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語文這個學科貫穿整個學習時期,在初中階段的語文學習,不僅僅是簡單的理論知識的學習,更多的是對思維能力的鍛煉。因此教師在這個階段的教學中應當強化學生的思維能力的培養,讓他們在這個過程中不斷地促進自身的綜合素質發展。
【關鍵詞】初中;語文;思維能力
【中圖分類號】G633?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文章編號】1672-0490(2021)12-0039-02
【本文著錄格式】藍兵強.初中語文教學應強化思維能力的培養[J].課外語文,2021,20(12):39-40.
語文這一門學科是初中的基礎學科,也是學生在其他學科當中經常要使用到的。沒有語文的語言基礎,在其他學科的發展上也很難得到提升,當學生的思維能力得到加強后能夠在各個學科當中左右逢源,提升學科成績。在初中階段學生的心理和身體正處于一個快速成長的時期,他們的思維能力也是處于一個培養的好時期,在這個階段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能夠促進學生遇事解決問題的能力,拓寬學生的視野,讓他們能夠在今后的學習生活中更快地發展。所以在初中階段,語文教師要強化學生的思維能力,提高學生語文的綜合素養水平,從而提升教學質量。
一、初中語文教學中培養思維能力的意義
對學生來講,初中階段正是培養他們思維能力的好時機。較強的思維能力對于學生來講能夠極大地提升他們的學習效率,讓他們在有限的時間里將知識體系完整地記錄到腦海中。擁有較強的思維能力在語文閱讀中能夠將文章讀得更加透徹,在寫作方面能夠將自己所想的東西表達得更加清晰。較強思維能力能夠幫助學生解決生活中方方面面的事情,讓他們從容面對困難,有效解決遇到的問題。所以在初中語文教學中加強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不僅能夠讓他們的各科成績有所提升,還能夠讓他們形成良好的終生思維能力,最終促進他們全面發展。
二、初中語文教學思維能力培養策略
(一)創設問題情境,激發學生興趣
在以往的語文課程教學中,一些教師采用的教學方式往往不夠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讓他們感覺到一節語文課是枯燥、無趣的。再加上語文相比其他科目來講學生更容易理解,所以就有一部分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積極性不夠,從而導致語文課堂教學的效率不高,學生在課堂上思維能力得不到鍛煉,這樣學生就缺乏主動思考的能力,思維方式得不到創新,學生成績提不上去。為此教師就應當積極改變現有教學方式,不斷地提升自身的專業素養能力,通過各種各樣的方式不斷引導學生的注意力集中于課堂之上,讓他們在課堂當中積極踴躍參與到教學中,引導學生進行思考,從而讓學生逐漸養成自主思考的能力,形成創新思維。教師可以采用創設問題情境的方式來進行教學,這樣在課前教師通過問題引導學生采取感興趣的思考方式,一下將學生的注意力集中于課堂上來。情境的創設讓學生有一種輕松而又熟悉的感覺,讓他們不再會感到課堂的生澀、無味,通過抓住學生的喜好特點,然后投其所好,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從而讓他們在課堂上盡情地發揮自己的才能,讓他們的思維能力得到加強,這樣就能夠滿足語文教學的要求。
比如學習部編版九年級語文上冊第四單元的《故鄉》一文時,教師可以創設一個舊時代人們生活的情境,通過一個問題來引導學生回憶自己所學過有關魯迅先生的作品,然后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教學設備給學生播放一些相關的視頻、圖片,把學生的注意點集中到課堂中來。通過問題讓學生去思考自己所了解的作者的時代背景以及他的代表作品,然后教師可以通過問題引導學生進入課文中,“小說《故鄉》這一文是講述主人公通過回到自己的故鄉這一路的所遇之事,描述了舊時代的人們生活上遇到的問題以及精神上受到的疾苦,作者想尋找一個新的人生之路。那么同學們如果你是一位遠游的攝影師,把你在文中看到感觸最深的情景拍攝下來?!边@樣引導學生迅速對文章內容產生興趣,能夠極大地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他們積極參與到課堂教學中來,主動去思考問題,為之后的學習奠定基礎。
(二)引導學生質疑,培養思維能力
在語文教學過程中,學生是以一篇篇文章的形式來進行學習的,對于初中生來講,閱讀長篇的文章,他們很難去掌握文章作者所想表達的思想,在閱讀過程中一定會遇到很多的問題,只有在遇到問題的時候積極去尋找解決的方法,才能有效地提升學生的思維能力,因為創新思維的發展是基于學生閱讀過程中遇到的問題之上的。但是在以往的教學中,一些教師往往是喜歡將問題答案直接告訴學生,在這樣的教育方式下,學生的思維能力得不到培養,雖然在一定的程度上能夠提高學生的成績,但是用長遠的眼光來看學生的實際思維能力仍是有限的。所以教師在語文教學過程中應當改變原有的教學方式,不斷引導學生去思考問題,去質疑文中存在的問題,并且將自己所遇到的問題在自己的能力范圍內加以解決。在這樣的過程中學生的思維能力才得以培養,讓他們的個性思維得到發展,有利于他們的能力提高。
在課堂教學中只有學生及時質疑,教師才能夠及時地指導學生去解決問題。這樣教師就能夠根據學生所描述的問題對接下來的授課進行調整,讓整個課堂的教學都是圍繞著學生進行,讓學生有更多的機會提升自身的能力。學生能夠積極去發現問題,說明他們在學習過程中是帶著問題去閱讀文章,一邊閱讀文章一邊尋找自己遇到問題的答案,這樣的學習方式將極大地促進學生思維能力的提高,讓他們能夠獨立思考,去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從而達到提升個人思維能力的目的。
比如學習部編版八年級語文上冊第四單元《背影》一文時,肯定會有很多學生疑惑為何作者要以“背影”兩字作為文章的題目,而且全文也就只有一處描述了作者父親的背影。這時教師引導學生思考作者描寫背影的深處意義,讓學生自己通過作者交代的時代背景,以及文章中作者通過自己看到的景象所表現出來的意圖,去揣度用“背影”二字的意義,讓他們能夠在思考過程中,明白作者利用“背影”二字所表達出來的情感,學會利用這樣的表現形式與角度來豐富自己的文章。經過這樣的問題思考,學生能夠在學習過程中逐漸積累經驗,讓自己的思維能力得到培養。因為大多數學生沒有離開自己家到非常遠的地方上學,學生也就無法體會作者離家那么遠,在父親來信后的情緒變化,因此教師也要引導學生思考,當自己獨自一人遠離父母,然后收到父親來信說到自己“大約大去之期不遠矣”之時的內心感受,透過文章來思考自身,讓學生明白在這個階段應當努力學習,好好陪伴父母。通過文章來實現知識的學習只是教學中的一部分,更重要的是教會學生能夠通過自己對知識內容的理解,去思考自己的人生,這樣的教學不僅能夠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還能夠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三)增強互動交流,加強思維培養
在初中語文教學過程中,對于學生的思維能力的培養,要用系統的教學方式進行訓練,讓學生的能力隨著教學內容的推進,能夠得到加強。初中生的思維方式相比于小學階段有了很大的進步,思維的方式也逐漸增多。因為現階段的學生思想非常豐富,他們有自己的個性特點,所以教學過程中應當多多和學生進行交流,了解他們的所想。在教學過程中增加互動的機會,既能夠讓整個課堂的教學氛圍更加濃厚,學生也能夠積極主動參與到課堂學習中來,也能夠讓教師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便于對學生的教學。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不能只顧著自己去教授課文內容,應當是以學生為課堂的主人,讓他們在學習過程中主動去學習知識,而不是被動地去接受知識,這樣就能夠在學習中加強學生的思維能力。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充當引導者的角色,讓學生在遇到問題的時候能夠通過教師的引導,朝著正確的方向思考問題,有效地引導學生進行學習,從而促進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教師在課堂中與學生進行互動能夠精準地掌握學生的需求,有利于學生思維方式的形成,強化他們的思維能力。
比如教師在教授部編版七年級語文下冊第三單元《賣油翁》一文時,因為這是一篇文言文,所以在一定程度上讓學生完全理解文章的意思會有點困難。這時教師可以設置一個相關的活動,教師垂直向下扔粉筆進礦泉水瓶,然后詢問學生經過上千次的練習,是否就能準確地投進了呢。通過活動與學生形成交流,讓他們積極參與到教學中,也能更好地引入課文內容。讓學生有指向性地思考文章以及活動的意義,讓他們的思維維度更加開闊,加強了學生的思維能力的培養。
三、總結
總之,在初中的語文教學中應當加強學生的思維能力的培養,一是在這個階段能夠讓學生及時養成良好的思維方式,為以后的學習奠定扎實的基礎;二是在現階段加強學生的思辨思維能力,能夠有效促進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讓他們在生活和學習上面對問題更加得心應手。所以教師應當改變原有的教學方式,讓學生有更多的機會去參與到課堂教學中。教師要不斷地引導學生去質疑,然后積極去思考探究問題,讓他們的思維能力不斷得到加強,從而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劉召軍.初中語文教學強化思維能力的培養方法探究[J].教育界,2020(27).
[2]唐春玲.初中語文教學應強化思維能力的培養探討[J].才智,2020(14).
[3]張繼祖.初中語文教學強化思維能力的培養路徑探析[J].考試周刊,2020(13).
[4]彭興權.初中語文教學中創新型思維能力的培養方法分析[J].課外語文,2018(28).
作者簡介:藍兵強,1979年生,廣東乳源人,本科,中學語文一級教師,從事中學語文教學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