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亞靈
內容摘要:賀瑞麟作為晚清關中理學家之一,其思想很大程度上繼承了孔孟程朱,他以維護倫理綱常為己任,因此其所修訂的《女兒經》也是從維護倫理綱常,以達到凝聚家庭、穩定社會的目的。批判地繼承《女兒經》中的女德思想對于提高當代女性道德素養,推動我國家庭美德建設,仍具有一定的啟迪和借鑒價值。
關鍵詞:賀瑞麟 《女兒經》 德育
賀瑞麟(1824~1893)是清末繼李元春之后關學的重要代表,他恪守程、朱之學,力辟陸、王,盡力闡發濂、洛、關、閩宗旨,更著力躬行實踐。《女兒經》作者不詳,成書大約于明朝,隨著時代發展,曾被多次反復修訂。賀瑞麟重視女德教育,他于同治三年(1864修訂《女兒經》[1],成為流傳最廣的版本。
一.賀瑞麟人物介紹
賀瑞麟,字角生,號復齋,陜西三原縣人。17歲補博士弟子,能別學術,辨異同。20歲時及癸卯科試第一,頗負文譽。24歲時,從朝邑縣(今歸大荔縣)名儒李元春為師,自此“于周、程、張、朱書無不悉心究極, 益憤志圣賢之學”。[2]1127
同治四年(1865),知縣余賡揚延請賀瑞麟主講學古書院,他預約不開帖括八比(八股文)之課。主持院事之后,他新擬書院章程六條,略曰:經費宜通籌也;職事宜專責也;院長宜禮請也;士子宜廩資也;試課宜變通也;教道宜切實也。以上六條,涉及書院的行政管理、學生管理、教學管理、教學內容、教學方法等諸方面的內容。
賀瑞麟十分重視書院圖書的收藏、搜集及保管工作。學古書院舊時無圖書,同治四年(1865),他主講該院后,漸次購書千余卷。同治九年(1870),年屆四十七歲賀瑞麟理學學識已趨關學之首,聲名遠播全國。他辭去學古書院講學,在弟子劉東初的協助下,于魯橋北門外購買清涼山坡地數十宙,建窯洞十余孔,收授生徒,并命其名清麓精舍。光緒七年(1881),就時任三原縣令焦云龍(字雨田)提倡三原、涇陽官紳多方極力籌資資金,將其清麓精舍改擴建為正誼書院,書院一改重功名(科舉)之沿習,以董仲舒“正其誼不謀其利,明其道不計其功”的理念為辦學宗旨,由撫軍譚云覲取名為“正誼書院”,陜西巡撫馮譽驥為其書寫牌匾。
賀先生主講正誼書院二十年,學體兼用,精研程朱之道,集理學之大成,頗有成就。編輯、刊刻《清麓叢書》一百七十八種,七百一十六冊,除供書院生徒學習之外,并廣為發行,其影響遠至省內外。除編印刊物外,其本身著述頗豐,編著有《朱子五書》、《信好録》、《誨兒編》、《養蒙書》、《女兒經》、《清麓文鈔》、《清麓年譜》、《三原縣新志》、《三水縣志》等。賀先生逝世后,孫迺琨為其編寫了《賀瑞麟年譜》,他平日言行舉止被門徒們追記編成《清麓問答遺語》。[3]
二.《女兒經》的成書及內容
《女兒經》產生于封建社會,作者不詳,主要是對古代女子開展思想道德教育的用書。其中蘊含著值得贊揚的女子德育思想,比如它提倡敬老愛幼、勤儉節約、嚴于律己、寬以待人、舉止端莊、注意禮貌等等,這些對當代女性的道德教育仍具有較高的借鑒價值。
明清是中國專制主義中央集權的頂峰時期。“皇權的不斷強化與君為臣綱的不斷神圣化是同步的。到清代,隨著君權絕對化,封建綱常的權威也進一步提升。”[4]83為了維護其君主專制體制統治,統治者大力提倡理學,尤其是程朱理學,“欲救人事,恃人才;欲救人才,恃人心;欲救人心,則必恃學術。”[5]18所謂“恃學術”指的就是依靠程朱理學。統治者利用理學的倫理綱常觀念,將人們緊緊束縛在其統治之下。而賀瑞麟作為晚清理學家之一,在自己躬行這些道德倫理的同時,不遺余力地將這些思想體系貫穿到民間社會,力求敦厚風化、化民成俗。他認為“古女子皆有教,女教亦今日要事。”[2]881由此可見賀瑞麟對女子道德教育的重視程度,同時他也認識到女性道德對社會倫常的反作用。
而晚清時期正處于我國面臨千年未有之大變局,“男女平等”、“重視女子教育”等一些新鮮的名詞開始出現在中國女人的字典里。“余見城市婦女,大都晏起;鄉村婦女,大都早起。城市富貴之家,尤多晏臥晏起。富貴之家,營奇巧之女工,衍無稽之誕說,笑傲遨游,易忘宵旦,耽于酒食,習為留連,夜分而寐,此其常也。及其起也,日已三竿……”[6]鴉片戰爭后婦女們的這些變化,無疑是與秉承理學思想家們所塑造的那些賢淑、端莊、自重等婦女形象背道而馳的。賀瑞麟為維護倫理綱常,教化人心,于同治三年(1864)修訂《女兒經》,全書共 1152字,內容主要包括“習女德”、“修女容”、“謹女言”、“勤女功”四個方面。“習女德”中“女人第一是安貞”、“父母跟前要孝順,姊妹伙里莫相爭。父母教訓切休強,姊妹吃穿心要公”、“油鹽柴米當愛惜,針線棉花莫看輕。”這是要求女性安分守己,孝順父母,節儉持家的第一德。“修女容”中“搽胭抹粉猶小事,持體端莊有重情”、“光梳頭發凈洗臉,整潔自是好儀容”、“衣服不必綾羅緞,梭棉衣服要干凈。”這是要求女性儀容整潔,服飾得體,樸實大方的第二德。“謹女言”中“磨牙斗嘴非為好,口快舌尖不算能。莫要半晌說閑話,莫要無故冒搔風”、“好翻舌頭多惹事,好說謊的落罵名。”這是要求女性說話要文明正經,不可搬弄是非的第三德。“勤女功”中“紡織裁剪皆須會,饃面席桌都要經”、“臨明莫要貪睡覺,到晚莫要空點燈”、“何不上緊細用心,要在女中做英雄。”這是要求女性要精通女功,細心勤勞,就可以成為女子中的“英雄”的第四德。
三.《女兒經》的德育價值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指出:“深入挖掘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蘊含的思想觀念、人文精神、道德規范,結合時代要求繼承創新,讓中華文化展現出永久魅力和時代風采。”[7]賀瑞麟的《女兒經》雖然是晚清時期的作品,但結合新時代要求進行繼承和創新,仍具有重要的德育價值。
首先,“習女德。”《女兒經》把“習女德”作為女性的第一件要事,可以看出當時社會對女德的關注程度。“女德”要求女子要和順安貞,要孝順父母、與姐妹和睦相處,要節儉。在現代社會,對于孝順父母、和睦姐妹、節儉等品質仍然有其現實意義。中華民族崇尚“以和為貴”,家人、鄰里、世人團結互助,是中華民族歷史悠久的文化傳統和重要的傳統道德。孝文化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之一,是作為子女應具備的道德素養。《女兒經》開篇就提到“父母跟前要孝順,姊妹伙里莫相爭。”父母不僅給了我們生命,還辛苦撫育我們成人。中國有句古話叫做“百善孝為先”,只有做到孝敬父母,心中才有感恩才有愛,兄弟姐妹之間才能和睦相處,這對于建設溫馨的家庭環境,形成和諧的鄰里互助關系,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和物質文明,功不可沒。
其次,“修女容。”《女兒經》中說“修女容,要正經,一身打扮甚非輕。搽胭抹粉猶小事,持體端莊有重情”,“坐立行走須莊重”,“身歪體斜傷體面”,這是《女兒經》對“女容”的要求。“女容”要求女子要舉止得體、穿戴干凈整潔,外部的表現能夠反應一個人的品德修養。儀容整潔,服飾樸素得體,舉止落落大方是古代人們追求的女性風度。如今,《女兒經》的“女容”思想中具有超前意識對現代社會女性德育仍有重要的積極意義。試想,假若女性都嚴格按照“女容”要求的舉止得體、穿戴干凈整潔,那么社會上就不會有那么多“艷照門”“獸獸門”等等,社會就多了一份和諧,少了一份骯臟。
第三,“謹女言。”“女言”要求女子“說話莫要高聲,切忌牙尖嘴利、斗嘴說閑。”“閑言碎語休細整,七嘴八舌莫亂爭。正正經經說幾句,止須說個理兒明。”“女性的素質決定一個民族的素養。”[8]30女性在現代社會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成為文明、健康、科學生活方式的積極實踐者。可見人們已經認識到了女性日益提升的社會地位和社會影響力,女性的言談舉止都受到很大程度關注,《女兒經》對女子的道德教育注重知行合一,它不僅要求女子謹言,還要慎行。因此“謹女言”,對于女性形成良好的道德習慣,維護家庭社會的穩定,淳化民風能起著一定的積極作用。
最后,“勤女功。”“女功”同“女工”、“女紅”,舊指婦女所做的紡織、刺繡、縫紉等事務。中國封建社會生產力低下,自給自足的小農經濟決定了社會分工為“男耕女織”。“描花繡彩皆女事,不可一件有不通。”勞動是實現女性人格獨立的重要標志。做到精通女功,勤儉、全能、精益求精,做女中英雄。雖然當下我們的社會生產力大幅提高,不必要自己紡織裁剪、蒸饃做飯,但《女兒經》對于現代社會女孩好吃懶做、衣來伸手飯來張口、不辨菽麥的現象仍有警醒作用,對于中國婦女積極參與家務勞動和生產勞動,珍惜勞動成果,節約生活能源等意識也起了一定的引導作用。在當今快速發展的時代,慎言節食不僅能塑造一個人的形象,而且還能能折射出一個人的道德素養。
綜上所述,《女兒經》主要從“習女德”“修女容”“謹女言”“勤女工”四個方面對女子進行的道德教育。我們要在新的歷史條件下推陳出新去看待其蘊含的德育價值觀。儒家“見賢思齊、見不賢而自省”的修身養性精神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經過一個多世紀代價巨大的社會實踐,中國人終于懂得了一個道理:未來的陷阱原來不是過去,倒是對過去的不屑一顧。”[9]只有以史為鏡,才能知興替,以人為鏡,才能明得失。過去的一個世紀,由于婦女在剝削階級社會里處于無權地位,因而我們忽視了她們的智慧。所以現代人只有科學地分析《女兒經》,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才能古為今用,為新時代女性的德育觀提供基本遵循。
參考文獻
[1]賀瑞麟.女兒經[A].蒙養書集成(二)[Z].西安:三秦出版社,1990.
[2]王長坤,劉峰點校.賀瑞麟集[M].西安:西北大學出版社,2015.
[3]賀瑞麟.清麓遺語[M].正誼書院刻本.1905(清光緒三十一年).
[4]張錫勤,柴文華主編.中國倫理道德變遷史稿(下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
[5]潘德輿.養一齋集·卷二十二·與魯通甫書[M].清道光二十九年刻本.
[6]秦云爽.秦氏閨訓新編[M].四庫全書總目[Z].濟南,齊魯書社,1995.
[7]人民網.習近平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EB/OL].http://cpc.people.com.cn/n1/2017/1028/c64094-29613660-11.html.
[8][英]塞繆爾·斯邁爾斯.品格的力量[M].北京:北京圖書館出版社,2001.
[9]龐樸.文化傳統與傳統文化[J].新華文摘,2003(9).
基金項目:陜西省社科界重大理論與現實問題研究項目:文化自信視域下關學德育思想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研究(編號:2019C104);陜西省哲學社會科學規劃項目:陜西孔廟遺存及其文化價值研究(編號:2014C08);陜西省教育廳哲學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項目:關學與大學生文化素質教育研究(編號:16JZ046)。
(作者單位:西安理工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