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潔 范道松
摘要:設計與美存在著不可分割的關系,人們從最初制造工具的簡單性使用以及到此基礎上融入了美的元素,讓原始最初的一種枯燥單調,“毫無生機”的生活方式變得美輪美奐,多姿多彩。而現在人們對于美學在設計中的應用更加廣泛,在設計產品時盡可能考慮加入較多的美學元素,不僅僅是一種對視覺上的滿足,也是一種優雅的生活趣味。
關鍵詞:產品設計;美學;審美
引言:
產品設計中的美學是設計師通過對日常生活中美的認真細致觀察,總結的一種生活美和設計學相結合的綜合性學科。立足于產品的設計和審美的客觀性思維,具有設計學和美學的雙重特性。設計和美學的結合也是社會的發展,所帶來的一種必然,必要的結果。通過對人們設計的審美需求出發,在滿足產品功能的前提下,使產品更具有美的渲染力。
一、產品設計中美學的發展
人們的生活離不開美的影響,對生活中潛在和可見的美也沒有停止過探索。而審美的意識一直都深埋在我們的心底,潛移默化的影響著我們在產品設計中應用著美的思維方式。人們在最初設計制造產品的過程中,并沒用更多的應用于美的元素,只是單純的從人們的基本需求出發,生產出適用、可用、耐用的“任務型”產品工具。制造商更多的考慮的是人們對產品的要求和實用性,以滿足人們在日常生活和工作崗位上的物質需求。但是伴隨著科學技術的快速發展,國民經濟的整體水平的得以提高,人民的物質生活得到了很好的保障,從最基礎的物質生活中脫離了出來,不再拘泥于以前的產品設計的實用性,而是在精神層面上提高了對美的認知。在這種社會環境的影響下,好的產品,美的產品更受人民大眾的歡迎和追捧,所以為了順應實勢的變化,制造者在進行產品的加工與制作時,刻意的融入現代人們對美的需求,制造出對人們視覺有沖擊力的優化型產品,以滿足現代人們在精神文化方面得到的進步[1]。
二、產品設計中美學的價值
站在商業上的角度來看,產品設計中美學的應用,體現在產品設計師在制造過程中,將美學元素融進產品中,讓產品的形態、色彩、細節等各個方面得到升華,提高產品的商業價值[2]。同時,對于用戶而言,美麗漂亮的產品吸引用戶的注意力,讓用戶在賞心悅目的情緒下提高對產品的購買使用率,忽略產品中存在的一切不足。當客戶在產品使用過程中遭到了困難,在看到產品迷人有魅力的外觀形象,不會立刻對產品進行損壞或者造成一些完全浪費的行為,而是應該立刻想到閱讀相應的產品設計說明書,耐心的查看產品中出現并且存在的一些問題,也提高了客戶對產品的熟悉程度,避免客戶在下次使用時所造成的問題。不僅僅讓客戶在精神上得到了物質給予的享受,而且給商家可以通過對老客戶所反饋的用戶體驗,吸引新客戶對產品的青睞,為加大產品的銷售力度提供了便捷,容易的途徑。
三、產品設計中美學發展要點以及趨勢
(一)形態美
在早期物質缺乏的貧困年代,產品的形態就是產品實用功能的框架,只是滿足當時人類的生活生存需要,沒有較多的審美價值和參考意義[3]。到了近代科技快速的發展,產品的外形結構也對用戶的審美和消費觀念有著極其重要的影響,可以改善人們的生活樂趣,潛在的豐富著用戶內心的心理活動。例如,當用戶的心理情緒在極度低沉時,產品形態美所帶來的一種變相情緒,可以給用戶傳遞一種平靜,安寧的感覺,讓用戶穩定情緒來思考生活上的問題和難題。同時,產品特定的形態美可以加深產品設計師對客戶內心審美需求的挖掘,加深產品設計師在產品制作方面的能力,讓設計師緊跟客戶的步伐前行,避免設計師出現一種自我感覺良好,產品設計完美的虛假感覺。設計師和用戶之間通過產品的形態美進行空間邏輯上交流和互動,讓設計師感受顧客的需求,讓顧客擁護設計師的的設計能力和產品之美。
(二)色彩美
我們生活在五顏六色,多姿多彩的世界中,色彩構成了我們生活中的一部分,我們卻沒有察覺多帶來的變化。其實色彩對我們是在視覺感受和心靈內心的一種緩慢的影響,不會帶來巨大的情緒反差。過去的生活中,由于經濟落后,人們在日常生活中只要能對產品使用就行,沒有追求色彩在給用戶人群帶來的視覺沖擊和精神感受。在以前學校教學時,書寫的黑板是黑色的,會造成學習環境的壓抑,沉重和緊張,只是為了滿足用戶最基本的消費需求,不足以支撐進行更進一步的探索。而現在國家經濟的高速增長,人民日常生活得到了足夠的優化,讓設計師有能力去進一步探索色彩給產品所帶來的另類美。就如我們生活所見的,幾乎所有的黑色黑板換成了綠色的或者其他顏色的,就是為了讓學生在看清教學內容的同時,還要保護學生的視力并且要營造學生健康成長的心理,因為綠色寓意著青春,健康,自然,輕松,在滿足客戶基本要求的同時也為用戶群體的心理情緒做到適當的保障。
(三)細節美
正所謂細節決定成敗,細節中所表現的一種抽象直觀的美也是在產品設計中不可缺少的部分。一個好的合格的產品,制造過程中對細節的把控必不可少,讓用戶不僅僅是在質量上流露出對產品的信任,在細節的視覺傳達上也讓用戶感到震撼和驚訝。而偉大的產品設計師,在制作的過程中更能掌握對細節的操作,以達到市場上用戶對產品的需求和需要[4]。以手機為例,按鍵手機是過往的主流,它的出現只是為人民生活之間的信息交流提供了方便快捷的途徑,但它的笨重,操作不便,視覺感受等各個方面的不足就沒有得到改善。所以在現代,智能手機逐步替代了按鍵手機的大眾化使用。以華為手機為例,當拿起華為手機時,你覺得這不僅僅是一部手機,更是一部完美的藝術品。流暢且富有賞心悅目的手機機型構造;手機整體的弧面造型設計;采用的觸感細膩的接觸屏幕和金屬材質的適當搭配;手機邊角塑造的華麗型反光設計等各種細節上的把控,都是讓用戶的信息相互交流的同時,能將用戶的心理所想牢牢的抓住,營造視覺上的沖擊效果。因此產品的細節設計更能區分一個設計師或者團隊的認真負責的態度,也為用戶的體驗建立起更加全面的體系。
四、結束語
總而言之,在現在科技高速發展的時期,制造商的產品設計不應該在拘泥于產品功能的實用,而應該跟隨人民大眾的思維方式,吸取反饋信息并超越用戶對美的需求,不僅促進了產品的商業化需求,而且在產品更新迭代的同時提高大眾的審美標準,讓人民和制造商相互合作,讓設計和美相輔相成,共同提高對美學在設計中的更多應用。
參考文獻
[1] 夏伊婷. 設計中美學的力量和發展[J]. 數碼設計, 2017, v.6(09):93-94.
[2] 焦瑞琪, 孟潞凱. 淺談設計之美——設計中美學與審美標準[J]. 藝術品鑒, 2016(2).
[3] 王一煒, 李瑩, 鄭仁思. 產品設計中美學元素的發展趨勢[J]. 山海經, 2018, No.487(13):46+48.
[4] 宋周全. 產品設計中美學元素的發展趨勢[J]. 藝術與設計(理論), 2018, v.2;No.374(07):97-99.
(西華大學美術與設計學院?四川?成都?611730;西華大學機械工程學院?四川?成都?611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