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 蔚,朱津儀,婁 曄
(天津濱海汽車工程職業學院,天津 300352)
2019年國務院頒布的《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國發〔2019〕4號)明確指出,“職業教育與普通教育是兩種不同教育類型,具有同等重要地位”,具有非常深刻而長遠的意義。其關鍵詞是轉型,即職業教育的辦學模式,要從普通教育轉向類型教育。職業教育作為類型教育的特征可以歸納為三方面:校企協同育人、產教需求融合和教育制度重構。在新時代產教融合和校企合作辦學的主旨下,企業在職員工的職業素質和技能應當不斷提升,產教融合包括企業培訓與企業崗位人才培養需求的匹配和對接,校企合作包括學校教育與企業培訓相融。
企業課程原指由企業自行開發的適應企業崗位需要的以員工職業培訓為主的課程,現在主要針對職業院校學生(即企業學徒)實施[1]。在訓育一體的社會化職業教育下,尤其是在1+X的辦學制度下,更加貼近企業需求的企業課程體現了職業教育作為類型教育下的學歷教育與職業培訓在課程體系方面的相伴和相融[2]。對于企業課程的評價,我國尚未出臺完整的企業課程教學標準,也沒有科學和系統的企業課程評價制度和體系,這體現出在相關標準沒有完善之前企業課程很難做到標準化;也體現出我國對于企業課程的評價制度尚不規范,企業課程在產教融合中所發揮的作用尚未完全顯現,沒有做到與世界職業教育發達國家接軌[3]。本文擬對職業教育作為類型教育特征的企業課程開發與教學實踐進行探究,以推動職業教育的轉型發展。
以天津濱海汽車工程職業學院等5所職業院校為調查重點,先后對2018和2019屆畢業生進行了問卷調查和電話訪談,結合學院實施現代學徒制的情況進行了現場觀測和跟蹤調查,對產教融合、校企合作長效機制的構建有了一定的認識,對企業課程在現代學徒制中的作用有了更深的體會。同時對7家汽車后市場服務企業和功道汽車后市場培訓公司進行了現場觀測并對員工進行了訪談,獲取數據和資料,基本掌握了汽車后市場服務的企業課程體系和目前采取的課程教學評價制度。
總計發放調查問卷400份,回收388份,回收率為97%,回收有效問卷占比96%。調查內容及數據主要包括以下7方面內容。
1.企業崗位核心能力
從回收的問卷中進行數據整理,汽車后市場服務包括銷售、維修等8個核心崗位,分別對應32個崗位核心能力。天津濱海汽車工程職業學院在實施現代學徒制過程中,學徒學生分別在合作企業的6大核心崗位進行工學結合和工學交替的學習。
2.企業課程教學滿意度
調查顯示,90%的調查者對企業課程教學非常滿意或滿意,說明在實施現代學徒制過程中企業課程教學的重要性,調查結果表明企業課程教學動手能力強、教學環境真實、形象,其教學效果優于校內課堂教學效果。
3.學生就業滿意度
調查顯示,非常滿意占24%,滿意占46%,比較滿意占12%,不滿意占18%。就業滿意度是衡量產教融合對就業質量考量的重要指標,天津市職業院校近兩年畢業生就業率均在97%以上,就業滿意度為滿意的占比達到60%。
4.從業崗位與企業課程學習對應度
由于畢業生專業就業率較高,因此從業崗位與企業課程學習的對應度及相關性也較高,在設置的五個題目中,能夠反映出學生從業崗位與專業核心課程的對應度大于60%,但專業基礎課程和公共課程的對應度小于30%。
5.專任教師與企業教師課堂效果對比度
從教學前準備、課堂表達、信息工具使用、動手能力四個方面進行對比,明顯看出學生對學院專任教師的前三方面比較認可,對企業教師的第四方面非常認可,表明學生對實踐性課程的重視及企業教師和企業課程具有重要意義。
6.企業課程設置的合理性
在被調查的5所院校中,共開設了12門企業課程,通過對其合理性進行調查,數據顯示90%以上調查者認為合理,學生大體認為非常必要,從而說明企業課程在人才培養中的必要性。
7.企業課程與專業課程的關聯度
在調查的8門企業課程中,大多是根據實際崗位核心能力所開設的短課時課程(一般為2學分),且企業課程名稱與學校專業課程名稱有區別,相比較企業課程更加具有針對性和實用性。調查結果顯示,90%以上學生認為企業課程學習方式是以動手為主,目的在于解決實際問題,企業課程與專業課程有著較強的關聯性,但也有一定的重合。
天津濱海汽車工程職業學院開設的企業課程見附表1。由附表1可以看出,企業課程與高職專業課程(核心)的最大區別是單門課程課時少,體現出課程內容與崗位核心能力密切對接,此外實踐課時占比很大,體現出企業課程主要鍛煉和培養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而理論教學則以夠用為度。

附表1 天津濱海汽車工程職業學院開設企業課程
1.產教融合深度不足
近幾年,天津市探索形成了產業、行業、企業、職業、專業“五業聯動”的產教融合發展模式,但是實施操作很難落實。調研中發現天津市產教融合仍存在不充分、不協調、不平衡、“兩張皮”問題。一方面產教規劃之間不契合,主管產業和教育部門,基本上按照各自的工作職責編制規劃、制定年度計劃,相互之間不搭界、不融通,在一定程度上制約產與教、校與企、育與訓的合作與協同;另一方面產教之間缺乏信息溝通的平臺,根據產業辦專業,圍繞產業建專業的機制沒有形成。企業課程開發中所需要的信息和素材,如企業用工、培訓需求、技術研發、產品供給等信息,教育部門難以掌握;學校的專業設置、課程安排、教師研發項目、培訓能力,企業也無從得知。校企雙方有很多需要契合的地方,由于缺乏溝通平臺,成為信息孤島。
2.企業和社會舉辦職業教育質量不高
行業辦學是天津市職業教育的突出特色,全市80%的高職和50%的中職都由行業舉辦或具有行業背景,形成了具有天津特點的辦學模式。調研中發現行業和企業舉辦職業教育質量不夠高。必須明確的是,在1+X制度下,職業教育包括職前教育和職后教育,社會培訓和企業培訓是職業教育的重要方面,也是職業教育作為與普通教育具有同等地位的類型教育重要體現。但天津市社會和企業培訓總體上看規模不足、質量不高、辦學條件不好。在走訪功道汽車后市場培訓公司時了解到,該公司是在國內汽車后市場職后教育中很有規模和影響的培訓企業,有完整的培訓體系和教育資源,但這種社會和企業培訓機構在行業中尚少。
3.企業課程開發力度和深度不夠
天津市高職院校中專業課程體系雖然經過了行動導向下的課程體系建設,課程與崗位核心能力的對應度有了明顯提升,但總體上看仍有許多專業主干課程沒有完全擺脫學科型和知識型教學的痕跡,課程內容基本按照知識的邏輯展開,與企業崗位能力的層級和邏輯關系差距較大。調查中部分學生和企業教師認為,“學生雖然經過了近兩年的在校專業學習,但一旦進入到學徒崗位,仍然是零起點”。
4.企業課程與專業課程吻合度不高
產教融合中的企業課程仍然是職業院校在人才培養方案課程體系中的短板甚至是缺項。在被調查的五所院校各三個專業中,有八個專業課程名稱基本上具有統一性,其他專業有的是以公選課的形式出現,有的是以專題講座的形式出現,從課程名稱看,很難看出課程內容與崗位能力培養的關系。天津濱海汽車工程職業學院由于是企業辦學,自然形成了校企一體的辦學體制,因此,在企業課程的開發上注重崗位能力分析,在企業課程名稱上不同于其他院校的同類專業,課時相對短但實用性和針對性強。學生修完該課程基本能夠具備某一至兩種崗位能力,同時企業課程完全由企業教師任教,采用以實訓教學為主的工學交替教學方式,學生對此課堂的教學滿意度很高。
5.專任教師實踐教學能力差距較大
目前天津市高職院校共計26所,專任教師近萬人。盡管高職院校建設雙師型或雙師素質的教師隊伍已經多年,并取得了相應成效,但由于近年來青年教師進入學校任教數量過多(調查中的五所院校碩士研究生畢業年齡在35歲以下大約占1/3),而這些教師企業實踐普遍匱乏,雖然教育部和天津市教委以及各學校規定青年教師下企業實踐,但由于時間短且多數青年教師下企業后只能在“師傅”旁邊“做看客”,參加不了崗位核心工作,因此達不到預期效果。在調查天津市功道汽車后市場培訓公司時,強烈感到企業教師(培訓教師)的企業實踐經驗和動手能力強,尤其是解決疑難問題的能力明顯高于學校的專任教師。但企業教師缺少較系統的理論知識學習,一般只能講授實訓課程,而不能從事專業基礎課和專業主干課程中理論知識部分的教學。
6.企業課程教學資源尚不豐富
經過多年的建設,高職院校的教學資源庫、新形態課程、線上課程等教學資源得到了發展,國家為此也給予了大量投入。但企業課程教學資源缺乏是普遍現象,在調研中普遍看到基本上是“師傅手把手在教”,很少看到有其他輔助教學資源。根據教育部有關要求,采用活頁紙等的情況也較少。
職業院校和培訓機構要把勞動教育融入到課程安排中,把技能訓練嵌入到培養的各個環節,樹立勞模精神、工匠精神,在企業課程開發和教學中應注重在“教技術”的同時傳輸優秀企業文化,對學生進行實踐育人,融入“德智體美勞”教育[4]。鼓勵支持社會各界關心支持職業教育,引導鼓勵企業依法參與職業教育和職工培訓,在全社會形成通過職業教育人人皆可成才、人人盡展其才的良好氛圍。
按照“五業聯動”的指導思想,完善天津市職業教育和培訓制度,構建面向全體勞動者的終身職業教育和培訓體系。鼓勵有條件的高職院校開辦應用技術類專業或課程,大力發展民辦高等職業院校和培訓機構,全力支持天津濱海汽車工程職業學院做大做強。優化職業院校和社會培訓布局,在大型企業培訓中心增設符合國家要求的職業教育機構,經過3~5年努力把天津市職業院校建設成專業有特色、產教深度融合、校企緊密合作、在全國有影響力的職業院校。加大企業課程設置和調整力度,對職業院校的專業設置、布局和課程體系進行重新調整,大力開發1+X制度下的企業課程,打破原有課程構架,實現1+X制度下專業課程與企業課程并舉。
加強企業課程開發,強化企業職工在崗教育培訓,落實企業職工培訓制度[5]。企業課程在職業教育人才培養方案中占有重要地位,企業課程的針對性更強,對于崗位能力的適用性更密切,因此,職業院校應當不排斥看似與通常設置的專業課程名稱不統一且課時較短的企業課程。應從企業核心能力培養的需要,開發企業課程,從而進一步完善人才培養體系。企業課程應由企業人員授課,教學過程應以實踐教學為主,教學場地應當在職場,教學設施應當更加充裕,從而符合“單兵單練”“師帶徒、徒跟師”的個性化教學指導要求[6]。
調查結果表明,在被調查的五所院校中全部都有國家現代學徒制試點項目,凡是實施了現代學徒制的專業,校企合作的深度強,校企共同育人的效果好。在學徒過程中,由于體現了招工與招生相結合,其人才培養過程及其課程設置必須根據企業的需要,因此應大力推動現代學徒制,加強企業課程開發。此外,在企業新型學徒制中更是摒棄了傳統專業課程的大課時量的知識性講授,完全是“一對一、手把手”的教與學,達到這樣的教學效果也必須開發相應的企業課程[7]。
企業課程不同于專業基礎和專業核心課程,它的基本特征是針對性和實用性強,由企業教師擔任教學工作,課程內容與崗位能力對接緊密。對于該課程的評價也不同于對一般性的專業課程的評價。天津濱海汽車工程職業學院設計了企業課程的評價維度、指標和權重,經過近一年的實踐,基本體現了企業課程的授課效果。
1.評價維度
通過對企業課程的特性進行分析,提出六個維度的評價模型,見附表2。

附表2 企業課程特性評價模型
2.評價指標與方式
根據對企業課程評價維度的劃分,在現場觀測的基礎上,以汽車后市場類專業為例,設計評價指標與權重,見附表3。
企業課程的評價采用課前、課中、課后三段式評價方式,課前重點評價任課教師的課前準備,包括教學資料、實訓場地和設備、實訓指導書和安排等;課中采用觀察法重點評價學生的參與度和滿意度以及教師對教學進度的把握、教學態度等;課后重點評價學生通過該課程(單元)的學習是否達到了預期效果。
在當前高職院校現代學徒制和類型教育背景下,為更好開發與企業崗位核心能力及作業流程相對應的企業課程,在企業課程開發和教學的實際工作中按照“五業聯動”的指導思想,構建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加強企業課程開發,探索構建企業課程的評價體系。天津濱海汽車工程職業學院的實踐對于同類高職院校完成國家現代職業教育改革創新示范區和現代學徒制試點建設任務具有一定借鑒意義。通過研究力求提高職業教育為產業服務的能力,強力推動產教融合和校企共同育人,充分體現職業教育的本質特征。在總結經驗的基礎上,實施現代學徒制教學模式,實現工學結合、工學交替的教學過程,不斷加強校企合作育人的深度和廣度,同時建立企業課程標準和監控體系,在職業教育作為“類型教育”背景下,突出企業課程在人才培養和訓育一體的功能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