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媛媛 鮑思旭 洪 歡 何 穎
(徐州工程學院,江蘇 徐州 221000)
中國出口跨境電商市場交易規模以年均30%以上的增速,從2015年36.2億元增加至2020年2441.2億元。同時中國農村電商市場規模不斷擴大,由2015年3530億元增長至2020年的16860億元。
2020年5月,十三屆人大會議上,李克強總理在政府報告中指出要加快跨境電商等新業態發展,提升國際貨運能力。跨境電商在多次國家會議上多次被提及,發展前景可觀。

圖1 2015年~2020年中國海關驗放的跨境電商進出口總額及增速
現階段,眾多學者對于跨境電商和農產品電商影響因素都進行了深入研究,張偉年等(2019)[1]通過多元回歸實證得到政策支持、物流行業發展程度以及互聯網普及率對中國跨境電商發展具有顯著影響;沈中奇(2020)[2]認為市場規模、貿易開放度、互聯網信息化水平、消費差距對中國出口跨境電商具有正向促進效應。賈鋮等(2020)[3-4]運用東部十個省市的面板數據,從農戶信息轉化能力以及農村產業結構角度探究農業信息資源配置對農產品電商績效的影響關系。趙建偉等(2020)[5]分析特色農產品電商發展影響因素認為地區網絡普及率、特色農產品內在價值、倉儲物流等因素顯著影響特色農產品的電商發展。
此前有關學者已經對農產品電商和跨境電商領域進行了一系列的研究,但是直接對農業跨境電商影響因素的研究仍然較少,本文探究農業跨境電商發展的影響因素構建評價體系,分析我國跨境電商發展狀況并具體提出合理的發展建議。
本文研究農業跨境電商發展情況,構建農業跨境電商發展水平評價體系。在參考既有文獻的基礎上,從以下五個維度構建農業跨境電商發展水平評價體系。
通過農業用地面積X1反映第一產業土地利用的總體狀況,以第一產業從業人員數量X2反映農業整體的勞動力水平。第一產業增加值X3以及科學技術支出X4分別反映資本和技術要素。
農業跨境電商的市場需求可以從市場的交易情況以及個人需求兩個方面進行考慮。以跨境電商交易規模X5和快遞業務量X6來衡量跨境市場的整體交易情況[6]。在消費者的需求方面,對于個人需求情況,從社會消費品零售額X7以及居民消費水平X8兩方面衡量。
在經濟發展體系中,跨境電商行業與其他行業共同發展,與金融產業、電商產業、物流產業以及通訊產業都密切相關,相互支撐、互相作用。在相關和支撐產業層次上,考慮產業層面要素,將貨物周轉量X9、信息化基礎指數(以互聯網普及率X10表示)以及電商發展指數(以每百人擁有的電話線路數量X11表示)作為衡量農業跨境電商發展水平的指標。
對于市場份額高度集中的產業,企業聚集度以及上市公司數量可以相對客觀的代表整個行業的發展狀況。企業的競爭與合作推動了跨境電商行業的整體發展,本文采用境內上市公司數量x12綜合反映農業跨境電商行業競爭與合作的情況。
跨境電商產業相較于其他產業發展時間較短但是發展速度迅猛。政府出臺相關的政策能夠從宏觀角度彌補跨境電商產業發展的不足,并且在相對較短的時間內改善行業中存在的狀況,同時為跨境電商企業提供支持,促進跨境電商產業進一步發展。
海關、外匯等政策變動對跨境電商企業有著重要的影響。本文采用通關政策X13以及合同利用外資數X14來衡量政策與機遇層面的影響。
本文的數據區間為1985年到2019年,數據來源于中國財政稅收數據庫、中國宏觀經濟數據庫、中國三農數據庫、世界經濟發展數據庫以及世界農林數據庫等。對于缺失以及異常值通過均值插補法、數據平滑法等方法進行處理。運用正態分布標準化方法對原始數值進行無量綱化處理后,通過KMO和Bartlett檢驗得到樣本的KMO為0.813,大于0.5的基本水平,巴特利特球形度檢驗近似卡方為1518.881且顯著性為0,結果表明可以對樣本進行主成分分析。
本文運用SPSS軟件對處理后的樣本數據進行主成分分析,經過凱撒正態分布旋轉,選取特征值大于1的3個主成分提取得到95.209%的信息量。3個主成分的方差貢獻率分別為80.487%、7.410%、7.312%,計算得到3個主成分各指標對應權重系數(見表1)。

表1 農業跨境電商發展水平指標權重
以主成分F1為例,表達式為:
y1=0.291X1+0.295X2+0.295X3+0.296X4+0.295X5-0.273X6+0.293X7+0.153X8+0.294X9+0.288X10+0.294X11+0.282X12+0.172X13-0.137X14
對各指標在主成分表達式中的系數進行加權平均處理得到農業跨境電商水平綜合評價模型表達式:

上式,S為農業跨境電商水平綜合評價指數,p為提取主成分的方差貢獻率,y為提取主成分的權重。

圖2 農業跨境電商發展水平趨勢圖(總得分)
從整體的時間趨勢看,跨境電商整個產業都是在不斷提升的,全國的指數從1985年的-2.97提高到了2019年的5.61,2019年與1985年相差了8.58。農業跨境電商整體進程速率不斷上升,其中2009年的增長幅度最大,較2010年增加了0.71。主要原因有兩個:一是2009年正式實施《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試點管理辦法》[7],擴大了電商市場業務范圍,有效地促進了中國對外貿易工作的平穩增長,一定程度上改善了當時國際金融危機對貿易工作產生的負面效應。二是電子商務處于飛速發展時期,整個電商行業進入迅猛發展階段,國內出現B2C領域的投資熱現象,各省市均出臺電子商務創業優惠政策,培養出電商行業專業人才進一步推動貿易的發展。

圖3 各分項農業跨境電商發展水平趨勢

表2 各分項層次權重
從生產要素、需求因素、相關和支撐產業、企業競爭以及政策機遇四個分項來看(見圖3、表2),有以下特點:
(1)生產要素層面的農業跨境電商發展水平在逐步提升。1985年至2019年行業發展水平指數增長較為緩慢,指數僅增長0.251,1998年增長速率為-0.0988,2001年增長速率為0.0172,以2000年為發展轉折點,發展指數曲線運動呈現穩定上升趨勢。
(2)需求因素層面的跨境電商發展呈現爆發式發展。全國的指數從1985年的-2.09提升到了2019年的3.45,2019年與1985年相差了5.54,且增長速率不斷升高。該分項下跨進電商交易規模權重達0.5135,但是國內跨境電商產業相對集中,跨境電商交易規模以及國內上市公司數量等指標顯示地區發展不均衡,密集分布于東部沿海地區,地域條件影響較為明顯,阿里系、京東國際、網易考拉等國內龍頭企業占據了65.52%的國內跨境電商市場份額。
(3)相關與支撐產業層面對于跨境交易的影響不斷擴大。從該分項下各指標權重來看,跨境電商的發展必然依托互聯網物流等行業,整合跨境供應鏈中信息數據,跨境電商市場規模將不斷擴大,其影響作用力也呈上升趨勢。
(4)企業競爭與政策機遇層面國際貿易的電商發展指數有所降低。國內上市公司數量和關稅對于跨境電商水平的影響程度貢獻較大且均顯著為正,權重分別為0.742、0.511。政策文件內容顯示對于跨境電商行業的發展,國家主要以扶持為主,不斷規范國際貿易推動發展進程。
基于上述研究,提出以下幾個方面促進農業跨境電商發展,并優化相關研究。
每個地區的第一產業都有所不同,跨境電商的發展程度也有所不同,因此在對跨境電商與第一產業融合的過程中,要因地制宜,根據特殊的產業情況和跨境發展的狀況選擇合適的發展路徑。例如,我國土地資源稀缺,對于土地密集型的農產品如大豆等,應該加強其進口貿易。
支持農業跨境電商要從多個角度進行。首先,要完善監管體系,國家政府部門的相關政策、文件對跨境電商的發展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對跨境電商這一特殊、新型的交易模式,國家、政府各部門需要完善其監管體系,為跨境電商的雙方營建良好的交易環境;其次,要提升物流水平,物流是跨境電商的支持,而第一產業與跨境電商的融合更離不開物流的支撐,不發達的運輸體系會導致運輸成本的增加,從而阻礙跨境電商的發展,所以要加強物流信息平臺的建設,加強交通基礎設施的建設,多渠道推動跨境電商的發展;最后,跨境電商中的人才也必不可少,除了保障必要的客觀條件之外,還應當加強跨境電商復合型人才的培養。
跨境電商行業的競爭日趨白熱化,一方面是銷售運價的不斷走低,另一方面是場地租金人工成本的不斷高起。可以從兩個角度來實現降本增效。第一,對跨境物流進行倉儲升級,重視內部管理,規避倉儲的安全隱患;第二,要推動物流企業擁抱智能科技,加快推進企業業務流程的數字化改造,實現智能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