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浪萍 湯俊



摘 ?要:當前會計人才的培養層次諸多,而不同層次有不同的培養目標和要求,但是無論哪個階段,都要求畢業的學生能夠熟練操作相應會計業務,具備良好的實踐能力、溝通能力和綜合能力等。以金華廣播電視大學會計專科為例,通過不斷思考、探索、實踐與研究,凝練出五段遞進式會計人才培養特色和培養長板,挖掘學生理論知識扎實、上崗能力強和社會經驗豐富的核心競爭力與獨有優勢,滿足企業和社會對會計人才內在的真實需求。
關鍵詞:會計學;五段遞進式;人才培養;改革
中圖分類號:C961 文獻標志碼:A ? ? ? ? 文章編號:2096-000X(2021)04-0151-04
Abstract: At present, there are many levels of training accounting talents, and different levels have different training goals and requirements, but no matter what stage, graduates are required to be skilled in operating the corresponding accounting business, have good practical ability, communication ability, comprehensive ability and so on. Taking the accounting specialty of Jinhua Radio and Television University as an example, through continuous consideration, exploration, practice and research, we have condensed five stages of progressive accounting talents cultivation characteristics and long board, to tap the core competitiveness and unique advantages of students with solid theoretical knowledge, strong ability to work and rich social experience, and to meet the inherent and real needs of enterprises and society for accounting talents.
Keywords: Accounting; five-step progression; personnel training; reform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1]中提出,從教育領域看,當今世界教育正在發生革命性變化。確保包容、公平和有質量的教育,促進全民享有終身學習機會,成為世界教育發展新目標。注重能力培養,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全民學習、終身學習、個性化學習的理念日益深入人心。新時代背景下,各種教育模式、形態、內容和學習方式正在發生著深刻變革,教育治理呈現出多方合作、廣泛參與的特點。國家對各層次教育有著高度重視和精準分析,每個教育層次都應該尋找適合本層次人才培養的模式和方法,這樣才能向社會輸送有用的、適合的畢業生。人才成就未來,教育成就夢想,會計作為企業和社會不可或缺的工作崗位,其培養質量與成效牽動著千千萬萬的企業。如何將各層次的會計人才培養到位,符合需求,甚至超前培養,是會計教育單位孜孜不倦的追求。
一、人才培養現狀及模式改革的必要性
(一)優秀會計人才可助推企業更好發展
社會經濟的發展、企業的壯大,都離不開優秀的會計人才。對于企業來說,財務是最核心、最重要的機密之一,需要有足夠能力的會計人員才能勝任。由于企業的發展規模和成長階段不同,對會計人員的要求也會隨之不同,但是無論什么樣的企業,都迫切需要與之發展相適應的優秀會計人才。
(二)會計專科教育培養高質量會計人才
會計專科是介于高等職業教育和普通本科教育之間的一個特殊層次。隨著教育的不斷普及和社會的快速發展,專科學生的數量也在不斷擴大,這就意味著對這些學生的培養,不僅要趕上普通本科的理論素養培養,更要超越高職教育的技能素養培養,在某些層面上更要想方設法趕超。在探索和實踐的過程中,通過嘗試多種方法和途徑,通過聯合企業和社會多方力量,培養出高質量的優秀人才。
(三)綜合能力是衡量現代會計人才質量的重要依據
對于大多數的會計畢業生來說,豐富的實踐操作能力和良好的綜合能力是比較薄弱的,而恰恰這是企業最為看重的能力。會計專科學生能夠在學校期間,通過學校規劃落實的培養方案和培養環節,最終在走上社會前能夠掌握扎實的理論基礎、擁有熟練的操作能力和較好的綜合能力,這是值得我們深度研究和不斷努力的方向。
二、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綜述
基于國家對綜合型人才的重視和期望,基于企業和社會對會計人才的現實需求,基于會計專科學生的實際特征,以金華廣播電視大學會計專科學生為研究和實踐對象,針對此類學生設計適合的人才培養方案,突顯出這個層次培養的獨特性和競爭力。金華廣播電視大學會計專業為省級示范專業,市級重點學科,會計專業為省改革發展示范校重點建設專業,取得省級優秀的建設成效;引領全市職業教育、會計高等專科會計發展,會計人才培養的典范;十三五規劃中,浙江省三名工程名大師工作室中唯一一家會計技能大師工作室。擁有七間會計單項技能實訓室、一層會計綜合崗位模擬實訓中心以及兩百多平米的會計實踐實戰實習一體化專業區域。該校會計專業一直都在探索如何培養出更受社會和企業認可的會計畢業生,如何提高成專會計畢業生就業競爭力等難題,無論硬件、師資、歷史等方面,都具有扎實的改革基礎和良好的改革環境。
近些年,學校會計專業緊跟教育部門提出的教育改革問題,在人才培養模式改革上面開展了一系列的探索與實踐。比如探索課證崗一體化教學模式,狠抓考證與實踐。為了提高會計專科學生的就業競爭力,以職稱考證和綜合能力為主要抓手,將實際業務融入到課堂,提升理論與技能水平。為了確保會計專科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從技能與實踐兩方面出發,開展校企深度融合,教室即財務室,學生即財務人員;建立校內代理記賬中心,凸顯實戰能力。為了進一步增強學生的社會適應能力,引企入校,讓學生有機會參與實際的企業財務工作。這一系列的改革成果,逐步形成了適合該層次會計人才培養的模式與體系,穩步提升了會計人才培養質量。
(一)改革內容
以實踐能力為主的綜合能力培養作為會計專科學生的核心培養目標,通過一系列培養環節的設計,以及相應軟硬件設施設備與師資、企業等配套輔助,繼而經過五段階梯式模式來逐步培養學生的職業基礎、職業核心和職業潛力,創設良好的培養環境,培養最具職業特色和就業競爭力的高質量畢業生[2]。
(二)改革目標
經過區域范圍內的企業調查和兄弟院校訪談,分析出會計專科學生需要在校期間大幅度提升學生的職業素養和職業技能水平,尤其是實踐能力,使得會計專科畢業生能夠在學校三年的培養過程中,不僅掌握理論知識,更是輕松學會企業實際業務處理,給予充足的技能訓練和企業真賬操作的時間和機會,徹底打破原有理論對理論的培養模式,遠遠不斷為企業和社會輸送人才。
(三)關鍵問題
在前期實踐和摸索的基礎上,綜合設計全新的人才培養模式,凝練出最為關鍵和重要的五個階段,并且在五階段的培養過程中,循序漸進地加入實踐內容,給予學生最大限度的五個對接:學校與企業對接、課堂與財務室對接、教師與財務人員對接、教材與實際業務對接、技能與崗位對接(見圖1),將企業深度融合到會計人才培養過程中,最終培養出綜合能力好、操作能力強的優秀會計人才[3]。
三、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實踐過程
對于會計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是一項長久性、持續性、創新性的工作,一直處于研究和探索當中,但是經過多年的嘗試與總結,已經積累了一定的基礎和形成了初步成效。目前校內擁有大量訓練與實踐的場地,并且已有多家企業與學校建立緊密型合作關系。不僅擁有校內實習工廠更有校外培養基地。通過“校中企”把企業搬進校園,“企中校”學校在企業設立師生學習實戰基地。利用學校與企業雙方資源優勢、技術優勢、人才優勢和場地優勢,有效提升專業辦學質量,增強畢業學生與企業需求匹配度,從而實現學校、企業和學生三方共贏[4]。在這樣的培養框架下,構建了三層次五階段遞進式人才培養改革模式,很多企業愿意與學校一同培養高質量會計人才,對人才培養方案的設計也比較認可。在實踐過程中,受到學校領導、專業教師和企業各方的配合和支持,具體實施方案見圖2:五段遞進式人才培養過程圖。
(一)第一階段:奠定專業理論知識
聘請會計行業和企業專家為專業指導委員會成員,以他們的意見和建議為引領,完善主要的、核心的理論知識,在培養初期就奠定學生的專業理論知識。把企業實際操作中的重大問題和培養關鍵點融入到新的培養方案中,從源頭開始解決學校與社會脫軌的狀況。
(二)第二階段:提升技能操作能力
在良好的專業理論知識基礎上,充分利用學校強大的單項技能訓練場地,整理企業會計人員必備的操作技能,圍繞核心技能,讓學生不斷訓練,從而熟練掌握基本操作技能,全面提升技能操作能力,為崗位作業做好準備。
(三)第三階段:熟練崗位作業流程
在低年級打好理論基礎和單項操作能力之后,從二年級開始,嘗試進行崗位模擬作業流程的學習。此時,一邊不斷充實更深層次的理論知識,另一方面學生進入全流程模擬實踐區,在那里可以親身體會會計各個工作崗位的業務和流程。尤其是到二年級第二學期,要求跟隨《會計模擬實訓》課程,可以獨立完成整套企業賬務的手工處理和電算化全過程處理,所有會計崗位的工作要點都熟練掌握的同學,可以順利進入下一個培養環節:企業真實業務的處理。
(四)第四階段:強化企業實際業務
大三年級的培養,重點放在企業真賬實操上面。在兩百多平米的企業工作區,入駐了兩家深度合作的企業,內部設置了40個實際工作崗位,每位學生可以有40天左右的實踐實戰時間。在這段時間里,學生每天接觸和處理的都是企業實際業務,通過新型師徒關系“區分三梯隊、一生配四師、一師帶四徒”(見表1)的方式,即將學生分成三個培養梯隊,對應梯隊的學生配備四名指導老師,專業理論導師、企業代理記賬導師、審計導師、財務軟件導師,完成從新手會計到熟手會計的蛻變過程。這是充滿刺激和挑戰的環節,如果能順利過關,那么等待學生將是一片大好前程,大量的企業會蜂擁而至,提前預訂會計學生,邀請他們加入企業團隊。
(五)第五階段:深入對接企業工作
經過前四個階段的培養,絕大多數學生已擁有熟練的企業業務處理能力。在大三年級的最后一個學期,就是向學校、向家長、向企業和社會提交培養答卷的時候。此時,各大企業都紛紛向學生拋橄欖枝,學生能夠順利地對接到各個企業,開展實習就業工作,甚至直接被聘為企業會計。
五段遞進式人才培養改革新模式,充分發揮學校建有的強大硬件與具備的優勢軟件資源,重塑培養過程,循序漸進地推動培養過程,最終向企業輸送滿意的會計人才。
四、實施成效
五段遞進式人才培養新模式,從初步嘗試到框架形成,再到逐步實踐,前后經歷了三屆畢業生,共惠及12個成專會計班級學生,目前在校班級仍然持續運行當中。通過反復地不斷總結、修改、再實踐,培養已經初顯成效。
(一)形成較為完善的人才培養新模式
1. 理實結合,逐步成長的新型培養模式
打破原有的以理論知識為主導的培養方式,將實踐內容、企業要求、企業導師、企業業務、企業場景等融入到教學過程中,實現全新的人才培養模式,并且采取五個階段螺旋遞進的方式,交替循環,逐步提升,從而培養高質量的會計人才,見圖3。
2. 校企深度融合,將企業要求貫穿培養始終
與行企專家一起制定的培養方案和培養計劃,在執行過程中隨時根據企業要求進行調整和修改,以企業的標準和要求培養學生,最大限度做到與企業同步。
3. 引企入校,全方位提供企業實踐機會與崗位,與企業無縫對接
會計人才培養過程中,不僅參考企業的意見和建議,更是將企業財務室建在校內或者學校旁邊,方便學生隨時進行實踐訓練和頂崗操作,企業的實際崗位就是學生的工作崗位,畢業學生可以選擇留企工作,也可以重新選擇就業單位,畢業生與企業完全對接。
(二)培養高質量會計畢業生
1. 畢業生就業質量明顯提高
目前已經有三屆學生通過五段遞進式人才培養新模式培養畢業,與之前畢業生形成多方面的鮮明對比:第一,對口就業從原來的少部分從事會計工作,到現在基本以會計工作為主;第二,初次薪資從原來2000元左右,到現在3500-4500元不等,有多名學生一年內從事會計工作最高年薪達10萬元以上;第三,越來越多的學生工作一年內被任命為財務經理或者財務主管;第四,用人單位降低原用人標準破格錄用該校學生(如會計師事務所原本要求本科,現正式錄用實習期的成專學生);第五,考取初級會計職稱的人數從原來的十幾人上升到近百人。
2. 受到用人單位高度評價
學校每年向社會輸送近180名會計專業人才,普遍受到企業歡迎,并且有很多企業提前向學校預訂畢業生,更有一些企業指定要求招收學校應屆會計畢業生,且待遇與老員工同工同酬。學校培養的學生就業后也得到企業高度認可,工作一年即被企業聘為財務主管或者財務經理的不在少數。不斷有企業向學校反饋學生優秀的信息,近幾年培養的學生得到了企業和社會的高度認可與評價。
五、結束語
會計人才的培養[5],尤其是符合社會要求,能與企業完美對接的高質量人才,是會計教育永恒的話題。不同的時代、不同的發展階段,對人才的要求有所不同,但是培養高職業素養、高職業能力、高綜合能力是不變的要求。根據五階段遞進式培養模式的設計,按照方案修訂、單項培養、崗位模擬、頂崗實戰和對接企業五個環節,最終從學生考證水平提高、競賽成績提升、學生實踐操作能力水平增強和用人單位滿意反饋來體現出培養模式改革的價值性。
會計人才培養中,通過讓學生盡早接觸企業、盡量了解企業、盡快融入企業來實現培養目標,是很值得大家去嘗試的做法,也能在不同嘗試中,收獲各種不同的成效。經過幾年的積累與嘗試,學校會計專業學生的畢業質量一年比一年高,初級會計師通過人數一年比一年多,學生就業后得到的薪酬一年比一年豐厚,獲得的晉升機會和級別一年比一年喜人,這已經足夠說明這種培養模式改革的成功。但改革一直都在進行中,適應變化才是永遠不變的定律,過程中遇到各種問題和不足,還需投入更多的精力去解決和彌補,希望每一次的轉變,都能為學生、為學校、為企業、為社會帶去一份更大的需要。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Z].2010.
[2]王開田.高素質會計人才培養模式的探索和實踐——以“三商、五能、七識”為視角[J].會計之友,2018(05):2-6.
[3]張永杰,羅忠蓮,鄭迪元.以職業勝任能力為導向的卓越會計人才“1234”培養模式構建[J].科技促進發展,2019,15(09):1022-1029.
[4]商麗莉,祝士明.我國高職院校校企合作應用型人才培養探討[J].成人教育,2019,39(04):67-70.
[5]頡茂華,張婧鑫,王嬌.會計學本科專業特色建設與人才培養創新研究——以五所綜合型大學為例[J].高教學刊,2020(13):1-7.
基金項目:浙江省全省電大系統“‘312人才培養項目第二層次培養”(浙電大辦〔2017〕20號);浙江省教育廳三名工程建設項目“何湘娟會計技能大師工作室”(浙教職成〔2017〕17號);浙江廣播電視大學2018年高等教育教學改革項目“成專會計專業五段遞進式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的研究”(編號:XJG201807)
作者簡介:楊浪萍(1982-),女,漢族,浙江義烏人,碩士研究生,副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研究方向:會計高等教育、會計終身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