颯蜜
到底什么人適合創業?
其實只有兩種人,一種是很有錢的人,一種是一點錢都沒有的人。
前者輸得起,后者沒退路。
其他人亂入,就是羊入虎口。
我想進入社會的每個人,不管有沒有去實踐,都一定有過創業的想法。
曾有相關平臺對20多個省市的5萬多網民做過一項創業意向調查,結果顯示,從來沒想過創業的人只有3%。
40%的人經常有創業沖動,30%的人偶爾會想一下,19%的人已經在創業的路上。
那這19%已經在創業路上的人,又有多少人能存活下來了呢?
據有關研究發現,在美國新創公司存活10年的比例為4%,第一年以后有40%破產,5年以內80%破產,活下來的20%在第二個5年中又有80%破產。
再來看回我們國家數據:近5年來,大學生創業人數近乎翻了一番,創業率超過發達國家近一倍。然后呢?
創得早,“死”得早,大學生創業失敗率高達95%。
當然,創業的殘酷不僅僅針對大學生。北京中關村最熱鬧的時候,一天誕生10家公司,但平均壽命不足3年。
創業失敗各有各的原因,但創業成功的人都有一個共同的特質,那就是一顆異常強大的心。
創業不是一時的頭腦發熱。
誠然,很多創業者通過創業,實現了財富自由。眼看著昨日一起喝茶聊天的小兄弟,今天變成了身價過億的業內大佬,肯定會讓人眼饞。
但是在創業這條路上更多的是,只有一腔熱血的創業者創業失敗,從此一蹶不振的例子。
我有一個親戚H,長得有點像岳云鵬,1984年生人,在某巨頭公司當了12年的程序員,但頭發卻還沒掉光。
年輕的時候創過業、炒過股、去過小公司,也是帶著一腔抱負來到深圳,想要成就一番事業。
按理說,在巨頭企業工作這么多年,現在應該是已經跨越階層,有房有車,享受生活品質的時候。
“我如今人到中年,混這么慘,我覺得就是跟年輕時候總想一夜暴富的想法有關。”現在的他租住在15平米的出租屋里,一個月的房租是3400元。一月的工資除了交房租,還要省吃儉用供房貸。
對于大多數來深圳工作的人來說,H的工作已經足夠讓別人仰慕。

可對比同在大公司干了十多年的同事來說,H現在的生活確實過得還不如剛入職的員工。
H說上學的時候,最喜歡的一句詩是“天生我材必有用”。來到了深圳,各種新鮮事物撲面而來,懷有大抱負的H暗下決心,一定要創出屬于自己的一片天。
如果你跟剛來深圳的他說,每天賺一百,不斷地攢下這個錢,有資本才能實現你的雄心抱負。那時的他絕對是不能接受的。
所以他去過小公司,炒過股票,還去創業,焦躁不安地尋找各種一夜暴富的方法。到最后,小公司倒閉、炒股虧錢、創業還失敗。
H說,創業失敗是導致他改變之前一切想法的根本原因。
2015年下半年,虧了70多萬,按照H的說法,基本上是當年的首付了。首付沒了,房子沒了,緊接著女朋友也沒了。
這時候H忽然明白,征服星辰大海是需要資本的,有了資本你才能有選擇。那時H的選擇只有一個:老老實實上班。
創業失敗后,H就搬到了距離公司將近兩個小時通勤時間的地方,住在6平方米的房間。
每天兩點才能躺在床上,早上7點就得起床,一天就睡4個小時左右,就是為了省錢。
H的父母也感到壓力了,跟著著急。本來H的母親已經享受養老生活,不在外打工了。
聽到H的消息之后,媽媽又開始外出打工。那時候H的媽媽早上6上班,晚上9點才回家,一整天的體力勞動,可以說是全家一起負債。
現在的H度過了最艱難的那幾年,也買了房。面對要供30年房貸的他,已經接受十年如一日,按部就班老老實實上班。想到年輕時那些幼稚的抱負和想法,他感嘆地說:“我當年再慘,工作三四年,買一個五六十平米的小房,也是有可能的。但因為自己又想跳槽,又想創業,不想受束縛,所以堅決抵制房貸,一定要保持隨時可以做選擇的地步。當時認為我身上不背任何貸款,我就是一個有選擇的人,現在才發現你有家底才有選擇,你沒家底就沒選擇。”
很多人都像H的想法一樣,認為創業是一件沒有門檻的事,適合白手起家。
創業是沒有門檻,但創業不適合白手起家。
正因為創業沒有門檻,才導致不適合白手起家。
因為在沒有足夠壁壘的情況下,拼的就是大家的資源。在當代社會,創業本質上是一個人把自身的優勢資源拿來變現的過程。
一個有資源的人,自然而然的把自身優勢資源利益最大化,這才是創業。而不是一個什么都沒有的人悶著頭往里面沖,悶著頭沖進去的,大概率成了人家的陪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