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語文是生活中的一門學科,和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語文與思想性和人文性充滿聯系,它是一個包羅萬象的學科,語文是一個具有文學性的人文學科,是有生命的,也是有靈魂的。教師必須引導學生進行寫作,寫作是語文過程中綜合性最強的,不僅需要良好的思維能力,還需要一定的寫作水平來把內心所想的表達出來,那么在高中語文作文教學中,教師該如何培養學生的悟性和靈性?本文將進行簡單的分析。
【關鍵詞】高三語文;寫作教學;類型作文
【中圖分類號】G633?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文章編號】1672-0490(2021)12-0129-02
【本文著錄格式】楊建斌.高三語文寫作教學中類型作文教學法的應用探析[J].課外語文,2021,20(12):129-130.
引言
因為寫作具有一定的靈活性和綜合性,教師必須引導學生多去進行閱讀以及觀察日常生活,只是單純的寫作很難去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教師必須引導學生去觀察生活,去積累日常生活中的素材,幫助學生鞏固寫作基礎,增加學生的閱讀量。高中的作文主要存在的問題就是太過于格式化,缺乏創新。學生所寫的作文缺乏真情實感,沒有通過生活得出的一些反思以及靈性。因此,必須讓學生學會主動去觀察生活,去感悟生活。作文就是學生對于人生的一種感悟,教師必須去引導學生發現生活中的細節,去激發學生的寫作熱情,去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逐漸去培養學生的靈性和悟性。
一、走進生活,領略新材料作文的魅力
在語文寫作練習中,不是一個簡單的任務,對于教師來說是一個比較大的難題,也是學生最為害怕的一個任務。學生的傳統理念就是學習,目的就是為了應付考試,為了完成考試獲取相應的分數。那么教師一般會采取死記硬背的方式,讓學生去背誦一些作文模板,然后在考試的內容中進行討論,如此便可以得到比較高的分數,但是在新材料作文之后,這種教學模式被否定。
新材料作文的特點是給出相關材料,不指定標題或話題,要求考生全面解讀材料內涵,并自行選擇寫作角度。新材料作文由單則或多則材料構成,其包括詩歌、寓言故事、名人名言以及時事新聞等。新材料作文可以說是在材料作文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新作文樣式,其只給出材料,不規定話題。話題作文命題的基本格式為“材料語+話題語+要求語”,相較之下新材料作文沒有固定的“話題語”。舊材料作文一般只要求寫成議論文,且必須引述材料,并在整體感知材料的基礎上全面立意;而新材料作文則要求“自主確立文體”,對材料的引述沒有強制性要求,且既可立足于材料的整體含意,也可以立足于其局部含意。由此,新材料作文的關鍵之處在審題。
這就要求學生在生活中尋找靈感,生活也是作文的靈感源泉,因此首先教師必須引導學生去仔細觀察生活,讓學生去體驗生活,從一個微小的事物中感受生活的魅力。我們生活在一個真實的世界中,身邊有或多或少的素材。在寫作當中,對其進行創新,讓語文作文變得靈動,充滿生命,如此才可以讓學生寫出良好的作文,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能力。在課堂上,經常有這樣的情況:老師提出了一個問題,學生們開始競相舉手回答問題——在討論的環節,學生與學生之間討論很激烈,氣氛十分的活躍,有時候不經意的一個小問題或者是一件事就可以引起大家的熱烈反響,但是在進行作文討論的時候,學生通常是支支吾吾抓耳撓腮。那么教師該如何引導學生寫作,如何去培養學生的寫作能力以及表達能力?每一個民族都有自己的語言,中華民族的語言就是漢語,也就是我們所學習的語文。這門文學學科在教育學生的過程中,教師必須教導學生學好語文,中國文化博大精深。
二、科學合理開展漫畫類型作文教學
類型作文有很多種,這里就拿漫畫類作文來說:觀察漫畫、解讀漫畫、提煉寓意的過程,是一個提高觀察能力和信息篩選、審題立意、分析推理、聯想思維等能力的過程,同時也是一個引導學生關注現實生活并對此作出正確評判的過程。
觀察畫面。仔細讀圖,細心審閱。首先要認真細致觀察畫面的內容,看清圖上畫了哪些事物,不放過任何一個細小的地方。觀察細節包括畫中人或物的情態動作、提示語中隱含的信息、人物所處的環境、與人物密切相關的“道具”等等;漫畫中的人物形象有其特殊性(一般表現為夸張的動作、表情、語言),漫畫的夸張之處、荒誕之處往往是漫畫的真正寓意所在。要注意透過其獨特的手法解讀其現實意義。
要學會找事物之間的聯系。一幅漫畫往往由幾部分組成,只有把各個部分或者部分與整體聯系起來看。有標題的(一般都有標題),不要看到一點就草草而作,從而漏掉了主要信息,并作具體分析,才能明白漫畫的意義。要展開聯想,如果通過聯想,能把漫畫引起的問題解答了,就具備了對漫畫的解讀能力。找出其諷刺、頌揚的對象或行為。
三、培養悟性,化解思辨類作文難題
所謂“聚合思辨類”,就是命題者提供一組標志性事件、標語口號,要求綜合所給材料進行聯想和思考,進而根據任務指令寫作。這類作文題聚焦社會事件,具有歷史縱深感,充滿想象和思維的張力,表面感性敘說,實質是理性思辨。語文學習中最重要的一個板塊就是寫作,寫作是培養學生語文悟性,展現學生語文思維的一個關鍵。因此筆者就在下文對寫作展開一定的研究。
思辨類寫作離不開觀察,必須在生活中發現作文,在觀察中提煉出對于生活的感悟,讓學生可以更好地認識事物,增長見識,去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和作文素養。社會是包羅萬象的,在社會中有千奇百怪的東西和一些事情大大小小都可以成為寫作的素材,也可以為學生提供靈感,因此在作文的寫作中,教師必須引導學生去觀察生活,去發現生活,讓學生熱愛生活、體驗生活,形成自己獨特的見解。
例如:在課本中,有一篇朱自清的散文《背影》,這一篇課文主要講解了著名散文家朱自清回憶父親送他去上學,照料他上車,并且給他買橘子的情形。文章表達了作者的真實情感,用詞質樸,讀完不禁讓人潸然淚下。根據這篇作文教師可以讓學生以類似的主題為主,寫一篇文章,如果在內容布置下去以后,學生在寫作的內容當中沒有把握住他們要描寫的主題,沒有靈魂與靈感,那么就可以讓學生回到家中去觀察自己的父親,去觀察他們日常生活中工作的一種姿態,去回憶父親或者母親之前的一些所作所為,如此學生便會有一些感觸,將自己的感觸和感想記錄下來,完成最后的寫作。如此一來便可以讓學生掌握文章的靈感和核心,可以更加地貼近生活,富有情感更加充滿人“味”。寫作文的時候就是讓人知道寫的是什么,要讓別人從中可以感受到作者的思想感情以及表達的意圖,作者該怎么樣去構思一篇作文,去運用什么樣的語言以及什么樣的詞語,這些都必須要提前想好,那么就可以通過多觀察多閱讀去拓寬視野,提高認識,通過積累語言和方法,積累內容去提高寫作的技巧和能力。
寫作,其實跟閱讀一樣都有一些技巧,如果學生掌握了這些技巧和方法,那么在進行寫作的過程中,就會手到擒來。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當中,對于寫作技巧多加傳授,對于學生的寫作技巧的教導——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比如說:在寫作的過程當中,教師可以去布置一些作業。每一個學生每一周去做一到兩篇的閱讀,寫一個小的讀后感,并且對于閱讀進行一個大概的分析以及框架的結構分析。教師在日常生活中引導學生仔細觀察,在進行題目的講解時,必須引導孩子獨立思考,最重要的是給學生講解一些有關寫作的技巧、修辭方法和寫作結構等等,可以讓學生自己去說出比較好的作文結構和技巧,對比自己寫出來的作文,有哪一些欠缺的方面,如此去提高學生的悟性。作文的關鍵在于學生的想象力以及創造力。首先興趣是一個人最好的老師,就是必須激起學生對于寫作的興趣,其次去培養學生的寫作能力。教師可以要求學生去進行天馬行空的想象,任由學生對作文進行一個想象,去釋放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在一定的氛圍當中去培養學生的靈性。讓學生寫出一些具有創造性、天馬行空想象的句子,教師必須去保護學生的一種想象力,去呵護他們的表達能力,才可以鼓勵學生積極地對于作文進行創造。
四、結語
總之,寫作能力是反映學生的語文水平的綜合能力應用。高中階段是提高學生寫作水平的重要階段,在這一個過程當中,教師必須重視學生的寫作能力,以及去培養學生的悟性和靈性,學生在上課的過程當中,體驗到不一樣的感覺并發揮出自己獨到的見解,從而領略到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去感受語文作文的魅力。靈性是作文當中最重要的,也是最難把握的一點。必須使學生先有了悟性,經過不斷的滋潤,才有可能會得到靈性,將人性、悟性、靈性三者相結合,則會逐漸達到寫作的制高點。
參考文獻
[1]李星.用方法激活作文——高中語文作文教學的現狀及對策[J].作文,2020(16).
[2]孟祥華.“三大”基礎類型作文的寫作指導[J].成才之路,2012(10).
作者簡介:楊建斌,彝族,1989年生,云南臨滄人,本科,中學一級,研究方向為高三作文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