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我國新課程改革的深入推進,一種新型教學模式——任務型情境教學逐漸為眾多教育工作者所采納。而語文作文部分有一種類型正是以一個或多個情境為依托,提出寫作的要求,讓學生完成文章創作的任務。那么如何利用好這一模式,提高寫作教學的效率,增強學生的寫作能力,需要教師從課前情境的科學選擇、課中情境和任務的正確解讀以及相關寫作技巧的充分講解、課后練習的適當布置和教學反思這三個大方面同時做出努力。
【關鍵詞】語文寫作;任務型情境教學;教學反思
【中圖分類號】G633?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文章編號】1672-0490(2021)12-0135-02
【本文著錄格式】姜秋云.基于任務情境的寫作教學探究[J].課外語文,2021,20(12):135-136.
任務型情境教學具體是指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先根據知識內容設置與之相關的情境,并在情境中根據本節課的要求一步步帶領學生完成學習任務的一種教學模式。這種模式與語文作文的教學不謀而合,因此語文教師要注重對其開展深入研究,讓這種模式助力語文作文教學。本文將從課前、課中、課后三個方面展開詳細的論述,理清任務型情境教學在實際的教學活動中發揮的作用,總結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如何利用這一模式來助力學生作文能力的提高。
一、課前:準備合適情境
情境的選擇是任務型情境教學的基礎,一個合適的情境除了能提升整堂課的文化氛圍,更能增添課堂的樂趣、吸引學生的注意,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感受情境中傳遞的思想和主旨,促進學生對情境的理解,為之后學生進行寫作提供良好的條件。因此,教師在課堂教學開始之前,必須根據教學內容選取適宜的情境,做好準備工作。
以部編版七年級上冊語文教材為例,教材的第三單元寫作主題是學習描寫景物。世間萬物,千姿百態,四季景色,美不勝收,教師從中選取一個情境,以這個情境為依托,展開景物描寫寫作的講授。比如,教師可以把“校園的景物”作為整堂課的情境,校園里的景物與學生的距離很近,學生從熟悉的環境展開思考,更能領悟景物描寫的關鍵要點。除了要選取情境,教師在課程開始之前還要搜集與該情境有關的圖片、視頻,整合這些材料,讓其具備合理的理論邏輯。比如以“校園的景物”為情境時,可以搜集一些校園里的花、草、樹、樓房等標志性的景物制作成一個動態視頻,在課堂上播放給學生看,讓學生感受到校園景物具體的美,懂得景物描寫必須以實際的景物為基礎,不能憑空想象,胡亂編造。
課前的準備是教師教學的必備工作,語文教師在決定用任務型情境教學的方式來展開語文作文的教學活動時,必須提前準備好合適的情境以及與之相關的教學材料,這樣才能在課堂上科學地講授語文作文知識與方法,讓學生能深刻地理解,文章創作的關鍵在于表明自己對情境的真實感受。
二、課中(一):正確解讀情境和任務
課堂教學是整個教學活動的靈魂所在,因此,教師必須對課堂教學引起足夠的重視。對于選擇用任務型情境教學法的語文作文課堂來說,更是要注重課堂效果和學生學習的狀況。如果僅僅是用一些情境來堆砌課堂,而沒有對情境和任務進行更深刻的解讀,那么任務型情境教學就只是“華而不實”,看似豐富多彩,實則對學生而言并沒有任何實際的意義和效果。
例如,部編版七年級下冊語文教材第二單元的寫作主題是學習抒情,也就是讓學生在文章中表達出自己的真情實感。關于這一主題,教師在課堂上可以選擇給學生播放一則關于英雄、偉人故事的小段視頻,為學生營造出利于抒發情感的情境。在視頻播放結束之后,讓學生分享自己內心的真實感受,并用簡單的詞語和句子記錄下來,最后教師對每個人的感受進行點評,找出其中的共性和個性,帶領學生理解,在抒情文章的寫作過程中,會有一些共同的情感存在,但每個人對于同一件事物的感受也有著獨特的理解,而我們在進行抒情文章的創作時,既要抓住共性,也要尊重個性,這就是教師對于情境的合理解讀、對于教學任務的正確把握。
剛開始進行寫作訓練的學生,難免存在著對于情境和任務理解不到位、把握不到主題的情況,而這一問題對于任務型情境教學來說,是致命的一個問題。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必須時刻關注學生的學習狀況,及時引導學生調整對任務和情境的把握。如此,才能提高作文課堂的效率,助力學生寫作能力的增進。
三、課中(二):充分講解寫作技巧
一篇好作文的誕生,不僅依靠學生豐富的學識和真實情感,也離不開一些寫作技巧的運用。教師的教學對學生寫作水平的提高而言,絕大部分只能從提高學生寫作技巧著手,而學生的知識和情感,只能由學生自己在日常生活和學習中不斷積累。因此,語文教師在課堂上,應該注重教授寫作技巧的運用方式和方法,以實際地提高學生寫作能力為出發點和落腳點。
例如,部編版八年級上冊第一單元寫作的主題是新聞的采訪和寫作,新聞的撰寫帶有極強的技巧性,所以教師在開展這一主題寫作教學時,可以以一定的新聞情境為依托,但其教學的重點,必須是對新聞這種類型的文章寫作技巧的講解。比如,教師在課堂上播放一段關于最近疫情的最新消息的新聞,然后要求學生根據這則新聞按照自己的想法寫下一篇兩三百字的新聞通告稿,接著教師挑選幾篇具有比較典型錯誤的文章,以這幾篇為例,教導學生新聞撰寫需要注意其構成要素、特點等體現專業素養的方面。在這樣的教學模式下,學生就能更加清晰地理解新聞稿撰寫所需要注意的地方,在之后的有關新聞寫作中也能加以運用,讓學生彰顯出自身的文字功底和專業素養。
教師是否能對寫作技巧展開有效講述,體現著一名教師的學科素養和教學能力的高低,同時對學生寫作水平的提高也有些重要的影響。因此,語文教師在日常的教學活動中,就要注重對自身語文專業知識的培養,不斷積累實踐教學的經驗,以提高課堂知識的講授能力,對學生的學習和未來負責。
四、課后(一):適當布置練習
俗語云:“光說不練假把式。”教學是教與學的有機統一,好的教學不僅需要教師有著高水平的教學能力,也離不開學生的自主學習和練習。對于學生語文作文水平來說,教師的課堂講授只是寫作方法和技巧的傳遞,個人具體行文水平的提升更多依靠的是課余的勤學苦練和博覽群書。
繼續以上文中提及的關于新聞寫作為例,教師在課堂上系統地整理了新聞撰寫需要注意的要素,接下來需要做的事情就是選取一個合適的主題,如“疫情”,讓學生在自己的課余時間,利用互聯網、報紙等工具收集關于疫情的最新消息,撰寫一篇通報疫情最新消息的新聞稿。根據這篇新聞稿教師可以真實地了解到學生對于新聞寫作的掌握情況,以便于教師及時調整之后的教學內容,更好地指導學生的寫作。學生的本性是向往自由的,這也就意味著他們中很少有人會自覺地將課余時間用來學習,所以就需要教師憑借自身的威望來給學生布置一些適量的作業。
練習不僅有助于學生對課堂知識深入理解,也有利于學生查漏補缺,找到適宜自己的寫作思路和寫作方式。因此,教師一定要用好“作業”這個法寶,適量、適度、適合地給學生安排作業,且對于學生的作業一定要及時批改并做好作業反饋,為之后教學工作的開展提供依據。
五、課后(二):做好教學反思
教學反思是教師對于自身工作和學生學習情況的總結和反饋,是教師教學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對于以任務型情境模式來進行語文作文教學的反思,教師應該從情境的選擇、情境的運用、情境與任務的結合三個角度來展開反思。
例如,部編版教材八年級下冊的第四單元的寫作主題是關于撰寫演講稿,所以教師在教學時會選擇一個演講的情境,比如競選、國旗下發言等。那么在教學反思時,教師就需要考慮這個情境是否符合學生寫演講稿的主題。其次,在教學過程中對這個情境的運用,也是教學反思的一個重要部分,它包括情境運用時是否符合學生的興趣、是否符合教學活動過程的展開等。最后是情境與教學任務的結合是否科學,教師營造了適合關于演講稿的情境,還需要給學生布置相應的任務,這二者的結合是否科學,直接決定了整堂課教學效果是否達標。
教學反思是教師提高自身教學能力的一個重要環節,教師如果能堅持做好教學反思,就能找到自己存在的具體問題,在之后的教學活動中逐漸改進,促進自己教學能力的提升,助力學生作文水平的提高。
任務型情境教學對于語文寫作而言,是一個比較重要的教學模式。因此,語文教師必須要對這一模式引起注意并大膽嘗試運用這一模式來開展自己的教學活動。但這一模式還不完全成熟,因此教師在具體使用時,必須在課前、課中、課后都著力關注其實施的情況,積累經驗與教訓,為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和水平付出努力。
參考文獻
[1]王從華.寫作教學應重視任務情境的創設[J].云南教育(中學教師),2020(Z2).
[2]王從華.寫作課程與教學:回歸真實的任務情境[J].新作文(中學作文教學研究),2019(Z1).
[3]董健.立足情境任務,指向問題解決,重建寫作知識——從四篇學生“喜歡寫,寫得好”的作文反推有效寫作教學之路[J].語文教學通訊,2020(16).
附? ? 注
本文系江蘇省中小學教學研究第十三期重點資助課題《基于任務情境的寫作教學的實踐研究》(2019JK13-ZA20)研究成果。
作者簡介:姜秋云,女,1983年生,江蘇宿遷人,本科,中小學一級教師,研究方向為寫作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