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春惠
(廣州商學院管理學院,廣東 廣州 511363)
“一帶一路”倡議自2015年首次提出后,近些年來更是被不斷的推進和實踐。廣東省作為改革開放的前沿陣地和“一帶一路”重點規劃省份之一,借助其強大的經濟輻射帶動優勢,積極響應“一帶一路”的號召。2019年《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提出,粵港澳大灣區作為國家戰略要成為“一帶一路”建設的重要支撐,而南沙自由貿易區作為粵港澳大灣區的幾何中心和創新示范區,其重要地位不言而喻。作為南沙的支撐產業的港口物流,近年來在“一帶一路”模式的推進下實現突飛猛進的發展。據相關數據統計,2019年南沙港完成集裝箱吞吐量1669.4萬標準箱,占整個廣州港全港集裝箱總量的72%,鞏固了廣州港集裝箱吞吐量全國第四、全球第五的地位[1]。
港口作為水陸交通的集結點和樞紐,是社會各項資源配置的紐帶和核心,對城市經濟發展具有強大的推動力,這早已是學界的共識。反過來,城市經濟的發展又會引致更多的物流運輸需求,推動港口物流的進一步擴大和發展。這就形成了所謂的“城以港興,港為城用”。港口物流和城市經濟都是復雜的經濟系統,其影響因素多而復雜,因此在研究時只能選取有限的港口經濟指標和城市經濟指標來進行分析[5-6],根據指標體系設計的科學性、代表性、綜合性、可操作性和通用性原則,結合實際訪談和實地調研,并參考相關文獻,最終選取7個城市經濟指標,基于灰色關聯度方法分析城市經濟指標和港口物流經濟指標之間的關系,旨在為粵港澳大灣區與“一帶一路”雙對接背景下南沙港口物流與城市經濟的發展關聯提出可行性建議[7]。
灰色關聯度分析是一種多因素統計分析的方法,目前主要用于系統的因素分析、方案決策和優勢分析。其基本思想是通過關聯度分析,計算不同對象指標之間的關聯程度來判斷指標之間的聯系是否緊密,關聯度越大代表對應的指標之間的緊密性越強,反之則越弱。關聯度分析法非常適用于動態系統的量化分析,其可以有效彌補回歸分析等方法研究的弊端,為研究港口物流和城市經濟之間的相互關系提供了一種新思路和方法[3]。

表1 港口物流與城市經濟關聯度分析指標體系
港口物流和城市經濟都是復雜的經濟系統,其影響因素多而復雜,因此在研究時只能選取有限的港口經濟指標和城市經濟指標來進行分析。根據指標體系設計的科學性、代表性、綜合性、可操作性和通用性原則,結合實際訪談和實地調研,并參考相關文獻[2-4],構建南沙港口物流與城市經濟發展關聯度的指標體系,旨在能夠通過有限的指標完整系統地反映城市經濟與港口發展的互動關系。
Step1:原始數據無量綱化
由于指標內容不一樣,指標的量綱也不一樣,因此要先對指標進行無量綱化處理,及進行標準化處理,為準確地計算關聯度奠定基礎。


表2 港口物流與城市經濟指標的原始數據
得到城市經濟指標矩陣和港口物流指標矩陣分別為:

由于城市經濟指標和港口物流經濟指標的量綱不一致,因此要對X和Y進行無量綱化。對矩陣X和矩陣Y的各列進行標準化處理得到矩陣分別為X'和Y'

式中,

Step2:計算灰色關聯系數
根據關聯度系數計算公式:



通過公式可以得到城市經濟與港口物流指標的關系度系數。
Step3:求關聯度
關聯度是指比較序列和參考序列的關聯程度值。關聯程度值越大,說明兩個指標之間的關聯性越強,反之越小。關聯度計算公式為:


iC越大,說明第i個經濟指標與港口經濟的關聯度越大,也即第i個經濟指標對港口經濟的影響越大。
由于影響港口物流經濟指標多而復雜,本文根據科學性、代表性、綜合性、可操作性和通用性五個基本原則,選取2015年~2019年南沙全港貨物吞吐量(Y1)和全港集裝箱吞吐量(Y2)作為港口物流指標,選取2015年~2019年南沙工業總產值(X1)、建筑業總產值(X2)、農林牧漁業總產值(X3)、貨物進出口貿易總額(X4)、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X5)、第三產業固定資產投資額(X6)、碼頭岸線長度(X7)作為城市經濟指標。詳細經濟指標原始數據見表2。

表3 南沙港口物流與城市經濟指標原始數據
對表3的數據進行整理,利用SPSSAU在線軟件對上述數據進行灰色關聯度計算,得出南沙全港貨物吞吐量、集裝箱吞吐量與城市經濟指標的關聯度及綜合關聯度如表4至表6所示。

表4 南沙全港貨物吞吐量與城市經濟指標的關聯度

表5 南沙全港集裝箱吞吐量與城市經濟指標的關聯度

表6 港口經濟指標與城市經濟指標的綜合關聯度
從表4至表6的關聯度數據可以看出,與南沙港全港貨物吞吐量的關聯度由大到小的城市經濟指標排序為:X5>X4>X3>X6>X1>X2>X7;與南沙港全港集裝箱吞吐量的關聯度由大到小的城市經濟指標排序為:X4>X5>X6>X3>X1>X2>X7;與港口的綜合關聯度由大到小的城市經濟指標排序為X4>X5>X3>X6>X1>X2>X7。可以看出,貨物進出口貿易總額、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對南沙港全港貨物吞吐量和全港集裝箱吞吐量影響最大,均達到0.932以上,建筑業總產值、碼頭岸線長度對兩個港口經濟指標影響較小,但是也都有0.673以上。由此可見,南沙區港口經濟的發展與城市經濟的發展關聯性強。
南沙的區域經濟特別是外向型經濟發展引致的物流需求,極大的推動了南沙港口經濟能力的提升,區域經濟培育了港口;而港口反過來又為區域經濟服務,港口基礎設施的完善,貨物運輸能力的提高都將有力的推動區域城市經濟的發展,港口經濟對城市經濟的帶動效應日趨凸出。依托于粵港澳大灣區與“一帶一路”雙對接背景和契機,廣州市政府還需要加大南沙港口物流基礎設施投資,同時加強與粵港澳大灣區其他港城如香港、深圳不斷加強發展外向型經濟,形成對內和對外的經濟輻射,使廣州真正起到華南地區的交通樞紐作用。
除此之外,南沙的城市經濟指標與港口物流的關聯度系數較高,南沙港對廣州城市經濟的依存度較高。南沙作為粵港澳大灣區的幾何中心,不僅要為廣州的區域經濟服務,還應加強與香港和深圳的對接與合作,加快區域綜合性國際航運樞紐的建設,全面促進大灣區港口的協同發展與城市群建設。
近年來,雖然利用關聯度方法對城市經濟與港口物流關系的研究有所增多,但是主要集中在研究經濟指標與單一的港口物流指標的關聯度,本研究基于灰色關聯度分析法,科學合理的選取了港口物流指標和城市經濟指標,建立南沙港港口物流與城市經濟關系模型,研究了城市經濟指標與南沙港口全港貨物吞吐量和集裝箱吞吐量2個指標的綜合關聯度,更能真實合理地反映出港口物流和城市經濟發展的互動關系。研究結果表明,南沙區港口經濟的發展與城市經濟的發展關聯性強,港口物流作為南沙區的支柱產業,是推動區域經濟發展的核心動力,同時,南沙區的城市經濟發展又進一步培育了港口物流。南沙區要抓住粵港澳大灣區與“一帶一路”雙對接的契機,加快發展港口物流,使南沙的經濟實現更高臺階的發展,助力廣州成為華南地區的“中心樞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