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燕
摘? 要:豬腹瀉在豬場十分常見,在世界范圍內廣泛流行,病因復雜,危害嚴重,尤其對哺乳仔豬的危害最嚴重,發病率常常達95%以上,給養豬業帶來巨大風險。為有效控制豬腹瀉的發生和流行,筆者根據靈臺縣的實際情況,結合當地中藥資源,配制了針對豬腹瀉的中藥湯劑,經臨床治療后取得了較為理想的效果。本文就本次中藥湯劑治療豬腹瀉的過程及結果進行了總結,以期為廣大養豬業同行提供參考。
關鍵詞:中藥;治療;豬腹瀉
中圖分類號:S855 文獻標志碼:C 文章編號:1001-0769(2021)02-0058-02
臨床上引起豬腹瀉的病因有很多,如細菌、病毒感染,飼養管理水平差,舍內溫濕度不達標,氣候驟變等。目前,針對豬腹瀉的治療方案以西藥為主,多采用抗生素、化學合成藥物等進行治療。然而,在實際生產中抗生素的使用多缺乏科學指導,濫用或亂用抗生素的現象屢禁不止,這不僅會傷害豬的胃腸功能,而且會造成耐藥菌株的大量出現,超高的藥殘還會威脅人類公共衛生安全[1]。與西藥相比,中藥不易使細菌產生耐藥性,且成本低廉,抗菌消炎效果與抗生素相似,因此,對中藥治療豬腹瀉的效果進行探索研究意義重大。筆者根據靈臺縣豬腹瀉的實際情況,結合當地中藥資源,配制了針對豬腹瀉的中藥湯劑,經臨床治療后取得了較為理想的效果,現總結如下。
1 發病情況
2018年12月初,靈臺縣某規模化豬場15~20日齡仔豬發生腹瀉、嘔吐和脫水等癥狀,抗生素治療無效,仔豬死淘率達25%,并且有新增發病仔豬。
2 發病仔豬臨床癥狀
該豬場發病豬舍有腥臭味,發病初期病豬食欲減退,精神萎靡,喜飲水;發病后期病豬多表現為食欲廢絕,肛門松弛,眼窩內陷等癥狀,腹部空虛,皮毛雜亂。仔豬感染后畏寒扎堆,排淡黃色、灰白色水樣稀便,部分豬發生嘔吐,排便次數增多,腹瀉嚴重的豬發生脫水現象,個別豬患病一周后衰竭死亡。
3 治療藥物及方法
3.1 方劑組成
苦參10 g、黃連5 g、黃柏5 g、金銀花10 g、白頭翁20 g、陳皮10 g、柴胡10 g、甘草10 g、神曲10 g、山楂10 g。
3.2 用法用量
將上述藥物混合均勻,浸泡30 min,而后放入藥罐中文火煎制2 h,每劑藥物煎3次,每次煎制藥液300 mL,過濾后將三次所得藥液混合使用,每日1劑,早晚各灌服1次。煎完后的中藥藥渣混入飼料中飼喂,連用5 d~7 d。同時在病豬的飲水中添加補液鹽1~2次/d,效果更佳。
3.3 方義
在本藥方中,苦參、黃連、黃柏味苦,性寒,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之功效;蒲公英、金銀花味甘,微苦,性寒,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止瀉之功效,主治熱毒血痢、溫瘧寒熱等癥;陳皮性溫,健脾理氣,收澀,用于脘腹脹滿、食少吐瀉等癥的輔助治療;神曲、山楂健脾和胃,消積滯;柴胡和解少陽,舒肝和胃;甘草調和諸藥。以上藥物相互配合,可達到有效的健脾燥濕、清熱解毒、固腸收澀的功效,對治療仔豬腹瀉具有較好的效果。
3.4 療效觀察
將上述復方中藥制劑灌服腹瀉豬,每日早晚各一次,癥狀嚴重者劑量增加一倍,第2天復診時發現,豬腹瀉的次數明顯減少,按照上述方法繼續灌服5 d后,所有發生腹瀉的仔豬均痊愈。該方法較常規的西藥治療方法更具療效,標本兼治,并且能快速控制病情,有效緩解因腹瀉久治不愈帶來的脫水現象。
4 心得體會
從中獸醫辯證理論來講,豬腹瀉多是因外感濕熱疫病之外邪而起,濕熱郁結,入侵胃腸,導致脾胃運化失調,清濁不分,腐熟無力,傳到失職,從而最終導致腹瀉[2]。豬腹瀉作為養豬生產中的常見疾病之一,選擇安全高效的藥物進行治療至關重要,治療不及時或者藥物選擇不當都會造成豬群損失,嚴重影響廣大養豬生產者的經濟效益。然而,部分基層獸醫和部分養殖技術人員根據傳統的經驗,在對豬腹瀉進行治療時往往首先選用抗生素和化學合成類藥物,隨著發病次數的增多,病原菌會產生一定的耐藥性,引起胃腸道微生物菌群組成失調,反而會加重腹瀉。因此,對于這樣的病例只采用西藥治療往往效果不佳,反而加重病情[3]。中藥制劑完全沒有這些副作用,其不僅擁有和抗生素相同的抗菌消炎作用,還可以維持仔豬胃腸道菌群組成的穩定,有效改善仔豬腹瀉癥狀。結合本次治療不難看出,采用中藥療法治療仔豬腹瀉,不僅效果顯著,標本兼治,同時還能提高豬的免疫力和抗病力,利于豬群早日康復。此外,本藥方所選中藥多為常見藥材,成本低廉,操作簡便,值得大力推廣使用。
參考文獻
[1] 郭夢茹,張雙,曹東梅,等.豬流行性腹瀉免疫預防研究進展[J]. 中國獸醫雜志,2018,1:75-76,80.
[2] 王俊俊.中藥散劑治療仔豬腹瀉的療效觀察[J]. 國外畜牧學-豬與禽,2018,2(38):33-35.
[3] 劉軍華,衍志. 中藥治療仔豬白痢試驗方法[J]. 農業知識,2005(9):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