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省志
2021年6月7日,職業教育法修訂草案提請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九次會議審議。這是這部法律1996年通過以來的第一次大修。修訂草案提出職業教育與普通教育具有同等重要地位,或將為職業教育的發展帶來新的機遇。
中國直到1990年代初,能夠學到一技之長、畢業后能夠分到“鐵飯碗”的職業學校,比起升學率不高的非重點高中,是很多初中畢業生的首選,只有成績好的學生才能上。
但隨著打破鐵飯碗、高等教育就業前景看好,職業學校則淪為“差生”才去的地方,備受學生和家長們“鄙視”。正因為如此,初中畢業生“職普相當”(一半上職業學校,一半上普通高中)的分流比例,備受質疑。政府近年來大力推動職業教育的發展,甚至在職業教育領域設置了本科學歷,開設本科層次的高等職業學校。但是在家長和社會的眼中,職校就是職校,哪怕你是本科學歷,也仍然是職校,也比不上三流的普通本科。
其實,普通高校也可能實施職業教育。原職業教育法也明確規定,“高等職業教育”也可以由“普通高等學校”(也就是民眾認知中的“大學”)實施。大學中的很多專業,尤其是部分工科專業,除了傳授理論知識,也有很多極具實踐性的課程,比如軟件工程專業,其學習的編程語言和技術,都是可以在工作中直接應用的。這些工科類專業,可以說是非常接近職業教育的高等教育了。
2014年,教育部門提出,600所地方本科院校要轉型為職業教育(實際上積極轉型的院校并不多,因為輿論普遍認為普通本科轉型職業教育是降格。)。2019年出臺的《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再次提出,要推動一批普通本科高校向應用型轉變,鼓勵普通高校開辦應用技術類型專業或課程,這其實也是職業教育。
還有,很多學校開設的“專業學位碩士”,其本質實際上也是職業教育(當然開設專業碩士課程的高校并不愿意承認這一點),但因為其學歷層次是碩士,而且報考門檻比學術性碩士低一些,受到很多考研者的青睞。
這次修訂草案除了強調職業教育與普通教育地位同等重要之外,還明確高等職業學校教育是高等教育的一部分,將實施高等職業教育的學校由此前的“高等職業學校”改成為“職業高等學校”,與“普通高等學校”并列。根據此前的法律規定,“高等職業學校”雖然有高等,但仍是“職業學校”,與“普通高等學校”不同,不受“高等教育法”規制,只受“職業教育法”約束。而改為“職業高等學校”,將使其在詞義學上與“普通高等學校”對等,而且同樣納入高等教育法規制的范疇。這或有望改變在民眾中“職業學校”差的觀感。
不過,職業教育要真正崛起,還需要提升自身的實力。職業教育是培養技能型人才的教育,本來應該是最接近市場需求的,應該是市場需要什么樣的人才,職業教育學校就培養什么樣的人才。然而,作為事業單位的職業教育學校沒有根據市場需求調整專業設置的動力,不少職業學校成為部分人混日子的“養老院”。真正受到歡迎的,反而是那些雖然不能提供“正規學歷”,但是專業學成后能夠順利就業的民辦職業培訓學校。
要振興職業教育,就應該將其推向市場,讓市場來決定學校的專業與課程設置,更貼近企業的實際需要。同時取消過度管制、不當管制,確保職業學校的辦學自主權,讓市場來對職業教育學校優勝劣汰,辦得好的可以大辦特辦,辦得不行的該關張就關張。
經濟發展對高素質的技能型人才的需求越來越大。藍領技工的短缺,讓一部分藍領技工比大學畢業生掙得更多成為常態。此次修法將“高等職業教育”納入“高等教育”的軌道,如果職業教育機構能借此東風,切實提升教育水平,為“職業教育”正名,職業教育尤其是高等職業教育將迎來巨大的歷史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