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州科技大學 周凌赟,劉皆誼,陳希
2020年1月30日世界衛生組織正式宣布將本次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列為國際關注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為有效控制省市內部的人口流動,避免進一步的交叉感染,各地政府相繼出臺了以社區為單位的封鎖政策。
我國能夠及時控制疫情,很大原因得力于政府有效的利用社區制度、管理信息傳遞與執行防疫工作,但對于突如其來的公共衛生事件,社區的應對與管理機制仍有所瑕疵。小區作為疫情防控的基本單元,第一時間采取封閉隔離極大降低了居民外出被感染的風險,但是隨之也產生了生活上的不便利和通常會被忽略的潛在心理壓力,造成了防疫推動工作執行上的困難。
本研究以實踐調查為基礎,選取蘇州市何山花園、濱河花苑等七個蘇州市不同小區為研究對象,通過走訪調研分析其現有基層社會治理機制的優缺點,發放問卷收集數據,通過構建數學模型建立滿意度評價體系,并提出優化策略,以期為以后的小區微更新改造提供方向。
為了更好地梳理當前小區應對公共衛生事件的處理機制并分析優缺點從而提出建議,我們對蘇州各大小區開展了線上調查和篩選,最后根據特點選取幾個典型小區進行實地調研,主要是基于小區結構問題、小區人口性質問題、課題組成員熟悉程度三方面考慮。
小區結構方面,選取的老舊小區門禁管理等方面存在混亂,治理對象龐大而混雜,難以吸引到合適的物業公司進駐這些小區。因此大多數小區只能由居委會發揮物業管理功能,存在小區管理的困難,案例具有典型性。
人口性質方面,老舊小區返蘇人員多,基層工作力量緊張,疫情防控工作困難重重。老舊小區以租房價格低廉吸引了大量外來人口的租住,在復工返蘇期間有大范圍的人員流動,防疫工作開展具有研究意義。
課題組成員具備深入研究場域的條件,對多個老舊小區居委會主任、小區居民等關鍵人物曾進行過訪談,具有深度的一手資料。
在本次研究中,我們從蘇州虎丘區、姑蘇區、吳中區、相城區、園區中選取典型老舊小區進行調研。通過基礎信息摸排和采訪居民,小區治理有如下優秀做法可借鑒:
(1)網格化管理。將小區分網格,配備人員細化管理,這是非常值得借鑒的優秀管理模式,可以推廣學習。
(2)大數據管理使一切數據可視化。電子流動屏幕顯示小區住房管理實時動態,管理者可以快速了解到小區管理現狀。
(3)快遞點收發固定,避免了小區人口非必要流動。
但仍存在以下不足,這在后期提出優化策略時可重點考慮:
(1)設施設備老化,在疫情期間部分生活基礎服務不充分,居民缺乏休閑活動,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居民生活。
(2)醫療衛生站的隔離點與居民生活區布置較近,就診缺乏更加完善的機制,例如預診分流和發熱轉診規劃等措施。
Embedded方法,又稱嵌入法。先使用一些算法和模型進行訓練,得到各個特征的權值系數,根據系數從大到小選擇特征,并可以給出特征屬性(指標值)的影響程度——貢獻率[1]。我們將調查問卷中的所有問題分成五個模塊即五個一級指標:管理現狀、管理期望、生活狀態、心理狀態,疫情后的期望。從以上數據反映出居民最關心的還是現有管理機制對他們生活的影響,分別從管理機制,生活舒適,心理健康等角度出發對社區改進優化,從而進一步提高居民滿意度。
決策樹是通過一系列規則對數據進行分類的過程,決策樹分為分類樹和回歸樹兩種,分類樹對離散變量做決策樹,回歸樹對連續變量做決策樹[2]。(圖1)通過“決策樹”模型得到一級指標細化問題的二級指標對居民滿意度的貢獻值從高到低依次排列,綜合兩級指標的分析可見,疫情發生時,小區治理的應對機制在管理系統的完善、心理疏導、生活物資儲備、小區內部醫療系統等方面是亟須解決的。(見圖1)

圖1 決策樹機制的可視化
曾經要轉變的“門禁小區”,在疫情防控中成重要的社會保護工具[3]。在城市中,“門禁”體現在出入檢測、體溫測量、設施消毒、信息傳達等機制,將管理快速落地,但其難點在于如何使用和調配相關人員,使居民、來訪者、物業之間達成理解和共識。
老舊小區的管理,很大程度上是扎根小區的老年人在進行自治管理。應當納入更多的中青年小區成員,利用好現有的“樓門長”制度,才能合理保護居民和切斷病毒傳播途徑[4]。
小區治理是多元角色集體作用的結果,如何在特殊時期保持正常的人際交往對公眾保持健康心理十分關鍵。小區應積極利用微信等網絡工具,讓小區居民充分地認識和積極參與到小區治理中,并組織相關休閑活動放松居民心情、增加鄰里交往,如分時段進行植物修枝和盆栽領養活動,植物的互動行為可以減輕對疫情的恐懼心理,減輕疫情帶來的心理壓力。
小區可使用網格化管理措施,可以新增類似“食行生鮮”App的蔬菜柜,進行每日配送蔬菜、水果等,從而建立起特殊的小區管理與生活模式。同時,建議對必須在崗服務的工作人員提供足夠的信任和尊重,并給予一定的物質、精神獎勵。
需要加強小區醫院的診療能力,充分發揮空間上分布廣的特點,緩解聚集性就醫的困境,為病患在診療過程中提供一定的醫治與幫助,小區醫院在整個社會的醫療系統中是一個重要的補充。
就目前疫情來說,小區醫院可以為人們提供一些必要的服務:患者信息收集、初期診療設施供給、疾病應對宣傳、提供一定的消毒措施等等。這讓小區醫院有可能通過此次衛生事件獲得人們的信任,為以后在社會中扮演更重要的角色打下基礎。
通過大數據、云計算等技術,將小區平時積累的日常數據進行分析,可以了解到每個小區的需求和存在的問題,進而迭代出各種類型服務方式和方案,精準化服務小區與居民。在互聯網日益普及的當下,我們更應當關注將老舊小區的疫情防控小區管理機制與數字防疫系統相結合的舉措。通過線上的數據云平臺和線下的物聯網設備聯動,可以充分減少人群密切溝通所帶來的風險,保證常態和應急狀態下的靈活切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