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婷婷 何遼平
【摘要】推進“雙高”建設,思政育人是根本任務,教師是第一資源和關鍵性建設主體。思政育人水平直接關乎“雙高”建設的進度和效度。高職院校以“雙高”建設為契機,推進高職院校思政育人的探索與實踐,具有重要的意義和價值。
【關鍵詞】“雙高”建設;思政育人;立德樹人
2019年1月24日,國務院印發《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同年4月,教育部、財政部印發《關于實施中國特色高水平高職學校和專業建設計劃的意見》(以下簡稱“雙高計劃”),提出“集中力量建設50所左右高水平高等職業學校和150個左右高水平專業群,打造技術技能人才培養高地和技術技能創新服務平臺,支撐國家重點產業、區域支柱產業發展,引領新時代職業教育實現高質量發展”。“雙高計劃”極大地激勵了高職院校,并使高職院校意識到“雙高”建設的本質是實現“立德樹人”,只有做好思政育人建設,才能培養出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本文從“雙高”建設中思政育人的意義、思路及實踐路徑出發,深入探析“雙高”建設背景下高職院校思政育人工作。
一、思政育人在“雙高”建設中的意義
(一)思政育人是“雙高”建設的根本保障
“雙高”建設必須始終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科學指導,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引,堅持正確的人才培養方向,著重解決“培養什么樣的人、如何培養人以及為誰培養人”這一根本問題。從人才培養的價值意蘊來講,無論是“學以致用,德優技高”,還是“先教育后教學”,無一不體現職業院校育人的目標——德才兼備,并且都充分凸顯了“德”在職業院校人才培養中的首要位置。因此,在“雙高”建設過程中,職業院校更應把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擺在突出的位置,激發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創新的深層力量,讓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為“雙高”建設的順利實施提供根本保障。
(二)思政育人推動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落實
思政育人的目的是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也是“雙高計劃”順利實施的重要任務之一,二者具有內在一致性。高職院校所有工作的最終目的都是立德樹人,先立德后樹人,培養出德才兼備的高技能人才。思政育人就是要讓學生具有良好的品德,把“立德”的任務植根沃土,強基鑄魂,為學生以后在社會上立足奠定基礎。“雙高計劃”的總體目標是要打造技能人才培養高地,把價值觀引領融入人才培養的各環節和全過程,即“樹人”。因此,“雙高”背景下開展思政育人,有利于推動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落實。
(三)思政育人助力高職院校綜合競爭力的提升
高職院校開展思政育人對于保障“雙高計劃”項目的順利實施具有基礎性作用。近年來,國家越來越重視高職教育在社會發展過程中的重要作用,高職教育對提高全民素質、增強綜合國力具有特殊意義。各高職院校應以此為契機,深刻剖析自身現狀,加強內涵建設,增強自身綜合實力。開展思政育人是“雙高計劃”順利實施的重要舉措,也有利于促進高職院校自身綜合競爭力的提升。
二、“雙高”建設中思政育人的新思路
習近平總書記就加快發展職業教育做出指示,職業教育要堅持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堅持工學結合、知行合一。“雙高計劃”對職業教育改革提出“一個加強、四個打造、五個提升”十項發展任務。在此基礎上,高職院校未來的思政育人道路也應適應未來形勢的發展,關注工匠精神的傳承和培養,引導學生樹立“做什么像什么”“干一行精一行”的信念;進一步豐富思政育人的載體、思路、內容、方法、形式等,將思政育人融入高技能人才培養的各個環節,實現技能與價值觀的融合,構建全方位的育人體系。
三、“雙高”建設背景下高職院校開展思政育人的探索與實踐
(一)加強黨的建設,引領高質量發展
堅持黨對高職院校工作的全面領導,以黨建引領學校改革發展。深入貫徹全國教育大會精神,以黨的政治建設統領各項工作。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深入推進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進教材、進課堂、進頭腦,牢牢把握意識形態主動權,引導廣大師生樹牢“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堅決做到“兩個維護”;加強思想政治工作,構建“三全育人”工作格局,加強網絡陣地建設和網格化管理,讓思想政治教育進教室、進宿舍;加強組織建設,充分發揮黨組織戰斗堡壘作用,落實黨委領導下的校長負責制,充分發揮黨組織在學校的領導核心和政治核心作用,帶動群團組織和學生會組織建設,加強基層黨組織建設,落實“雙帶頭人”制度。
(二)建立健全“思政課教師—輔導員—專業課教師—教輔人員”四位一體育人工作機制
思政課教師、輔導員、專業課教師、教輔人員等應樹立思政育人意識,“遵循思政工作規律、遵循教書育人規律、遵循學生成長規律,不斷提高工作能力和水平”,要在高職院校內形成全員參與思政育人的氛圍,發揮全體教師育人功能。
1.強化思政課教師職業操守建設。教師職業操守是教師在教育活動中所遵守的行為規范的總和,是高職院校教師專業發展能力結構的靈魂。高職院校思政課教師職業操守應以師德為精神核心,可分解為政治素質、職業特質、職業理念與態度。思政課教師的政治素質關乎“為誰培養人”這一根本問題,要有堅定的政治信念,站穩政治立場,立德樹人,培養造就社會主義的建設者和接班人。職業特質是思政課教師在教書育人中展現出的穩定心理特征,親和力、領導力、邏輯思維嚴謹和注重教學反思等都是思政課教師所必備的特質。職業理念與態度是思政課教師對待教育教學表現出來的價值傾向,要以學生發展為中心,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關注人才培養的新思想、新理念,樹立產教融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養觀,以良好的教育示范開展思想政治教育。
2.強化學工隊伍職業化和專業化建設。高職學工隊伍是指專職從事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地發展、養成、提高學生政治、思想、品德、心理、性格素質和指導學生正確行為的教育、管理和服務工作的人員。一個理想的學工隊伍應集教育、管理、服務、發展等各種職責于一身,是大學生健康成長的指導者和引路人。首先,學工隊伍是黨的教育方針貫徹者,是大學理念和大學精神的維護者,以促進學生學習和發展為根本任務。其次,學工隊伍是由專業的工作人員組成的,他們以研究學生的發展為工作任務,以實證研究為工作方法,并致力形成發展型學生工作特有的話語體系。專業的學工隊伍保證了學生工作的深入發展,保證了學校育人目標的實現。
3.強化專業課教師師德師風和職業素養建設。專業課教師在高職院校“三全育人”環節中起著重要作用,專業課教師必須具備高尚的師德師風和專業的教學素養。只有具備高尚的師德師風才能更好地對學生進行思想引領和課程思政建設。教學素養是高職院校專業課教師的核心能力,也是其教育教學能力水平的集中體現。教學素養構成可歸結為教育知識與能力、課堂教學能力和教學建設能力。即掌握教育理念和學習理論,能有效指導學生學習,能運用多元評價方法,全過程評價學生的發展;同時要熟悉高職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了解學生的心理特點和學習特點,并掌握相應的教育方法,對學生進行有效指導;要掌握相關的法律法規知識與安全知識,具有較強的口頭表達能力、文字表達能力、語言表達能力、溝通與交流能力、創新創業教育與就業指導能力等。
4.強化教輔人員道德規范和崗位標準建設。教輔人員主要指從事行政教務、后勤總務工作的老師。在整個育人環節里,教輔人員也是高校人才隊伍的重要力量。提高高職院校教輔人員的德育素質,也是提高教師德育素質的關鍵環節之一,能為提高大學生德育素質建設打下良好的基礎。高職教育是一項系統工程,人才培養質量的生命線需要管理和服務等多環節、全方位的服務保障體系。因此要強化教輔人員的規范崗位標準建設,為教學提供良好的服務保障條件是教輔人員必須履行的職責,擺正自己的工作在整體工作中的位置,自覺圍繞育人搞好本職工作,增強服務意識,提高服務質量和水平,為學生全面成人、成才服務,保障學生全面健康成長。
(三)構建立體式文化引領陣地
1.打造網絡思政育人工程,充分發揮“兩中心”(易班發展中心、青媒中心)功能,強化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通過易班發展中心、青媒中心健全立體式的網絡校園媒體矩陣,運用師生喜歡的表達方式開展網絡思想政治教育,把“兩中心”打造成一個集思想教育、教務教學、生活服務、文化娛樂等于一體的集群化、系統化、網絡化平臺,實現班班有網絡平臺、人人有網絡空間、辦事有網絡窗口、活動有網絡載體的“網上校園,網絡育人”格局。
2.打造特色校園文化提升工程。融入中華傳統文化、農耕文化及校園文化等,在教學樓、實驗樓、圖書館等公共場所打造特色文化景觀。深度凝練學院辦學理念和文化精神,開展“校風、教風、學風”優化提升建設。整體設計學校視覺形象識別系統,建設校園文化傳播體系。打造品牌項目,加強典型示范正面引導。強化“黨建+學生管理”公寓品牌建設,積極推進主題教育、講師團、支部活動、校園文化等進公寓。加強對外聯系,拓展思政共育基地,做好學生紅色文化、傳統文化、愛國主義文化教育。
3.打造“理論—實踐—養成”一體化職業素養提升工程。充分融入農業文化、工匠精神、創新思維等,打造職業規劃、就業指導、創新創業實務、職場禮儀等精品課程。以創客學院、農創空間為平臺,以校園科技文化節、技能大賽月、創新創業大賽等為載體,強化學生實踐能力。充分發揮就業指導中心功能,借助大師工作室、“先農講壇”等,加強學生職業素質養成教育。
(四)創新“遞進式”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新路徑
根據國家鄉村振興要求,結合學生成長與教育規律及學生個性化發展需求,融合共性與個性,開展“遞進式”思想政治教育。大一上學期確定為學生適應期教育,主要強化學生的適應能力、自我約束管理、理想信念、公民道德、安全防護教育。大一下學期至大二學年確定為學生發展期教育,強化學生愛國主義、素質能力拓展、創新能力、社會實踐、職業認知、工匠精神、心理健康、文明禮儀及感恩等教育。大三學年確定為學生轉變期教育,強化學生成才教育、就業指導教育、畢業指導及畢業設計教育、畢業生文明離校教育等。
(五)實施“學校育人”和“學生自我教育”雙向育人模式
建立學生發展信息化平臺,強化學生管理與服務工作支撐及保障。通過制定學生發展標準和評價考核體系,利用大數據分析,實現學生畫像、精準資助、學業預警、升學就業預測及異常行為告警等功能,達到學生發展全過程的考評、監督、反饋和改進,達到雙向教育目的。
四、結語
攀高必先扎根,思政育人是推動職業教育發展的根基,只有把根基打牢了,“雙高”建設才能取得實效。推進“雙高”建設,高職院校教師必須牢記為黨育人和為國育才的時代使命,把立德樹人作為檢驗教育教學工作的根本標準。
參考文獻:
[1]向彥.試析高校教輔人員的德育素質[J].中共四川省委省級機關黨校學報,2005(04):86-87.
[2]邵臨光.“雙高”背景下高職院校隱性思政教育探究[J].晉城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20,13(06):15-17.
[3]張曉雷.“雙高”建設中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應然堅守與實踐創新[J].紅河學院學報,2020,18(06):38-42.
[4]賀星岳,曹大輝,程有娥,等.“雙高計劃”建設背景下高職院校教師專業發展的邏輯及推進策略[J].現代教育管理,2019(09):96-101.
[5]石婷婷,胡永松.發展型高職學生工作體系構建研究——以成都農業科技職業學院為例[J].時代報告,2019(11):157-160.
[6]劉冬,尹微,張殿新,等.“雙高計劃”背景下高職院校思政教育工作的研究[J].行業論壇,2020(05):65-66.
[7]周夏怡.“雙高”建設背景下高職院校“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新思路——以無錫職業技術學院為例[J].機械職業教育,2019(11):55-58.
[8]秦雯,曾文權.“雙高計劃”下高職院校國際化的發展策略探究——以廣東科學技術職業學院為例[J].佳木斯職業學院學報,2019(11):249+251.
[9]張茜.“雙高計劃”實施背景下高職院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專業發展的策略[J].福建茶葉,2020,42(01):122-123.
【本文系成都農業科技職業學院院級一般項目“‘雙高建設背景下高職院校思政育人探索與實踐”(20SZ201)的階段性成果】
(作者單位:成都農業科技職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