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錢鎖
摘要:信息技術與課堂整合是新時期教育教學發展的新方向,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過程絕不僅僅是現代信息技術手段的運用過程,它必將伴隨著教育、教學領域的一場深刻變革。本文通過從教學設計、教學資源、學科特點、和教學結構等方面入手,突出實施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重要性。
關鍵詞:信息技術;課堂整合;教育思想;教學觀念
怎樣實施信息技術與課程的整合,這是一個需要深入研究與探討的重大課題,而且不同學科的整合方式不完全一樣,不可能按一個模式來進行整合。但是信息技術與不同學科課程相整合的過程又必須遵循若干共同的原則,否則將會事倍功半、事與愿違,甚至適得其反。所以認識并遵循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原則是非常重要的,這是做好整合的前提條件。
一、運用建構主義理論為指導
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過程絕不僅僅是現代信息技術手段的運用過程,它必將伴隨著教育、教學領域的一場深刻變革。之所以要特別強調運用建構主義理論做指導,并非因為建構主義十全十美,而是因為它對我國教育界的現狀特別有針對性——它所強調的“以學生為中心”、讓學生自主建構知識意義的教育思想和教學觀念,對于多年來統治我國各級各類學校課堂的傳統教學結構與教學模式是極大的沖擊。
二、課程整合的核心要圍繞“新型教學結構”的創建
要緊緊圍繞“新型教學結構”的創建這一核心來整合,就要求教師在進行課程整合的教學設計工作中,密切注意教學系統四個要素(教師、學生、教材和教學媒體)的地位與作用,看看通過自己將要進行的“整合”,能否使各個要素的地位與作用和傳統教學過程相比發生變化,變化的程度有多大,哪些要素會改變,哪些還沒有改變,原因在哪里,只有緊緊圍繞這些問題進行分析,并做出相應的調整,使得通過最終教學設計所建構的教學模式能較好地體現新型教學結構的要求,這樣的整合才是有意義的。
目前很多學校建設了不同規模的網絡教學環境,教師的課程教學(如語文、數學、英語等)在多媒體網絡教室進行,有了真正的互聯網環境。但這一堂課教師上得還是很傳統,大部分時間還是教師在講,他并沒有真正地進行課程整合,因為首先是教師地位、作用沒有改變,還是以教師為中心。由于教師地位沒有改變,學生的地位、作用也不會有大的改變,盡管每個學生面前都有計算機,都有網絡環境,但計算機和網絡并沒有作為促進學生自主學習的工具。45分鐘的課堂時間大部分還是教師在講,計算機只在其中充當演示或做練習的工具,并沒有讓學牛充分利用網絡來自主探索或協作交流。所以我們不能單從形式上看問題,不是說用了電腦或者用了CAI就是整合了。
三、運用“學教并重”的教學設計理論
目前,流行的教學設計理論主要有“以教為主”教學設計和“以學為主”教學設計兩大類。由于這兩種教學設計理論均有其各自的優勢與不足,因此,最理想的辦法是將兩者結合起來,互相取長補短,形成優勢互補的“學教并重”教學設計理論;而且這種理論也正好能滿足“既要發揮教師主導作用,又要充分體現學生學習主體作用的新型教學結構”的創建要求。在運用這種理論進行教學設計時,要充分注意的是,對于以計算機為基礎的信息技術,不管是多媒體計算機還是計算機網絡,都不能把他們僅僅看做是輔助教師“教”的演示教具,而應當更強調把它們作為促進學生自主學習的認知工具與情感激勵工具,并要把這一觀念牢牢地、自始至終地貫徹到課程整合的整個教學設計的各個環節之中二
四、重視學科教學資源的建設
沒有豐富的高質量的教學資源,就談不上讓學生自主學習,更不可能讓學生進行自主發現和自主探索;教師主宰課堂,學生被動接受知識的狀態就難以改變。新型教學結構的創建既然落不到實處.創新人才的培養自然也就落空。但是重視教學資源的建設,并非要求所有教師都去開發多媒體素材或課件,而是要求廣大教師努力搜集、整理和充分利用互聯網上的已有資源,只要是網站上有的,不管是國內的還是國外的,都可以采用“拿來主義”。
五、重視整合學科的特點
教學模式一般屬于教學方法、教學策略的范疇,但又不等同于教學方法或策略。這是因為后者往往只是指某種單一的教學方法或策略,而前者(教學模式)則要涉及若干種教學h方法與策略。為了達到某種教學目的(例如建構一種新型教學結構)或取得某種教學效果,教師們往往將多種教學方法、策略結合存一起,加以綜合運用,如果這種運用方式趨于相對穩定,這就變成了一種模式。換句話說,教學模式是指兩種以上教學方法與策略的穩定結合。
六、“主導一主體”教學結構的創建
在傳統教學中,教師主導作用的發揮忽視了學生主體作用的體現,而且老卿越主導。學生就越被動.我們現在倡導的新型教學結構則是要把這兩者結合起來。眾所周知,建構主義的教學設計有兩大部分:一部分是學-J環境的設計,另一部分是自主學習策略的設計,環境的設計實際上是要求設計出能提供一種有利于學生自主建構知識的強好環境,例如創設與學習主題相關的情境、提供必要的信息資源以及組織合作學習等。
所以,建構主義實際上提倡的以學為主、或以學為中心的教掌設計,其中的每一個環節要真正落到實處都離不開教師的主導作用。所以,教師主導作用的發揮和學生主體地位的體現兩者并不矛盾,它們完全可以在建構主義學習環境下統一起來,統一的具體體現就是“主導—主體”相結合的教學結構。在這種結構下,教師的主導作用發揮的怎么樣,發揮得夠不夠,靠什么來檢查,就靠學生主體地位的體現,由于現在教師的主導作用主要發揮在情境得創設、信息資源提供、合作學習的組織和研究性學習的指導以及自主學習策略設計等方面,所以,在這種情況下,教師的主導作用發揮的越充分,學生的主體地位也就必然會體現的越充分。這是“主導—主體”相結合教學結構所追求的理想境界。
(太原市第四十七中學?山西?太原?030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