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耀峰 舒 婷

據國家教育部數據統計,2020 屆高校畢業生人數高達874 萬人,又因受新冠肺炎疫情、經濟下行壓力等多種因素疊加影響,今年就業形勢復雜嚴峻。為積極應對復雜嚴峻的就業形勢,教育部會同有關部門重點在升學擴招、渠道開拓、就業服務、加強指導、支持湖北等五方面推動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在不利的就業形勢下,各高校加強大學生就業能力培養,增強大學生就業競爭力,是時代賦予的使命,也是高校急需面對的難題。學生干部作為學生中的優秀分子,無論是學習成績,還是綜合實踐能力,均比普通學生要強,因此,這部分學生更受用人單位青睞,特別是國有企業、事業單位等。此外,學生干部還在普通同學中起到了榜樣作用,特別是在就業能力培養上發揮帶頭作用,就可以引導和鼓勵普通學生積極培養自身的就業能力,可以增加就業競爭力?;诖耍疚膹拿褡宓貐^高校大學生就業現狀及就業能力提升的必要性、就業能力培養存在的問題、就業能力提升策略方面展開探討。
大學生就業能力,通俗來講就是指獲得工作機會的一種能力,是可以被用人單位聘用并能夠勝任相應的崗位的一系列能力的組合,往往這種能力包括成就、理解力和個人特質。隨著全國高校畢業生人數的逐年攀升,民族地區高校畢業生就業難的現象表現愈發明顯,其就業能力現狀集中表現為:專業知識掌握不牢固,不能熟練將專業知識運用到實踐中,不清楚專業課程結構,不清楚哪些課程是與應聘崗位相對應的;不能準確分析自己的核心競爭力,不知道自己適合從事哪種職業、盲目隨大流,或者是高估自己、眼高手低,不愿意從事薪酬少以及基層工作,或者是沒有自信、縮手縮腳,不善表達自我能力,造成崗位與才能不匹配;缺乏行之有效的職業規劃,不知道自己該做什么,也不清楚自己能做什么,更不知道自己今后的發展方向。
就業是一項民生工程,關系社會的穩定和民族的團結。在嚴峻的就業形勢中,要想跳出“一畢業就失業”的怪圈,提升大學生的就業能力是非常簡單且有效的方式。同時,對于民族地區高校來講,提升大學生就業能力,有助于提高自身的辦學水平,有助于當地經濟發展和產業轉型升級,有助于提高整個地區勞動力的供給質量。
1.高校人才培養與市場需求不能精準匹配。自高校擴招以來,民族地區高校給自己的定位多半屬于綜合性大學,大多定位于培養學術型人才。盡管從2008 年起教育部決定增加全日制專業碩士學位,但學術型碩士數目還是要多于專業型碩士數目,這就從根源上導致了畢業生“強理論弱實踐”,從而使畢業生很難找到跟專業對口的工作。此外,部分民族地區高校為贏得更多生源,一味追求擴大辦學規模,盲目關閉生源冷門專業,競相開設新專業,而不管老專業的就業前景,也不管市場對新專業培養的人才是否趨于飽和。
2.專業理論課程與實踐課程設置不合理。通常情況下,民族地區高校的課程設置以理論教學為主,而實踐教學課時少且培養環節不健全,造成這一現象原因主要是高校培養模式老套,培養觀念滯后于市場需求,不能精準培養社會需求人才;另一方面也是由于民族地區高校教學經費不足,實訓實驗室及實踐基地嚴重不足,導致畢業生的實踐動手能力不強、理論不能應用于實踐。
3.職業規劃及就業指導教育重視不夠。由于民族地區高校的工作側重于理論教學和科研,從而忽視了對學生的職業規劃教育及就業指導教育,相關的課時得不到保障,教學質量也不佳,更不用說“因人而異的指導幫扶”,因此絕大多數大學生職業規劃意識薄弱,缺乏主動就業意識,就業能力差,從而導致就業競爭力不強。
4.自身不上進及家庭溺愛。當代大學畢業生幾乎都是獨生子女,從小被家長寵愛,不愿意吃苦,不能吃苦,缺乏社會責任感和事業進取心,遇到困難選擇退避。在擇業過程中,好高騖遠,眼高手低,只考慮工作舒適與否、薪酬高低等個人利益;而家長也過分溺愛子女,怕孩子受苦,盡情滿足孩子的需求,甚至也容許畢業之后不工作。正是因為這些不良導向造成孩子認為不提升就業能力也無關緊要。
1.以學生干部的標準嚴格要求自己,加強學習做好榜樣示范。學生干部是學生中的優秀代表,更是學生中的先鋒隊,無論是在學習上,還是在生活和工作上都要起到模范帶頭作用,要以學生干部的標準嚴格要求自己,意志堅定,勇于面對學習上的難題,敢于攻堅克難,創新學習方法,理論聯系實際,不斷總結學習經驗,從各方面提升自己的綜合素質。同時,學生干部積極帶動普通同學參加就業能力的培訓活動,主動了解就業形勢,樹立正確的就業觀,“線上”多方面收集就業信息,“線下”多參加企業招聘宣講,做好榜樣示范,起到以點帶面的效果。
2.學生干部主動服務普通同學,實施精準幫扶。作為學生干部始終要牢記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和做好師生之間橋梁紐帶作用的宗旨。學生干部因就業能力強而備受國有企業、事業單位等歡迎,享有的就業機會也比普通同學多。因此,學生干部要主動去幫助那些有就業困難的學生,并對幫扶對象進行全面了解,實施精準幫扶,分析就業形勢,有針對性地進行職業發展定位,幫助他們收集有效的就業信息,制作簡歷,應對面試,甚至還可以向企業進行推薦。
總之,隨著市場競爭的日趨激烈,畢業生人數逐年增多,大學生應該準確分析自我,調整狀態,認清就業形勢,厘清職業規劃,積極參加各類就業培訓,在求職中動態調整就業期望,在競爭中提升就業能力。學生干部作為學生中的優秀分子,既要勇于挑戰,不斷學習完善自我,給普通學生做好榜樣示范,也要甘于奉獻,積極為就業困難的學生提供幫助,攜手走出就業難的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