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果麗
(深圳信息職業技術學院公共課教學部,廣東 深圳 518172)
極簡主義已成為當代人工作、學習和生活追求的目標。無處不在的簡約設計、簡約裝飾、簡約風格、簡約藝術和簡約項目,體現出人們對簡約的向往。在移動互聯網時代,學生每天面對海量的數據與信息,讀屏、手不離屏已成一種常態。如何把樂于刷屏的高校大學生吸引到課堂,尤其是大學通識教育類課堂上來?如何讓大學生參與到課堂的教與學互動過程中?等等。本文依據金字塔原理,以課堂教學作為切入點,通過對真實案例調研與剖析、對簡約式教學方法的設計與探索、對教學成效的分析與總結等系列問題進行深層分析和探討,以期真正實現高校課堂教學的大膽實踐與科學探索。
2016年,教育部在《中國高等教育質量報告》中提出,“強化高等教育質量危機意識,把提高質量上升到國家戰略高度”[1]。自高職院校設立以來,院校發展從注重規模化(由小到大)、專業化(由示范到骨干),逐步轉向專業人才培養質量規范化(由評估到診改),其中,教學質量這一核心要素、課堂教學這一關鍵環節,已成為衡量一所高職院校綜合水平的重要指標。通過調查研究,筆者從不同角度剖析當前高職院校課堂教學中存在的問題,主要體現在以下兩個方面。
經過高強度考試訓練、高考激烈競爭進入高職院校的學生,或多或少帶有一些未考取理想本科院校或理想專業的遺憾。因此,部分學生入學后,容易出現以下三個方面的情況。其一,目標方向不明。不同于以往中學時的全新大學管理模式、學習方式、生活空間,讓少數不善于自我管理和自主學習的學生陷入迷茫,失去目標而失去了學習方向。其二,得過且過度日。學生一旦發現大學學習并不輕松、所學專業不如愿,往往容易產生一些抵觸情緒,再加上當前新媒體技術的廣泛應用,手不離機、刷屏、遲到、曠課、逃課等已成為部分學生的常態;其三,盲目被動學習。在大學,教師的講課速度、教學內容和授課方法與中學時期不同,部分學生還抱有等老師講、等老師教的被動心態,容易讓自己處于無所適從的狀態。因此,改變當前大學生這種學習狀態已到了刻不容緩的地步。
成長于傳統教育模式、本科育人理念的部分教師,習慣教師講、學生聽的教學互動模式,他們以自身成功的教育經歷,認為教好高職生不是問題。在課堂上,他們旁征博引、滔滔不絕,本以為會迎來學生欽佩的眼光和實現良好的教學效果,但實際成效往往不盡人意。在學習方式立體化的今天,學生已不再滿足于單一的課堂知識傳授,他們以無視感表情應對老師,深究其因,主要有三個方面。其一,在新形勢、新技術不斷涌現的當下,教師對學生獲取知識和技能的多元方式方法認識不足;其二,教師缺乏對學生現狀及需求的分析,教學方法單一、技術手段滯后,對教與學相互融合認識不足。部分教師只教書,較少或很少開展教學的深入研究;其三,高校教師職稱晉升側重考核研發或主持的項目績效,較少注重教師教學綜合成效,促使從事一線教學的部分教師缺乏講課激情,而把更多精力放在科研項目申報上。因此,優化高職院校教師晉升制度,改革當前重科研輕教研的現狀迫在眉睫。
基于當前課堂教學中存在部分學生缺乏學習動力,部分教師教而不研、方法欠妥等現象,筆者運用金字塔原理及基本原則,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學習,以“簡約”為課程教學設計理念,從而實現課堂教學高效、有趣,讓更多的學生樂于參與到課堂中。
金字塔原理(Pyramid Principles),由畢業于哈佛商學院的巴巴拉·明托(Barbara Minto)于1973年提出,她是麥肯錫國際管理咨詢公司的首位咨詢顧問。金字塔原理分為核心思想、基本結構、實施效果、具體做法四個層面,可簡要歸納為十六字原則,即:結論先行、由上而下、歸類分組、邏輯遞進。具體包括四個方面,其一,結論先行:先歸納出中心思想;其二,由上而下:上一層論點是下一層分論點的總結概括;其三,歸類分組:每一組內容屬于同一個范疇;其四,邏輯遞進:每一層的思想按照邏輯順序遞進演繹。[2]
金字塔原理提出解決問題的有效方法是:界定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3]。在每一個問題破解上仍然可以用簡約的原則,如一個項目的事前策劃與計劃、事中的管理與控制、事后的成效與總結等。
美國學者埃德加·戴爾通過大量研究、測試、實驗、分析發現,被動式學習或個體學習的學習效果不足30%,主動式、團隊式、體驗式或參與式學習的學習效果可達50%以上。[4]
埃德加·戴爾著名的“學習金字塔”(Cone of Learning)研究結果顯示:在頂層,即“學習金字塔”塔尖,教授講、學生聽的常規“授課”方式,學生學習效果最低。一般情況下,學生在學習一段時間以后,對所學內容大約只能記住5%;第二層,通過“自主閱讀”方式學到的內容,可以保留約10%;第三層,輔助“聲音加多媒體”學習方式,可以提高到約20%;第四層,采用“案例示范”學習方式,可以拓展到約30%;第五層,“小組討論”團隊式學習方式,可以提升到約50%;第六層,“學練結合”主動式學習方式,可以達到約75%;在“學習金字塔”基座層,采用“用中學”方式,即以學習者為主導的親身體驗、主動操作、主動講解、指導他人等方式,可以掌握約90%學習內容。由此可見,教師通過指導或引導學生主動式學習時,其學習成效一般都比較高。[5]
簡約是對事物綜合系統處理后的簡單呈現。大道至簡,簡約不是簡單、更不是簡便。蘇軾的“博觀而約取、厚積而薄發”“觀而有選、取而有擇,有的放矢、唯直是取”,是對簡約的深刻闡釋。莎士比亞的“簡潔是智慧的靈魂”,直指簡約的核心與精髓。簡約是復雜后的簡單、綜合后的單一、糊涂后的清晰、凝煉后的萃取,更是智慧、睿智與深刻。美國當代著名心理學家、教育家布魯納認為,“任何學科的內容都可以用更為經濟、富有活力的簡約方法表達出來,讓學習者更易于了解和掌握。”而作為新時代高校教師,面對當前教學信息化、立體化大環境,把握課堂教學本源,遵循老子“少則得、多則惑”簡約理念,課前“博觀”“厚積”、課中“約取”“有擇”,從而實現學生課后“薄發”和“深刻”顯得尤為重要。因此,簡約策劃與設計是高校開展課堂教學改革行之有效的選擇。
簡約課堂教學設計,是通過對教學目標、教學設計、教學方法、教學內容、課堂互動、教學形式和教學過程等要素進行精心策劃和簡約設計,從而實現“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有趣課堂。
限定時間內實現教學效果最大化是簡約課堂教學設計的首要目標。教學目標由統一的課程標準確定,是思想教育、專業教育與審美教育的有機統一,也是課堂教學的點晴之筆。教學目標需要教師依據課程標準,通過精心策劃以最簡約的方式呈現給學生。例如,在撰寫《實用項目管理與策劃訓練》教學總目標時,筆者把目標提煉為通過體驗生活和工作中的項目案例,演繹項目管理與策劃奧妙、探究項目管理與策劃精髓、掌握項目管理與策劃基本理論、享受項目管理與策劃樂趣,使學生能夠把專業知識和技能應用到實際項目中,培養學生處理復雜問題的能力等。通過體驗、演繹、探究、策劃、掌握和分享等實踐環節,把一門課程的教學目標串起來,簡練中突出本門課的核心思想。
因此,筆者把講解項目管理五個過程、六個關鍵要素的教學目標簡括為“項目管理的五關六將”。當講授項目范圍管理時,教學目標則簡單總結為“項目管理的責任田”。進入項目案例策劃時,教學目標就簡要為“數據化思維與清單的力量”。通過對一門課中每一堂課教學目標的總結提煉和簡要概括,讓學生在課堂學習或線上研習過程中一目了然且易于理解和掌握。
按照“金字塔”簡約結構原則,課堂教學設計三原則可歸納為:目的、結構、成效;或目的、結構、形式;或目的、結構、展示。教師對課堂教學設計過程也是一次對自己所教、學生所學內容的系統梳理和反思過程。根據教學大綱對照“金字塔”十六字原則,課堂教學設計可劃分為三個層面。第一,對所教內容有深刻的領悟,針對學習對象的知識結構、能力水平開展剖析研究;第二,能用精煉簡潔的圖示或圖表(手繪或機繪均可)歸納總結每次課堂教學內容;第三,能以最簡潔的方式組織并實施教學設計。
在《實用項目管理與策劃訓練》教學設計中,筆者每次課前都會精心制作一張課堂教學思維導圖,如“策劃與創意思維基礎知識學習導圖”(如圖1)。學期初,要求每位學生在課程結課前繪制一張本學期課程學習思維導圖,即根據個人所學、所想、所練,用一張圖歸納總結課程學習的主要內容。導圖要求電腦繪制,選取何種軟件及使用方法,則由課程學習小組互相研討決定。課前,要求學生繪制課程學習思維導圖的方法,扭轉了部分學生被動學習、被動聽課狀況,讓單獨學變成小組團隊互相探討著學。臨近期末時,教師對設計簡潔且富有創意的學生作品進行綜合點評,與此同時,推出教師繪制的課程教學思維導圖(如圖2)讓學生進行對照思考和總結。從實施情況來看,學生通過期初教師引導、期中師生共同參與、期末自主總結歸納,自適應式學習潛能得到有效激活,學生之間、小組之間的學習研究氛圍得到有效提升,參與這門課程研學的學生,85%以上學習效果達到或超過預期目標。

圖1 策劃與創意思維基礎知識學習導圖

圖2 課程學習思維導圖
古人云:“教學有法,教無定法,貴在得法。”針對具體學習對象,因勢利導、因材施教是每位教師應該完成的必修課。教師只有自身不斷學習提升、及時了解學生學習現狀、個性化需求,才能深度信任、鼓勵并指導學生自主開展線上學習。采用面向對象的教學方法,前提是教師知曉并精心研究過所教對象具體情況。課堂教學前兩周,教師可事先設計好問卷調查表(建議采用問卷星,調研題目原則上不超過10個,題型主要以單選題、多選題等客觀題型為主,最后一題可設為主觀題型,供學生撰寫相關建議或意見)。軟件自動統計出結果后,教師要及時分析和優化調整課堂教學設計,制定具體對象的教學方法和課堂組織策略。
筆者在開設《實用項目管理與策劃訓練》課程時,若選課對象主要為即將畢業的學生,課堂教學主要采用項目化、模塊化的方式。教師運用翻轉課堂的理念,先指導學生課前自學部分內容,課堂授課內容由師生共同完成,即要求學生在最短時間內,用最簡單方式(如語言、圖表、設計作品等)展示概述課前自學內容,然后以最簡約方式演繹所講內容,這種師生共講一主題PK式教學形式,學生參與熱情較高且樂于發表個人觀點。若選課對象主要為大一新生,則采用案例教學法、項目剖析法方式實施課堂教學,讓學生從優秀示范案例中學習并領悟所講內容。此外,每次課前三分鐘“創新項目案例分享”是濃縮版的課余相關學習項目案例,教師用簡單明了的經典案例以故事形式加以演繹和分享,從而開啟每次課堂教學之旅。
古人云:“易則易知,簡則易從。”簡約以聚焦課堂核心素養和價值為前提,斟酌取舍、科學賦能。一門系統規范的課程,有的章節好講而易懂,有的章節復雜且生澀。有的需要前置課程鋪墊,有的還需要設備環境配置,但無論繁簡、深淺,教師對課堂教學內容的設計,始終應遵循化繁為簡原則。如采用平鋪式、表單化、圖表化輔助教學方式,針對一堂課教學內容,注重“少則多”簡約原則,即學生需要記住的內容較少、理解的內容較多,被動學習內容較少、主動參與研學內容較多。
筆者在講“初識項目”章節時,采用就地取“材”(身邊的項目),通過學生身處場所、環境進行項目情境設計。例如,假設組織一次班級活動項目或負責一間實訓室建設項目,項目負責人應考慮哪些因素,沒有學過實用項目管理及策劃的同學容易就事論事、缺乏系統思維觀點。為進一步演繹出何為項目,教師從分享身邊的生活項目、學習項目,再到大家熟悉的校園項目、市政項目、地鐵項目、扶貧項目等,從中引出項目定義、項目特征、項目類型,最后推出項目的獨有特征,即一次性、階段性、組織性;建立項目“三加一”簡約理念,即確立項目須具備三個特征加一個策劃設計,用一句話簡短概括一次課所學內容。
德國著名哲學家卡爾·雅斯貝爾在《什么是教育》一書中指出,“教育的本質意味著,一棵樹搖動另一棵樹,一朵云推動另一朵云,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蘇格拉底也曾說,“知識每個人都有,只需要喚醒。”浩如煙海的知識海洋、變幻莫測的信息渠道,教師傳授給學生的知識總歸有限,與其一味講授,不如通過策劃、著力創新和應用方法去點亮學生潛能。
每次課堂教學教師講解、指導和所需呈現的內容,以及學生課前需要了解和掌握的側重點、課中參與、小組合作和師生互動等,都需要統籌兼顧、精選設計。在課堂限定時間內,要系統性實施以上內容,教師課前準備必須特別充足,窮盡所能把復雜煩瑣過程,化繁為簡、抽絲剝繭,用最簡單的方式表達出來,用最簡約的形式展示出來。喚醒沉迷于手機、“沉默不語”的學生,師生共同研學一門課、一堂課、一個主題,真正實現簡約課堂為學生學習賦能。
現實中,部分教師常常感慨自己很努力、認真和負責,課前花費大量時間備課,精心設計課堂教學每一個環節,可實際運用到課堂時,學生仍提不起學習興趣,部分學生甚至無視教師的存在。出現以上種種現象,教師還需考慮教學情境中的其他要素,如教學形式的多元化。
筆者通過主講《實用項目管理與策劃訓練》課程發現,課堂教學除了教學目標、內容、方法上要注重簡約和精煉外,在教學情境呈現形式上也要特別注重簡單實用。如每次課前三分鐘創新項目案例,筆者常采用不同的情境化教學設計,有時采用體驗式情境(學生生活學習中的項目);有時使用視覺情境(視頻、動畫演繹的項目);有時借用經典案例情境(最近發生或以往經典的故事型項目);有時由學生自設情境(小組討論或網上尋找相關項目)。總之,每次導課都注重與教學主題有機融合,課堂上全方位激活學生、調動學生、組織學生。教學組織形式越簡單,教師課前準備與策劃就需要越充分;教學常常是以教師課前的“多與難”,換取學生課中的“少與易”。由內涵到形式、細節到結構,簡約的教學形式是對無數個繁雜內容和系統知識點的凝煉和萃取,是每位教師成為學生學習的導師而非講師的過程,是自我完善和不斷精進的過程。
教學過程,即教學活動展開實施過程,是教師依據教學計劃及學習者特點,在一定教學環境下,指導學生學習或參與學習的過程。前蘇聯教育家巴班斯基提出教學過程最優化的基本方法包括六個方面。其一,綜合指導學生的學習、教育和發展任務;其二,研究學生狀況并使教學任務具體化;其三,合理安排,教學內容簡約;其四,分析學習者情況,采用合適的教學形式和方法;其五,因材施教、求同存異;其六,措施得力,選擇最優的教學速度。其核心觀點就是以簡馭繁,循序漸進、簡化教學過程。這與金字塔原理及學習金字塔的理念不謀而合、異曲同工。
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采用三步原則:先提出引入問題,直接提出或引導學生提出課中要解決的核心問題;然后分析解決問題,指導學生以小組的方式或學生自主的方式或師生共同合作的方式或項目團隊的方式破解問題;最后反思提升應用,由教師或學生對課堂中解決的問題進行簡單地回顧反思,簡明扼要地對本次課所涉及的思想、知識、方法與技能進行提煉總結、歸納聚合。讓每一次提升反思的過程成為新的學習基礎,每一次應用拓展成為創新的動力。簡化教學過程就是一次重新思考與創意提高的過程。
綜上,隨著科技發展,簡約設計將無處不在、無處不有。在未來,高校教學將是教與學的共同提高與精進,簡潔明了的教學流程及呈現方式必將成為課堂教學設計的一種趨勢。
簡約設計不僅僅是一種理念、能力、方法,更是一種思維方式、工作方式、生活方式、教育方式、學習方式和創新方法。教學簡約設計將使課堂教學線上線下、課前課后、課內課外更加規范有效,教與學變得更加科學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