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美杰
摘要:隨著改革開放,中國人民越來越擔心食品安全。我國采取了許多措手段來確保食品的質量安全。對比曾經,中國的整體糧食安全狀況有所改善,但一些根深蒂固的問題仍然沒有得到合理改善。食品安全監督管理形工作仍然不容樂觀,建立可靠的監測系統已成為當前確保食品安全的首要任務。本文嘗試結合中國的國情,從三種不同的制度經濟理論出發,探討我國食品安全監管問題,并提出有關的改善建議。
關鍵詞:食品安全;監督管理;制度經濟理論;對策
前言:
近年來,科學技術的發展使得人民群眾的物質文明追求已從“衣食”階段轉移到“保健”階段。但是,隨著經濟利益的發展,國內糧食安全問題接踵而至,甚至從食品生產源頭都提出了問題。因此,食品安全監管是實現經濟利益與人民群眾生命安全的最重要主題。通過對經濟理論的分析考察,并與食品安全問題相結合來看,不難發現食品安全與經濟領域之間的聯系。因此下文基于激勵相容理論、博弈論和委托代理理論,制定了相關安全策略以確保食品安全的質量和有效性。
一、當前食品安全監管現狀
當前,我國的食品質量和安全問題主重點表現在原料污染、農藥殘留和添加劑違規使用等方面[1]。在食品的生產和加工中,食品公司尚未完全實施管理生產和加工食品的質量和安全的措施,也沒有合理進行監管。結果,食品質量無法得到保證。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一些非法食品公司在食品生產中添加了有毒有害的非可食用原料,從而降低了生產成本,獲得了可觀的利潤,卻無法保證人類的健康。因此,有必要進一步加強和改善我國的食品質量安全管理體系。
二、基于制度經濟理論的食品安全監管
1.激勵相容理論
在市場經濟中,每個理性經濟學家都關心自己的利益,他的個人行為也符合個人利益的規律,而激勵相容理論是一種激勵個人行動與企業利益相一致以實現最大集體價值的理論制度。在整個經濟學中,監管者可以被視為甲方,而食品生產者可以被視為代理商。激勵相容理論被用來解決監控過程中食品質量之間的矛盾,監管部門與食品工業公司之間存在的矛盾和沖突。監管者所追求的“首要利益”是食品安全,而食品公司的首要追求是實現產品最大化利潤。而企業的長期生存和產品質量密不可分,確保質量安全同時可以提高經濟效率。因此企業可以通過積極的激勵措施提高員工物質或精神效率,并提高員工工作的積極性。在有控制措施的地方,監管者必須針對食品安全監管,加強對公共信息和教育活動的監督,以及抽查的頻率和范圍,以增強威懾作用。如果違反規則的處罰高于違反規則的獎勵,則被監管者將對違反這些規則的行為時刻保持警惕。
2.博弈論
博弈論研究兩種基本主體質檢之間的平衡以及行為決策和博弈手段。換句話說,博弈論反映了主體的期望和實際獲取行為,最終制定出有利于雙方并確保兩者之間平衡的策略[2]。當前,博弈論在政治學、經濟、生物學等許多領域都具有非常廣泛的應用。從經濟角度看,每個人都是以個人利益優先的行為個體,而與食品安全有關的問題也不例外。中國的食品安全問題包括生產公司、消費者和監管者,以及在購買商品和其他商業銷售行為中進行參與的個人方面核心利益。如何在多方不同勢力之間尋求一個折中平衡點就是博弈論在食品安全監管中應該討論的問題。
3.委托代理理論
宏觀經濟學是委托代理理論的核心,其理論原則就是委托人、被委托人之間構成的委托關系。基于這個理論基礎,在進行食品安全監控時,可以將監管部門視為委托人,而食品企業則可以視為被委托人。兩者的共同目標是糧食安全和盈利能力。因此,應使用松緊適宜的疏堵手段組合來平衡當前食品安全環境并最大程度地幫助企業獲得商業收益,但前提是要確保食品安全。通過過去幾年持續監控發生的各類食品安全問題,可以看到相關部門間的配合并不完美,監管體制也不完整,食品安全監控系統的監管手段無法真正得到落實,使得違法食品生產現象猖獗[3]。
三、基于此視角完善食品安全監管策略
1.完善相關立法
有關部門需要構建完善的食品安全體系。中國目前的食品安全水平與國際食品安全水平之間存在巨大差距,即使其主要原因是現有標準沒有得到充分實施,但同樣也不足以滿足食品安全形勢的要求。完善的技術標準體系將強制執行該法律以確保食品安全。通過提供技術理論支持,它也可以作為制定相關國家食品法律和法規的參考。一方面,必須及時更新食品安全標準,提高食品安全水平,取消許多復雜的舊標準,以確保新型食品安全。同時,有關監督部門仍然需要遵循現有的食品安全標準,將其切實的落到實處。
2.確保信息公開
當前,我國需要開發一個標準的食品信息公開系統,以確保群眾公開獲取信息,從而使人們實時跟進了解糧食安全問題。糧食品安全信息受國家相關機構控制,食品安全管理部門是信息公開的主要渠道。同時,政府應鼓勵媒體傳播并繼適當規范媒體的行為。
3.加強處罰力度
相關機構應加大對非法生產食品問題的處罰力度,確定并對違反法律的公司進行法律制裁。發生食品安全事件的原因是對食品安全事件的監管責任不足,而且這種違法行為的收益往往超過成本。因此,應加強執法機關與司法機關之間的聯系,加強食品安全標準和食品安全犯罪調查的其他相關政策規定的必要性,并對與非法和犯罪行為有關的食品安全施加嚴格的法律處罰。
結論:
綜上,食品安全是一門系統性監管技術,需要生活各個領域的相互配合。食品安全監管日益復雜,難以只通過幾個立法機構進行監管。因此,有必要建立一個具有國家監督、全面協調、制度監督、社會監督和行業內部監督的多元化監管機制和食品安全管理體系。相關機構需要將食品安全監管視為實現社會福利和為人民服務的工具,通過確保食品安全以保障人民群眾的生命健康安全,從而營造一個和諧的社會氛圍。
參考文獻:
[1]史鐵嘉,郭德超,梁婧婧.基于制度經濟理論的食品安全監管策略[J].農業科技與裝備,2021(02):61-62.
[2]黃景初,葉秋雄,陳悅銘. 淺析我國食品安全風險評估的問題及對策[A]. 廣東省食品學會、國藥勵展展覽有限責任公司.“健康中國 2030·健康食品的安全與創新”學術研討會暨2018年廣東省食品學會年會論文集[C].廣東省食品學會、國藥勵展展覽有限責任公司:廣東省食品學會,2018:4.
[3]倪國華,牛曉燕,常偉,徐振宇.食品安全信息的最優披露策略研究——基于制度模型的均衡分析[J].中國人口·資源與環境,2018,28(12):139-146.
遼寧益海嘉里地爾樂斯淀粉科技有限公司 112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