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攀
目前,一些職業學校學生習慣養成意識薄弱,個別學生家庭背景較為復雜,因此,中職學校的德育工作面臨著巨大的挑戰。為適應新時代學生的需求,學校在原有德育體系的基礎上,從理念到方法、措施等層面均進行了升級。學校秉承“把需要工作的人培養成工作需要的人”的辦學使命,結合中職學生的心理特點,按照中職學校的德育目標,把學生在校的三年生活劃分成三個階段:一年級“有模有樣”,二年級“有思有則”,三年級“有勇有志”,即“三路”。從愛國信仰、自我發展等6個維度形成了18項核心教育內容,建立了“三路十八灣”德育體系。
為了讓“三路十八灣”德育體系更好地落地、落實,我們拓展形成6大實施途徑:從校內的創新課堂、校園活動到家校共育、社會實踐等,形成了愛國愛黨、修德修身、鑄魂鑄匠三大系列特色教育活動。開展貫穿“生命、生活、生存”的“三生”教育,為學生構建一個立體化、全方位的浸入式成長環境。
本著德育進教材、進課堂、進頭腦、進行動的原則,我們甄選出了一系列的德育關鍵點,并落實在可以實現的關鍵行為上,通過校、系、班三級聯動,鼓勵學生參加各級各類校園活動,在活動中鍛煉提升自己,在實踐中不斷提升思想境界和文化底蘊,成為愛國擁黨、德技雙馨的新時代職業人。
針對正處于“拔節孕穗期”的中職學生,學校的精心栽培顯得非常重要。謝景輝是學校汽修專業的一名學生,中考失利后,他帶著自卑與迷茫來到了職業學校。進入學校后,當他聽到師哥勤學苦練參加全國大賽的事跡,又看到各種“校園吉尼斯”技能爭霸賽,再加上老師對他動手操作能力的鼓勵,他內心深處成為“汽車醫生”的夢想一下子被點燃,這顆火種激勵著他逐漸走上了精于鉆研、苦練技能的工匠之路。高二時,經過層層選拔,他順利地晉級到了國賽。備賽期間,他幾乎沒有回過家,一直以“大國工匠精神”激勵自己,始終保持“追求卓越、鍥而不舍”的“昌職”精神。即使練到手上皆是傷口也不說苦,最終,他以穩健的技能發揮和出色的應變能力,獲得了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車身修復賽項冠軍”,也榮獲北京市中小學生銀帆獎。這個故事,其實也是眾多職校學生不甘平凡、堅持不懈的縮影,也充分證明著職業教育同樣可以改變命運、成就精彩人生!
多年來,學校獲得了全國教育系統先進集體、全國中等職業院校德育工作先進集體等多項榮譽稱號,并培養出了一大批優秀的畢業生,2名學生被評為北京市優秀學生,6名學生被評為全國最美中職生。學生們愛生活、守規矩、善協作、有擔當的品質,讓“昌職”這個名字越來越響亮。
隨著時代的變化,“三路十八灣”德育體系也亟待進行升級和改進,然而,堅持以學生發展為中心,開展有溫度、生動的德育工作的初心卻從未改變,培養愛國擁黨、德技雙馨的昌職人,我們一直在路上。
欄目編輯 _ 王雪莉? 汪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