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倩婷 殷世東
摘要:高階思維是深度學習的關鍵,系統性思維、創造性思維和批判性思維構成高階思維互相交織的三個維度。從格式塔理論、認知發展觀以及恩尼斯的測評框架進行分析,合作學習有助于學生形成系統性思維、創造性思維以及批判性思維,促進學生高階思維的發展。因此,創設合作學習環境可以增強學生的合作意識和責任意識;教師轉變自身角色,成為合作學習牽引者,良好的合作氛圍助力合作學習開展,從而促進學生高階思維發展。
關鍵詞:合作學習;高階思維;格式塔理論;恩尼斯測評框架
中圖分類號:G45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5995(2021)04-0045-04
隨著信息時代的到來,“智慧教育”“翻轉課堂”等全新的教育理念不斷改變著學習樣態,要求人們能夠對問題進行條理性地分析和判斷,深度理解信息內涵,從而實現問題的創造性解決。具有高階思維能力,是信息化社會對未來人才的要求,是學生應該具備的適應終身發展和社會需要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合作學習有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助力學生深度學習,促進學生高階思維的發展。
一、什么是高階思維
關于高階思維研究可以追溯到布魯姆對于教育目標的分類,他根據認知的復雜程度將教育目標依次分為六個層次:識記、理解、應用、分析、綜合和評價。其中,識記、理解和應用屬于低階思維,而分析、綜合和評價屬于高階思維。分析指的是一種系統性思維,要求從整體上把握各部分的聯系,從而理解事物的本質;綜合則是基于分析基礎的一種創造性思維,要求對部分進行重新組合,最終實現問題的創造性解決;評價則是一種出于理性的價值判斷能力,要求能夠基于一定的標準做出批判性評價,是批判性思維的體現。國內研究者提出,“高階思維是發生在較高認知水平層次上的心智活動或較高層次的認知能力,如它在教學目標分類中的表現為較高認知水平層次的能力,如分析、綜合、評價”[1]?;谟嘘P的研究理論,可將高階思維定義為較高水平上的心智活動,具體表現為系統性、創造性和批判性思維。
二、合作學習促進高階思維發展的理論邏輯
系統性思維、創造性思維、批判性思維構成高階思維的三個維度。合作學習可有效促進學生系統性思維、創造性思維以及批判性思維的發展。
(一)格式塔理論視野下合作學習與系統性思維之契合
系統性思維是“一種根據系統概念,根據系統的性質和關系,把現有的發現有機地組織起來的模型”[2],是一種整體性思維,“強調整體不等于部分之和,從整體、聯系的觀點對待事物,將事物看成是相互作用的要素構成”[3]。1921年建立的格式塔心理學理論研究者最早對系統性思維進行探討,其研究的目標在于整體,強調整體大于部分的總和,正如人們不可能通過一個音符欣賞音樂的美妙,也無法經由一個詞感受詩詞的韻味?!案袷剿芯空咧鲝埌褜€體的心理研究放到整個環境形成的場中,研究個體心理時,個體所處的情景不同,場也就不同。個人獨處是一個場,個人處在團體之中是另一個場。一個人不僅是他自己場的一部分,他也處在眾人之間?!盵4]所以,系統性思維要求從整體出發,把整個環境納入認知范圍內,包括外界環境中的人和物,因為人的認知發展無時無刻不依賴于與外界環境的信息交換。
合作學習意味著責任的擔當,是一種基于責任的學習。在課堂中,“小組合作學習最主要的價值在于促進學生認知能力的發展,圍繞任務進行的思維撞擊是每個個體都應承擔的責任”[5]。合作學習中,每個人都會圍繞同一個任務目標深入思考,然后交流意見,這樣自身的眼界得以拓展,原先的觀點也會不斷同化新的思想。之后,個體會改變原先片面的觀念,而從更全面的角度思考問題,從整體上把握問題的實質,這樣個體的系統性思維就會得到提升。
(二)認知發展視域下合作學習與創造性思維之關聯
以高級心理機能的理論為出發點,維果斯基提出了“最近發展區”的概念,強調促進兒童認知發展的關鍵點在于成人或更有能力的伙伴的幫助。他“依據馬克思的活動觀,通過對人的實踐活動的深入分析后指出,人的心理是在活動中發展起來的,是在人與人之間的相互交往的過程中發展起來的”[6],即兒童會在社會互動交往的過程中實現高級心理機能的發展。作為心理機能發展的高階水平階段,創造性思維的發展必然依賴人與人之間相互依存的社會關系,因而積極的互動交往成為創造性思維發展的關鍵前提。
作為基于共同目標下的一種知識建構方式,合作學習“以合作精神為基本出發點,以社會互動為基本關系,以人際交往為基本方式”[7]。因此,在開放的學習空間中,不管是師生互動還是生生合作,都能促進創造性思維的發展。依據吉爾福特的分析,聚合性思維和發散性思維是創造性思維的重要成分,而在合作學習模式下,組內成員以共同目標為導向,發揮各自優勢,展開積極的合作互動。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可以進行深入探討和思考,從而迸發出多種多樣的新觀點或問題解決方案,實現發散性思維的提升,最終促進問題的創造性解決。
(三)基于評價觀的合作學習與批判性思維之耦合
美國伊利諾伊大學的恩尼斯教授認為“批判性思維是理性的、反思性的思維,旨在幫助我們決定自己相信什么或者做什么”[8],基于此,他提出了批判性思維的測評框架。在恩尼斯看來,批判性思維的核心在于做出正確的判斷,而評價一個判斷是否合理的依據則在于個體是否具備相關的能力與習性,即推斷、論證、交流等能力以及審慎、思想開放等性格特征。按照恩尼斯的測評框架,現實世界中批判性思維的發展離不開具體情境中人與人之間的交流與互動。換言之,任何批判性思維活動都必然涉及交流,即使處于獨立的自我反思階段,該個體本質上也處于與他人的相互聯系交流之中。例如,人們對書中或網絡上的某一觀點進行批判,提出自己的反思性意見時,雖然不涉及與當事人的直接交流,但卻是基于雙方觀點的交流碰撞,這也是人們基于自身的社會經驗與他人展開間接交流的一種形式。因此,在批判性思維的測評框架下,是否具備人與人的互動交流能力成為評價批判性思維發展程度的重要標準。
“合作學習作為一種優質教學輔助模式,注重從成員聯結度、團隊任務指向、合作技巧、成員職責分工及互動成效五方面出發,努力建構更為有效、有序、持續的新型教學體系?!盵9]其中,小組成員間的互動是語言交流、思想碰撞的重要方式,在平等的對話交流過程中,成員間不斷進行思想觀念的交換,在吸收、批判他人的觀點的同時,也不斷進行自我反思和自我審視。在合作學習模式下,教師鼓勵學生進行信息的交換,引導學生進行有效的交流互動,這個過程實際上也是構建開放學習空間的過程。在此空間中,學生可以保持自由開放的心態,進行天馬行空的想象和質疑,在思想碰撞中從多個角度展開對問題的思考,產生認知沖突,從而使原先不足的觀點得以暴露,最終實現批判性思維的提升。
三、基于高階思維發展的合作學習優化路徑
(一)明確學習責任和義務,推進深度合作,創設高階思維發展情境
合作學習是社會建構性的學習模式,成員之間的互助互賴是合作學習得以順利開展的關鍵,而責任感就是促成成員之間互助互賴的保證。因此,在合作學習中,每個學生都要樹立高度的責任意識,明確自身的責任,向共同的目標努力。在合作學習中,學生擁有更高的支配權,需要承擔更多的責任。這種責任主要來源于合作學習中的兩個要素:積極互賴與個體責任。積極互賴意味著所有的成員是一個命運共同體,每個人不單單只為自己負責,還要對其他成員的學習負責。個體責任則是任務具體落實到每個人的體現,要求每個人都要對自己的任務負責,積極參與小組活動,避免“搭便車”的現象,盡最大努力實現自身的價值。
觀念是實踐的先導,對合作學習的正確理解是合作學習有效實施的關鍵,在實踐中出現虛假合作現象往往是由于成員對學習任務和學習過程理解出現偏差。有研究表明,許多學生在合作學習中往往呈現缺少耐心的態度,對合作學習存在排斥心理,這也成為影響合作學習有效性的阻礙之一。因此,樹立正確的合作學習觀念,深刻理解合作學習的內涵,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促進合作學習的有效實施。首先,學生需要明確學習任務本身并非最終目的,而是促使合作學習展開的重要途徑?!霸诤献鲗W習中,任務(或學習任務)是合作學習價值追求的基本載體,學生正是在完成教師設計的任務群的過程中實現認知性與社會性的統一發展?!盵10]在“積極互倚”的合作學習中,學生才能圍繞共同的目標展開熱烈的交流討論,實現知識的理解、認知結構的完善以及高階思維的發展。其次,合作學習與競爭并非絕對對立,而是同一事物的兩方面。合作學習并不排斥競爭,過分強調合作的統一性往往會導致個體成員相互依賴,致使“搭便車”現象層出不窮。與此同時,在不同觀點產生時,少數個體往往為了避免“另類”而妥協接受大多數人的相同觀點。然而,創造性思維和批判性思維正是在多種觀點的不斷碰撞中才能得以發展。因此,鼓勵學生在合作中競爭,在競爭中合作,才能使合作學習真正發生。
(二)轉化教師角色,成為學習合作者,激發學生高階思維發展動機
教師是學習過程的組織者。合作學習最大的特征就是人與人的互動。根據維果斯基的最近發展區理論,在教師的組織引導下,學生可以實現現有發展水平到潛在發展水平的跨越。然而,在現實中,教師往往被異化為合作學習的旁觀者,合作學習成為學生之間雜亂無章的活動,呈現出虛假學習的局面。教師作為課堂中的教育專家,不管是在專業知識上,還是在教育素養上,都有著其他人員所不具備的優勢。因此,在課前,教師應該在充分了解學生的基礎上進行教學設計,根據他們的性別、年齡、能力水平等進行“異質分組”,使組內思維特點各異的學生可以相互啟發,營造出積極熱烈的學習討論氛圍。在課中,教師要積極投入合作學習活動中,時刻監督活動的進展狀況,對偏離活動主題的討論要及時予以糾正,適時給予建設性的引導和反饋。在學生進行討論之后,教師應適時地歸納總結。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參與總結,例如教師可以要求各小組指派發言人進行討論結果的匯報,其他小組成員進行補充。與此同時,對于學生提出的疑惑,教師要鼓勵其他小組成員進行組間探討,提高課堂參與度。
在合作學習中,教師要關心學生的情感狀況。作為學生主動建構知識的學習活動,互動交流是合作學習的核心,合作學習的過程是一項共享社會活動。在合作學習過程中,由于小組成員的性別、性格、成長經歷、思維方式等方面的差異,對于同一個問題,成員之間會產生不同的意見,進而產生沖突。雖然合作中存在適當的競爭,但是過度的競爭往往會導致學生的人際關系緊張,進而違背合作學習的初衷。同時,在“異質分組”的情況下,組內成員往往存在能力上的差異,部分后進生往往因為能力不足、自卑等問題處于合作學習的邊緣,成為合作學習的旁觀者。因此,教師應該對學生進行情感上的引導,時刻關注學生在活動過程中的情感變化,一旦發現異常情況,就應立即采取疏導措施。例如,教師可以發掘后進生的獨有優勢,采取“拼圖式”合作學習法,將小組任務進行分解,讓每個成員都能各盡所長,從而發揮自身的價值,實現自我效能的最大化,使整個課堂呈現出良好的合作學習氛圍。在積極的學習氛圍中,成員之間才能和諧共處,共同交流討論,不斷迸發出思想的火花。
教師是學習效果的評價者??茖W評價是檢驗合作學習的重要標尺,也是促使合作學習有效開展的關鍵。因此,作為課堂教學活動的主導者,教師應該努力使評價更為科學合理。首先,教師要明確評價目的,合作學習的評價目的并非是任務本身,教師不應過度注重任務的完成度,而應更加重視“全人”的培養,把學生的思維能力發展、社交技能提升、正確態度、價值觀的形成等納入評價范圍之中。其次,教師要提倡評價主體的多元化,鼓勵學生參與合作學習效果的評價,通過小組中學生的自評和互評,讓學生不斷進行觀點交換和自我審視,從而促進學生批判性思維的發展。最后,教師還應兼顧導向性評價和激勵性評價,對于小組中的后進生,要給予鼓勵,引導其積極加入討論交流;對于優秀學習小組,教師也應給予適當的獎勵,促進小組間的良性競爭,不斷激發課堂活力。
(三)變革教學管理模式,支持合作學習,助力高階思維發展
教師是合作學習得以有效落實的關鍵,因此,學校應該把教師的專業技能培訓作為撬動合作學習的杠桿。首先,學??梢匝埾嚓P專家入校開設相應的合作學習課程,為教師介紹合作學習教學理念以及校外成功的合作學習教學案例,提升教師合作學習的理論水平,并為其提供合作學習開展策略指導。其次,在有條件的情況下,學??梢蕴峁┮欢ǖ臋C會,讓教師走出校門,實地參觀一些優秀的學校,學習其他優秀教師組織開展合作學習活動的方法和策略?;谡鎸嵡榫车挠^察學習,可以給予教師更大的沖擊,更加利于教師將學習的內容落實到自身的課堂之中。最后,學校還可以定期組織教師進行實踐交流,讓教師分享有效合作學習策略,供其他教師借鑒,也可以提出自己在合作學習課堂中遇到的困難,發揮群體的力量,尋求解決方法。
學校也應創設良好的合作學習環境。首先,在物理合作學習環境方面,傳統的插秧式桌椅分布限制了學生的活動交流,因此,學??梢再徶眯碌淖酪?,例如圓桌或拼圖式桌椅等,使學生可以靈活移動桌椅,自由進行拼桌,拉近彼此的距離,便于交流和討論。其次,進入疫情時代,線上學習方式被廣泛接受。因此,網絡合作學習環境的構建必不可少,學??梢猿浞纸柚F代化信息手段,如釘釘、騰訊會議等,鼓勵師生進行線上的合作學習交流,開展智慧型合作學習。最后,學校還可以利用自身的資源,創設優質的校園人文合作環境。例如,學??梢苑e極開展校際間的交流活動,打造花園式校園,凝練校園文化,使校園充滿濃厚的人文氣息,增加學生的凝聚力,使學生樹立良好的合作意識。
(許倩婷 殷世東,福建師范大學教育學部,福州 350117)
參考文獻:
[1] 鐘志賢.教學設計的宗旨:促進學習者高階能力發展[J].電化教育研究,2004(11):13-19.
[2] [美]歐文·拉茲洛.用系統論的觀點看世界[M].閔家胤,譯.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5:1-14.
[3] 全強虎.地理教學中學生系統思維方式的培養[J].中學地理教學參考,2000(Z2):61-62.
[4] 李抗,葉浩生.論格式塔心理理論中的系統科學思想[J].社會心理科學,2011(8):12-17.
[5] 蔡歆,祁紅.高階思維培養:小組合作學習的升級之路[J].中小學管理,2019(9):55-57,59.
[6] 王光榮.發展心理學研究的兩種范式——皮亞杰與維果茨基認知發展理論比較研究[J].華中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4(5):164-169.
[7] 林眾,馮瑞琴,羅良.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的實質及其關系[J].北京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6):30-36.
[8] 羅伯特·恩尼斯,都建穎,李旭.批判性思維測試[J].工業和信息化教育,2016(6):8-17.
[9] 王亦晨.合作學習模式中學生無效互動的破解[J].教學與管理,2019(6):95-97.
[10] 萬發.合作學習的價值及其實現[J].教學與管理,2014(27):7-9.
實習編輯:劉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