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芳
【摘? ? 要】隨著城市化的不斷推進,農村和城市之間的界限逐漸模糊,農村的大量主要勞動力向城市轉移。由于這一客觀實際因素而導致部分孩子留守在家,缺失了父母陪伴而形成孤僻的性格。本文從新時期留守兒童的特征入手,探討精神和物質獎勵是否會對留守兒童的學習、判斷帶來不同的影響。
【關鍵詞】獎勵激勵;留守兒童;陽光
中圖分類號:G441? ? ? ?文獻標識碼:A? ? ? 文章編號:1006-7485(2021)14-0006-02
Practical Research on the Effect of Reward and Incentive Strategy on the Cultivation of Sunshine Character of Left Behind Children
(Qiaonan Primary School,Maiji District,Tianshui City,Gansu Province,China)YUAN Fang
【Abstract】With the continuous advancement of urbanization, the boundary between rural and urban is gradually blurred. A large number of main laborers in rural areas are shifting to cities. Due to objective and practical factors, some children stay at home and lack the company of their parents to form a lonely personality. This article starts with the characteristics of left-behind children in the new era, and explores whether spiritual and material rewards will have different effects on the learning judgment of left-behind children.
【Keywords】Rewards;incentives;Left behind children;Sunshine
我國大部分農村地區都存在一定數量的留守兒童。這些留守兒童缺失了部分的親情教育,在心理人格的成長上存在著較大問題。農村教育質量相對城市較低,在心理教育上存在缺口。對此,教師應致力于培養留守兒童健全的人格關注留守兒童的成長,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激發他們在學習和生活上的積極性。
一、留守兒童能力弱于非留守兒童的現狀
留守兒童和非留守兒童主要區別在于生活環境是否有父母的直接參與。非留守兒童作為父母的“掌中寶”“手心肉”,能夠直接向父母傾訴欲望和情緒,父母在能力范圍內能夠滿足孩子的預期,非留守兒童在家庭方面的負擔和壓力較小。父母能夠對孩子形成保護,讓孩子感到安全和舒適,還能引導孩子進行溝通,充分發揮孩童天性,對兒童的思維想象和人格培養具有重要的影響。而留守兒童通常與老一輩生活在一起,日常溝通交流存在代溝,生活關系也遠不如非留守兒童與父母之間的親近感。環境的任何一點改變都能引起留守兒童的不安,任何不穩定的因素對于年齡尚小的他們來說,都會激發他們內心壓抑、孤單的情緒。無地傾訴帶來的沉悶感和家庭內部的經濟困窘都給留守兒童帶來了極大的心理壓力。此外,留守兒童還要兼顧家庭與學習,對他們來說,二者很難達到平衡。因此,留守兒童在學習、判斷、專注力方面都將弱于非留守兒童。
二、獎勵激勵策略的優點
許多農村青壯年勞動力迫于生計,出外打工。而留守在家的兒童通常年齡尚小,還未對世界形成完整認知,這時候,身邊親人對他們的正向引導便極為重要。而由于缺乏父母的陪伴,大部分留守兒童會在日常的學習生活中表現出性格孤僻的一面,時常開啟自我保護機制。在日常學習中,留守兒童或因為缺失陪伴而感到自卑和自我懷疑,或受到周圍的無意傷害和故意嘲笑等而被嚴重打擊自信心。留守兒童在同齡人中或顯得格格不入,或過分表現、或性格易怒易燥、或沉悶不語,他們看似毫不在意,內心卻非常需要來自外部的肯定。精神獎勵對留守兒童起到激勵和鼓舞的作用,促使留守兒童顛覆以往對自己的錯誤判斷,滿足兒童被看到、被欣賞的愿望,促進兒童形成強大的學習助推力,因此,完整的精神獎勵比物質獎勵情境更能夠培養留守兒童較好的學習判斷力。
三、有效利用獎勵激勵策略的教學措施
(一)立足于文獻資料,實施精神獎勵
教師可通過閱讀分析,相關文獻并根據研究需要有選擇性地進行網站瀏覽,查閱整理相關資料,學習教育留守兒童的方法。文獻閱讀范圍涵蓋了著作、期刊、報刊等內容,收集總結了當前留守兒童受精神和物質獎勵的影響,并對國外的相關研究情況進行了總結。
根據數據顯示,截至2019年,我國留守兒童超過6800萬。留守兒童的龐大數量一直是各界關心的重要問題。留守兒童的家庭經濟情況通常都偏向于貧困,物資的匱乏使得勞動力出走,同時也造成了留守兒童的心理缺憾。物質獎勵能夠滿足留守兒童對于新鮮事物的需求和經濟需要,能夠解決一時的實際生活困難,但長久的饋贈并不能培養學生健全的人格,還容易滋生揮霍無度的壞習慣。精神獎勵比物質獎勵更重要,因為精神獎勵能讓留守兒童的心理創傷逐漸愈合,樹立他們對生活的信心,培養他們更加自信優秀的品格。
以天水市麥積區橋南小學為例,學校周邊有大量留守兒童家庭。“以人為本,追求卓越”是學校的教育理念。學校覆蓋了大量的留守兒童,因而在管理中更需要體現人性化和合理化。在學生學習科學課程中,最后成績表現可以看出非留守兒童較留守兒童學習力更強。分析其中存在的主要問題有,科學對于留守兒童過于陌生,學習起來較為吃力,加上他們性格更加偏向孤僻獨立,很少愿意主動詢問,因此學習基礎不扎實。教師可針對留守兒童的心理問題和學習問題進行疏導,課堂上可以主動詢問留守兒童問題,給予他們更多的關注,對主動提問的學生給予更多的獎勵,以精神獎勵為主,用口頭表揚、身體擁抱、手勢點贊等形式樹立留守兒童學習的信心。課堂外,教師還可設計多樣的學習模式。
(二)立足于比較分析法,實施針對性教學
比較分析法則進一步對比了精神和物質獎勵對留守兒童學習和判斷的影響,根據大量數據顯示,精神獎勵能夠提高留守兒童學習能力和判斷力,相比之下,物質獎勵的效果不如精神獎勵。目前,我國留守兒童普遍存在著一定程度的性格缺陷,這些缺陷主要表現在性格孤僻、偏激、沖動、自卑化情緒等方面。留守兒童的學習成績也顯著低于非留守兒童。非留守兒童在課堂上更加積極主動,展現自我個性,表現欲強烈,對學習有著強烈的求知欲。而留守兒童則在課堂表現上偏于保守,在學習上顯得后續力不足,反映了留守兒童的學習能力和學習效率還需提高。對此,教師更要注重鼓勵式教育,幫助留守兒童樹立學習信心,培養他們的學習興趣,幫助他們釋放天性,融入課堂,集中注意力聽課。留守兒童的課外教育屬于“隔代教育”,復習效果較差,因此教師要主動幫助留守兒童解決困境,在課外給予更多的關注和引導,使得他們在感受到關懷的同時,也能及時對學習的知識形成復盤記憶,形成完整的學習體系,這也是精神獎勵的作用體現。可以看出,精神獎勵相比物質獎勵更適用于留守兒童。
以天水市麥積區橋南小學為例,在學習科學相關課程時,學校內留守兒童家庭文化水平較低,很少有人有科學知識的基礎,這就導致留守兒童課外學習效果不佳。課堂上,留守兒童積極主動性不強,學習較為沉默,在教師提問互動時,舉手的基本是非留守兒童,留守兒童課堂專注力也明顯低于非留守兒童。對此,教師可針對留守兒童進行特殊幫扶教學,如在假期期間,留守兒童無父母陪伴看管,存在安全隱患,教師可采用“假期課堂”,包括課堂學習、課外活動拓展、讀書分享等多種形式,讓留守兒童在一個和諧的氛圍里體會到“家庭”的樂趣和關愛。教師可以對成績表現優秀的留守兒童給予一定的精神獎勵和物質獎勵,培養他們的競爭意識,引導他們積極地參與到活動中來,培養他們陽光開朗的性格。大環境下,只有留守兒童不再是“單獨”的存在,變成一個整體中的個體,才能幫助他們彌補心靈缺憾,更加陽光快樂地成長。
四、結語
綜上所述,近年來留守兒童的心理健康問題備受群眾關注,學校通過有限的教育手段來幫助學生強大其心理素質是義務教育過程中的重要環節。本文通過多種事例說明獎勵激勵策略對留守兒童陽光性格的養成會有較大幫助。
注:本文為天水市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2019年度一般課題“獎勵激勵策略對留守兒童陽光性格養成的實踐研究”(課題立項號:TS[2019]LX34)的階段性研究成果。
參考文獻:
[1]胡寧寧,盧家楣.精神和物質獎勵對留守兒童學習判斷的影響[C].第二十二屆全國心理學學術會議摘要集.2019.
[2]徐紅新.農村留守兒童心理問題應對策略與幸福感的研究[C].第十六屆沈陽科學術年會論文集(理工農醫).2019.
[3]石釗.偏遠山區農村小學生留守兒童良好律己行為的養成策略探究[J].讀天下(綜合),2019(05).
[4]蘇志銘,陳力.農村留守兒童“自我認同感”培養策略研究[J].中小學德育,2011(5).
[5]陳丁丁.關注留守兒童共享愛心陽光——莊浪縣實驗小學建立“愛心驛站”關愛留守兒童的探索與實踐[J].學周刊,2018.
(責編? 張? 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