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媛
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推進和發展,優化課堂教學、小組合作學習、實施作業分層、關注全體學生、改進教學評價等多樣化的教育教學方法,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學生的學業成績逐步提高。在大數據背景下的初中數學教學中,教師要根據學生的特點,優化學生的學習方式,開發學生的特長,做好學優生的培養和學困生的轉化,全面提高學生的數學素養和綜合素質。
一、初中數學教學中培優輔差的意義
1.落實因材施教,有效提升每一個學生的學業成績。
培優輔差是初中數學教學的有效補充和完善提高,它不是課堂的延續和重復。教師要組織學有余力,有突出成績、有才華、有潛力的學生進行輔導培訓,使他們取得更好的成績,發揮自己的優勢,成為創新型人才。對于學習困難、學習能力差的學生,要幫助他們提高身心健康水平,激發興趣,提高成績,提高能力。通過大數據背景下的初中數學教學,讓學生更加有重點、有針對性地學習知識,激發他們的數學天賦和潛能,從而促進初中數學教學的發展,提高教學質量,提升學生學習效果。
2.加強個性化輔導,融洽師生關系。
目前初中數學教學中存在著許多誤區。教師應根據學生的思想表現和學習成績,確定如何培養優秀生和輔助學困生,明確目標、層次、內容、計劃、措施和策略。
教師應主動做好學生的思想工作,與學生交朋友,關心他們的心理、生理及思想的變化和波動,幫助學生解決困難和困惑,讓他們從心理上接受、信任、敬佩自己的老師,愿意嘗試并改變自己的學習方式,認真學習文化知識,培養學習興趣,樹立學習信心。教師可以利用課余時間與學困生交談,激發他們的學習熱情,挖掘他們的學習閃光點,表揚、鼓勵、引導他們,做好學習情況分析,采取不同的對策進行轉化。
3.細化指導,幫助學生找到適宜的學習方法。
教師要不斷更新觀念,端正思想,以發展的眼光對待學生,關注優秀學生,幫助學困生。在日常教學中,教師要關注全體學生,分層教學,因材施教,在教學中盡可能多地滲透數學思想方法,多角度、多方法引導學生,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在數學上得到收獲和發展,鼓勵優秀的學生走上更高的臺階、達到更高的山峰;對待學困生,要多關注、多監督,用鼓勵、賞識、引導的方法,幫其學好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實現學習的進步,培養學習的信心,激發學習的熱情,增強學習的勇氣和力量。
在初中數學教學中,對于學困生除了多關注、多鼓勵、多監督外,還應從學習知識的方法層面細化指導,幫助他們找到易于接受和適合自己的方法。如在學習一元一次方程這個單元時,學生面對求解含有分母的方程,在去分母步驟總是把常數項漏乘分母的最小公倍數,例如解方程? ? ? ? ? ?,等號右面的常數項2總是漏乘12,后來在教學中,我把去分母那一步改寫成? ? ? ? ? ? ? ? ?,這樣,學生做習題時就不會漏乘了,大大提高了學困生解題的正確率。
再如:近幾年初中數學的熱門知識——最短路徑問題,對于學困生,甚至一些中等生,都很難接受、理解,更不用說掌握了。那么,如何引導和幫助學生解決此類問題呢?應該教給學生簡潔而又易于理解和掌握的通法及幾何基本模型。這類問題,其實就是教材上的“將軍飲馬”模型的變式。首先將簡單的幾何基本模型讓學生理解掌握,然后在變式題型中找到基本模型,引導學生利用通法突破難點,在精練反思下解決此類問題。
通過專項習題的討論和指導,學生最終明白了,每道題都有其特點,關鍵是一定要觀察特點,全面思考,審題時絕對不能馬虎,特別是要掌握有效的思維方法、技能技巧,最終解決問題。學生掌握了學習方法,增強了學習信心,提升了學習成績,獲得了成就感。
二、實現初中數學教學中培優輔差的基本路徑
1.在課外輔導和作業批改中滲透培優輔差。
學生的學習能力和數學素養差異很大,對數學知識的理解和掌握也不相同。教師應因材施教,采取不同的策略,分層或個別進行課外指導。通過分層或個別指導,可以提高學生對數學的學習興趣。根據學生的特點,教師應指導學生采取不同的學習方式,實行有針對性、有益于個體發展的不同的目的和計劃,進而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和數學理解運用能力,開闊學生的數學視野,提升數學素養。
對于初中數學基礎較差的學生,教師應提供個別指導,以提高他們的自信心和學習興趣。教師應和藹而耐心地解答,分析學生數學問題的癥結,無論是知識本身還是方法技能,幫其一起制訂詳細的、切實可行的學習計劃,并周期性跟蹤督促指導。教師當面批改學生的數學作業,找出漏洞,及時輔導。學生做完作業之后,教師根據作業情況,寫下鼓舞人心的有指引性的點評。這些評語往往能使學生正視自身的優缺點,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達到有效培養優秀人才的目的。
2.家校合作,合力幫扶。
培養優秀學生、輔助學困生,師生、家長要密切配合,共同努力。教師通過與家長的接觸和溝通,可以深入細致地了解學生的家庭情況、學習情況、生活情況,與家長達成共識,共同教育和管理學生,架起學校、教師和家庭之間的橋梁,這是提高學生素質的根本途徑。
3.定期舉辦數學專業講座和活動。
教師要幫助學生開闊眼界,不斷進步。教師可舉辦數學興趣小組講座,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還可以組織學生做數學墻報、黑板報,開展數學競賽、數學趣味游戲等,多種形式的活動,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陶冶學生的情操,拓寬學生的知識視野。
例如:在學習有理數混合運算時,由于引入了負數,一些學生在運算上經常出現問題,枯燥的計算題以及算錯的挫敗感,使一些學生提不起興趣,對計算不自信,甚至懷疑自己的能力,產生畏懼感。此時可以引入游戲法,安排學優生帶頭分組進行“新三八二十四”游戲,規則是:借助撲克牌,規定大小王代表數字“0”,黑桃和梅花代表正數,紅桃和方片代表負數,運用加、減、乘、除、乘方運算進行混算,結果等于24即可,誰先答對誰勝出。
學生們興趣高昂,斗志滿滿,爭先恐后地參與游戲,這樣,不僅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還在游戲中鍛煉了計算能力,彌補了自身的不足,并從其他同學身上學到更簡潔優化的方法。此外,還可以開展“運算小達人”數學競賽活動,升華了游戲,提高了學優生的學習能力和組織能力,激發了學困生的學習興趣,特別增強了他們學習數學的自信,為日后的初中數學學習打好基礎,收獲了知識的碩果和成功的喜悅。
再如,不定期舉辦專業講座與數學實踐活動,提高學生的分析、判斷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例如:如何利用磁力積木片搭建立體圖形,從立體圖形到平面展開圖,立體圖形的三視圖與還原,利用實驗法和折紙法證明勾股定理,如何利用弧長、圓錐圓柱側面積公式測算并搭建蒙古包圖書角(見下圖),等等。這些講座與活動不僅豐富了學生的數學知識,提高了他們的學習興趣,還讓學生深刻體會到數學源于生產生活,又服務于生產生活,使數學知識更加生動、深刻、系統、立體,這樣不僅從不同層次鞏固提高了學優生與學困生的數學知識水平,還培養了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自主探究意識和團隊協作能力,達到了培優輔差的效果,而且提高了學生的數學素養和綜合素質。
三、總結
提高學困生的成績,推動優秀生向更高水平發展,解決學生學習兩極分化的問題,對提高學習質量和學生素養具有重要意義。
教師要做好優秀學生和班干部的思想動員工作,可以在課堂上進行一對一或多個互助行動,使學生團結合作、互相幫助、互相支持、互相鼓勵,從而改善課堂氣氛和學習氛圍,讓每一個學生都能在原有基礎上得到提高發展。
(責任編輯? 左毓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