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漢字是語文的基礎,只有夯實漢字基礎,才能砌成語文的高樓大廈。教師要依據低年段學生的認知特點,靈活運用多種方式教學生自主識字的方法,培養其自主識字的能力,最終養成自主識字的習慣。那么怎么才能讓學生在今后的學習中充分運用這種能力呢?教師可以通過圖文聯想的方法,拓寬識字的渠道;通過創設情境的方法,為學生搭建識字的樓閣;通過字形字理,追尋漢字的源頭,了解漢字的構字規律;通過規律猜測、字典查證的方式,鼓勵學生大膽猜測,主動識字。
【關鍵詞】漢字;自主識字;策略
【中圖分類號】G623?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文章編號】1672-0490(2021)12-0141-02
【本文著錄格式】朱歡歡.觸摸漢字的脈搏——培養低年段學生自主識字能力的策略探討[J].課外語文,2021,20(12):141-142.
人類有了文字,就開啟了文明時代。漢字是中華民族智慧的結晶,更是中華民族精神家園的基石。漢字教學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是縱觀小學語文課堂,對于漢字的教學似乎并不重視,大多是程序式的機械教學,在每節課的最后十分鐘進行漢字的認讀、組詞,筆順的書空、臨摹。這樣的教學按部就班,很多學生提不起識字認字的興趣,更遑論培養學生自主識字的能力了。
那么小學低段的語文老師,在進行識字教學的時候,應該怎樣做才能提升小學低段學生在自主識字方面的能力呢?筆者認為既要充分遵循現代漢字變化形成的基本規律性,結合漢字產生源頭、歷史演變過程,又要充分契合教育學生和使用教材的實際。基于此以及本身的教學經驗提出了以下五點教學策略。
一、圖文聯想,串起漢字淵源
象形文字是由圖畫文字演化而來的,是一種原始的造字方法,所以漢字最初是一幅幅象形圖畫,它和圖畫的關系密不可分。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利用象形字來幫助學生識得漢字、理解漢字。如簡單的象形字“山”“水”“日”,它們既是圖畫又是漢字,學生在看圖的同時就能習得漢字。再如“教”這個字,象形字是一人手執教鞭,給孩子講解,基于此,便能理解“教”的含義。但要注意筆畫太多的漢字抽象出的圖像比較復雜,不必一一理解,還有一些象形字和今天所用的簡化字差別比較大,也不必強求圖文結合。除了象形字,書中的插圖也是識字的好方法,部編版教材插圖精美,教師可千萬別放過這些圖片,《場景歌》里有一節如下:一面隊旗,一把銅號。一隊“紅領巾”,一片歡笑。這一小節里有“旗”“隊”“銅”“領”“巾”“號”六個生字,這些生字有的比較簡單,有的比較難,單個理解可能存在一定難度,如果結合圖片就會變得非常簡單,因為圖片上每一樣事物都畫得清清楚楚,甚至于小朋友手上的銅號都栩栩如生。例如可能學生并不知道文字“銅號”代表的含義,而結合圖片后就能明白,原來這就是“銅號”。用圖像輔助孩子理解漢字的意思,不需要老師再多費口舌,學生也能迅速明白漢字的含義。
二、巧創情境,探尋漢字樂趣
小學低年級學生形象思維占主導,邏輯思維還不夠發達,很難理解抽象概念,因此低年級識字教學可以通過創設充滿活力與生機的情境,讓學生在情境中快樂識字、高效識字。《語文課程標準》中也提倡在識字教學中多創設情境,利用兒童的已有經驗,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識字,讓識字教學充滿情趣,走向精彩。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可以創設游戲情境,如教授《拍手歌》這篇課文時,學生將會學到很多關于動物名稱的生詞,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采用打節拍讀詞語的方式進行生字的識記,充分調動學生的手腦能力,在游戲中識字,寓教于樂。也可以聯系生活創設情境,如教授識字四《中國美食》這篇課文時,創設兩個外國孩子來到中國餐館點餐的情境,將課文中的生字放入菜單,以介紹菜、點菜的方式引導學生識字。這樣一來枯燥的生字學習便成了趣味的餐館點菜行為,學生讀起來不亦樂乎,學起來也比較輕松。不僅如此,菜單還可以結合課文內容拓展一些草字頭的字,一些關于“肉”的字,進一步擴充學生的識字量。還可以結合漢字本身,創編小故事,讓枯燥的識字變得靈動起來,讓學生在故事情境中習得生字,如“滅”就可以創設發生火災,用水澆滅的小故事。除了以上三種,為學生創設視頻情境、故事情境、問題情境等都不失為識字教學的好方法。
三、追本溯源,體味漢字意蘊
漢字是表意文字,其構成是有理有據的,這種理據就是字理。盡管簡體漢字文化經歷了微小演化和重大簡化兩個過程,但大部分簡體漢字依舊可以通過具體字形析字讀解。由于目前大部分漢字都是形聲字,因此掌握形聲字的構字規律就顯得尤為重要,通過簡單學習,學生便可掌握形聲字的構字規律:形旁表意,聲旁表音,通過偏旁就可以揣測這個漢字的意義。在講解《“貝”的故事》這篇課文時,教師可以鼓勵學生思考這些生字的偏旁和什么相關。如“貝”字與錢財有關,“钅”與金屬有關。教到這里,可以再讓學生想一想之前學過哪些偏旁,這些偏旁又和什么相關,力圖讓學生學會舉一反三,下次再遇到生字,也可以通過偏旁猜一猜這個字的意思。又比如在教授《樹之歌》這篇識字課文時,就可以充分利用形聲字的特點,調動學生猜字、識字的興趣。本課的生字“梧”“桐”“楓”“柏”“桂”等都屬于形聲字,有的發音和聲旁一致,有的發音和聲旁類似,把這些字和聲旁的字放在一起對比,學生很容易就能發現其中的奧秘,再去認讀這些生字的時候心中便會充滿了探索的樂趣,識字的興趣也一下就被調動起來了。老師可以趁熱打鐵,將書中未學過的形聲字放入課件,讓學生繼續猜字認字,這樣不僅可以進一步培養學生的識字興趣,又能慢慢提升學生的識字能力。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很多形聲字的偏旁是有變化的,盡管它們樣子不同,但表達的意思卻是一樣的,比如“灬”與“火”、“心”和“忄”、“刀”和“刂”。這一點在教學過程中,老師也需要向學生說明清楚。其實,只要把字理知識教給學生并進行合理適當拓展,相信不僅能提升他們在自主識字方面的能力,更能增添識字的趣味性。
四、猜字識字,觸探漢字奧秘
在識字過程中,通過猜一猜的方式識字也是自主識字的一種好方法。主要的猜字方法有以下四種:聯系課文插圖猜字、根據字形猜字、根據形聲字特點猜字、聯系詞語猜字。這四種方法不是獨立存在的,每一個生字有時候可以同時使用好幾種方法,所以在教學過程中不能生搬硬套,要靈活運用。
比如在教授《紙船和風箏》這篇課文時,可以充分鼓勵學生運用猜字方法自主識字,從而識得這一篇沒有拼音的長文中的生字詞。以聯系課文插圖猜字為例,打開課文便可以看見一只小熊放著風箏,腳下的河流里還漂著一只紙船的插圖,學生看見插圖結合之前學過的生字“船”“風”,便能一眼猜出課題里的生字“紙船”和“風箏”。再以根據形聲字特點猜字為例,生字“抓住”的“抓”,可以根據形聲字聲旁表音、形旁表意的特點猜測讀“zhuā”,也可以根據字形的特點,提手旁表示要用到手,“爪”就像是人在抓東西時的樣子,推測出讀“zhuǎ”。換熟字偏旁猜字也是一種好方法,比如學習“請、情、清、睛”字時,利用已經學過的“青”字加上偏旁表示的含義就可以,如“請”人要說話,就知道了“請”與“言字旁”有關,這樣既可以識字,又理解了字義。不過也要注意,在猜字過程中因為學生的答案是各式各樣的,所以教師要適時總結,和學生一起歸納猜字規律,讓學生今后的學習中也有規律可循,有方法可依,這樣才能不斷提升自主識字能力。
五、善用字典,提升識字能力
學會查字典是學生邁向自主識字的重要一步,在小學一二年級的教材中介紹了音序和部首查字的方法,學生學會查字典,在今后的學習中遇到不認識的字便可以求助字典,還可以利用字典驗證自己猜測的字是否正確。此外,在查字典的過程中可能還會“意外”收獲一些其他的字,可謂一舉多得。但是也有不少學生即使會查字典也喜歡依賴家長和老師,想要打破這種局面,教師就要想方設法提升學生查字典的興趣。比如可以設置查字典比賽活動,適當進行物質或精神鼓勵,提高學生查字典的主動性。還可以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不斷親身示范,選取比較難的字詞和學生一起查字典,培養學生遇到生字詞就查字典的好習慣。相信通過查字典,學生不僅可以識字,還可以慢慢培養起主動識字的意識,最終提升自主識字能力。
六、結語
漢字是語文學習的基礎,只有夯實漢字基礎,才能砌成語文的高樓大廈,但漢字的學習不能永遠依賴外界的力量,因而培養學生的自主識字能力十分重要。教師要依據低年段學生的認知特點,靈活運用多種方式教學生自主識字的方法,培養其自主識字的能力,最終養成自主識字的習慣。
作者簡介:朱歡歡,女,1992年生,江蘇鎮江人,研究生,研究方向為小學語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