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伊敏
在“問題教學”模式的驅動下,教學結構發生了改變,教師的教學行為也要相應做出了改變。以東莞市松山湖中心小學寧俊玲執教課例《百分數的意義》和胡濤執教課例《分數的初步認識復習課》為例,發現數學“問題教學”模式下的教師行為與傳統課堂相比,在理念、語言、交流、傾聽等有所改變。
一、重新定位,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體
“問題教學”模式不再是“教師講,學生聽”的傳統狀態,而是以學生為主體,以解決“問題串”為載體,引導學生深度學習,這種模式能讓學生在課堂上多思考,多表達,多展示。這就要求教師要轉變自己的觀念,重新定位教師的角色,教師不再是課堂的主導者,而是課堂的引導者。課例中兩位老師都通過設計“問題引發”引導學生了解問題;通過設計“問題串”引導學生思考和解決問題;通過控制學生語流方向,引導學生完整地總結問題。比如,寧俊玲老師在“問題引發”環節設置了這個的問題:手機剩余電量為60%,你知道這個百分數表示什么意思嗎?這個問題從學生熟悉的生活現象人手,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起到了很好了的引導作用。
總之,教師要重新定位自己在課堂上的角色,要從講臺上“走下來”,時刻關注每個學生的學習狀態,把學習交給學生,杜絕“滿堂灌”現象,這樣才能讓學生真正參與到數學學習中,實現深度學習。
二、簡練語言,讓大問題帶動課堂教學
在傳統的課堂,很容易可以聽到教師們發起成串的“連問”,簡單的“碎問”和隨意的“追問”,比如:“對不對?”“是吧?”“可以嗎?”這些無意義的問題。學生在這樣的問題下引導下容易不假思索地回答是或否,這樣的提問并沒有給學生思考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時間和空間。而“問題教學”模式下的課堂是以“問題串”來帶動學生學習,“問題串”一般會設置2~3個大問題,在課堂上給充足的時間讓學生獨立或協同去思考和解決這些大問題。這就要求教師要簡練自己的語言,運用好“問題串”,從what(是什么)、why(為什么)、where(怎么做)、how(怎么樣)這些角度去設計大問題,在課堂上減少沒必要的提問。
比如,胡濤老師就在“問題探究”環節設置了以下三個問題:1.你能說出上圖幾個分數的表示的意義嗎?(想一想,寫一寫,說一說)2你會比較上面哪些分數的大小?(任選兩個比一比,并與同桌說一說你是怎么比的。)3.利用上面的分數寫幾道分數加、減法算式,說說你是怎么算的?(想一想,寫一寫,算一算)這三個問題能涵括本節課的重點內容,學生可以通過解決這些問題來學習本節課的內容。
總之,教師要設計好合理的“問題串”,減少沒必要的“連問”“碎問”和“追問”,以大問題來驅動學習。給學生充分的時間和和安靜的空間,讓學生“靜下來”,讓課堂“慢下來”。
三、增強互動,讓課堂充滿激情與活力
在傳統課堂里的師生互動,—般是教師問,學生答,但這樣的師生互動教師很難關注到每一個學生,學生的學習也會在一問一答中被牽著走。在傳統課堂里的生生互動,一般是小組討論、同桌討論,但是這樣的協同學習效率不高,學生獨立思考時間少,同時也難以保證學生在每次的討論中都能深入思考,產生思想碰撞。
“問題教學”模式下的課堂,改變了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的方式。在問題探究環節,當學生正在獨立或協同去思考和解決“問題串”時,如果遇到問題無法解決,可以及時舉手請求教師幫助,此時的師生互動不再是一對多,而是一對一,針對不同學生提出的不同疑問給予不同的答復,這樣就可以關注到每個學生的學習狀態,提高他們的學習效率。在互動建模環節,生生之間的匯報、質疑、補充能充分暴露學生的思維,教師就能更清晰地發現學生的問題,及時糾正,提高學習效果。這就要求教師要在課堂上關注每個學生的狀態,積極參與到互動中,增強課堂互動的有效性。
經過課堂觀察,胡濤老師在“問題探究”環節,邊走邊留意每個同學的解決問題情況,并一共幫助了5位同學解答疑問,并有16名同學在“互動建模”環節發表了自己的想法,課堂氣氛十分活躍。
總之,教師要走進學生,耐心地回答學生的問題,同時也要引導和促進生生之間的語流互動,增強課堂互動的有效性,讓課堂充滿激情與活力。
四、認真傾聽,讓學生得到鼓勵和尊重
剛才提到,“問題教學”模式下的課堂是如何互動的,為了更好地完成互動環節,這就要求教師要認真傾聽,認真傾聽每個學生提出的疑問,認真傾聽每個學生的回答,這樣不僅可以在他們的提問和回答中發現學生的存在的問題,給予相應的幫助,還可以讓學生感受到鼓勵和尊重。
在傾聽時,教師可以用鼓勵的眼神看著學生,或走到他身邊,用點頭或“嗯”來回應學生,此時教師盡量不要寫板書,擺教具等等,這樣會影響傾聽效果。同時教師也要要求全班同學學會傾聽,讓站起來回答問題的學生感受到矚目和鼓勵,讓他更有信心;學生坐在座位上提問時,教師也可以蹲下來,擺脫教師高高在上的姿態,讓學生感受到自己和老師之間是平等的。經過對這兩節課的課堂觀察,兩位教師都是在認真傾聽中出色地完成教學任務的,比如胡濤老師還會在傾聽時身體往學生的方向傾斜,寧俊玲老師還會在傾聽時很自覺地走向學生,這些細微的動作,看似不起眼,但是卻能給到學生很大的鼓勵和尊重。
總之,“問題教學”模式下的課堂是一個平等民主的課堂,教師和每個學生都應該受到尊重,所以教師要學會認真傾聽學生,多鼓勵,多支持,打造和諧高效的課堂。
綜上所述,劉賢虎名師工作室進行問題教學模式的探索和實踐,帶給學員們很大的促動和改變。運用基于深度學習的“問題教學”模式進行教學,最難的是教師行為的改變。教師教學行為的一點改變會讓學生有大大的收獲。在以后的工作室研修中,我們將繼續明確方向,大膽實踐,且行且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