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廣卯
摘要:“愛學課堂”以生為本,以學定教,讓學生愛學、能學、會學、學好;愛學課堂教學相長,以愛立業,愛教、能教、會教、教好。打造音樂“愛學”課堂是我一直以來潛心研究的課題,雖然著力點不同,但或多或少都有自己的收獲和見解。在素質教育改革的大潮中,在我校特色學校建設的浪潮里,我作為一名音樂教師積極參與到其中,學習鍛練自己,使我的課堂教學與“愛學”的要求更加接近,讓我與同學們一起在音樂的海洋里享受著快樂。
關鍵詞:愛學課堂;音樂夢想
“愛學課堂”以生為本,以學定教,讓學生愛學、能學、會學、學好;愛學課堂教學相長,以愛立業,愛教、能教、會教、教好。
打造音樂“愛學”課堂是我一直以來潛心研究的課題,雖然著力點不同,但或多或少都有自己的收獲和見解。在素質教育改革的大潮中,在我校特色學校建設的浪潮里,我作為一名音樂教師積極參與到其中,學習鍛練自己,使我的課堂教學與“愛學”的要求更加接近,讓我與同學們一起在音樂的海洋里享受著快樂。
一:加強學習、轉變觀念,轉變教學模式
教育觀念的轉變是課程的前提和基礎,一切先進的教育改革都是從先進的教育觀念中生發出來的,而先進的教育觀念來自不斷的學習。
因此,我把加強學習,轉變教育觀念作為我自己進行“愛學課堂”的第一步,把讓學生“愛學”理念作為一切工作的指導。
學生愛學的前提首先是教師愛學,教師愛教,繼而潛移默化引導學生愛學。在今后的教學中,要貫徹新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觀念,打造“愛學”課堂,突出以下五個性質:
(一)以學生為主體,挖掘學生的音樂能動性
作為音樂專業教師,我在實踐教學中不斷加強自身業務修養,平時課堂教學和工作之余扎實鍛煉業務基本功,比如在小學音樂課堂教學中,即興伴奏是不可或缺的。在課堂實踐中,我利用自身專業優勢,根據歌曲的不同段落編配不一樣的伴奏織體,既活躍課堂氣氛又能使學生關注音樂情緒變化。
(二)轉變學生對音樂課的觀念,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利用電子琴播放各種不同的伴奏音型,在演唱歌曲中,既能讓學生有一個穩定的節奏感,同時還讓學生在動耳聆聽中,學會歌曲節奏。用各類樂器的音色讓學生耳音產生不同的關注點,繼而引出各種樂器的聆聽和學習。
(三)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邊玩邊學,激發學生的創造性,成為創造者。
對于小學一年級學生,激發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點非常重要。為此,我利用多媒體課件營造美、智、趣的學習情境。多用游戲方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比如一年級下冊“編創與活動”中“音樂的快慢”,我就利用課件中的小游戲讓學生參與音樂實踐,學生的積極性很高,游戲過關率也很高。學生的學習熱情空前高漲,教學目標在課堂游戲環節中自動達到和生成。
(四)科學統籌教學進度,讓教學富有靈活性;
音樂教材進度要求本年級的進度統一,如果我的進度較快,我會適時進行歌曲第二課時教學,比如三年級下冊欣賞曲《盧溝謠》,第一課時已經欣賞了,第二課時我加入了演唱和表演,進一步走進歌曲歌詞和情緒,同時講解“盧溝橋事變”,進行愛國主義教育,體現了我校紅色育人的特色,達到紅色育人的目的。
(五)以啟發性教學為主,不斷地在音樂中探索,讓教學富有知識性
對于小學六年級學生,保持音樂的學科興趣,與初中教材學習做好銜接勢在必行。為此,我“以學定教”,每節課前課代表告訴我學生討論的喜歡的歌曲或者樂曲,我進行音樂的整理和搜集,課上進行教師展示和學生展示,然后進行師生互評,學生互評。比如六年級學生推薦的流行鋼琴曲《克羅地亞狂想曲》,我在課堂上給學生演奏,既讓老師鉆研自身業務,也能在課堂上生成學生喜歡的音樂課的內容和形式,一舉兩得又教學相長,相得益彰。
二?、注重方法,培養能力
在音樂教學中,掌握知識的多少并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學習的方法和創新能力。因此,必須從舊的教學模式中走出來,改變學生學習方式,提倡自主、探究、使用學習,著眼于對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在三大音樂教學體系“奧爾夫教學法”“柯達伊教學法”“達爾克洛茲教學法”中,提倡的教學理念就是,以學生為主,教學引導學生,培養學生的自主創新能力,邊玩邊學,從而體驗音樂帶來的快樂。
三、?掌握教材,靈活使用
音樂源于我們的生活,在生活中,音樂無處不在。以往教學,教師都是一成不變的使用教材,不管教材內容是否貼近學生生活,符合學生心理,只是一味地照本宣科,成為教材內容的忠實的闡述者和傳遞者,而現在我領會了新課改理念后,首先要吃透教材,深刻領會教材編寫的意圖,然后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從學生身邊找例子,靈活的處理教材,展開課堂教學。例如:在音樂教學法“奧爾夫教學法”中,它運用生活中的物質(碗,鐘)作為傳達音樂的媒介,使音樂更加貼近生活,讓學生更好的理解音樂。
四、認真總結,不斷思考,充分做好今后教學工作
不斷總結經驗,不斷思考,不斷反思是提升自身教學素質很好的方法。現在每上一堂音樂課,課后我都會不斷總結,發現不足,勇于改正,多向有經驗的教師請教學習,讓我在今后的教學過程中更能教好的發揮。
五、課程評價多元化,充分挖掘學生的音樂潛質和技能。
音樂新課程標準要求構建發展型、形成性的學生評價,要關注學生的成長,促進學生全面發展。讓學生在學習中體驗快樂、感受成功,從而真正喜歡音樂課。構建發展型,形成性的綠色評價。“實施綠色評價?享受快樂音樂”是一種具有音樂學科特點的發展性評價,它旨在通過“快樂參與”過程,培養學生愛好音樂的情趣,發展音樂感受與鑒賞能力、表現能力和創造能力,提高音樂文化素養,豐富學生情感體驗,陶冶高尚情操。
六、提高運用現代教育技術的手段,運用智慧教室。
智慧教室是一種現代教育技術的手段,要結合音樂學科進行梳理和運用。把智慧教室的學習運用到實際教學中去。學會IES云端平臺的演示。
七、注重課堂教學和興趣小組的有機結合。
三年級的學生可以加入器樂進課堂,而興趣小組的學員要在平時教學中選拔一些有興趣的學生進行重點培養,為藝術節做準備。錫笛是學校的一項特色,經過兩年的培養,錫笛隊已經初步具備規模,多次參加區級比賽并獲得了一等獎的成績。下一步要繼續選拔新的學員加入,充分發揮“老帶新”的傳幫帶作用,不斷充實新鮮血液,為下學期的比賽早做準備。
打造“愛學”課堂,真正讓學生們愛上學習、愛上學校,老師從教學設計、學習方法、課堂語言等各個方面都要全面提高和展示,學生才能在每節課都沉浸在思考、研究、合作的學習氛圍中,智慧的火花在課堂上不斷閃現,學習過程中的課堂生成與思維成長。 讓學生的音樂夢想展翅飛翔!
注釋與參考文獻:
[1]《義務教育音樂課程標準》(2011版)
濟南市文化東路小學 250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