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帥
【摘要】教育現代化需要教育具有一定的個性化、信息化特征,因此便對教學給予更高的標準。低年級是學生步入小學的初始年級,語文閱讀又是語文教學的核心。因此,在教育現代化的背景中,以何種方式開展低年級語文閱讀教學,是如今許多教師思考的問題。本文就此提出了筆者自己的一些看法,旨在與各位小學語文老師進行業務研討。
【關鍵詞】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教育現代化
分析現代語文教學史以及關于語文教學內容的相關研究得知,對小學生閱讀能力以及寫作能力的培養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均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而這兩項能力又可簡單概括為“讀寫能力”,“讀”在“寫”前,故而,閱讀教學以及閱讀能力的培養就成了重中之重。低年級作為義務教育的初始學段,也是小學生接觸閱讀的起步階段,因而,低年級閱讀教學對于提高孩子的語文素養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本文就依據“教育現代化背景下的小學語文低年級閱讀教學”簡述自身的觀點。
一、小學語文低年級閱讀教學現狀
教育現代化背景下,低年級語文的閱讀教學也在進行相應的改革,雖取得了一定的教研成果,但在實際教學過程中仍存在以下問題。
(一)局限于淺層教學目標
小學低年級學段學生喜愛活動,沒有較強的自律性,在課堂中也無法具有充足的注意力集中時間,致使某些教師尤為關注實現淺層次的教學目標。他們致力于利用最短的時間,精準高效地完成字詞等基礎知識的教學,讓低學段的閱讀教學充滿功利的色彩。教師僅僅注重灌輸,忽略學生在這一進程中發揮的主體作用,使語文閱讀失去了原有的樂趣和意義[1]。
(二)拘泥于單一的教學方法
低年級語文教學中,識字認字一直被當作重中之重,很多老師受到傳統教學方式的影響,在識字認字教學中奉行“強加思想”,應用多加重復的教學模式,非主動地令孩子學習知識。低學段的閱讀教學也受到識字教學這種單一枯燥的教學方法的影響,無形中限制了學生的思維,不注重引導學生思考,讓學生的閱讀視角受到局限。
二、教育現代化背景下小學語文低年級閱讀教學的有效策略
教育現代化注重實現教育的系統化。相應地,低年級學段的閱讀教學應有效融合語文閱讀基礎知識與閱讀能力教學、語文閱讀價值觀體系與情感滲透三個維度的目標,重視訓練孩子的閱讀思維,在閱讀的進程中感受作者的感情和文章內部蘊含的人文精神。
教育現代化注重實現教育的高效化。在低學段閱讀教學中可以使用信息技術,使學生產生閱讀熱情,增強學習效率,改善教師的教學質量,使學生的閱讀能力得到訓練。
教育現代化注重實現教育的個性化。新課標指出:“要讓孩子們喜愛閱讀,體會閱讀之中的魅力。”優化教學方式,凸顯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體地位,也將豐富閱讀課堂的活力和樂趣,讓孩子們真正喜歡上閱讀。
(一)分層次設置目標,梳理教學思路
以《千人糕》的教學為例,教師可以分三個層次展開教學:一是讓學生解決閱讀中遇到的基礎生字詞障礙,把文章讀通順,把握文章大意;二是讓學生從糕點的材料來源、制作方法和物流銷售流程,以及爸爸“潤物細無聲”式的教育、孩子情感的變化等多方面進行思考,探究我們每一份享受與獲得的來之不易;三是培養學生的代入感和共鳴的能力,探究文章所表達的精神與情感(無數人為我們的幸福生活默默付出的精神),結合生活實際,加以歸納,提高自我價值(自己在生活中應該珍惜和感恩其他人的默默付出)。
(二)運用現代信息技術,提升教學效率
課上,充分利用多媒體課件,利用圖片、音頻、視頻等多種方式,為學生建立一個立體式的生活情境[2],從而調動他們的閱讀興趣和積極性。以《我多想去看看》的教學作為實例,教師在柔和的音樂聲中播放課文音頻,令學生在頭腦中對課文內遙遠的天山以及北京存在印象。在教學到“雄偉的天安門”“潔白的雪蓮”時,教師可以展示具體的圖片,讓學生對“雄偉”“壯觀”“潔白”等形容詞有更為形象、深刻的感受,進一步加強對文本的理解。課下,教師可結合“微課”等信息流媒體時代的產物,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這也更利于實現因材施教的分層教學理念[3],以更高的效率實現第三層面的教學目標。
(三)充分發揮引領作用,優化教學方法
1. 啟發學生在思考中閱讀。教師應重視問題的設計,所給出的問題應具有一定的效果。對于某些“對不對,是不是”等學生無需思考即可迅速回答的問題,教師要盡量減少提問的次數。教師提出的問題要讓學生能結合文章內容和自己的理解來進行分析和回答[4]。例如,一位教師在對《大還是小》進行教學時,首先可以讓孩子們帶著問題閱讀課文:“文中小朋友在何時認為自己很大,認為自己很小又在什么時候?”在教學接近尾聲時,提問學生:“你什么時候會覺得自己大?什么時候又覺得自己小呢?仿照課文中的語句來說一說?!边@些問題將會使學生產生好奇心,促使其不斷思考,讓其產生求知欲,繼而使學生的閱讀能力以及理解能力得到提高。
2. 引導學生在表演中閱讀。角色扮演和情景表演是很受兒童喜愛的一種表現形式,把它融入閱讀教學中,一方面可以為學生增添許多樂趣,另一方面還可以增強具體性,化難為易。例如,一位教師在對《樹和喜鵲》進行教學時,教師可以扮演喜鵲們的新鄰居,與學生們扮演的小喜鵲們打招呼和交流,幫助學生們更好地理解喜鵲們“打招呼”和“嘰嘰喳喳”的場面,這使無聊的課堂迅速變得十分活躍。學生們一邊愉悅地表演,一邊借此理解課文內容。再以教學《小公雞和小鴨子》的教學為例,教師可以讓學生們分別扮演小公雞、小鴨子兩個角色,表演它們捉蟲、捕魚的場景,現場演繹它們之間的對話,讓學生們在掌握課文故事情節的基礎上,感受到朋友的幫助。此種教學途徑可以使教學變得趣味十足。
3. 指導學生在想象中閱讀。語文教材內的眾多課文和我國傳統水墨一樣,使用“留白”的藝術表現形式。作者在課文內預留許多空白,這就為學生們提供了無限的想象空間,同時也給了老師設計教學流程的空間。還是以教學《樹和喜鵲》為例,老師是新鄰居,學生們是小喜鵲,請學生們展開想象,小喜鵲們會怎么和新鄰居打招呼?早晨,飛出去的時候會說些什么?天一黑,飛回窩里的時候又會說些什么?學生們此時立刻開始想象,爭著與“新鄰居”打招呼說“你好”。有的說,“我今天要去捉魚,你也一起嗎?”有的說,“我今天要去河邊玩耍、洗澡,跟我一起吧!”還有的天黑往回飛的時候忙著邀請“新鄰居”:“明天我們還一起玩兒吧!”課堂氛圍一下子活躍了起來。科學應用課文中的“留白”完成想象步驟的設計,可以使學生的思維能力迅速提高。
4. 帶領學生在游戲中閱讀。例如,一位教師在對《比尾巴》進行教學時,在教學中設計游戲的環節,讓孩子們可以在玩中學。文中提到了不同小動物各有特點的尾巴,于是教師就在課堂上設計一個“森林比尾巴大賽”,課前準備好每個動物的紙制圖片和獎杯。在學習課文時,為小動物們舉辦頒獎的典禮。這個小游戲的設置不僅能讓孩子們更有課堂參與感,而且能讓他們對每種動物尾巴的特點記憶深刻。孩子們快樂地學,教師快樂地教,何樂而不為?
5. 引領學生在積極多樣的評價方式下閱讀。低年級的閱讀教學重視“保護”學生的熱情,保證學生個性的發展,所以評價方式不但要積極,種類也要具有多元性。以教學《我多想去看看》為例,孩子們對于課題的重讀各有看法,有的學生認為應該重讀“多”,表現作者想去的程度很深,特別想;有的認為要重讀“看看”,強調是想去“看”,不是“玩”或其他。孩子們的每種朗讀均存在自己的道理,能夠表現出其氣質和生活經驗的差異[5]。教師這時可以分別用“你真會觀察”和“你很有思想”來做出評價。針對學生的不同回答,教師給予積極、多樣的評價,可以讓學生在老師的特別鼓勵中收獲快樂,幫助學生樹立起信心,更好地取得進步。
三、結語
綜上所述,小學語文低年級閱讀的教學要迎合教育現代化的發展方向,以科學的方式應用現代化的信息技術,使學生產生強烈的閱讀積極性,還要掌握優化教學手段的方式,關注學生的個性發展,激發學生閱讀的熱情,提高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為學生今后的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楊文軒.核心素養下小學語文低年級閱讀教學探究[J].教學研究,2020(14):259.
[2]王麗蘭.小學低年級語文閱讀能力的培養[J].師者講壇,2016(07):186.
[3]王凌云.淺談微課在低年級小學語文生字教學中的應用[J].中國校外教育(下旬刊),2020(02).
[4]李媛媛.小學低年級語文閱讀教學探析[J].才智,2017.
[5]宋天文.談小學低年級語文閱讀教學策略[J].課堂教法實踐,2018(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