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慧
【摘要】民間傳統體育游戲具有鮮明的民族特點和地方特點,其娛樂性強,開展不受時間、空間、地點、材料、人數等的限制,易于繼承和發展,在內容上豐富易學,寓游戲性、趣味性、教育性于一體,形式上靈活多變,本應是幼兒階段應該普及的一種體育活動,但隨著時代的進步和社會的變革,民間傳統體育游戲正面臨著極為嚴峻的考驗,特別是在大城市里,甚至很少看到在幼兒園民間傳統體育游戲的大面積開展。基于此,本文針對幼兒園民間傳統體育游戲的開發與指導進行探討分析,以供參考。
【關鍵詞】幼兒園;民間傳統游戲;開發
引言:隨著時代的進步和社會的變革,民間傳統體育游戲正面臨著極為嚴峻的考驗,特別是在城市里,塑膠跑道完全代替了煤渣跑道和自然的泥土跑道,幼兒生活在全是鋼筋混凝土的幼兒園之中,即使是在幼兒的戶外活動中,很多教師也會為了安全而組織幼兒玩固定的體育器械,甚至很少能看到幼兒園民間傳統體育游戲的大面積開展,民間傳統體育游戲正面臨著被摒棄的邊緣。
一、當前民間體育游戲運用現狀
1.1對民間體育游戲不夠重視
許多幼兒園對民間體育游戲認知不足,不重視。有不少教師認為,一些民間體育游戲容易引起兒童之間的矛盾,影響兒童之間的團結。還有一些教師認為,傳統的民間體育游戲已經過時,不符合幼兒園的教學理念。
1.2幼兒園和家長之間的溝通不足
由于幼兒園與家長之間缺乏溝通,許多家長反對在幼兒園開展體育游戲。有家長認為幼兒園不應該只領著幼兒“玩”,應該教授一些知識,以適應將來小學的學習;也有家長認為民間傳統體育游戲玩起來太危險,容易發生安全事故,因此不贊成幼兒園開展此類活動。因此,幼兒園就減少了幼兒的體育游戲時間,更多是引導幼兒學習知識和技能。
二、民間傳統游戲與幼兒園教育活動的結合
(一)基于傳統游戲內容進行開發
開發傳統的體育游戲,需要教師考慮幼兒的生活經驗、身心發展特點,對游戲背景、游戲情節和游戲過程進行創編。對于游戲情節的創編方面,可以選擇童話、繪本中的故事,將原有游戲的形式保留,增設其他情節,讓游戲變成情節豐富的故事,帶給幼兒更多的體驗。
例如:“捕小魚”游戲的傳統玩法是一部分幼兒扮演漁網,圍成一個圈,一部分幼兒扮演小魚的角色,站在圈中間。之后教師和幼兒共同念兒歌“小魚游啊游,游到這兒游到那兒,魚兒魚兒快快游,小心漁網捉住你”。當幼兒念完兒歌以后,小魚就會四處散開,漁網則需要左右移動,努力將魚兒捉住。當兒歌結束 10 秒鐘之內,如果有小魚沒有跑出去,那么就被捉住了。如果始終使用這種玩法,幼兒可能感到乏味,難以達到體育鍛煉的需求。對此,可以增設部分游戲情節,讓游戲內容更為豐滿。開展游戲之前,由教師為幼兒講述繪本故事《大海中的魚》,調動幼兒的游戲興趣,根據幼兒所穿衣服顏色選擇扮演小魚的人,最后按照原游戲規則進行游戲。在游戲最后可以增加其他情節,由教師帶領幼兒轉圈圈,將捕到的小魚做成魚湯,邀請其他幼兒進行品嘗。
除此之外,還可以利用組合的方式將多個傳統游戲進行結合,設計成新的游戲內容;還可以使用拓展的方式保留原有游戲玩法,和其他領域游戲內容互相融合,讓游戲的開發符合幼兒身心發展需求。
(二)按照傳統游戲形式進行開發
在開發傳統體育游戲階段,教師還應該注意游戲形式、活動場地方面的內容創編,可以將不同類型游戲進行有機融合,將傳統游戲或者傳統歌謠改編為新型的體育游戲。
例如:“小老鼠上燈臺”最早屬于說唱童謠類型游戲,后來人們將其改編為體育游戲,讓幼兒在室內玩耍,之后從凳子上一躍而下。因為童謠中的歌詞唱到“嘰里咕嚕滾下來”,為了保證幼兒安全,可以改成“嘰里咕嚕跳下來”。同時,因為教室的地板相對較硬,幼兒從凳子上跳下的時候也容易受傷,所以將這一傳統游戲和海洋球這類現代游戲相互融合,將游戲場地鋪滿海洋球,再讓幼兒站在凳子上向下跳,既能保證活動安全,又能滿足幼兒心理需求。
(三)對于傳統游戲材料創新應用
部分傳統游戲使用的游戲材料對于幼兒來講可能存在安全隱患,部分材料還有可能影響環境。所以,在開發體育游戲的過程中,在游戲材料的選擇方面,應該盡可能選擇生活中的物品,替代存在安全隱患的材料。
例如:“套圈游戲”通常利用幼兒臉部大小的鐵圈、塑料圈等套地上放置的各類物品,要求幼兒站在規定線以外,套中哪個物體就可以獲得。這類傳統游戲使用鐵圈不利于幼兒安全,所以,在開發游戲過程中材料的投放可以運用天然材料、半成品材料,為幼兒營造安全的游戲環境。在幼兒園中,呼啦圈可以作為套圈游戲材料,還可以要求幼兒收集喝過的牛奶瓶,將其擦洗干凈,可以裝上沙子作為寶物,積極動腦開發更多游戲材料。還可以在呼啦圈一側系上跳繩,以兩人為一組的方式參與游戲,一名幼兒套圈,另一名幼兒拉寶物,這樣的材料利用方式不但有助于幼兒之間的交往,而且能減少游戲階段幼兒的等待時間。
(四)加強對于傳統民間游戲的分類規劃
為了讓傳統民間游戲更貼合于教學流程,學前教育工作者需要將收集到的傳統民間游戲進行合理分類規劃,并深入剖析深層含義,確保游戲與教學內容高度匹配。在對于傳統民間游戲的分類規劃時,學前教育工作者必須要充分地掌握孩子的興趣愛好等實際情況,為游戲的選擇提供理論基礎。學前教育工作者在對傳統民間游戲的分類中要充分地解析游戲性質、文化底蘊和可能存在的安全問題,在開展游戲活動之前一定要確保游戲可以安全合理地進行。同時,學前教育工作者還要深刻地認清孩子當前年齡階段的特點、學習要求與成長需求,針對性地選擇更合適的傳統民間游戲,只有這樣才可以有效地提升傳統民間游戲的針對性與適用性,在調動孩子對于傳統民間游戲興趣的同時確保孩子可以茁壯成長。
總而言之,傳統民間體育游戲是我國重要的傳統文化形式,使其與幼兒活動進行融合,也是實現文化傳承最有效的途徑,能有效提升幼兒園體育活動的教學成效,進而更好地達成教學目標。
參考文獻:
[1]趙靜.民間傳統游戲在小班幼兒戶外活動中的實踐研究[J].啟迪與智慧(下),2020(03):58.
[2]崔娟.開展傳統文化教育 促進幼兒全面發展[J].甘肅教育,2020(06):185.CBA2E9D1-1A87-476B-BD87-B1A5CC4A17F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