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英淑
摘 要:當今,隨著素質教育的不斷深化,藝術實踐在高校聲樂教學中的作用越發受到學界關注。聲樂藝術實踐涉及聲樂基礎知識、聲樂演唱技巧等諸多方面,在提升學生專業技能與舞臺控制能力、提高聲樂教學質量等方面都發揮著重要作用。文章通過研究高校聲樂教學對藝術實踐的運用,提出高校聲樂教學可以從藝術實踐與專業教學融合、藝術實踐貫穿聲樂課堂內外兩方面展開。
關鍵詞:高校聲樂教學;藝術實踐;教學管理
藝術實踐與高校聲樂教學聯系密切,在聲樂教學中扮演著重要角色。一方面,藝術實踐是高校聲樂教學成果的直接反映;另一方面,藝術實踐能直接推動高校聲樂教學的發展。因此,研究藝術實踐在高校音樂教學中的應用,對培養新型音樂人才、推動聲樂專業的發展都具有指導意義。
一、藝術實踐在高校聲樂教學中的作用
廣義上的藝術實踐是指引導學生將理論知識和技能相結合,而聲樂教學中的藝術實踐是指聲樂學習者將自己掌握的聲樂知識與聲樂技能運用到聲樂表演實踐中,以提升自身聲樂技能、獲得相關實踐經驗的過程,也稱為聲樂藝術實踐。聲樂專業比賽和演出、社團聲樂活動等都是高校常見的聲樂藝術實踐形式[1]。
聲樂學科強調感性與理性結合、理論與實踐并重。高校聲樂教學主要包括聲樂基本理論教學、聲樂技能訓練與聲樂表演實踐等內容。從基礎樂理學習到最終的聲樂表演實踐,藝術實踐都參與其中,它為聲樂教學搭建了從理論到實踐的通道,是高校聲樂教學的主要組成部分。簡而言之,藝術實踐與音樂教學聯系密切,在高校音樂教學中發揮著重要作用。
(一)增強學生的綜合能力
首先,能提升學生理論與實踐結合的能力。藝術實踐在聲樂教學中無處不在,豐富的聲樂實踐能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引導學生在音樂實踐中靈活運用聲樂理論知識與聲樂技能,幫助其在鞏固聲樂基礎知識的同時掌握知識運用的技巧。
其次,能提升學生舞臺駕馭能力。舞臺表演與駕馭能力是聲樂專業學生必備的專業能力,學生自身的專業水平與舞臺表演時的心態會直接影響其舞臺效果。藝術實踐能給學生提供更多的表演機會,幫助學生積累實踐經驗,提升專業技能,并逐步建立良好的表演心態,進而提升其駕馭舞臺的能力。
(二)提高聲樂專業的教學質量
高校聲樂教學的藝術實踐能直接影響高校的聲樂教學質量,學生藝術實踐能力越強則專業水平越高,學校教學質量也越好[2]。因此,促進藝術實踐在高校聲樂教學中的廣泛應用,有利于提高聲樂教學的質量。
聲樂教學本質上就是傳授聲樂知識、培養聲樂技能,并引導學生將其運用于實踐的過程,想要取得一定的教學成果,就需要通過實踐的檢驗。對高校教師而言,藝術實踐能反映聲樂教學中存在的各種問題,聲樂教師可以依據這些問題及時改進、完善自己的聲樂教學模式與方法;對各大高校而言,藝術實踐能為學生提供接觸新觀點、新理念的機會,藝術實踐搭建了學校與社會溝通的橋梁,學校可以通過學生的實踐反饋,及時更新聲樂專業的教學模式與教學理念,提高教學質量,培養新型藝術人才。
二、藝術實踐在高校聲樂教學中的應用
(一)藝術實踐與專業教學相結合
一是課程安排。在課程安排上兼顧理論性與實踐性,采取“專業核心課程”與“專業方向性”課程相結合的形式,靈活安排課程[3]。“專業核心課程”涵蓋基礎知識教學和聲樂技巧訓練,是鞏固聲樂專業知識與基本技能的必修課;“專業方向性”課程強調實踐教學,實用性和針對性更強,學生可根據自身需要進行選擇,提升自我實踐能力。
二是教學環節。在教學中,教師堅持理論教學、技能學習、藝術實踐并重,開展合唱、獨唱等教學活動,培養學生參與藝術實踐的主動性,教師可嘗試成立各類興趣小組,如器樂組、合唱隊等,在教學中引導學生學以致用,強化其音樂藝術實踐能力。
(二)課內實踐與課外實踐相結合
傳統聲樂教學僅停留于由教師主導的課堂教學,這種單一的教學模式不利于喚醒學生主體意識和聲樂潛能。因此,將藝術實踐引入高校聲樂教學,開展多種形式的課內藝術實踐與課外藝術實踐,能夠打破傳統聲樂教學的空間局限,創造愉悅、自由的課內外實踐氛圍,將聲樂教學轉變為以學生為主體的實踐性教學活動。藝術實踐應貫穿聲樂教學的全過程,課堂內外都是聲樂藝術實踐的重要場所。
一是課內藝術實踐。課內藝術實踐以聲樂演唱練習為主,如發聲練習、呼吸練習等,但課堂藝術實踐形式有限,多為獨唱、合唱等。因此,教師可以引進多樣化的課堂模式,提高學生興趣和參與感。例如,將教學課堂設計為小組合作的“展示—觀摩課”,同學自由組合,分組展示,其他同學參與討論、評價,在表演與評價中相互學習,使自身綜合能力得到提升。
二是課外藝術實踐。聲樂教學的課外藝術實踐內容豐富,大致可分為舞臺表演、社會實踐、教學實踐等[4]。舞臺表演即學生參加演唱比賽、音樂會等;社會實踐即學生前往養老院、公司企業等地點從事音樂活動;教學實踐是指學生參與聲樂教學活動。這些課外藝術實踐能幫助學生走出課堂,積累實踐經驗,在實踐中增強學生的應變能力、表演能力,引導學生將聲樂知識與專業技能靈活運用于日常生活和工作,推動學生專業能力與社會需求接軌。
三、藝術實踐面臨的問題及對策
雖然目前我國許多高校都積極嘗試將藝術實踐引入聲樂教學,并開設了很多聲樂藝術實踐課程,但許多高校與聲樂教師對聲樂藝術實踐仍存在一些錯誤認知。如何改變現狀,充分發揮藝術實踐在聲樂教學中的作用,是當下亟待解決的問題。
(一)藝術實踐面臨的主要問題
第一,藝術實踐時間有限。由于聲樂專業本身具有龐大、豐富的聲樂理論知識體系,在教學安排上,理論知識教學就占據了大量課時,在有限的授課時間內,教師選擇壓縮聲樂藝術實踐的課時,這就導致藝術實踐課時占比極小,引發了理論知識教學與藝術實踐教學的沖突。出現此類問題主要是因為許多學校和教師始終存在“重理論、輕實踐”的教學觀念,只是將藝術實踐視為輔助教學方式。
第二,藝術實踐類型單一。目前,各大高校在聲樂專業開展的藝術實踐活動主要為獨唱、合唱兩種類型,且多局限于課堂活動和專業內部活動。這種類型單一且場所受限的實踐形式難以滿足學生的個性需求,導致學生缺乏參與感,故而教學實踐收效甚微。
(二)解決策略
第一,將藝術實踐納入教學管理,合理規劃藝術實踐課時分配。高校應將聲樂藝術實踐納入教學管理系統,建立完善的管理機制[5]。安排部門對聲樂藝術實踐的組織實施、課時安排、檢查評比等工作進行管理,對聲樂教學資源與藝術實踐資源進行優化整合,并在此基礎上建立完善的考核制度,綜合實踐形式、效果、次數等因素,對藝術實踐進行階段性考核。
此外,還需及時改變教師“重理論、輕實踐”的傳統觀念,增強教師對聲樂理論知識教學與聲樂教學實踐的認識,全面了解藝術實踐在聲樂教學中的重要作用,平衡理論課程與實踐課程,合理規劃藝術實踐的課時。
第二,搭建藝術實踐教學平臺,推動藝術實踐形式多元化。首先,建設聲樂互聯網小組,校方可借助網絡搭建聲樂藝術實踐平臺,與其他高校合作舉辦各類聲樂實踐活動,如舞臺匯演、聲樂競賽等,在跨校活動中實現資源共享,拓寬聲樂專業學生的交流渠道,提升其專業技能,豐富其舞臺經驗;其次,喚醒學生的主體意識,發揮學生在藝術實踐活動設計中的主體作用,引導學生自主設計并策劃藝術實踐活動,激發其創新意識,進而創造多樣化的實踐形式;最后,校方應積極推動音樂表演相關專業的資源共享與藝術實踐合作,如舞蹈專業與聲樂專業的合作等,共同參與藝術實踐,豐富實踐活動的內容。
聲樂藝術實踐是順應聲樂教育發展趨勢的必然產物,是素質教育時代對高校聲樂教學提出的新要求。將藝術實踐運用于高校聲樂教學活動,一方面能挖掘學生的潛能,提升學生專業技能與舞臺把控能力,培養新型聲樂人才;另一方面,也能有效推動我國聲樂教育事業的改革與發展。因此,各大高校應正確認識藝術實踐的作用,將藝術實踐引入聲樂教學。
參考文獻:
[1]劉瑤.藝術實踐在培養高校聲樂表演人才中的重要性[J].時代文學(上半月),2012(6):227-228.
[2]林希.藝術實踐在高師聲樂教育中的實施[J].藝海,2009(2):80-82.
[3]李鳳坤.談藝術實踐對聲樂學習的重要作用[J].音樂生活,2012(3):79-80.
[4]高曉輝.藝術實踐對聲樂演唱的影響[D].長春:東北師范大學,2010.
[5]吳果.聲樂藝術實踐的重要性及其對策探究[J].大眾文藝,2013(17):130.
作者單位:
遼東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