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蓉艷
摘要:班級是幼兒生活的大集體,也是教師需要進行管理的對象。良好班風的形成一切都離不開嚴謹而又不失寬松的班級管理,小班幼兒本身年齡較小,對于事物的認知還不全面,他們不懂如何去進行自我控制,而這一切對于教師以及管理來說都是一個難題。因此采用合適實用的方法,對于教師來說至關重要。好的方法會促進幼兒及班級的發展,但如果采用了不合適的方法,那么只會適得其反,不但沒有管好班級,反而會加大管理的難度。因此一定要采用明智的處理策略。
關鍵詞:班級管理;小班幼兒;策略
上幼兒園是每一個幼兒都需要在生活中經歷的,這一過程開始或許對于幼兒來說是不舍、不愿的,但只要融入了這個班級,就會愛上班級生活。因為小班的幼兒本身就還存在著與家人之間的分離焦慮,要想讓他們馬上參與班級生活對于幼兒來說是不可能的,當然這一切也就加大了教師的管理難度。當然進行管理的前提也是要用心、用愛去關愛、照顧幼兒,才能真正管理好班級、管好孩子。
一、用心去觀察、愛護幼兒
小班的幼兒年齡小,從小在家長的庇護下成長,不少幼兒根本還不適應幼兒園的生活,對于班級來說是一個獨立的人,在集體中無法真正像家中一樣獨立地隨意生活、學習。此時的幼兒需要教師的關心和愛護,只有做到仔細觀察,用心呵護,才能讓幼兒喜歡上幼兒園的生活,能夠融入集體,這樣也就利于教師進行班級管理了,“管理”在“管”的同時更需要“理”,理清幼兒集體之間的一些交流方式和內容。不少幼兒在入園時有嚴重的分離焦慮,而這時候教師要做的就不是一味要求幼兒融入班集體,而是需要觀察分析出幼兒分離焦慮的主要原因,并針對不同原因幼兒的分離焦慮采取相應的措施與策略進行緩解與消除,只有在幼兒逐步消除分離焦慮的基礎上,并愿意在園生活,才能更好地進行幼兒班級管理,教育好每一位班級的幼兒。
二、寬嚴適當,創設良好輕松的班級氛圍
班集體的管理需要班主任的嚴格管理與細心調教。對于小班的幼兒來說班級常規的概念根本還未建立,需要教師采用寬嚴適當的管理方式與練習,讓幼兒能夠更好地掌握和遵守班級常規,形成規范有紀律的班風。有了良好的班風,才有利于幼兒的身心全面發展,讓幼兒在一定良好的氛圍中習得相應的班級規范,也只有在良好班級班風的帶領下,才會更好地促進幼兒各方面的進步與發展。但若只是以嚴格的訓練來要求他們,對于他們來說既是枯燥乏味,又是難熬傷心的,因此,一定的游戲對于他們來說既是放松,也是另一種規則的體現,幼兒對于游戲感興趣,但在游戲的同時又需要遵守相應的游戲規則,這又何嘗不是另一種培養幼兒班集體感及建立班級常規的好時機呢?并且《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中也提到在共同的生活和活動中,以多種方式引導幼兒認識、體驗并理解基本的社會行為規則,學習自律和尊重他人。由此可見,采用幼兒感興趣、樂意接受的方式,或許幼兒能夠從中獲得比教師在活動課堂中反復強調的常規要多。因此,不同的方式方法對于班級的管理、班風的形成十分重要。
三、凡事不可強求與硬性規定,要學會“智取”
對于還稚氣未脫的小班幼兒來說,對他們嚴格要求、硬性規定,這一條是無法實施的計劃,還需要“智取”,小班的幼兒本身對于陌生環境還是有一定懼怕的,教師要是厲聲呵斥,對于幼兒來說可能會產生一定的懼怕心理,不聽從教師的管理,甚至起到一定的相反作用,那樣對于班級的管理是十分不利的。小班幼兒本身對于游戲、小動物的喜愛多過于死板教條,因此對于小班幼兒的管理需要的是“智取”,而不是強制實施,這樣就與想促進幼兒身心發展的想法背道而馳,不能起到積極作用。運用幼兒容易接受的形式進行班級幼兒的教育,既能起到教育幼兒的作用,又能夠讓幼兒樂于接受,并且師生關系和諧、融洽,何樂而不為。硬性的規定對于自制力較好的幼兒來說可能比較容易接受,但對于一些多動、自制力較差的幼兒來說這一點是不可實施,也是無用的。只有運用幼兒感興趣、能吸引的事物來借以教育幼兒,以此為教育的契機與時間點。通過這樣的方法對幼兒進行相關的班級教育與常規的建立,則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教會幼兒成為一個獨立的人,學習融入集體
班級的管理對于幼兒和教師來說都是不易的。對于幼兒來說要從家中的“小公主”“小王子”一下子變成“平民”,這個轉變是不易的,他們還不習慣這個角色,更何況部分幼兒一直處于家長的溺愛下,凡事都要靠家長的幫助,自理能力不足,缺乏解決突發問題的主觀能動性,這些都不利于幼兒融入集體生活,接受教師的管理,這是難點之一。
二是本身幼兒在家是獨自一人或是與自己的弟弟妹妹、哥哥姐姐玩耍的,對于集體的生活他們還是不適應的,所以對于還不適應集體生活的幼兒要求他們遵守班級常規,這是存在一定的困難的。首先要教會他們學會做一個獨立的人,只有學會如何做一個獨立的人,他們才會學著融入班集體,團結他人。因此,對于還不獨立的幼兒來說,在對其嚴格要求的同時也要教會他先學會怎樣做一個獨立的人,好的班級管理的基礎是幼兒獨立,能夠融入集體,團結友愛。只有這樣,才能做到真正管理好班級。
五、加強家園溝通,共育“祖國的未來”
家園的溝通對于班級的建立是起一定關鍵性作用的。僅是教師在園的不斷管理與教育,而有部分家長在家教育的時候則是溺愛,這其實對于幼兒的身心發展都十分不利。不少家長認為教育是學校的事情,而孩子在家需要的就只是玩和休息就好了,其實這是一個十分錯誤的想法。幼兒的管理及學習方面需要的不只是教師的努力和工作,還需要家長與教師的交流和合作,家長在家的時候需要幫助教師強化幼兒學習到的班級常規和生活習慣,還可以帶著孩子做好教師交代的相關問題以及任務的學習,讓幼兒在家也能對于在園學習的知識點以及相關的常規習慣進行鞏固與記憶。相信在家長的幫助和配合下的幼兒,才能夠真正習得相應的知識和本領。
班級的管理說難不難,但也不容易。需要教師不斷強化和鍛煉班級幼兒的常規和日常行為習慣。良好班風的形成對于班級的管理至關重要,只有建立起寬松和諧的班級氛圍,才能使幼兒真正融入班集體生活,讓班級變得更加積極向上,成為一個優秀和諧的班集體。總而言之,班級的管理需要做的還有很多,不僅是教師,還需要幼兒的配合,甚至是家長的配合與支持,只有這樣班集體才會變得更加優秀成熟。
參考文獻:
[1]姜瓊.合理運用班級管理策略 促進幼兒主動發展[J].學前教育研究,2001(3).
(責編? ?翁春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