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世霞
【摘 ?要】隨著信息時代的到來,越來越多先進的信息技術不斷出現,對教育教學質量的提升起到了很大的幫助作用。基于此,本文以初中英語為研究對象,分析了如何有效發揮信息技術的優勢,從而有效提升英語教育教學質量,以供參考。
【關鍵詞】信息技術;初中英語;教學質量
中圖分類號:G633.41 ? ? ?文獻標識碼:A ? ? ?文章編號:0493-2099(2021)15-0068-02
Improve the Quality of English Education and Teaching based on the Introduction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Elements
(Liushuzhen Junior Middle School, Yongdeng County,Gansu Province,China) SU Shixia
【Abstract】With the advent of the information age, more and more advanced information technologies continue to appear, which has greatly helped the improvement of the quality of education and teaching. Based on this, this article takes junior high school English as the research object and analyzes how to effectively use the advantages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to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quality of English education and teaching for reference.
【Keywords】Information technology; Junior high school English; Teaching quality
一、初中英語中引入信息技術元素的重要意義
(一)有利于提升學生英語學習的興趣
眾所周知,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初中英語教學中,如果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將會獲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傳統的初中英語教學模式中,學生大多數情況下處于被動接受的狀態,這樣很難對英語產生興趣,更何況是主動地去學習英語,長期下去,會喪失學習英語的信心,這對于學生英語水平的提升非常不利。另外,在教師“灌輸式”的教學模式中,學生僅僅只是為了應付教師而學習,對英語學習并不感興趣,因此難以發揮出自身的優勢,也不利于學生的全面發展。而隨著信息時代的到來,信息技術走進了英語課堂教學中,這對于英語教學質量的提升是一個契機。信息技術實現了英語教學直觀化的教學,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利用相關的圖像、視頻、聲頻等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有效增強英語教學的效果。
(二)有利于提升英語教學的效果
在傳統的英語教學模式中,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主要是依靠教材來進行知識和內容的講解,這樣單一的教學方式容易讓學生感到枯燥乏味,不僅不利于學生英語興趣的提高,導致學生能夠接收新英語知識的渠道較少,也不利于幫助學生構建出一個完整的知識框架體系。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信息技術與英語教學的深度融合,在英語教學中引入了信息技術元素,轉變了傳統英語教學模式中單一的教學方式,豐富了英語教學手段。具體而言,教師可以借助信息技術,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及對知識的需求,為學生提供更加準確的、針對性的教學建議和指導,同時在多媒體等先進信息技術的作用下,使原本教材中的知識和內容的講解變成了三維式的講解。這樣學生能夠在更加直觀的視覺畫面中理解英語知識、增長見識以及擴展學習內容。可見,在初中英語教學中引入信息技術元素,能夠豐富教學手段,給學生帶來更多新的學習體驗,不僅有利于促進英語教學的順利進行,也有利于提升英語教學效果。
二、初中英語教學的現狀分析
(一)教學觀念未革新
目前,仍然有許多英語教師保留著原有的教學觀念,主要是深受傳統教學模式的影響,未能與時俱進地轉變自身的教學觀念,這是當前初中英語教學中普遍存在的問題之一。在初中英語教學中,許多教師仍然將教學的重心放在學生成績提升方面,雖然學習成績的提升也很重要,但是一味地強調學生的成績,只會取得適得其反的效果。甚至如果將學習成績作為一個學生英語水平好壞的評判標準,這樣的教學觀念不僅與新時代要求的教學理念不相符,而且也不利于學生英語學習水平的提升。另外,有的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也會受到應試教育的影響,往往在開展教學時只是為了讓學生應對中考的考驗,對于英語學習的真正目的并不重視,這與我國教育改革中所提倡的培養全面發展的人才的教育理念并不相符,可以說是同新課改的目的南轅北轍。
(二)忽略了學生的主體地位
在教育中,教師和學生之間關系實際上是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關系。但是在以往的英語教學中,學生在課堂教學中往往扮演著被動的角色,需要緊跟著教師的節奏來進行英語學習,學生完全沒有自主學習的余地和機會。同時,大多數情況下學習英語只是為了應付考試,在整個課堂教學中,學生都是按著教師的教學規劃在走,學生自身想要和需要獲得的知識并不能夠真正獲得,尤其是在英語語法教學中這樣的問題更加凸顯。如在學習從句時,由于其包含的知識點較復雜多樣,如果教師忽略了學生的主體地位,不能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來進行教學計劃的編制,不僅會增加學生學習英語的難度,也不利于學生有效掌握英語知識。因此,在英語教學中,教師應正確認識到學生的主體地位,充分掌握學生的實際情況,然后結合不同情況的學生開展針對性的教學,以此提升英語教學的質量。
(三)教學模式需轉變
隨著時代的進步,如果英語教師仍然保留傳統的教學模式,將很難有效提升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更難以提升學生的英語水平。所以,要想有效提升英語教學知識,提升學生英語學習水平,教師就要轉變傳統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模式,摒棄“灌輸式”教學模式,同時還應合理地運用對教學有幫助的輔助設施和技術,如現代信息技術,提高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進而提升教學效率。
三、信息技術元素與初中英語有效融合的措施
(一)借助網絡共享資源,提升學生學習興趣
對于英語教學而言,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是影響學生學習質量和效率的重要因素,當然這一因素也與英語這門課程的特點有關。英語教學的目的實質上是提升學生的英語語言能力,讓學生能夠運用自身的詞匯和語法來進行表達。所以,教師在教師過程中應當轉變以往傳統的教學觀念,采取必要的手段來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從而根據學生的特點有效利用信息技術來實現這一教學目的。
(二)合理利用信息技術,提高學生的參與度
英語教育教學質量的提升,離不開一個良好學習環境的創建。教師通過營造一個良好的學習氛圍,能夠有效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也能夠有效提升英語教學的質量。對此,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合理運用現代信息技術來提高學生的參與度。在新課改的背景下,教師應當充分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并不斷提高學生在課堂教學習中的自主能動性。同時,新時代人才培養也不僅僅局限在知識掌握方面,還包括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培養、與教師之間的互動交流等多方面。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當有效利用信息技術,為學生創造一個合作學習、討論學習的機會,加強學生之間、師生之間的交流,提高學生參與課堂教學的參與度,從而更好地解決學生英語學習中遇到的難題,讓學生能夠從原理上對發音規律有所理解,從而更有效地進行英語學習。
(三)利用信息技術解決閱讀中的詞匯問題
初中階段是學生學習英語的重要階段,這一階段的學生在學習英語時面臨的最大的難題就是詞匯。由于每個學生的能力水平存在差異,對于詞匯的熟悉程度也不同,所以對于一些單詞并不能有效掌握,進而影響閱讀的效果。對此,教師可以利用信息技術來幫助學生解決這一問題。教師要充分掌握學生的實際情況,再借助網絡共享資源為學生分享一些趣味性記憶單詞的方法,并在教學過程中運用生動、輕松的語言來帶來學生跟讀,讓學生提高對單詞的記憶。
總而言之,在新時代背景下,作為教育工作者,應當與時俱進地轉變自身的教學觀念,善于借助一些有利于教學質量的輔助工具,如合理利用信息技術,以此豐富教學內容,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構建出一個更加高效的英語課堂,從而有效提升英語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林雪.信息技術支持下的教育軟件在英語教學中的應用[J].中國信息技術教育,2018(23).
(責任編輯 ?李 ?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