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水玉
摘 ?要:最近幾年,學前教育質量越來越受到社會的關注,幼兒教師在孩子成長階段肩負重要使命,是學前教育的踐行者與保衛(wèi)者,也是和幼兒最親密的教育主體,教師的言行會直接影響學生的性格,其教育行為是學前教育質量的重要保證。基于此,對教師培訓進行強化是完善教育行為的手段和提升教師素養(yǎng)的路徑。從目前情況看,教師培訓的成效往往不理想,主要體現(xiàn)在實效性和針對性不佳,無論是培訓內容還是培訓方法都需要進一步優(yōu)化。尤其是針對山區(qū)幼兒教師的相關培訓,薄弱環(huán)節(jié)眾多,面對這樣的局面,本文將重點對幼兒教師培訓手段進行深入研究,以便為今后的培訓工作提供有效參考。
關鍵詞:山區(qū)幼兒教師;培訓方法;優(yōu)化策略
【中圖分類號】G615 ? ? ?【文獻標識碼】A ? ? ? 【文章編號】1005-8877(2021)05-0019-02
Analysis on the Training Methods of Preschool Teachers in Mountainous Areas
LIN Shuiyu ?(Fujian Datian Experimental Kindergarten,china)
【Abstract】in recent years,the quality of preschool education has been paid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by the society. Preschool teachers shoulder an important mission in the growth stage of children. They are not only the practitioners and defenders of preschool education,but also the most intimate subject of education with children. Teachers words and deeds will directly affect students personality,and their educational behavior is an important guarantee of preschool education quality. Based on this,strengthening teacher training is the means to improve educational behavior and the path to improve teacher literacy. From the current situation,the effectiveness of teacher training is often unsatisfactory,mainly reflected in the poor effectiveness and pertinence,both the training content and training methods need to be further optimized. Especially for the relevant training of preschool teachers in mountainous areas,there are many weak links. In the face of such a situation,this paper will focus on the in-depth research on the training means of preschool teachers,so as to provide effective reference for the future training work.
【Key words】Preschool Teachers in mountainous areas;training methods;optimization strategies
1.目前山區(qū)幼兒教師培訓面臨的主要問題
從目前情況看,雖然我國正在逐漸加大對幼兒教師的培訓力度,但是成效并不顯著,和學前教育內涵的要求還存在一定的距離,根據(jù)調查表明,山區(qū)幼兒教師培訓面臨的問題主要體現(xiàn)在以下幾點。
(1)精細化培訓制度尚不健全
從培訓成果看,針對山區(qū)幼兒教師的培訓缺乏制度化的保障,分類分段培訓沒有形成有效的機制;另外一個問題就是班級管理不嚴。大多數(shù)的幼兒教師培訓機構,針對學員的學習情況并不是十分了解,多以柔性管理為主,柔性管理就是自我管理,缺乏約束力,同時監(jiān)督檢查機制也比較缺乏,尤其是在參訓學員考核以及評定方面,采取的標準比較表面,多以考勤狀況和課程論文為主,基于這樣的背景,培訓質量一時無法達到理想狀態(tài)。
(2)目前培訓課程的設置中明顯缺少顯性和隱性的相互結合
培訓課程的設置存在隱性和顯性之分,在培訓過程中,兩者是相互依附存在的,在培訓中具有同等的地位,作用顯著。從現(xiàn)狀看,幼兒教師培訓中顯性課程占據(jù)主導地位,主要是立足于教師長期實踐,但是實踐操作能力的增強卻沒有得到重視。
(3)幼兒教師培訓缺乏針對性以及實效性
關于幼兒教師的培訓,尤其是山區(qū)幼兒教師,培訓的實效性以及針對性是非常重要的,其中培訓針對性不強具體體現(xiàn)在培訓目標的制定比較籠統(tǒng),無論是有經(jīng)驗的骨干教師還是新教師的技能培訓,在制定培訓目標時都是圍繞提高文化素質展開的,將業(yè)務能力素質增強作為主要培訓任務,沒有層級分別,因此針對性不強,忽視了學員的真實需要,和幼兒教育實踐相違背。另外一點實效性缺乏主要體現(xiàn)在設置培訓課程方面,已有的培訓模式較為傳統(tǒng),多沿用授課為主的模式,這種培訓手段不能滿足山區(qū)幼兒教師的培訓需求,單向的講授會使培訓的實用性降低,操作性受到限制,導致培訓內容和培訓需求不相符,存在較大差距。如果這樣的現(xiàn)狀得不到改善,長此以往勢必會影響參訓學員的積極性,最終
造成培訓質量下降等一系列問題。
2.優(yōu)化幼兒教師培訓的路徑分析
(1)提高培訓項目管理的合理性以及科學性,注重培訓的質量
通過上文的一些介紹,我們可以對幼兒教師培訓的現(xiàn)狀有一個大體的了解,經(jīng)過研究發(fā)現(xiàn),針對幼兒教師隊伍的建設和培訓還存在薄弱環(huán)節(jié),需要提出極具針對性的優(yōu)化建議。在社會進步的推動下,我國對基礎教育的重視程度逐漸遞增,投入的力度顯著增加,在這樣的背景下,各級教育部門給予教師培訓工作前所未有的重視,基于此,各類培訓項目無論是規(guī)模還是數(shù)量都呈現(xiàn)出明顯上升的趨勢,為了確保培訓的實施效果,達到理想的培訓目標,就必須對項目管理的合理性進行增強。在培訓項目的落實與開展中需要處理好各級培訓計劃項目的關系,以實現(xiàn)相互銜接作為主要目標,并在此基礎上互為補充,在各方共同努力下,提升培訓的成效?;谶@樣的現(xiàn)狀,需要做好培訓項目的統(tǒng)籌與規(guī)劃工作,推進分類培訓項目,確保培訓實效。與此同時,對班級管理制度要嚴肅認真對待,建章立制,鼓勵學員參與管理,進一步滿足學員需求,實現(xiàn)對參訓學員的有效引導,使其能夠向專業(yè)化方向轉變,提升學員自主管理水平,激發(fā)學員的主動性,保證培訓質量。
(2)打造優(yōu)秀培訓隊伍
結合以往的培訓經(jīng)驗可以得出結論,培訓水平的高低可以作為影響教學質量的關鍵因素,同時也在一定程度影響著師資隊伍建設水平。組建優(yōu)秀培訓隊伍是參訓學員提升自身能力的重要保障,可以幫助學員完成教學理念的更新和教學手段的升級,同時優(yōu)化知識結構,促使教學能力的不斷攀升,將一些現(xiàn)代化的教學理念應用到幼兒教學中,例如,多媒體技術等。由于山區(qū)幼兒教師在接受新鮮事物方面的能力相對較弱,所以要進行合理引導,注重實踐能力的培養(yǎng)以及鍛煉,全面提升幼兒教師的實踐教學能力?;诖?,幼兒教師培訓時,要結合山區(qū)幼兒教師隊伍資源相對匱乏的現(xiàn)實,打造高質量且業(yè)務能力強的培訓專家團隊,幫助山區(qū)幼兒教師的能力提升,在確保幼兒教學成果的同時,也為山區(qū)幼兒教師提供了更多提升自己能力的機會,確保山區(qū)幼兒教學質量。另外,在專家隊伍的組建上,需要注重人員的配比,一方面,要吸引高校學科專家加入,另一方面,還要鼓勵一線優(yōu)秀教師參與,并與山區(qū)的教研力量進行高度融合,確保培訓隊伍組建的科學性與合理性。
(3)注重培訓手段的創(chuàng)新與完善
在新的歷史時期,山區(qū)幼兒的教學質量受到全社會關注,想要提高山區(qū)幼兒的教學水平,就要從山區(qū)幼兒教師入手,強化幼兒教師的意識,幫助幼兒教師提高教學能力,確保教學成果。想要達到理想的培訓目標,就要結合山區(qū)幼兒教師的真實情況,注重培訓手段的創(chuàng)新與完善,在制定培訓計劃前,對學員的教育背景以及以往的工作經(jīng)驗全面掌握,注重學員基礎教學能力的提升。為了確保一定的培訓成果,在選擇培訓形式時,需要增強培訓的科學性以及互動性,采取合作授課的形式,專家與一線教師通力合作,不斷豐富授課內容,開展多樣的授課形式,將一些先進的理念傳遞給山區(qū)幼兒教師。通過調查研究表明,很多山區(qū)幼兒教師希望可以得到一些實質性的幫助,在培訓過程中添加一些“接地氣”的內容。所謂“接地氣”的內容就是特指一些“培訓實踐環(huán)節(jié)”,注重培訓內容的實效性。針對山區(qū)幼兒教師的培訓,要結合山區(qū)教學資源現(xiàn)狀,考慮到地區(qū)的特殊性,通過調查了解到,現(xiàn)階段的培訓多數(shù)都是采用集中培訓的形式,城市教師和山區(qū)教師在一起完成培訓,那么這樣的培訓就會缺少針對性。在實際培訓環(huán)節(jié),可以多增加一些互動交流、教學觀摩、實地考察以及案例教研等,讓幼兒教師可以更好開發(fā)山區(qū)現(xiàn)有資源,收獲到新知識,學習到新的教學經(jīng)驗,實現(xiàn)教學理念的內化,并完成對教學行為的正確指導。
(4)培訓內容要實現(xiàn)顯性與隱性的高度融合,確保培訓的實際效果
前文已經(jīng)介紹到,培訓內容有顯性和隱性之分,其中顯性培訓內容覆蓋的范圍比較廣,主要涉及到職業(yè)認同、教育理論以及教育研究方法等內容。而隱性課程主要是需要依靠培訓任務來驅動,隱性課程的實現(xiàn)目標是為了進一步提高幼兒教師的實踐能力,幫助教師更好完成長期實踐。針對性質與目標的不同,隱性課程對于教師的發(fā)展和職業(yè)規(guī)劃影響更大。通過研究可以得出,為了進一步保證山區(qū)幼兒教師培訓可以取得理想的效果,保障實效,需要結合不同的對象逐步完善分層策略,確保培訓管理制度的精細化以及全面化。在制定培訓方案時,既要考慮教師不同的教齡,又要兼顧到不同的專業(yè)背景,制定針對性強的培訓計劃,但是從某種層面上來說,因為學前教育過去一直處于邊緣化的狀態(tài),培訓項目無論是種類還是數(shù)量相對較少,通常情況下,培訓手段多以簡單粗放的形式為主。因此,針對不同性質的幼兒園,對教師的培訓要求也會存在差別,針對這種情況,如果依舊沿用傳統(tǒng)集中培訓的模式,將無法達到理想的培訓目標,導致培訓內容與現(xiàn)實脫離,造成培訓資源的浪費。
綜上所述,學前教育作為幼兒成長的必經(jīng)階段,在國民教育中的地位愈發(fā)突出,近幾年,隨著國家資金投入力度的加大,學前教育取得了重要進展,但是針對山區(qū)幼兒教學依然存在薄弱環(huán)節(jié),需要進一步完善。因為山區(qū)的師資力量較為薄弱,想要提升教學的實際成效,就要注重幼兒教師培訓的合理性以及科學性,結合山區(qū)教學現(xiàn)狀,實現(xiàn)資源的合理整合和高效利用,制定針對性的培訓計劃,確保培訓的實效,促使山區(qū)幼兒教師的素質提升。
參考文獻
[1]鄭新華.中式課例研究視角下教師培訓課程的構建與實施—以區(qū)域基于幼兒觀察的集體教學活動改進課程為例[J].上海教育科研,2020(10):45-50
[2]王亞.少數(shù)民族貧困地區(qū)幼兒教師振興工程實施現(xiàn)狀及提升機制研究—以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一村一幼”輔導員培訓為例[J].海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20.21(02):151-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