
參考文獻:
[1]李梅,李永紅.淺談信息化教學在高職幼兒教師口語課程中的運用——以“幼兒故事講述”教學實施為例[J].教育現代化,2020,7(29):177-180+184.
[2]吳靜怡.走進童心,約“慧”故事——角色扮演法在故事教育中的運用策略[J].文理導航(下旬),2019(11):89-90.
[3]劉艷梅.如何培養會講故事的幼師——幼師生講故事技能的培訓方略分享[J].陜西學前師范學院學報,2018,34(09):33-37.
[4]李文.讓幼兒語言教學在故事中徜徉——淺析幼兒語言教學中的故事教學法[J].新課程(綜合版),2018(04):166.
深圳市光明區玉塘玉成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