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20世紀20年代初盧卡奇寫作并修改了《什么是正統馬克思主義?》這篇文章,他認為馬克思主義的正統僅僅是指方法,并做了具體的闡釋。盡管存在缺陷,但他強調了辯證法的重要性,提出了辯證法總體觀的特征,以及勇于捍衛馬克思主義正統,具有重要的現實啟示意義。
關鍵詞:盧卡奇;正統馬克思主義;辯證法;現實意義
中圖分類號:A81 ? 文獻標志碼:A ? 文章編號:1002-2589(2021)05-0022-03
匈牙利思想家盧卡奇作為西方馬克思主義的開創者,他的重要作品《歷史與階級意識》也被認為是西方馬克思主義的開山之作。在這本充滿爭議的書中,盧卡奇直接提出了“什么是正統馬克思主義”這個極為尖銳和嚴肅的問題,在當時,引起了俄共(布)黨的震撼。對《什么是正統馬克思主義?》進行研究,不僅對于我們了解盧卡奇早期思想、理解和闡釋馬克思主義、區分不同形態的馬克思主義具有很大的幫助,而且對于新時代堅定“四個自信”,用馬克思主義的世界觀、方法論指導生活和實踐具有重要意義。
一、《什么是正統馬克思主義?》的創作背景
一方面,政治因素。匈牙利在俄國十月革命的影響下,國內各族人民揭竿而起,進行了轟轟烈烈的無產階級革命,在這場革命斗爭中誕生了匈牙利共產黨。盧卡奇在1919年至1922年期間,在匈牙利共產黨的工作事務中寫下了《歷史和階級意識》,《什么是正統馬克思主義?》收錄在其中,這篇論文的第一稿在1919年3月就已經寫完發表了,原稿只有六千多字,修改稿兩萬字。盡管《什么是正統馬克思主義?》在收入《歷史和階級意識》時已經做了修改,但大體方向一致,沒有出現特別大的改動,主要是內容篇幅極大豐富了。同是受到馬克思主義的影響,列寧在俄國發動十月革命并取得了勝利,匈牙利蘇維埃共和國卻短短幾個月就失敗了,盧卡奇作為一名有思想的政治學者,通過對比俄國革命與匈牙利革命,對馬克思主義在不同地方出現不同的后果產生了疑惑和反思:是馬克思主義不具有普遍性作用?還是對馬克思主義的理解和其指導方式出現了問題?盧卡奇明白,如果能把這些問題梳理清楚,并及時解決,真正利用科學的、正統的馬克思主義來指導匈牙利無產階級進行革命,無產階級最終會取得勝利的。
另一方面,理論因素。隨著馬克思恩格斯起草的《共產黨宣言》的發表,馬克思主義誕生了。自馬克思主義誕生以來,各種問題和困難隨之而來,面對各種反馬克思主義的詆毀、否定以及各種修正主義教條主義的歪曲、篡改,馬克思主義在逆境中茁壯成長。但是由于馬克思主義陣營內部對馬克思主義理解的偏差以至于對馬克思主義進行修正、歪曲,嚴重損害了馬克思主義的聲譽,阻礙了馬克思主義的傳播和發展,也影響了世界上很多國家用科學的馬克思主義指導國內的無產階級革命。20世紀20年代之前,什么是正統的馬克思主義這個問題在學術界一直爭論不休。為了維護馬克思主義正統,捍衛馬克思主義的科學性和革命性,也為了說明自己對馬克思主義的認識,盧卡奇勇于發聲,提出了“什么是正統馬克思主義”這個嚴肅的問題。為了回答這個問題,他一針見血地指出馬克思主義的正統就在于辯證法,其他的并不重要的論斷。
二、盧卡奇的馬克思主義觀的主要內容
在反思俄共(布)黨關于“正統馬克思主義”條條框框的爭論后,在《什么是正統馬克思主義?》的引言中,盧卡奇強調了“什么是正統馬克思主義”問題的重要性和特殊性,他認為馬克思主義的正統僅僅指辯證法,馬克思別的論點沒有任何意義,馬克思主義正統保留辯證法就足夠了。為此,他的論述分為以下幾個方面。
(一)辯證法的重要性
盧卡奇開頭就提出:“唯物主義辯證法是一種革命的辯證法。”[1]49對于這個重要定義的掌握,離不開對理論和實踐問題的思考,不僅要弄清楚理論對實踐的能動性作用,還要發現理論轉變為實踐的規定性,此外,還必須弄清楚方法的本質、方法與對象關系的本質,否則無法真正掌握群眾。理論和實踐的統一需要很多種條件才能成為可能,而這種可能隨著無產階級登上歷史舞臺出現了。這正如馬克思所說:“無產階級宣告現存世界制度的解體,只不過是揭示自己本身存在的秘密,因為它就是這個世界的實際解體。”[2]466
盧卡奇接著論述很多人沒有意識到認識理論的本質就是辯證的方法,因此,很多混亂出現在辯證法的討論過程中。他同時指出恩格斯在《反杜林論》中也沒有提到理論的本質。他認為,恩格斯在《反杜林論》中壓根沒提到歷史中的辯證關系,但是辯證法中歷史主客體的關系是辯證的,處于中心地位。盧卡奇認為恩格斯對辯證法的理解是存在問題的。在這里,恩格斯同黑格爾的辯證法包括對自然界的認識,但是盧卡奇卻不考慮自然界這一方面的因素,他認為辯證法只能在歷史和社會領域適用,脫離了這兩個領域,辯證法將會失去作用。盧卡奇自然而然的想法對恩格斯所陳述的辯證法造成了誤解,使他陷入了他自己構建的理想化的世界當中。
(二)辯證法的思維方式
盧卡奇領會到事實與因為認識目的差異而變革的方法論相互聯系,經過方法論的加工才能成為事實。這里的方法論不是一成不變、僵化的,隨著方法論的變化,事實也會不同。修正主義著作中被奉為神明的所謂事實對革命無產階級的行動是無法提供有效的行動指南的。修正主義反對并否認辯證法的正確性,他們認為利用自然科學中觀察、實驗等方式發現的事實聯系,才是科學的、合乎邏輯的。這其實是完全不可取的,這不是事實,這只是一種假象。為了戳穿這種假象,盧卡奇認為必須要從資本主義的本質出發來認識。這所謂的事實,實際上只是為了迎合資本主義的社會結構而產生的事實。這里的事實是為資本主義服務的,別的毫無用處。
資本主義越發展,“純事實”也越發展,發展出現“孤立的”事實、事實群以及各種各樣細致劃分的單獨的學科,這個過程看上去是科學的方式,卻只是顯得特別科學,而不是真的科學,是一種偽科學。辯證法強調堅持整體的具體統一,而不是考慮孤立的、局部的體系。盧卡奇覺得這種顯得特別科學的方法的不科學性,在于沒有依據事實的歷史性質。事實是歷史的、發展的,而那些科學的理論錯誤的實質原因是把事實作為固定的事實來研究,只是為資本主義服務,很多理論很快就難以適應新的現實情況,逐漸落后并變得無所適從。
接下來,盧卡奇指出,這種“科學”理論的形成借助的事實是一定歷史時期的產物,即這些“事實”是資本主義的產物,是簡單的、教條的、不變的。因而,這些“科學理論”必定是錯誤的。要了解真正的事實,必定要受到歷史的和辯證的考察;要把握事實,就要承認事實、揚棄事實,即用辯證的思維方式看待事實。
馬克思在《哲學的貧困》中提道:“每一個社會中的生產關系都形成一個統一的整體。”[3]144這句話說明,孤立的事實不能說明社會的發展,也不能代表每個階段的事實,只有把孤立的事實看作是發展過程中的、總體的一部分的情況下,才能說“對事實的認識是對現實的認識”。
總之,辯證法思維方式在盧卡奇看來只有這兩方面:事實的歷史性質、總體性原則。二者缺一不可,反之則不能正確把握事實、認識現實。
(三)辯證法的總體觀和歷史方法
盧卡奇指出辯證法的總體觀是把握現實的唯一方法。辯證法的總體觀要求我們承認事物的矛盾。然而,自然科學、一切反思科學和一切修正主義的方法論思想卻不承認它的對象中有任何矛盾和對抗。矛盾無處不在,必然產生,這也是資本主義社會的本質特征。承認矛盾、解決矛盾才是社會發展的真正趨勢。
資產階級為了維護自身的統治地位,必須把資本主義當作永遠有效的制度理解,把矛盾當作與資本主義本質無關的表象,古典經濟學的方法恰恰迎合了資本主義的需要,庸俗的馬克思主義者對辯證法的改良或者否定都只是為了服務資本主義,為資產階級做無罪辯護。
摒棄或者抹殺辯證法是無法真正了解歷史事實的,辯證法是打開歷史事實正確認識的鑰匙。并且,辯證法的總體觀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這種總體觀不是把各個環節看作是獨立的、無差別的,而是認為這些環節是動態的、辯證的關系,相互關聯、彼此作用、有機統一。盧卡奇認為相互作用這個范疇存在著兩個不變化客體發生的因果聯系,這是一種片面的因果聯系,相互作用必須是要超出這種片面不變化的相互作用。這種變化由內而外,從局部到整體,從本質到外在形式都在發生變化。因而,只有在總體中把握相互作用,才能認識對象性形式。一切社會現象的對象性形式是不斷變化的,因此,只有運用辯證法總體觀才能認識這不斷變化的客觀過程。由總體觀出發,也能揭露資本主義社會的假象,把握資本主義的真正本質。
認識的統一性包括認識它的歷史性質和其在社會中的實際作用,這種統一性卻遭到假的科學的破壞,被拜物教假象掩蓋了事實,即拜物教以物與物的關系掩蓋了人與人之間的關系。正如恩格斯在談到馬克思的《政治經濟學批判》時所說的:“經濟學所研究的不是物,而是人和人之間的關系,歸根到底是階級和階級之間的關系;可是這些關系總是同物結合著,并且作為物出現。”[4]533從辯證法來看,經濟范疇的相互作用,不僅揭示了歷史發展的一個橫斷面,因為經濟范疇可以揭示人與人之間的一定關系,又能從經濟范疇背后人和人之間的關系中看到社會發展的真實過程。
(四)黑格爾思想與馬克思主義的淵源
盧卡奇認為黑格爾哲學與歷史唯物主義有著密切的聯系。因為它們都把理論視為現實的自我認識,但是,現實的自我認識兩者存在區別,區別是思維與存在的問題、理論與實踐的問題。馬克思對黑格爾未能真正克服思維與存在、理論和實踐、主體與客體的兩重性進行了批判;黑格爾盡管承認理論是現實的自我認識,但他自己的認識不是人類社會的自我認識,而是他自己認為的一種絕對精神的認識。盧卡奇認為馬克思批判繼承了黑格爾哲學中進步的一方面,即認識現實的方法的辯證法。盧卡奇把馬克思從辯證法中清除掉“永恒價值”的這一做法看作是錯誤的,認為馬克思對黑格爾的批判只不過是對黑格爾辯證法的一種延續。盧卡奇相信永恒價值的存在,否定馬克思主義中的革命辯證法,他在這里其實犯了歷史唯心主義的錯誤。
盧卡奇指出黑格爾和馬克思有關辯證法的論述最大的反差在于黑格爾沒有認清現實的力量。他認為黑格爾發現不了歷史的真正動力,只能把其歸結于“民族精神”的神話,原因在于黑格爾自身禁錮在柏拉圖和康德的觀點中,未能破解思維與存在、形式和內容的兩重性問題。馬克思恩格斯清楚地知道“歷史過程中的決定性因素歸根到底是現實生活的生產和再生產”[5]460。但是黑格爾理論中所強調的絕對精神與歷史沒有任何關聯,只是黑格爾的一種抽象的概念集合。
(五)歷史唯物主義
盧卡奇認為辯證唯物主義的出發點是:在人與人的社會關系中,只有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理論才能向實踐轉化;在自然關系中,自然規律只能遵循和利用,人是無法改變的。
在盧卡奇心中,把人類發展提高到更高階段的使命,馬克思和黑格爾是一脈相承的,馬克思把黑格爾思想具體化了。馬克思歷史唯物主義的本質在于和無產階級實踐活動、批判活動是相互聯系的:兩者是社會發展過程中的同一個環節。與此同時,用辯證的方法認識現實,也必定要站在無產階級的立場上。在盧卡奇看來,階級斗爭的發展產生了馬克思主義的辯證法,無產階級前期認識的社會歷史的內部結構也能在無產階級的成長中得以體現。這個成長過程也必須是一個長期的從空想到現實的一系列的奮斗過程。遠離具體的批判的活動,把運動和終極目標分開,就會導致跟修正主義一樣,倒退回原點。盧卡奇相信:“在行動問題上,看來辯證法是能給行動指明方向的認識現實的唯一方法。”[1]76
局部環節和整體由于社會的不斷發展,雙方之間的沖突和矛盾愈演愈烈,通往意識的道路越來越難走。因此,盧卡奇指出,馬克思主義不可能即時擺平修正主義和空想主義,這場戰爭是對資產階級意識形態反復進行的斗爭,這個任務任重而道遠。
三、盧卡奇寫作《什么是正統馬克思主義?》的現實價值
一百多年前,盧卡奇寫下了《什么是正統馬克思主義?》這篇文章,對馬克思主義理論進行概括總結,認為:“馬克思主義的正統就是方法。”毫無疑問,在現在看來,這是有問題的。他對《歷史與階級意識》一書的錯誤也進行過自我批評和檢討,承認自己只是透過黑格爾的眼睛來觀察馬克思主義,把兩個人的辯證法思想加以綜合,不加區分。盡管盧卡奇對馬克思主義的認識有失偏頗,但是瑕不掩瑜,一方面,他強調辯證法的重要性,要求用具體的、總體的觀點看問題,實質上是對唯物辯證法有關聯系和發展的另一種解讀,具有重要的方法論意義;另一方面,他在當時的歷史環境中提出了“什么是正統馬克思主義”這個尖銳和嚴肅的問題,并且進行獨立思考、解答和探索,他不盲從現實,接受現狀,勇于堅持和捍衛馬克思主義的正統,讓人敬佩,即使放在現在也有著重要的時代價值。
改革開放四十多年來,我國現代化建設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國際地位不斷提升,中華民族實現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歷史性飛躍。但意識形態領域仍然面臨著各種各樣的沖擊和挑戰,習近平總書記也強調,意識形態安全非常重要,這個領域的戰爭從來沒有停息過,意識形態安全建設不容忽視。一方面,以美國為代表的西方資本主義國家時刻在妄圖分化中國,通過各種社會思潮加緊對我國進行滲透,“馬克思主義無用論”“馬克思主義過時論”“中國崩潰論”一度甚囂塵上,對我國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攻擊愈演愈烈,無所不用其極。另一方面,改革并不是一帆風順的,過程是曲折的,必然充滿著矛盾。隨著改革的逐漸深入,進入“深水區”,經濟快速增長的同時,社會中的一些問題也如雨后春筍般冒出,例如:“道德敗壞”“信仰缺失”等。有些人就開始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感到迷茫、悲觀。其實,我們應該像盧卡奇那樣勇于維護馬克思主義,捍衛馬克思主義正統。盧卡奇強調要正視馬克思主義的傳統,學習馬克思主義的辯證法,用來指導新情況、新問題。目前,意識形態領域的斗爭更加復雜。我們要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自信,同時也要汲取盧卡奇的錯誤經驗,做一個堅定的青年馬克思主義者,真正去學習并理解馬克思主義的深刻內涵,用科學的觀點去認識世界,并用正確的世界觀指導生活實踐。
實現共產主義的最終目標或者說是最終理想,在很多人看來都是可望而不可即的。然而,我們應正確認識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同各種錯誤思潮勇敢做斗爭,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體系,堅定共產主義理想信念。沿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我國已經取得了重大成就,我們也不用回避改革開放過程中社會出現的問題,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勇于攻堅克難,新時代的光明前景,讓我們有理由也有信心相信,共產主義的最終理想一定會實現。
參考文獻:
[1]盧卡奇.歷史與階級意識[G]//二十世紀哲學經典文本.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1999.
[2]馬克思.黑格爾法哲學批判導言[G]//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56.
[3]馬克思.哲學的貧困[G]//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56.
[4]恩格斯.卡爾·馬克思的《政治經濟學批判》[G]//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6.
[5]恩格斯1890年9月21日致布洛赫的信[G]//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7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6.
收稿日期:2020-08-11
作者簡介:陳成(1995-),男,江蘇鹽城人,碩士研究生,從事思想政治教育和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