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基于智慧物流背景下的物流人才需求變化,針對高職物流人才培養面臨的人才培養目標和市場發展需求存在脫節、課程體系存在不規范和不合理之處、實訓室的基礎性設施信息化程度偏低、校企合作沒有得到有效落實等問題,提出高職物流人才培養策略:根據物流行業發展需求調整物流專業人才培養目標;按照社會和企業人才需求合理構建物流專業課程體系;開展物流技能比賽,加強學校智慧物流實訓室建設;有效落實校企合作,構建完善的實踐教學模式。
【關鍵詞】智慧物流 高職 物流人才 人才培養 人才需求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21)03-0118-03
在智慧物流的背景下,物流運行和管理已經不像傳統物流模式一樣,其更加注重物流自動化、智能化和網絡化發展,這也是物流行業未來發展的主要方向。而智慧物流想要快速發展和高效建立,專業人才是基本保障,這需要學校按照物流行業發展要求制訂人才培養目標和方案,通過科學的人才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實現高素質物流人才培養,為智慧物流發展提供人才支撐。
一、智慧物流概述
智慧物流是指通過對互聯網技術、物聯網技術和傳感網技術等的有效整合,并借助精細化、實時化和科學化的管理手段,達到物流的智能化、自動化和網絡化等管理效果,使包裹與網點實現精準性匹配,促進物流資源智能化配置,實現對物流環節的有效優化。
智慧物流的最大特點是智慧性,它能實現物流智能化監控,即通過對車輛以及貨物的跟蹤性監控獲取相關信息數據,對物流的全過程進行動態化監控;能夠實現對企業內外數據的智能化傳遞,即借助EDI技術對供應鏈實現一體化和柔性化管理;能夠為企業物流提供智能化決策服務,即在獲取、監控和對比分析實時性數據后,不斷優化調整物流的實施過程,實現對客戶個性化要求的有效響應,提高服務的質量;還能基于大量數據的智能分析,針對物流的戰略規劃實施仿真建模,為物流業未來戰略的制訂和發展提供預測和分析。
二、智慧物流背景下的物流人才需求變化
(一)基礎性崗位人員需求將逐漸減少
相關市場調研公司的預測報告顯示,到2025年,美國將有超過1200萬個工作崗位會被機器人代替。根據物流以及汽車的機器人化相關數據對比可知,在歐元區也會減少約150萬個直接就業崗位,而其中受影響最大的主要是制造業、配送、物流服務等行業內基礎性崗位。盡管智慧物流在我國的發展和歐美國家還存在差距,但可以肯定的是,在智慧物流未來發展中,我國國內基礎性崗位人員需求會逐漸減少。而根據近年來對高職院校物流類專業畢業生的就業統計可知,大多數高職畢業生就業的崗位是一些基礎性崗位,如客服人員、倉管員和配送員等。
(二)技能型以及復合型人才需求將增加
在物流行業中,一些基礎性崗位將被智能化設備代替,這將導致物流人才實際需求自基礎性崗位向技術性崗位轉變。此類崗位對物流人才提出更高的要求,需要他們具備良好的專業素質、知識水平和技能素養等。
1.智能技術研發類人才需求將增加。在智慧物流行業發展中,并非各種類型的智能設備推動其發展,而是高素質的算法研究人員,他們通過技術研發不斷提升智慧物流的水平。因此,智慧物流市場對此類技術研發人員需求會增加,且對此類人才在學歷和技術等方面都有較高要求,但此類人才在高職人才培養中并非主流方向。
2.設備維護人才需求將增加。在智慧物流的發展中,由于使用大量的智能設備和智能技術,此類設備和技術的功能和性能直接關系到智慧物流效果的發揮。而在實際的智慧物流中,相關設備不可避免會出現一些問題,為了確保設備和技術的功能,需要進行及時和有效維護,因此,市場對此類維護人才的需求也比較大。此類工作崗位對技術性的要求并不是特別高,但對人才的知識理論和實踐能力具有一定要求,需要在人才培養中注重這些方面能力的培養。
3.復合型人才需求將增加。在智慧物流的發展中,物流涉及的工作內容十分復雜,主要有倉儲、包裝和運輸等業務,隨著智慧物流逐漸深入,物流工作還涉及計算機、物聯網和智能控制技術等,因此,在實際的工作中就需要相關人員具有復合型能力。面對這種情況,在高職物流人才培養中,就需要根據物流工作的需求情況,加強復合型人才培養。
三、智慧物流背景下高職物流人才培養面臨的問題
(一)人才培養目標和市場發展需求存在脫節
隨著物流行業從起初的傳統物流發展到現代物流又發展至智慧物流的不斷變化,市場對物流人才的需求也發生了變化。在智慧物流的背景下,為了培養滿足市場需求的物流人才,高職院校需要在物流人才的培養中明確人才培養目標,并確保其和市場需求保持一致。例如,市場上多數企業需要物流人才具有信息化和智能化綜合技術,那么高職院校就應以培養此類物流人員為目標。但現階段高職院校物流專業對人才的培養目標設定還不是很準確,對目標的定位還存在局限性,往往比較注重將學生按照采購員、倉儲管理員和理貨員等崗位人員要求實施培養,對他們的信息化教育程度則不夠,這就導致學校的人才培養目標和市場發展需求產生脫節。
(二)課程體系存在不規范和不合理之處
物流專業涵蓋多學科的內容,涉及經濟、管理和計算機等內容,因此該專業呈現出綜合性的特征。這就要求構建具有合理性和規范性的高職物流專業課程體系。當前高職院校物流專業的課程體系盡管涵蓋面比較廣,但專業化特點較為缺乏,對基礎課以及選修課等的設置不系統,甚至一些學校對課程的設置比較隨意,導致課程的技術性和針對性不足。同時,在課程體系中,常存在不同課程間內容的交叉和重復,一些物流知識點在不同類型課程中重復存在,如倉儲管理課程中涉及的物流信息技術知識,在其他課程中也有大量闡述,這就導致學生學習內容的重復性,影響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效率。
(三)實訓室的基礎性設施信息化程度偏低
由于高職物流專業教學往往需要涉及一些實踐操作,為了促進學生實踐操作能力的培養,需要建立相應的實訓室。很多高職院校雖然建立了實訓室,但實訓室內的設施往往比較陳舊和落后,如叉車、托盤、堆垛機和電子貨架等,僅僅能夠實現學生對基礎性物流設備的操作,這也導致實訓環節教育功能的有限性。在智慧物流的背景下,想要實現對學生實踐操作能力的有效鍛煉,對實訓室的建設要求更高,而實訓室內普遍存在信息化程度比較低的情況,導致實訓教學不能滿足智慧物流人才培養的要求。
(四)校企合作沒有得到有效落實
物流專業具有較強的應用性和實踐性,其主要是為物流市場培養應用型物流人才,因此,為了促進學生更好地與市場接軌,學校往往會采取校企合作的方式實施人才培養,但在實際中校企合作卻沒有得到有效落實。現階段,很多高職院校都比較熱衷于和物流企業實施合作,以取得人才培養的共贏,但在實際的合作中卻普遍存在表面化和形式化的問題。例如,校企合作中沒有制訂嚴格和系統的培訓計劃和方案,導致校企合作培訓效果不顯著;一些合作企業雖然采用了信息管理系統,但并不允許學生深入接觸和了解此類技術,導致他們在智慧物流核心技術與能力方面并沒有得到有效鍛煉。
四、智慧物流背景下高職物流人才培養策略
(一)根據物流行業發展需求調整物流專業人才培養目標
在智慧物流背景下,高職院校要想有效地培養物流人才,就要調整和明確物流專業人才培養目標。制訂合理的人才培養目標,能夠引導后續人才培養的模式、方案和過程有序開展,更好地培養滿足市場需求的高素質人才。在物流行業迅速發展的背景下,高職院校物流專業只有全面掌握物流行業的發展環境和發展動態,確定符合物流行業發展需求的人才培養目標,并由學科帶頭人和物流專業教師根據本校的實際情況共同制訂適應智慧物流發展需求的高素質人才培養方案,才能夠確保物流專業所培養的人才滿足時代發展的要求。
(二)按照社會和企業人才需求合理構建物流專業課程體系
根據智慧物流對復合型人才的需求,相關人才不僅要掌握物流基礎知識和技能,還要能夠借助互聯網和大數據以實現對物流的信息化管控,這也是現階段智慧物流發展對人才的基本要求。高職院校需要根據這種情況合理地構建物流專業課程體系。高職院校可以在物流專業中適當加入一些計算機、信息技術、物聯網等方面課程,還可以融入一些涉及智慧物流流程以及智能設備操作等的課程內容,通過增加現代化物流技術知識,讓學生認識到智慧物流對他們的技術要求。同時,適當刪減專業必修課與選修課中一些課程的學時,對重復性的內容實施精簡,如將供應鏈的物流管理和物流信息的技術實踐等課程內容進行整合,對物流管理的基礎、物流的服務和營銷等課程內容實施優化,確保專業課程體系的科學性和合理性。
(三)開展物流技能比賽,加強學校智慧物流實訓室建設
為了提升物流專業學生實踐能力和應用能力,開展物流技能比賽和實訓是必要的。物流技能比賽的內容應源自企業實際,反映現階段物流企業的用人需求。例如,學校可以以“智慧物流的作業方案設計”為主題開展校內比賽,并根據企業相關要求建立系統性和規范性的評比規則與模式,對學生設計的方案進行評比,最后評出最優方案。此類技能比賽的競爭機制,能夠有效調動學生學習的熱情,技能比賽的選拔、研究和參賽環節,則能強化學生專業技能,培養他們的職業素養,達到以賽促學的效果。另外,學校還要加強智慧物流實訓室建設,根據實踐教學的內容和要求,逐步完善物流專業的現代化實訓室設施和條件,模擬建設物流仿真化信息實訓室、信息化倉儲基地、網絡化貨物配送中心等,為校內實訓課程的開展提供良好的條件。
(四)有效落實校企合作,構建完善的實踐教學模式
在高職物流專業的實踐教學中,校企合作是重要的手段。為有效發揮校企合作的作用,促進智慧物流發展所需人才的培養,高職院校應想方設法促進校企合作的有效落實。在校企合作過程中,要根據智慧物流發展的人才需求標準制訂合作目標和方案,確定規范和系統的培訓模式,構建嚴格和系統的培訓計劃和方案;校企合作的內容要深入智慧物流(下轉第146頁)(上接第119頁)的技術層面,增加培訓學生接觸和使用信息管理系統的機會;根據技術應用制定相關的企業培訓考核標準,確保學生能夠運用和掌握智慧物流相關技術,實現智慧物流核心技術和能力方面的有效鍛煉。
綜上所述,在智慧物流背景下,物流行業對物流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對此,高職院校只有正視自身物流人才培養中存在的問題,并積極采取有效的培養策略,才能確保人才培養滿足市場需求。
【參考文獻】
[1]蔣菲.新常態下廣西智慧物流發展研究[J]. 科學與財富,2016(Z1).
[2]王利芳.產教融合背景下智慧物流人才培養模式研究[J].物流技術,2019(6).
[3]施文嫻.智慧物流背景下物流崗位需求分析及高職物流人才培養建議[J].物流工程與管理,2018(4).
[4]陳慧慧.浙江省高職智慧物流高技能人才培養研究[J].中外企業家,2018(26).
[5]謝幸,韋曉.智慧物流背景下物流崗位需求分析及高職物流人才培養建議探析[J].環球市場,2018(34).
[6]何思遠,劉澎輝.探析智慧物流背景下應用型物流人才培養模式[J].農村經濟與科技,2018(14).
[7]許乃如.智慧物流時代民辦高校應用型物流人才培養模式探索[J].山海經:教育前沿,2019(3).
[8]張航程.基于智慧物流的高職院校物流專業人才培養改革[J].湖北函授大學學報,2019(12).
注:2020年度廣西高校中青年教師科研基礎能力提升項目“智慧城市下貴港市智慧物流發展研究”(2020KY39030)
【作者簡介】楊麗香(1979—? ),女,漢族,廣西貴港人,碩士,廣西工業職業技術學院講師,研究方向為物流管理。
(責編 蘇 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