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建筑大學 劉丹陽,錢詩敏,代秦婭,郭雅妮,李隨安
高校閑置物品資源多,價值無法被充分挖掘;部分學生售賣二手物品、循環利用資源的意識欠缺;高校缺乏二手物品回收組織或系統;畢業季的周期性、極端的人員流動……這些均導致高校閑置和廢棄資源呈現數量多、規模大的特點。為了積極響應黨的十九大報告,堅持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作為大學生,向高校推廣“互聯網+小型博物館”既培養了大學生理性的消費觀和勤儉節約的優良品德,又利于建設綠色環保的美麗校園。
同時,高校部分學生在情感方面存在問題,缺少社會引導。據《2020年中國大學生健康調查報告》顯示,大學生現實和理想的總體健康分有差距,具體表現在,60%的學生表示在學業上面臨較大壓力,15%的學生在戀愛上存在困惑,13%在家庭關系上存在困擾。學生在應對方式上盡管多種多樣,但是效果不盡理想。
為了解決上述問題,本研究對安徽建筑大學在校生進行了潛在市場的調研,并依據調研數據,分析高校對二手閑置物品多樣化的需求,基于互聯網搭建適合高校的二手物品交易平臺。
本項目旨在以小型博物館的形式,通過對二手物品以及背后的故事進行收集、整理,對二手物品背后的情感、文化價值按照親情、友情、奮斗等方向進行挖掘并展示,從而達到滿足學生群體情感需求、豐富學生課余生活并灌輸正確價值觀的目的。目前市面上有各種各樣的二手交易平臺及軟件,但都是基于盈利層次去開發設計的。本項目則提供一個新穎的情感傳遞平臺,寄托情感訴求的二手物品不僅使二手物品得到安置,物品本身蘊含的情感和背后的故事也得到保護。在二手博物館內,展示物品與其寄托的情感共同構成展示信息,用戶能夠在開放的情境中感知展示商品所蘊含的內在意義。將感受促成情感經驗的積累,喚起個體的情感,達到營銷展館物品的目的。除滿足情感需求外,向學生用戶傳遞正確的觀念,催化學生群體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成熟。
(1)物品獲取及利用方式:幫助物品提供者售賣物品,從而獲取物品、他人捐贈、租用收益。
(2)創新:前期本項目旨在以小型博物館的形式,通過對二手物品以及背后的故事進行收集、整理,提供一個新穎的情感傳遞平臺。項目堅持“從學生中來,到學生中去”,二手物品及故事的收集大多來自學生群體,最后又作為和學生情感溝通和聯系的紐帶出現。博物館會圍繞不同主題的展館進行設計,每個主題各具特色,圍繞親情、友情、愛情、個人奮斗等主題搭建板塊,板塊內容多元、實時更新,給參觀者多樣行,主觀化的選擇。展示部分不只是對物品的單一展示,更注重交流與情感傾訴,展現“溫度”與人文情懷。博物館的盈利模式并非局限為門票收入,同時會根據博物館內具有熱度的物品,設計出一系列周邊商品展開線上線下同步售賣。
二手博物館結合校園公益,秉承節約資源、保護環境、發展可持續校園公益事業的理念,在學生與校園公益之間搭建一個橋梁。博物館通過發布校園公益活動的形式,注重活動背后的故事價值與意義,引發學生用戶個人情感的共鳴,鼓勵學生用戶真正參與到校園公益當中,推動校園公益事業的持續健康發展。
(3)形式:在線上采用微信小程序、公眾號的形式;中后期會發布App,建立網站;線下是以小型博物館的形式呈現。
(4)服務對象:高校學生。
(5)目標:在全國范圍內建立有“溫度”的二手物品小型博物館圈子。
(6)具體運作:
①階段一,校內宣傳。線上部分,為學校開設專門的博客、公眾號、網站等,通過發布帖子與學生互動交流,后期會發布App。
線下部分,與校組織進行協商,取得學生會、社團等的支持,來征集二手物品以及背后的故事,同時會定期組織人員到學校內進行宣傳。對于篩選得來的二手物品,則會給予提供者一定的回饋如書券、博物館周邊商品等。
②階段二,我們將會對物品進行收集、篩選,把物品提供者分為以下幾類群體,針對急于售出物品或尋求租戶的學生,會為其售出或租出物品,并收取服務,針對分享故事的群體,將其視為主要群體,并會將物品作為展品放入博物館中,進行兩周的展示,同時贈以書券、收藏品等。兩周展出結束后,若該類群體有售出、租出意愿,將免費為其提供服務。
③階段三,對二手物品進行展示。首先會對物品提供者進行分類,并根據不同的主題在博物館內對商品進行展示。展示的方法有兩種第一種,展示商品,并輔以音樂、文字,入場者在音樂、文字的帶領下,能夠很好地感受二手物品背后的故事。第二種,在物品提供者的許可下,邀請他們,利用空閑時間演講物品背后的故事,讓每個人都有一個可以說出自己故事的平臺。除此之外,也會有工作人員來進行演講。
④階段四,二手物品的售賣、出租。周一至周五,在博物館進行日常售賣、出租,周末時段,邀請物品提供者到現場與大家交流,同時售賣、出租一部分物品。物品售賣出租部分,將為物品提供者提供一個面對面的交易平臺,使買方能夠買或租到質優的物品。交易成功收取二手物品交易額的3.5%作為交易服務費用,若交易未成功,則不收取服務費。
7.盈利模式:
時光博物館采用“互聯網+小型博物館”的O2O商業模式,上游端在高校內收集二手物品,并借助數字化等手段展示二手物品背后的故事,使博物館在社交媒體中擔任新的角色,與公眾進行平等對話、雙向交流。
時光博物館的主營業務如下:
①提供二手物品出租售賣的平臺,并收取手續費用(20%)。
②根據公眾偏好生產制造二手物品周邊產品并售賣(35%)。
③進行服務定制(15%)。
④出版發售書籍等印刷品(15%)。
⑤門票費用(5%)。
⑥其他(10%)。
除此之外,時光博物館也在積極延伸下游產業鏈,打造館內精品,通過多渠道研發館內文化產品,建立時光博物館專屬IP,積極塑造品牌形象,增加對高校學生群體的影響。
扣除成本,時光博物館會積極支持校園公益,將籌集的二手物品及部分收益捐贈給校園志愿者、公益組織,實現“從學生中來,到學生中去”,真正做到資源利用的最大化。
二手物品經歷了時間的積淀,成為回憶的承載品,時光博物館就是所有人回憶和流逝時光的最好見證。

圖1 時光博物館示意圖
博物館內基礎設施齊全,裝修簡約。博物館內有四大主題館以及一個會議室。每個主題館內設有物品展示區,主要展示物品及故事,每兩周更新一次版塊。會議室為物品持有者提供了一個講故事的場所,同時也為參觀者提供了一個交流、休息的空間。除此之外,在博物館內設有專門的二手物品、周邊物品售賣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