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工程技術大學管理學院 阿麗娜·阿格占別克
為了解問卷調查中養老院養老服務需求的基本情況,針對老人及家屬卷中的第5題和第6題設計了關于老人及家屬對于養老院養老服務需求問題的板塊,結論如圖1、圖2。

圖1 第5題您認為老年人在養老院中主要有哪些需求

圖2 第6題請您給這些需求的重要性打分
為了解問卷調查中養老院護理人員職業化水平現狀的基本情況,針對養老院管理層負責人卷中的第10題設計了關于養老院護理人員基本知識掌握情況和養老院護理人員卷中的第5題現今養老院護理人員入職要求的板塊,結論如圖3、圖4。

圖3 貴院護理人員基本知識掌握情況

圖4 現今做養老院護理人員職業需要何種要求
中養老院護理人員對于生活護理和皮膚護理掌握的護理人員占68.18%,口腔護理掌握的護理人員占54.55%,儀器使用掌握的護理人員50%。圖3.3.3.2中現今做養老院護理人員的職業要求中具備護理員工資格證的占86.36%,具備基礎醫學知識的占77.27%,具備健康證的占54.55%,學歷要求和年齡要求不大嚴格僅占45.45%。通過結論可看出護理人員職業化水平現狀處于中等水平,但是對于儀器的使用,護理人員仍存在沒有完全掌握的情況,具備護理員工資格證并不是入職的硬性要求。
首先因為養老院護理人員職業門檻偏低,缺乏專業的職業素養,護理人員中存在職業態度不夠端正的現象。職業素養有著內外相統一的價值協調和評價功能。具體來說,護理人員入職時對護理行業入職是沒有清醒和正確的認識,因此沒有職業感情,這是需要培訓和長期培養的。工作作風不夠扎實,對待工作有時抱有應付了事的態度,沒有做到腳踏實地,不想花費太多精力就把事情做好。存在形式主義,處理護理問題的原則性有待加強。有時只求形式,不求落實的問題,養老院護理人員相關機制的落實不夠嚴謹,沒有建立嚴格的考核機制。
護理人員職業技能不足,是因為職業入門檻較低職業技能較差,存在著年齡偏大,學歷偏低,待遇偏差,知識面窄等問題,整體素質較低,職業化程度較差,護理人員的構成人員難以掌握職業技能,降低了養老護理服務的質量,影響了養老院的管理。養老院護理人員缺乏系統的培訓。有些護理人員來自農村,家中沒有足夠的條件進行持續的文化知識學習,所以文化素養一般都較低。而這些人應聘進入養老院,素質參差不齊,按理說應當給他們提供培訓機會,可實際上,許多養老院僅僅為了節省培訓費用減去了這一重要環節。護理人員實踐能力差,缺乏科學的實踐教學支持。養老院應該提供專業的職業培訓,進行實踐性教學支持;護理人員自我認識不足,定位不準,缺乏專業的護理培訓指導。護理人員大都是外來務工人員,只是為了賺取工資,對護理行業沒有正確的認識,養老院管理機構落實不到位,缺乏監管力度和職業技能考核機制。養老院針對護理人員應該實行按期考核篩選。
養老院針對護理人員以往的課程中有養老服務、生活照料技術護理、康復護理和心理護理,但是針對應急性突發狀況沒有具體的醫學層面的職業培訓,通過調查得出對于心肺復蘇術居然只有85%的護理人員知道,海姆立克法、外傷止血法、骨折急救、觸電事故急救、中毒過敏急救、休克急救就不得而知了。對于如此高危群體,護理人員職業化培訓內容應當引起重視。
作為跟老年人每天相處時間最長的護理人員,應當了解老年人情況,評估病情。根據醫囑的的要求準備好藥物,注意觀察老年人的反應,經常詢問感受,給予老年人安慰和鼓勵。反復核對詢問老年人的總體感受,并做好護理記錄,規范日常護理服務工作流程;也會有一種情況就是老年人是在護理人員交接班后發生意外的,應該加強規范護理人員與其他護理人員交接班的管理流程,以及規范養老院儀器使用的檢查流程,如注射泵的使用流程、轉運呼吸機的使用流程、呼吸機的操作流程、電動吸引器的使用流程、心電監護儀的使用流程、心電圖機的使用流程、除顫儀的使用流程、簡易呼吸機的操作流程等。
為了提升養老院護理人員職業水平,需要對養老院護理人員進行績效考核,進一步規范養老院護理人員管理制度,提高護理人員的整體服務水平,實行全面嚴格的績效考評制度,對每季度的工作表現進行綜合評價,實行分工負責、全員參與監督、月考核,月考核結束后對服務質量存在的問題當月處罰公示并納入年度總考評。同時,也應有服務質量獎懲制度。
本章主要結合文獻資料和實地調查結果,提出護理人員職業培訓與職業水平評估體系的構建,整理和分析護理人員職業培訓與職業水平評估機構和評估的內容、護理人員職業培訓評估和護理人員職業化水平評估以及評估結果所具備的約束力。
本章的評估機構指的是對護理人員培訓的課程、培訓過程以及實踐成效進行評價的機構。
對于護理人員是否掌握相關醫學護理知識和醫療設施的使用情況,是否嚴格遵守工作時間、是否認真履行工作職責、工作態度是否認真踏實、是否切實維護養老院老人的利益,給予相應的獎懲。上班值班時間是否在崗在位、是否無故曠工、在崗工作是否完成等情況。由養老院管理層工作人員負責養老院各部門負責人和護理人員參加做好會議記錄主要聽取養老院老人及家屬對養老院工作的建議,分析養老院生活管理、思想政治教育、職業化培訓等方面的情況,進行總結和改進,并研究布置工作等。評估內容分為四個部分:
1.反應評估
反應評估是第一級評估,即在護理人員培訓課程剛結束的時候,培訓方了解護理人員對護理培訓課程的主觀感覺和滿意程度。
2.學習評估
主要是評估方通過護理培訓對護理人員的有關護理醫學知識深度與廣度的掌握有書面測評、口頭測試及實際操作測試等。
3.行為評估
評估護理人員在工作實踐中的行為方式有多大程度的改變。觀察和主觀的評價、老人及家屬的評價、同事的評價等方式。
4.結果評估
第四級評估,其目標著眼于由護理人員培訓課程引起的護理服務結果的變化情況。最為重要的評估內容是養老院老人及家屬的滿意程度。
培訓機制是以執行力為保障的。“制度”之所以可以對個人行為起到約束的作用,是以有效的執行力為前提的,即有強制力保證其執行和實施,否則制度的約束力將無從實現,對養老院護理人員的行為也將起不到任何的規范作用。只有通過執行,賦予護理人員的培訓機制其能動性,使其在執行中得以實現其約束作用。
文章在理論與實際相結合的基礎上展開研究,以冰山理論和尼斯-伯克的“認同”理論為基礎,從上海市養老院護理人員職業化水平現狀進行研究。圍繞著養老院護理人員職業化水平這一主題,本文對養老院管理層負責人員、養老院護理人員、老人及家屬做了重點研究。在對問題和成因的分析基礎上,提出了提升護理人員職業化水平地對策措施,提出了提高職業準入門檻、規范職業培訓制度、規范培訓內容、規范培訓場地與設施、規范培訓模式、優化服務流程及服務質量考核機制這六項內容,并闡述了其可行性。并在最后于此基礎上,提出了護理人員職業培訓與職業化水平評估體系的構建,整理和分析了護理人員職業培訓與職業化水平評估機構和評估的內容、護理人員職業培訓評估和護理人員職業化水平評估以及評估結果所具備的約束力。這七項對策建議,希望能夠對上海市養老院護理人員職業化水平提升起到積極作用, 推動養老護理行業健康有序發展。
相關鏈接
敬老院(geracomium),為老年人提供養老服務的非營利性組織,又稱養老院。西方國家的養老院通常由地方政府或慈善機構與企業合作開辦,能接收有各種各樣需求的老人。
1.全自理護理,為老人建立檔案每天兩次測量血壓體溫并記錄,按時提醒老人吃藥,提供可以自理的老人健身打牌等活動。為老人洗衣服,每月帶領老人洗澡理發。
2.半自理護理,為老人建立檔案每天兩次測量血壓體溫并記錄,按時提醒并幫助老人吃藥,提供可以半自理的老人健身、打牌等活動。為老人洗衣服,每月帶領老人洗澡理發。幫助他們健身以恢復他們的肢體功能。
3.完全不自理護理,為老人建立檔案每天兩次測量血壓體溫并記錄,按時喂老人吃飯吃藥,每天最少3次幫助肢體活動,按摩、翻身、擦洗污漬等。為老人洗衣服,提供老人用防褥瘡床墊,每月擦洗一次身體。對于一些特殊的老人經家屬同意會增加一些服務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