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對高職院校黨建激勵機制建設進行思考,針對一些高職院校激勵機制建設存在的認識不到位、運作不科學、負向激勵沒有用好、關愛激勵亟待加強、黨務工作缺乏激勵保障等問題,提出實行目標管理激勵機制、完善黨內表彰獎勵機制、構建黨員物質獎勵機制、建立健全黨員情感幫扶機制、全面優化懲處淘汰機制、強化黨務干部激勵機制建設等舉措,以推進高職院校黨建工作激勵機制建設。
【關鍵詞】激勵機制 高職院校 黨建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21)03-0105-03
激勵是管理的一項重要職能,是調動組織成員積極性的基本方法。對高職院校黨組織而言,激勵機制的構建是調動黨員積極性、提升黨組織活力的重要途徑,是促進高職院校黨務干部擔當作為的內生動力,對高職院校落實“立德樹人”,推進高職院校黨建工作制度化、規范化、科學化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要堅持嚴管和厚愛結合、激勵和約束并重,完善干部考核評價機制,建立激勵機制和容錯糾錯機制,旗幟鮮明地為那些敢于擔當、踏實做事、不謀私利的干部撐腰鼓勁。新時代健全正向激勵機制是貫徹黨的組織路線、加強高職院校黨建工作的必然要求,更是促進高職院校黨務干部新時代新擔當新作為的題中之義。
一、“雙高計劃”背景下黨建引領高職院校發展的必要性與重要性
隨著《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和《教育部? 財政部關于實施中國特色高水平高職學校和專業建設計劃的意見》等文件出臺,高職院校質量提速升級、實現趕超跨越到了關鍵時期。為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全面提升高職院校黨建工作質量,確保“雙高計劃”思想政治建設和“立德樹人”方向和立場不動搖、不偏航,2018年2月,中組部、教育部黨組聯合出臺的《高校黨建工作重點任務》中明確指出:高校要樹牢“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堅決做到“兩個維護”,切實解決好高校黨的領導弱化、體制機制不健全等突出問題。在此情形下,對高等職業教育而言,黨建引領“雙高計劃”就顯得尤為必要,因為它決定著高職教育的辦學思想和發展方向。
二、高職院校黨建激勵機制建設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當前,高職院校黨建激勵機制建設仍然存在一些薄弱環節,具體表現為:
(一)對黨建激勵的認識不到位
黨建激勵機制建設思想不解放,強調黨員義務多,忽視黨員自身價值實現途徑少。不少高職院校黨組織仍然習慣把黨員作為被教育、被管理的對象,片面強調黨員應盡的義務,在黨員應有的權利方面缺乏維護和保障措施,使得黨建激勵機制建設不健全,部分黨員對自身價值的認同感不夠強。一些省級高職院校沒有把黨建納入年度績效考核評價體系中,或黨建工作所占的比例權重不大,直接影響評比結果,進而決定績效獎勵的分配比例。
(二)激勵運作不夠科學
高職院校黨建激勵缺乏時效性。比如,表彰大會未做到及時、全面,效果不佳。高職院校黨建激勵缺乏針對性,主要表現為:激勵方式在制度設計上缺乏規范、嚴謹的操作流程,在評價指標上缺少質和量的具體標準,在實施過程中易出現“搞平衡”“做人情”“護犢子”等現象,未能起到真正的激勵作用。高職院校黨建激勵缺乏“以人為本”持續性,未能做到對黨員進行長期而連續的激勵。
(三)負向激勵沒有用好
負向激勵具有教育、警示、矯正作用和壓力效應。當前,相當一部分高職院校黨組織出現負向激勵不夠的問題。一是黨內批評與自我批評已“變味”。即使是批評,也是“走形式”,未踐行和改進工作作風。二是對黨員評議結果處置不到位。如在民主評議綜合分析中,對不合格等次既沒比例規定也未能做到準確定性。即便出現不合格黨員,在“大事化小,小事化了”處事方式下幾乎沒有不合格黨員。“不合格黨員”一檔形同虛設。三是存在著黨員干部有競爭無淘汰、能上不能下、無為不處理等人事管理現狀,難以從根本上激勵與鞭策黨員干部積極進取、奮發有為。
(四)關愛激勵亟待加強
部分高職院校黨組織缺失對黨員的關愛激勵。主要表現在“三個少”:一是和黨員談心談話較少。一些高職院校黨組織忽視了一對一經常性談心談話活動,未能及時解決和疏導黨員干部遇到的問題與困惑,對一些干部工作態度消極、責任心不強的問題未能及時解決。二是對黨員的生活關心少。一般高職院校黨組織僅注重黨員的工作,缺乏對黨員個人生活、心理、情感、經濟等方面的關心。三是對困難黨員的幫扶少。很多高職院校黨組織還未建立起一套有效的困難黨員幫扶長效機制。
(五)黨務工作缺乏激勵保障
黨務工作者缺乏激勵保障,黨務工作“榮譽感”不強,存在黨務干部職級不明、待遇不高、關懷不夠等問題。特別是專職黨務干部在專業技術職務晉升方面難度相對較大,影響薪酬待遇,挫傷黨務干部的工作熱情和積極性,制約著高校黨建工作質量的提升。
三、加強高職院校黨建激勵機制建設的路徑選擇
“兩個一百年”的戰略目標賦予了高職院校黨建新的歷史使命和任務。高職院校黨組織只有深入踐行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發揚敢于改革創新、勇于擔當的精神,積極探索完善高職院校黨建激勵機制,不斷增強黨組織的凝聚力和戰斗力,才能促進高職院校高質量發展。
(一)實行目標管理激勵機制
要建立和完善高職院校黨組織構建激勵機制,就要對黨務干部實行目標管理激勵。一是政治目標激勵。高職院校黨組織要堅持黨性宗旨教育,特別要把學習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作為重中之重,著力提高黨員政治使命感、擔當作為責任感,實現由“要我做”到“我要做”的根本轉變,同時抓好容錯糾錯導向,合理界定容錯情形,給敢闖敢試的黨員干部創造條件、提供保障,用制度確保黨員權利落到實處。二是發展目標激勵。學校要結合職業教育發展大局和本校五年發展規劃、戰略目標以凝聚人心,每位黨員干部要樹立命運共同體意識,認清學校的發展與個人發展屬于“一榮俱榮,一損俱損”的連帶效應,進而促進每位黨員對標對表找差距,聚焦聚力強執行。三是崗位目標激勵。首先,上級黨委要把黨建激勵機制建設納入黨建年度績效考核中,提升黨建考核占比,讓全員重視黨建激勵機制的建設。其次,每個高職院校黨組織應制訂年度目標,分解任務,列出自上而下的任務清單。
(二)完善黨內表彰獎勵機制
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表彰獎勵是樹立榜樣的最佳工作方式。為此,高職院校要高度重視此項工作。一是健全因事設獎機制。擴大激勵面,把“榮譽燈”照到所有黨員身上,特別是讓一些默默無聞的“老黃牛”受到應有的表彰和獎勵。注重“一事一獎”的原則,細化獎勵范圍,使激勵更具針對性和操作性。二是建立及時獎勵機制。建立經常性先進人物和事跡獎勵制度,通過樹立標桿,形成集體記憶,使激勵更具廣泛性和持久性。三是規范獎勵實施流程。嚴格把控和規范各類表彰獎勵,實行組織部門全程監督,做到層層把關,避免出現“敷衍、平衡、輪流”等現象。
(三)構建黨員物質獎勵機制
高職院校黨建進一步完善薪酬、獎金、福利等相關激勵制度勢在必行。一是采取多樣化薪酬激勵制度,按照以崗定薪原則,基于工作能力對不同崗位采取不同的激勵方式,將個性化薪酬激勵融入高校人事管理中。二是建立健全重大貢獻重獎制度。對在地方經濟建設和教育事業發展中做出重大貢獻的黨員,在給予榮譽的同時在物質上也應予以充分的體現。
(四)建立健全黨員情感激勵幫扶機制
高職院校黨組織要以服務型黨組織為目標,把健全黨員情感激勵幫扶機制作為服務黨員的有力抓手。一是建立健全黨內談心制度。高職院校黨組織班子成員與黨員堅持“六個必談”制度。二是落實干部約談領導制度。規定普通黨員干部在遇到困難時,可約談高職院校黨組織領導,表達個人訴求。三是注重黨員生活關懷。研究建立黨員生活困難救助補助制度,黨組織平時要注意了解黨員的困難和思想動態,幫助困難黨員、老弱病殘黨員、突發困難黨員解決存在的生活困難和思想問題,彰顯組織關懷,提升黨員的自豪感和榮譽感。
(五)全面優化懲處淘汰機制
黨員干部的管理要堅持正向激勵與懲處問責雙管齊下,通過強化懲處約束行為提高責任意識。一是建立健全不合格黨員懲處制度。嚴格按黨章規定嚴肅處理不合格黨員。二是引入競爭淘汰制度,對不合格和不稱職的黨員干部要做到處置及時,執行堅決。三是回歸真正的批評與自我批評制度。高職院校黨組織要在開展民主生活會前要求每名黨員列發言提綱,提綱要結合工作做好自我診斷與診改工作,把批評作為工作的動力和改進的方向。
(六)強化黨務干部激勵機制建設
強化黨務激勵機制建設,充分激發高職院校黨務干部的工作熱情和創新活力,是高職院校黨建激勵機制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推動高職院校黨建激勵機制建設的關鍵一招。為此,一是建立黨務干部職級晉升制度。參照教師系列專業技術人員的職稱級別,建議高職院校黨務干部職級分為初級、中級和高級,根據職級高低設定不同的任職條件,建立職級考試晉升制度,促進高職院校黨務干部加強學習,提升黨務干部能力。二是切實提高高職院校黨務干部待遇。探索建立高職院校黨務干部職務職級與政治、經濟待遇掛鉤機制,完善高職院校黨務干部,尤其是高職院校基層黨務工作人員工資制度及保障措施,提高高職院校黨務干部的各項待遇,營造鼓勵干事、支持干事的良好氛圍,建議把黨務干部待遇按照紀檢監察補助津貼標準予以執行。三是健全高職院校黨務干部關懷機制。建立包括政治獎勵、精神鼓勵、物質獎勵為核心內容的關心關懷激勵機制,大張旗鼓地宣傳和表彰高職院校黨建工作先進集體和先進個人,對在高職院校黨建工作中取得突出成績的個人,建議實行“五優先”,即表現優異、群眾公認的年輕黨務干部在選拔任用職能部門科室或二級學院班子成員時應優先考慮,工作經驗豐富、年紀較大的黨務干部應優先解決非領導職務,長期在基層工作的黨務干部、黨性觀念強的應優先解決后顧之憂,獲得省部級以上表彰的優秀黨務干部或者優秀共產黨員應優先或破格提拔重用,被評為市級優秀共產黨員或者優秀黨務工作者的優先推薦到自治區級以上培訓機構學習培訓。四是建立高職院校黨建雙重獎勵機制。建議凡獲市級先進黨組織榮譽稱號的,該黨組織書記或負責黨務的優秀共產黨員應同時受到通報表彰;獲省部級先進黨組織榮譽稱號的,該黨組織書記、副書記和負責黨務的優秀共產黨員應優先考慮(下轉第127頁)(上接第106頁)作為本單位的后備人才對象;獲國家表彰為先進黨組織的,黨組織書記、副書記和負責黨務的優秀共產黨員應記個人三等功。同時,應參照公務員獎勵制度,對高職院校優秀共產黨員進行同等物質待遇的獎勵。
【參考文獻】
[1]周建松.在“雙高計劃”建設中加強黨的建設[N].中國教育報,2019-04-30(9).
[2]史瑞.新時期理工科高校基層黨務干部思想理論素質提升研究[D].太原:太原科技大學,2015.
[3]賀家鐵,曾德明,彭丹.公司高管層激勵機制理論依據與啟示[J].求索,2005(3).
[4]梁麗芝.激勵機制的理論依據:人性分析[J].湖南政法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01(12).
[5]孫煒基.基層黨務干部隊伍建設之我見[N].中國民航報,2018-08-02(6).
[6]李茜.完善高校基層黨建工作激勵機制的實施路徑探究[J].南京理工大學學報,2011(12).
注:廣西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2020年度黨建專項課題“高校黨務干部隊伍激勵機制研究”(41)
【作者簡介】王秋雨(1983— ),女,遼寧沈陽人,廣西職業技術學院高級講師,研究方向為職業教育。
(責編 何田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