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曉明
摘 ?要:隨著教育的逐步發展和深入,教育在我國的普及率越來越高,而農村的教育問題成為現在教育關注的重點。而教師的實踐性知識對教師的業務提升和個人發展都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將對農村小學語文教師的教育實踐性知識進行研究,以促進農村教育教學水平的提升和教師個人專業的進步。
關鍵詞:農村;小學;語文;實踐性知識
【中圖分類號】G623.2 ? ?【文獻標識碼】A ? ? ? 【文章編號】1005-8877(2021)08-0147-02
Research on the Educational Practical Knowledge of Chinese Teachers in Rural Primary Schools
GUO Xiaoming ?(Wangjiashan Primary School,Pingchuan District,Baiyin City,Gansu Province,China)
【Abstract】With the gradual development and deepening of education,the penetration rate of education in our country is getting higher and higher,and rural education issues have become the focus of current education. The practical knowledge of teachers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promotion of teachers professional and personal development. This article will study the educational practical knowledge of Chinese teachers in rural primary schools in order to promote the improvement of rural education and teaching levels and the progress of teacherspersonal professions.
【Keywords】 Rural area;Primary school;Chinese;Practical knowledge
教師的實踐性知識作為教師專業發展的理論基礎,是教師進行深度教育研究和開展教學實踐活動的重要前提。由于語文學科在我國教育體系中占據基礎性地位,對于剛剛接受系統教育的小學生而言,是進行語言和文字等基礎性知識積累的重要科目,對學生學習其他科目知識也有很好的導向作用。對于小學語文老師來講,為了有效提高學生的語文能力,首先需要對自身的專業知識進行學習,而這其中最為關鍵的就是對實踐性知識的深入分析和研究。但是根據對農村小學語文教師的教學現狀,可以發現,許多老師不能將系統的理論知識應用在教學實踐活動中,反而是通過常年的教學實踐經驗積累作為教學活動的依據,基于此,開展對農村小學語文教師的實踐性知識研究就顯得十分必要,因此,本文從實踐性知識的概念、實踐性知識發展的現狀以及如何有效促進農村小學語文實踐性知識發展進行深入分析和探討。
1.實踐性知識的概念
我們現在都提倡說研究教師教育的實踐性知識,那從根本上說什么是實踐性知識呢?實踐性知識是教師在自己長期的教學活動中所形成和呈現的一種教學模式,是教師在教學目的的基礎上進行的教學活動的知識構建,也就是教師摸索出來的教學經驗,它體現和滲透在教師的教學思想、教學語言以及教學行動上,對教師的教學行為起著主導作用,是需要其在具體的教學活動中不斷地學習、反思和總結,才能夠提煉出來的寶貴的教學財富。而實踐性教學對教師專業的發展以及農村小學語文教學改革都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2.農村小學語文教師教育實踐性知識發展的現狀
(1)農村小學語文教師的學歷普遍不高
農村小學教師的問題一是“來的少”,二是“留不住”,導致農村小學教師的學歷水平較低,教師的專業素質有待加強,而且年齡層次比較大。由于人們頭腦中“人往高處走”的思想堡壘的影響,大學畢業生在擇業時會首先考慮城市,所以很少有人會去到農村當一名農村小學老師,高水平人才便很少走進來;有些農村地處偏遠,交通不便,教學條件不能滿足基本的教學需求,很難留住高學歷的人才,而還有一部分人是把農村的教育經歷當做跳板,所以也不會長久的留在農村,導致農村出現人才“留不住”現象。這些都導致農村小學的教師學歷層次普遍不高,學歷偏低,大部分都是在教育改革前的代課老師或者年齡大而且沒有教育創新的老教師。這樣的教師隊伍缺乏活力,沒有教育的革新性。
(2)教師的再學習意識不強烈
在農村,小學教師的教學觀念就只是給學生上完每一堂課,至于上課的課堂氛圍和教學效果,教師很少去考慮和研究,教學方法老舊,完全跟不上現代教育的要求。這些都是由于教師沒有教學反思的習慣,沒有主動進修和學習的欲望,對網上的教學資源的學習和教學論文發表的目的也并不是為了提升自己的教學水平而是為了職稱評定。更有一部分農村教師在農忙時還要承擔家庭的農活。種種原因都反映出農村教師的再學習、進修和教學反思,教學創新的意識不強。
(3)學校對教師沒有完善的測評制度
農村小學由于人才缺失,教師的師資隊伍薄弱,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學校為了留住教師而減少或者弱化了對農村教師的年度考核和測評,而這種操作實際上會造成教師的懶惰,沒有了考核的壓力對自己的教學就會更加放松,使得教學效果得不到保證。
3.促進農村小學語文教師實踐性知識發展的策略
對于農村小學語文教師的教育實踐性知識的發展和研究要立足于農村的基礎,以農村小學語文教師為發展主體來進行思考和發展。要借助內外兩方面的力量來提高農村小學語文教師的專業發展和實踐性知識儲備。
(1)提高教師待遇,優化教學條件
隨著國家對農村教育的重視程度越來越高,對農村教育的傾斜比重越來越大,農村教育在國家教育部門的領導下取得了一定的進展。但是農村教育基礎薄弱并不是在短時間就能解決的,鄉鎮教師的工資水平還處在邊緣狀態,這樣的師資待遇很難吸引優秀的教師人才,而且也容易造成教師資源的流失。為了完善和提高農村教師的待遇,從國家層面,要繼續加大對農村教育的資金投入,從教師工資待遇和教學條件上盡量保持一致,保證教育的公平性。
對于農村小學語文教師現在存在的學歷低,師資隊伍素質不高的現狀,國家也可以通過加大對農村教師的待遇補償力度,促進高學歷和高素質人才走進來并且能夠扎根留下來。只有師資隊伍從內部得到優化,素質得到提升,才有開展和提高時間性教學的可能性,才能使教師教育實踐性知識的發展得到實現。
(2)拓寬教師學習渠道,強化教師的再學習意識
作為教師首先要接受終身學習的概念,現在的教育不同于過去,各種信息技術的應用,新教改的要求使得教育手段和方式也要與時俱進,才能更好地適應變化的需要,才能更好的滿足學生日益增長的學習要求。因此教師要自覺樹立再學習的意識,不斷內化自己的知識儲備,利用學校組織的學習機會和各種線上培訓的學習機會去充實和提高自己。不斷拓寬自己的學習渠道,從而使教育水平得到更大的提升。
第一,充分結合農村教育現狀,增加教師專題培訓。
培訓作為教師提高自身專業組織和教學水平的一個重要途徑,近年來對教師的專業培養越來越多,但是由于農村小學本身接受專業培訓的機會就相對來說比較少,因此一方面要提高農村教師專業培訓的比例,另一方面要充分結合農村教學的現狀,為教師多提供一些關于“農村小學留守兒童心理健康教育”“如何提高農村小學語文教學效率”“農村小學語文實施分層教學”等相關主題的講座和培訓,為小學語文教師提供更多的教學實踐經驗。
第二,教師從自身需求出發,完善培訓內容。
在傳統培訓機制中,教師往往作為學習被動接收者,培訓的內容和主題完全由教育主管部門決定,但是這樣的培訓機制往往忽視了教師“想要學什么”的問題,沒有將教師的主體地位考慮進來,對教師提高自身的實踐性知識的實際價值并不高。因此,為了有效調動教師參加專業培訓的積極性,要給予教師更多地自主選擇權,鼓勵教師結合自身的教學問題參加具有針對性教育培訓;或者鼓勵教師進行自主課程教育開發,采用層次化的培訓機制,提高培訓的目的性和針對性。比如,對于初涉小學語文教育崗位的教師,可以安排一些較為基礎的培訓內容,從教學方法和教學理論上進行有針對性的指導,對于長期扎根在一線的語文教師,則可以為其安排一些專家講座,將本領域最為先進的教育思想引入進來,如此以來,給予教師更多的選擇權和決定權,對實踐性知識的提升具有很大促進作用。
(3)利用考核測評機制,刺激教師內化意識,強化能力
學校及教育部門除了要加強對農村語文教師進行專業培訓外,還要對教師建立完善的考核和測評機制,并且要嚴格執行,這樣的培訓效果才能見到真正的效果。首先,這種評價機制既能夠有效刺激教師提高自己的業務水平,能夠在教師之間形成一種良性的競爭環境,從而保證教學的效果和教師個人業務水平的不斷精進,使得教師能夠主動地參與教育教學的研究和討論,促進教育教學的實踐性知識不斷增長。同時能夠促使農村小學語文老師的文化水平和文學素養得到全面提高,便于更好地教育和影響自己的學生,使農村小學生的語文學科素養得到改善,更能有效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實現教與學的相互促進,同時學生能夠反向刺激教師,強化教師的能力,使教師再學習和研究。
(4)結合語文學科特性,增加實踐類課程比重
增加教師的實踐類經驗,首先要從學校層面上來講,通過合理設置課程結構,增加實踐類課程在教學安排中的比例。由于語文學科本身具有較強的文學性,在課程設置上通常是以教育基礎課、教育選修課為主,對教學實踐課程的配置較低,在這樣的課程設置下,許多教師常常將這些理論知識進行背誦,但是在頭腦中卻很難留下印象。基于此,可以通過設置教師公開課、師徒結對幫扶的方式促進教師實踐知識的發展;與此同時,要結合農村的教學環境,適當增加一些有關農村教學研究、鄉土課程等特色的教學研討活動,也能極大地豐富農村小學語文老師的實際知識。
第二,就是從老師自身方面考慮如何明確個人的實踐知識。分析個人的實踐性知識可以通過研究教師個體案例的方式來實現,因為從教師個人的生活層面可以直觀地反映個人與外界環境的關系,進而能夠反映實踐性知識的發展進程。對于農村小學語文教師來講,可以通過個人日記和隨筆的方式記錄下自己的心路歷程,而這個記錄并不是簡單的文字描述,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老師在教學實踐活動中的成長歷程,是對教學過程的經驗總結。同時,教師可以通過分析個人教學實踐,進行逆向反思,對自己的教學方式不斷優化和調整,實現教育實踐性知識的重新建構。
4.結語
農村小學語文教師教育實踐性知識的增長是一條教育的向榮之路,它能夠有效改善農村教師的質量,強化師資隊伍建設。同時它又是一條困難之路,需要國家,學校以及教師個人都積極參與其中,才能保證這條路的順利通行,國家要切實提供政策保障,學校要創造環境,而教師個人要自覺接受,三者共同努力。而其中教師是核心和主力,對農村小學語文教師來說是百利而無一害的一項利己行為,對教師個人的發展有舉足輕重的作用。
參考文獻
[1]徐諾. 農村小學語文教師實踐性知識發展研究[D].天水師范學院,2018.
[2]謝瓊. 農村小學語文教師教育實踐性知識研究[D].廣西師范大學,2015.
[3]常軍林.農村學校語文教師教育實踐性知識研究[J].成才之路,2019(24):20.
[4]許興建,田國芳.小學語文新手教師教育實踐性知識的自我探尋[J].教師博覽(科研版),2015(02):8-10.
[5]秦基茗.農村小學語文教師教育實踐性知識研究[J].明日,2019(18):260-260.
[6]常軍林.農村學校語文教師教育實踐性知識研究[J].成才之路,2019(24)
[7]劉杰.中小學教師實踐性知識探究[J].黑河教育;2014年01期
[8]洪敏.政治教學問題庫:豐富教師實踐性知識的有效平臺[J].中學政治教學參考,2014(28)
[9]袁愛國.教師實踐性知識管理:從個體封閉走向和諧共生——江蘇省南京市第十七中學教學管理創新探索與實踐[J].初中生世界,201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