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重慶市巴南區委黨校 肖瑜
2018年7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三次會議審議通過了《關于建設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試點工作的指導意見》,指出要在全國農村開展建設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在規劃《建議》中提到要繁榮發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社會文明程度得到新提高,明確要推進公民道德建設,實施文明創建工程,拓展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由此可見,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的建設具有重大意義。
從理論角度,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是指對基層公共服務陣地資源的集中整合,通過縣-鄉鎮-村三級聯動,以自愿服務的形式,學習宣傳新思想、新理論,豐富文化生活、鞏固思想意識領域,推動基層思想文化活動的宣傳和精神文明中心的建設。從現實角度,文明實踐中心建設是以基層治理為根本,以制度建設為規則,以行為準則為路徑的推進鄉村振興的重要手段。在涵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基層落地生根、保護傳承鄉村文化、培育文明鄉風、加強鄉村治理等方面發揮重要作用。
導向價值。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的建設要堅持用馬克思主義理論來指導工作,樹立旗幟鮮明講政治的觀念,確保宣傳學習、貫徹落實黨的理論不走樣、不變味,對于基層思想文化宣傳和公共服務體系的構筑,堅持正確的政治導向至關重要,政治價值是關鍵屬性。教育價值。作為鞏固思想意識領域的重要載體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傳播的重要載體,要以求真務實的精神和態度,引導人們提升是非辨別力和政治敏銳性,運用唯物史觀來辯證地看待一些社會思潮,幫助人們提升鑒別力。群眾價值。實踐中心的建設在一定程度上是基層思想道德的升華,要建設一個以人民為中心,群眾廣泛參與和共享為主要基礎的實踐平臺,以群眾的需求導向為主,想群眾之所想,建群眾之所需,見圖1。

圖1 萊蕪區召開新時代文明實踐工作現場推進會
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在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創新理論,培育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開展鄉風文明建設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但是,在建設的過程中,一些地方存在將黨委、政府的事務性常規工作等同于文明實踐活動,比如,將扶貧開發、產業發展等工作納入其中,混淆了日常的事務性工作與文明實踐活動,沒有原原本本、透透徹徹地給群眾把政策講明白。
一是資源的兩極分化問題。很多地方都是市級層面有豐富的建設載體和資源,比如,有圖書館、文化館、博物館等基本公共服務的陣地,有豐富的文化活動,如開展音樂鑒賞、手機學堂、曲藝演出、親子游戲等互動活動,但是落到鎮、村級則資源有限,如政府花了大量資金建設的“農家書屋”,書籍的借閱率很低,形同虛設,當前大量的中老年農民,還包括部分青年農民,他們對讀書興趣并不濃,滿足于生活現狀,把讀書的希望寄托給后代,缺乏讀書的自覺性,根本沒有圖書室或者有而不用,文化生活單一,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各組為政、單打獨干的問題。二是缺乏針對性和實效性。在理論宣講、教育服務等“五大平臺”作用發揮上存在理論宣講、政策解讀不接地氣,群眾喜聞樂見的戲分量不足,官話套話多等問題,特別是理論教育和知識科普的工作常常是難以入腦入心,干部費力不討好,群眾也不買賬。三是工作隊伍的問題。一方面是部分農村地區受地理環境或者生活環境的制約,一些想干事能干事會干事的熱心文化建設的人沒有把中心作用發揮出來;另一方面,開展活動的干部大部分主要靠黨委政府下派進基層的方式的行政力量推動,但是由于此類干部本身在原單位承擔了較多的工作任務,長期批量下村活動也不太現實;加上目前在基層宣講的“名嘴”還不夠多,農村人才的“空心化”等留守群體等問題已成為實踐中心建設的巨大阻力。
一是經費運行方面。相關部門雖然在一定程度上為實踐中心的建設提供了諸如設備添置、日常運轉等方面的經費支持,但是數額有限,在一些活動的組織、經費的發放、設施的維護等方面就比較困難。二是參加活動方面。基層大部分群眾的生活狀態比較自由散漫,加上一些宣講、演出活動方式的陳舊,就會容易產生審美疲勞,參加活動的積極性較低。三是服務質量方面。常態化和長效化亟待加強,主動服務的意識不夠強,服務層次也比較低,缺乏規范管理的長效機制,同時,缺乏激勵機制,對活動的開展有很大的影響,另外在活動的管理、考評和檢查落實上在一定程度上容易流于形式。
一是要著力把文明實踐中心建設成為新思想新理論新政策“飛入尋常百姓家”理論平臺,與民生實事、人居環境、鄰里關系等結合起來,讓群眾摸得著、看得見、學得好、用得到,促進黨的大政方針在基層落地生根。二是要以實踐中心建設為抓手,推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基層的落細、落小、落實,體現在精神建設層面的高質量上,突出道德模范、先進典型、優秀標兵、最美人物等的引領作用,發揮社會主義新風尚的凝聚力和號召力,圍繞脫貧攻堅、鄉村振興、生態文明、基層治理等重要理念和重點工作開展文明實踐活動。
一是整合三級公共服務資源。完善活動設施配套,提升資源配置效率,打破部門鎮街壁壘,按功能或者服務分門別類,強化資源整合與功能融合,資源互用,優勢互補。二是整合傳播方式資源。首先要注重線上宣傳教育,創新宣傳渠道,發揮自媒體優勢,以網絡、手機等電子產品為主要平臺,通過微信、微博、公眾號等方式將新思想新理論用通俗易懂的方式呈現出來。其次要注意線下的收集和開發,理論宣傳有針對性,突出鮮明主題,把文化下鄉與便民服務、惠民工程等結合起來,通過開展項目化、分眾化和多樣化的活動,有效增強基層宣傳思想工作主動性、針對性和實效性,做到精準傳播。三是整合宣傳隊伍資源。以黨校、高校、企事業單位等單位為重點,選拔優秀的在職人員加入隊伍;以有影響力的宣傳人才為重點,培育推出一批“身邊好人”等身邊典型;以“百姓名嘴”“百姓名角”等宣傳文化骨干為支撐,吸引更多的民間藝人到隊伍中來。加強人才隊伍的培訓學習,掌握馬克思主義理論,熟悉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加強黨性修養等。
一是加大專項資金的投入,做到三級建設一個標準,鼓勵和引導支持國有企業、民營企業、社會組織等積極投入人財物,保障文明實踐中心基礎設施完善、經費運行充足、人力資源充沛。二是建立工作推進機制并且納入目標考核,成立領導小組,健全聯系會議制度,推動文明實踐工作走深走實。三是構建公平有效的激勵機制,形成有效的排名和獎勵制度,提升榮譽感和獲得感,可以通過適當的活動補貼和物質獎勵等方式進行。
相關鏈接
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是指整合現有基層公共服務陣地資源,以縣、鄉鎮、村三級為單元,通過志愿服務的形式,學習宣傳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宣講黨的方針政策、培育主流價值、活躍文化生活、推動移風易俗的農村基層宣傳思想文化活動和精神文明建設中心。
建設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是深入宣傳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一個重要載體,要著眼于凝聚群眾、引導群眾,以文化人、成風化俗,調動各方力量,整合各種資源,創新方式方法,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社會主義思想道德牢牢占領農村思想文化陣地,動員和激勵廣大農村群眾積極投身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