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脫貧攻堅群眾滿意度是繼“一達標、兩不愁、三保障”之后的重要指標,如果群眾滿意度達不到90%以上就無法脫貧摘帽。筆者通過長期督戰(zhàn),分析、總結和提煉如何提升群眾滿意度工作,為身在脫貧攻堅一線的脫貧攻堅幫扶干部出謀劃策。
關鍵詞:脫貧攻堅;滿意度;思考
一、為民務實。
一是端正駐村工作理念。樹立當主人不當客人,當家人不當外人的“為民務實”駐村工作理念,堅決打消“到農村鍍金”“走馬觀花”思想,要把他鄉(xiāng)當成家鄉(xiāng),把村民當親人,才真正從心底用心為百姓做好每一件事情,這也是我們真正能做好脫貧攻堅工作的思想保障。二是用心辦好實事。說一千,道一萬,不如做些實事給老百姓看一看。黨的扶貧政策措施不能只停留在文件上、口頭上,必須真正落實到貧困群眾身上,使人民群眾在每項政策措施中得到實實在在的利益,看到實實在的效果,切實增強群眾獲得感。
二、為民解憂。
要切實按照三個“100%”(即:實地走訪入戶率達到100%、談話覆蓋面達到100%、反映民情民意真實度達到100%”)要求,網(wǎng)格員每人每周走訪網(wǎng)格農戶,所長、第一書記率先帶頭,走訪邊緣戶、監(jiān)測戶、低保戶和問題戶,通過不斷入戶,與群眾面對面耐心細致的交心談心、拉家常,宣傳政策,解決群眾困難,調解鄰里矛盾和糾紛,對留守老人、留守兒童進行日常照看,幫助弱勢困難群眾就醫(yī)等等,拉近了干部與群眾的距離,也進一步摸清了群眾家底,對各類脫貧攻堅問題短板做到早發(fā)現(xiàn)、早研究、早解決,并因事、因人、因情針對性進行解決,有效提高了群眾的政策知曉率和認可度。
三、公示公開。
把政策交給群眾,讓群眾知情、讓群眾參與,是群眾滿意我們工作的法寶。一是要大力推行村務、黨務公開村里財務收支情況,貧困戶、低保戶、五保戶申報確定,危房改造、扶貧項目確定,項目完工情況及發(fā)展黨員等大小事務,一律在村務公開墻上公開,群眾有疑問,村干部都耐心解答。二是駐村工作組將每周召開的工作例會拿到小組輪流開,想要加參的老百姓都可以參加會議,了解當前村里的工作任務,商量決策事項。通過目前集體決策,村務黨務對外公示公開,干部心里敞亮,群眾不再懷疑。
四、用真情換真心。
對認可度較高的家庭,始終堅持不松懈,一如既往抓好政策宣傳和幫扶工作,確保滿意度不降低;對認可度較低的家庭,經(jīng)常入戶嘮嘮家常,有針對性地幫助其解決困難問題,同時,也向他們訴訴苦,尋求他們的支持和理解,提升滿意度。對意見戶問題戶,要發(fā)揚鍥而不舍的精神,多方做工作,爭取他們的理解和認可。例如對脾氣暴躁、油鹽不進、意見爆棚的“問題戶”,我們要在政策允許范圍內給予他們一定的照顧,力所能及為他們做好服務,通過交心談心,慢慢改變其觀點看法,真正把黨的溫暖送到其心田,不斷提升認可度。
五、杜絕不患寡而患不均。
要用公平、公正、公開的態(tài)度換取真心,提高滿意度。對于幫扶單位幫扶的物資,根據(jù)實際情況,不論是貧困戶還是非貧困戶,以缺啥補啥為原則,誰更困難、誰更需要,應幫盡幫,消除非貧困戶不平衡的心里,提高非貧困戶對脫貧攻堅工作的滿意度。
六、開展感恩教育。
為進一步做好脫貧攻堅工作,激發(fā)群眾自強、誠信和感恩意識。一是駐村工作組可利用晚間農閑時間深入群眾家中或召開群眾院壩會等方式開展感恩教育活動。通過向群眾宣傳黨的脫貧攻堅政策,詳細介紹村里近年來在各級黨委、政府和結對幫扶單位的關心支持下村里基礎設施、精神文明、教育、醫(yī)療、安全住房、飲水、人居環(huán)境等方面取得的成效及變化,全體村民在生產(chǎn)生活等方面的條件得到了哪些改善。二是開好院壩會。通過院壩會宣傳和展示近幾年來農村水、電、路、訊、房、產(chǎn)業(yè)發(fā)展、公共服務體系建設等方面的投入及發(fā)展變化,讓群眾切實感受到脫貧攻堅工作帶來的實惠、更加深切地感受到黨的溫暖和關懷,有力地引導廣大群眾感黨恩、跟黨走,并號召他們把對黨和政府的感恩情懷轉化為脫貧致富的決心和行動上來。二是結合原籍干部走訪,宣傳黨和國家的路線方針政策、宣傳村級發(fā)展規(guī)劃、講解村情和村級的變化、收集群眾意愿、落實上級部署、有效化解矛盾、解決群眾實際困難,進一步提高群眾認可度。
七、創(chuàng)新舉措。
一是發(fā)揮“寨老”威信的力量,將村里面德高望重的“寨老”組建成一支脫貧攻堅政策特別宣傳隊,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二是傾心關照老人與兒童。由于村里外出務工人員較多,孤寡老人、留守老人及留守兒童成為工作隊的重點關照對象。針對該類人群,堅持建立服務臺帳,有針對性的跟蹤服務。駐村工作組應時常幫助他們打谷子、抬西瓜、挖紅薯等,解除外出務工村民的后顧之憂,得到群眾認可。三是為村民解決實際困難。駐村工作組應著力解決群眾揪心事煩心事,實實在在為群眾排憂解難。通過建立問題臺賬,并逐條整改,再反饋給群眾,確保事事有著落、件件有回音。
參考文獻
[1]中共中央組織部二局.抓黨建促脫貧攻堅 發(fā)展壯大村級集體經(jīng)濟案例選[M].北京:黨建讀物出版社,2018.
[2]新實體經(jīng)濟:高質量發(fā)展的強國之路[M].北京:中信出版社,2018.
[3]本書編委會 著.中國共產(chǎn)黨領導脫貧攻堅的經(jīng)驗與啟示[M].?當代世界出版社,2020.
[4]王靈桂,侯波?著,精準扶貧:理論、路徑與和田思考[M].?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8.
[5]國務院扶貧開發(fā)領導小組辦公室綜合司著,脫貧攻堅基層實踐(2020)[M].中國言實出版社2020.
[6]程冠軍?編,脫貧攻堅為什么能——案例解讀精準扶貧[M].東方出版社,2020.
[7]賀雪峰?著,大國之基:中國鄉(xiāng)村振興諸問題[M].?東方出版社,2019.
[8]鄒平,武友德,周智生?著,西南民族區(qū)域特色經(jīng)濟問題研究[M].科學出版社,2010.
[9]張麗君,許晨,和萍,張春敏?等 著,中國少數(shù)民族地區(qū)精準扶貧案例集(2019)[M].中國經(jīng)濟出版社,2020.
[10]中國扶貧發(fā)展中心,全國扶貧宣傳教?著,脫貧攻堅與鄉(xiāng)村振興銜接:生態(tài)(脫貧攻堅與鄉(xiāng)村振興銜接研究叢書)[M].人民出版社,2020.
作者簡介:劉云(1980-),男,貴州劍河縣人,管理學碩士,講師、黔東南州大數(shù)據(jù)發(fā)展中心副主任,研究方向:公共管理、公共經(jīng)濟、公共政策、領導學、戰(zhàn)略學、民族學、社會學等。
(黔東南州工業(yè)和信息化局?貴州?凱里?556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