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 穎,朱南海
(莆田學院土木工程學院,福建 莆田 351100;江西理工大學土木與測繪工程學院,江西 贛州 341000)
“土木工程專業導論”課程是一門涵蓋土木工程多個領域的基礎性課程,該課程作為土木工程專業新生接受的第一門專業意義上的專業基礎課程,所涉獵的范圍包含了整個“大土木”以及相關領域的所有范疇。然而在實際教學中,該課程占用的課時相對較少,且在教學過程中需兼顧的領域和知識面廣[1]。因此,對于比較晦澀難懂的知識點,一方面時間緊,無法占用太多的時間進行精講,另一方面學生對于這些知識點的理解會存在一定的困難。為了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自主性,同時豐富“土木工程專業導論”課程的形式和內涵,在莆田學院“土木工程專業導論”課程中開展了相關專業知識的課堂辯論賽。
土木工程專業是一門技術性較強的工科專業,“土木工程專業導論”作為土木工程專業一門重要的專業基礎課,在土木工程專業的人才培養方面起著重要的作用。人才培養目標對學生的要求是:要具有較高的工程實踐能力、職業素養和職業技能。但在“土木工程導論”課程的實際教學中,主要存在以下幾個問題,致使教學效果達不到理想的要求。
在人才培養方案的課程設置中,由于受教學學時總數的限制,往往對“土木工程專業導論”等相關基礎課程的課時設置得相對較少,一般為24學時,1.5學分,然而我校土木工程專業導論課程的學時數僅為8學時,這對于土木大類招生背景的課程教學,無疑加大了教師授課的難度,如何有效地組織教學和科學劃分課時成為迫切需要解決的難題。只有有效地優化教學方式,才能更好地解決因課時缺失而導致的問題,并高質量地完成教學任務。
“土木工程專業導論”這門課程由于其知識點具有廣泛性及課時數較少的特殊性,教師授課普遍采取傳統的全程“填鴨式”教育教學方法,其優點在于省時省事,教師減少了許多備課時間和準備課程教學方案設計的工作量。但傳授知識的過程過于單一化,不僅教學效果并不明顯,且難以提起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是教學效果評價中學生反映最為強烈的問題。
現今的“大土木”不僅包括了原來的交通土建和建筑工程,還涵蓋了橋梁工程、港口工程、地下工程、防災減災、水利水電工程等多個學科領域,“土木工程專業導論”則以工程概論為主要線索涉獵于土木工程各層面以及相近學科的所有內容,具有知識內容繁雜、信息量范圍廣、更新速度快等特點。新生剛剛步入大學的殿堂,對自己所學的專業尚未接觸,缺乏對專業知識體系的基本認知。因此,新生對專業的感知和今后是否對專業學習產生興趣,直接取決于“土木工程專業導論”課程教學效果的好與壞。“土木工程專業導論”課程包含的內容眾多,各知識點之間相互聯系,教師如何在短時間內完成教學內容,并使學生掌握這些知識是當前課程教學中需要解決的關鍵問題。針對這一問題,借鑒辯論賽中的組織形式,提出“土木工程專業導論”課程的辯論式教學模式。如何深入淺出的實施教學,全方位提升學生自主學習的興趣,這是目前教師需要深思的重要問題。
在許多的歐美國家高等教育中,教學模式主要為以教師講授和師生互動相結合的模式,學生除了從老師那里獲取知識外,還可以通過形式多樣的討論、辯論提升自身的各項能力。相對而言,現今中國的教育雖有所提倡創新型教育,但在知識傳授中課堂被動學習現象還是普遍存在的。隨著我國教育體制的改革,大學的課堂教學既要重視知識的傳授,更要重視學生能力素質的提升。為了達到這個目的,在“土木工程專業導論”課程的辯論式課堂教學模式中必須處理好課程講授時間與課堂辯論時間的分配關系。基于此,本研究主要的實踐探索如下:
古人云“題好文一半”,好的辯題對于辯論而言是至關重要的。涉及知識面極廣的“土木工程專業導論”課程的教學模式改革旨在采用辯論賽的方式激發學生靈活運用所學知識于實踐中,即通過這種方式更深入了解專業導論這門課的知識內容,嘗試分析和解決土木工程現實問題。依托“土木工程專業導論”課程的教學內容,并結合當下國際工程熱點及難點問題,供學生充分利用課外時間查閱相關資料和思考準備,整合出具有可辯性的辯題。根據以往教學經驗并結合課程的特點,課堂辯題從難到易分為A、B、C等三個級別,設置的辯題及其難易度如附表1所示。
附表1 “土木工程專業導論”課程辯論課辯題匯總
由于社會的發展和信息化速度不斷加快,土建工程的變革也日新月異,土木工程的相關研究問題層出不窮。教師需要關注國內外工程的熱點與難點問題,才能讓所設置的辯題緊扣行業發展趨勢,在辯論的舞臺上乘風破浪。在此基礎之上,不斷揣摩并總結與土木工程行業相關的研究問題,開展的辯論式教學改革才能達到課程的要求與目標,從而引起學生濃烈的學習興趣,為提高學習效率打下堅實的基礎。
辯論式授課班級人數為30人,按照辯論賽課堂的預期人員分工,辯論正反雙方小組各由5部分組成,設一辯、二辯、三辯、四辯各一名學生,智囊團資料收集員各6名[2]。辯論時間有相應規定,2名計時員專門負責計時和到時提醒,1名學生擔任辯論賽主席主持課堂辯論賽,剩下的7名學生作為學生評委,人員的選擇以學生班委組織投票和學生自薦的方式產生為主,但應注意優等生均勻搭配等原則。
為了讓辯手能更好地靈活運用課程專業知識,突出教學改革主旨,在評委的打分表上多處設計了“對土木相關知識的運用”這一欄,并且權重較高。例如,開場演講和一辯立論環節主要以正反雙方觀點闡述為主,這里面在評委的評分依據里就以“結合工程實例或原理”設置為評分重點來抓,而在自由辯論環節則是以例子論證觀點為主,則要求“使用工程實例或原理,恰當準確”。在扣分項中也多處涉及到“對工程實例或原理的運用”,如“未使用工程實例或原理闡述觀點”“不使用工程實例或原理分析,邏輯不清晰”“運用工程知識錯誤或不恰當”等規則以提升辯手的綜合實踐能力[3]。
辯論式教學的主體是學生,讓學生參與辯論可以促進知識的獲取,增強批判性思維,提高文獻分析能力和溝通技巧,同時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團隊協作能力及對問題的辯證分析能力。教改活動的成效,不僅依賴學生的高度配合,更依賴教師的密切關注,教師必須要全程觀察辯論式教學中所有學生的表現。不管是辯題的選擇和辯論程序的制定,還是辯手和主持人的選拔,以及評委的人選和比賽現場的各個流程疏通都需親力親為。尤其為了比賽結果的公平公正性,邀請辯論賽的相關專業指導老師作為評委嘉賓也是至關重要的。辯論的過程中,評委老師都要非常細致地聆聽,并認真將每一個細節發現的問題做好記錄。賽后,每位評委教師要對辯論階段的學生表現作出詳實且客觀的點評,肯定了辯論式教改的成效,即學生們的團隊合作能力得到了顯著的提升,對大學生今后進入職場的綜合能力具有積極的推動作用。
在實施辯論式教學模式的過程中,為更真實地反映課程教學效果,特選取了同一專業不同班級分別作為辯論式教學授課班級和傳統教學授課班級。同時為了更加直觀地了解辯論式授課模式的教學效果,在辯論賽結束后,分別對辯論式授課班級和傳統教學授課班級學生進行了問卷調查,問卷內容如附表2所示,主要包括5道客觀題和1道主觀題[4]。由問卷的作答情況可以看出,學生們普遍比較喜歡辯論式教學這種授課方式。
附表2 客觀題作答情況(辯論式授課班級)
由辯論式授課班級的答題情況可以看出(見圖1),不管是辯論式授課班級還是傳統教學授課班級對辯論式教學模式的感興趣程度都較高,由此可以說明通過課堂融入辯論式教學法對提高學生學習興趣有一定的教學意義,從某種程度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圖1 客觀題的作答情況(辯論式授課班級)
辯論式教學模式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對學生考試成績的提升也有一定的幫助。由圖2所示的辯論式授課班級與傳統教學授課班級學生期末考試成績比較情況可以看出,采用辯論式教學模式授課班級的成績優于傳統授課班級的成績,辯論式授課班級的學生期末成績80分以上的人數占班級人數的87.23%,而傳統教學授課班級的學生期末考試成績80分以上的人數僅有20.84%,采用不同授課模式的教學班級的期末考試成績具有顯著性差異。
圖2 辯論式授課班級與傳統教學授課班級學生期末考試成績比較
辯論式教學模式符合社會發展和人才培養的需要,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教學質量具有積極的作用,同時有利于學生的創新思維和能力的培養。
首先,“土木工程專業導論”的課程特點及土木工程專業性質決定了學生在校期間要培養多種能力。應用型本科高校的土木專業學生畢業后大部分在施工、設計等單位就業,需要跟不同的工程專業人員交流,就要求其具備能夠運用數學、自然科學、工程基礎、專業知識合作溝通的能力,將工程問題用科學和專業性的語言進行表述,并且掌握工作技能,以及能夠通過文獻研究對復雜工程問題進行分析,并獲得有效的結論等[5]。
其次,辯論式教學法有助于上述能力的培養。學生從分組之后,通過各種分工合作查閱辯論資料的過程,培養了學生的團隊合作意識。另外,正是學生主動參與辯論式教學活動的一系列經歷、一改常態的學習模式,以及豐富多樣的組織形式,深入挖掘了同學們的學習積極性和興趣,讓學生通過辯論的全新教學模式,將課本中的重難點知識,用理論聯系實際的探討式方法解決問題,加深對知識的理解與運用,從而達到從快樂學習中潛移默化地提高學習成績及個人素質與能力的目的。
“土木工程專業導論”課程辯論式教學模式作為學生們思想碰撞、專業知識博弈的舞臺,不但完成課程的功能和目標建設,而且還為學生自主學習和掌握專業知識提供了契機。辯論式教學法不僅可以發揮學生自身學習和活動組織協調的優勢,還可最大限度避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出現思維疲勞,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潛能。土木工程專業導論課程教學將辯論式教學融入課堂學習,有利于教學重難點的情景化講解與學生學習成績的提高。辯論式教學結果表明,此次教學具有較好的學習效果,有助于創新實踐人才的培養。本次辯論教改實踐,達到了預期目的,值得今后繼續實踐,不斷出新及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