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玉潔 羅英

摘? 要:“形勢與政策”課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重要組成部分,肩負著新時期認清歷史方位、把握國際坐標、立足中國現實的教育使命。OBE作為一種基于學習產出和持續改進的教育理念,為推動地方應用型高?!靶蝿菖c政策”課教學設計與模式創新提供了新思路和新方法。成都工業學院運用布魯姆認知理論,將“以學生為中心、成果導向、持續改進”貫穿于“形勢與政策”課程建設全過程,探索建構“3+3+3”——“三目標三平臺三評價”的混合式教學新模式。
關鍵詞:OBE;地方應用型;形勢與政策;課程建設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志碼:A? ? ? ? ?文章編號:2096-000X(2021)11-0135-05
Abstract: The "situation and policy" course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t plays important roles in recognizing historical orientation, grasping international coordinates and understanding China's reality. The OBE concept, as an educational concept based on learning output and continuous improvement, has important reference significance for promoting the teaching reform of the "situation and policy" course in local application-oriented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Using Bloom's cognitive theory, Chengdu Technological University runs "student-centered, results oriented and continuous improvement" through the whole process of "situation and policy" curriculum construction, and explores the construction of "3+3+3"--a new hybrid teaching mode of "three objectives, three platforms and three evaluations".
Keywords: OBE; local application type; situation and policy; curriculum construction
自2016年以來,黨中央和國務院對高?!靶蝿菖c政策”課的定位、教學管理、教學內容、教學資源、教師隊伍、教學方式、學習考核等方面作了明確要求?!靶蝿菖c政策”課作為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及時、準確、深入推動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進教材進課堂進學生頭腦,實現思政課程與課程思政的有機結合發揮獨特優勢作用。新時代背景下推動“形勢與政策”課程改革創新,提高“形勢與政策”課整體教學質量,增強“形勢與政策”課獲得感,是培養新工科人才的必然要求,更是發展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的關鍵所在。近年來,著者團隊積極探索并主動契合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改革的總方向,調研課程建設和教學工作中存在不足,以教育部“示范馬克思主義學院和優秀教學科研團隊”建設項目、四川省高等教育質量工程綜合改革項目為依托,運用OBE基本理念和教學設計方法聚焦立德樹人與育人育才關鍵,結合地方應用型高校“面向國家、立足地方、重在應用”的人才培養定位,構建了“形勢與政策”課程持續改進的閉環教學體系,取得了良好實效。
一、基于OBE理念的課程改革探索
OBE(Outcome Based Education)是一種基于學習產出和持續改進的教育理念,由美國學者Spady W.D.于1981年首次提出。他將OBE定義為“清晰地聚焦和組織教育系統,使之圍繞有助于學生獲得在未來生活中實質性成功的經驗。”OBE理念強調教師首先必須具備清晰的教學目標,即在整門課程完成后學生應該達到的能力和水平要求,然后根據這個目標設定合適的教學手段和方式來保證目標的達成。OBE理念由“以學生為中心、成果導向、持續改進”三個核心組成,有效回答了“學什么、怎么學、學得怎么樣”的問題。OBE理念應用于“形勢與政策”課程,有利于促進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育人目標的達成和大學生全面素質養成目標的實現。
(一)以學生為中心是目標
以學生為中心(learner-centered)是現代教育的基本理念,其理論基礎是人本主義和建構主義。OBE理念倡導實現以教學為中心的傳統學校教育向以學生為中心的終身學習轉變,以課堂集體面授向教師指導的學生自主學習和協作學習為主轉變,以教師傳授制定教材的既定學科內容向學生應用教師設計的和可獲得的學習資源和學習環境轉變。然而,傳統的教師認知偏差、本位意識、專業水平欠缺所致的“照本宣科”和“滿堂灌”“填鴨式”教學模式已經難以滿足大學生對“形勢與政策”課程內容需求和教學方式轉變需求。教學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都離不開學生的需求,應貫穿于“形勢與政策”教育教學全過程,充分知曉當代大學生的群體特征和主流認知、行為特點,把握學生思想動態,多從學生角度思考問題,突出學生主體性地位。
(二)成果導向是關鍵
成果是指學生通過完成階段性或所有學習過程,獲得內化到其心靈深處的包括所知內容、實際能力、價值觀和情感因素的學習結果。成果導向與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目標緊密相關,強調按照反向設計原則設計課程,學習成果與課程結構有清晰的映射關系,每一個教學環節對實現價值導向的學習成果有確定的支撐和貢獻。基于成果導向“圍繞面向真實問題解決、重視多學科知識交叉、關注學生團隊協同合作”的個性化研究型教學模式,可以有效激發沉默的大多數“低頭族”變知識記憶、簡單復述的淺層學習為知識綜合應用、問題創造解決的高階思維深度學習,有助于實現“形勢與政策”課知識性與價值性、理論性與實踐性、主導性與主體性、灌輸性與啟發性、顯性教育與隱性教育的有機統一。
(三)持續改進是保障
有效的教學評價是檢驗教學目標達成的重要依據。OBE的教學評價聚焦在學習成果上,而非以教學內容以及學習時間投入、學習方式為評價標準,強調達成學習成果的內涵和個人的學習進步?!靶蝿菖c政策”課借助于多元化和分層性的學習評價標準,根據每個學生能達到課程要求的程度,分階段對階段成果進行針對性評價。通過對學生學習狀態與結果的評價,可以準確掌握學生對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新理論成果的接受現狀和對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踐現狀的了解情況,為學生學習成果的定義和學習結果的實現提供持續改進的動力源,為教師持續改進教學提供參考,不斷提升“形勢與政策”課教學質量。
二、基于OBE理念,重建形勢與政策課程教學模式
課程是實現育人目標的重要載體,在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方面發揮重要作用。運用OBE理念的“形勢與政策”課程教學,緊緊圍繞“為什么要開設這門課程,課程想讓學生取得的學習成果是什么,如何有效地幫助學生取得這些學習成果,如何知道學生已經取得了這些學習成果”四個問題,構建課前、課中與課后有效銜接,涉及教學目標、教學內容與教學方式、教學條件與資源、教學質量與評價等多元改革的“三位一體”課堂教學模式(如圖1)。
(一)聚焦學生中心,明確教學目標
應用型本科“形勢與政策”課教學目標的確定是以《教育部關于新時代高?!靶蝿菖c政策”課建設的若干意見》和工程教育專業認證對人才培養目標和畢業要求相結合為依據,運用布魯姆認知理論,實現認知、能力、情感三目標。
目標1:培養學生政治文化認同:能正確認識新時代世界和中國發展大勢,正確認識中國特色和國際比較。深刻領會黨的十八大以來黨和國家事業取得的歷史性成就、發生的歷史性變革、面臨的歷史性機遇和挑戰,準確理解黨的基本理論、基本路線、基本方略,領會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精髓。樹牢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形成愛國、愛黨、愛社會主義的政治認同,正確認識時代責任和歷史使命,維護國家利益。
目標2:培養學生人文科學素養:樹立正確的世界觀、價值觀、人生觀,具備一定的國際視野,具有明辨是非的能力,具有社會責任感。正確認識遠大抱負和腳踏實地,能領會習近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精髓,能夠以事實求實的精神通過所學知識正確的透過現象、摸清規律,科學看待外部世界和自身。
目標3:培養學生自主學習、溝通合作能力,以及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的團隊協作、資料搜集、口頭和書面表達能力,引導學生踐行和增強政治認同、文化認同、人文精神、科學精神、社會參與素養和能力,具備運用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方法對國內外重大事件、敏感問題、社會熱點、疑點、難點問題的思考、分析和判斷能力。
(二)圍繞教學目標的教學內容優化設計
為保證教學目標的有效實現,在緊密圍繞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堅定把“四個自信”貫穿教學全過程基礎上,基于地方應用型高校辦學定位和人才培養,對形勢與政策教學內容按照“3+1”分模塊專題式教學進行調整。事實上,“形勢與政策”課要求達到宣傳主流思想價值、培育引導學生思想成長和觀念塑造的教學作用與每學期安排僅8個學時的現實困難對該門課程教學提出極大挑戰。基于此,采用分模塊專題式教學,實現以點帶面、舉一反三是一種較好的選擇?!?”是以教育部每學期規定的《高?!靶蝿菖c政策”課教學要點》作為基本依據,圍繞從嚴治黨、經濟社會發展、港澳臺工作、國際形勢與政策、生態建設等方面內容綜合成3個專題。“1”個校本特色專題是立足學校紅色資源,突出愛國愛校教育,結合綜合改革實情,服務地方社會經濟發展。例如,著者團隊根據“3+1”模式在某一學期開設了“努力學習陳毅精神,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堅定的弘揚者和踐行者”“從‘五位一體看中國5年成就”“‘一帶一路戰略中的成都機遇與青年使命”“特朗普時代的中美關系”四個專題。這些專題在遵循學生認知客觀規律基礎上,既考慮引導學生深刻領會黨中央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傳承紅色文化和革命精神,又結合實際解決大學生面臨的現實困惑。專題模塊式教學內容的調整不僅優化了知識結構,也著實解決了“形勢與政策”課要立足“政”、突出“新”、回應“惑”的新要求,實現黨情、國情、?。ㄊ校┣榕c校情有機統一。
(三)基于成果導向的教學方式創新
1. 充分發揮朋輩作用,促進生生協作學習。美國猶他州立大學教授Merrill提出了有效教學的四個階段:激活、展示、運用和整合。其核心思想是,只有當教師針對學生實際面臨的真實問題進行教學設計,且能夠提供相應的解決指導時,教師和學生之間的教與學效能才會得到提升?;诔晒麑?、任務驅動的協作學習可以提高學習者學習投入水平和會話質量,促進學生在互動中建構“存在感”,在表達中爭取“獲得感”。緊密結合“形勢與政策”課程,組織策劃獨具特色的活動,發揮朋輩效應,引導大學生關心時事政治、關注國內外形勢,深刻理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提高大學生思想政治理論學習的觀察力、價值判斷力和行動踐行力。例如,著者團隊設計了與課堂教學內容配套的“愛國愛校愛自己”系列3大專題、6大版塊的“形勢與政策”課實踐教學活動。在黨的十九大召開之際,與學生社團合作開展愛國主義主題電影周及“我眼中的十九大”大學生微課大賽;圍繞學校綜合改革及“十三五”規劃,以“我要如何做成工人”“未來五年的成工院”為題展開全校學生大討論;在講解“陳毅精神”專題時,開展陳毅詩詞朗誦大賽、“陳毅故里行,精神存我心”征文比賽。通過系列實踐活動,將大學生的“中國夢”“成工夢”與“個人夢”教育有機結合,切實增強了大學生對“形勢與政策”課的獲得感。
2. 聚合優質資源,實現多元多維教學方式有機結合。多元化多維度的“形勢與政策”實踐教學模式與課堂教學能形成良性互補融通,凸顯“1+1>2”的教學功能。著者以“2+2”——“雙團隊”為主體、“雙實踐基地”為載體創新實踐教學模式,深挖學校資源、強化校地合作、創造集聚效應、踐行社會服務?!半p團隊”是基于“形勢與政策”課程成立的“學習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師生宣講團”和學生“求是共進社團”,在“形勢與政策”課“三全”育人和發揮高校社會服務等方面發揮重要作用。“宣講團”充分整合校內優秀師資和社團優秀骨干學生隊伍,以“新時代、新思想、新目標”為主題,以“新”作為主線,面向全校、社區、校地合作企業及欠發達地區開展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志愿巡講?!扒笫枪策M社團”是隸屬于教研室的自治性學生組織,是開展“形勢與政策”實踐教學的有力橋梁。
(四)支撐教學目標達成的“三位一體”教學平臺搭建
1. 開放共享的在線教學平臺搭建。“互聯網+教育”時代,“形勢與政策”課要敢于打破傳統課堂的話語傳播方式,變價值觀單向傳播為課堂和網絡空間立體化傳播,充分發揮教與學的雙主體作用,滿足學生在課堂中的主體性訴求。“微信公眾平臺”和“在線精品課程”數字多媒體資源能有效解決單一紙質教材不能滿足課程時效性、學生課后對知識難點解析無途徑等困境,是傳統教學方式與現代信息技術有機融合的創新網絡教學形式。著者團隊建立了“形勢與政策論壇”微信公共平臺,根據教學內容及時向學生推送時事熱點新聞,保證“形勢與政策”教學資源的時效性。每學期圍繞教學專題,組織省內外專家、教學競賽獲獎的骨干教師錄制當期在線精品課程,幫助學生在課余對教學專題的重點難點問題進行再梳理。開放共享的在線教學平臺以加強數字多媒體資源與紙質教材的融合度和互動性,使教學資源更豐富、更及時、更具吸引力,更體現時代特色,突破教與學在時間與空間的限制,有效地擴大學生的知識廣度和深度。
2. 打造形勢與政策大講堂品牌。形勢與政策大講堂是實現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三進”的新載體,是課堂教學的高階延伸。“形勢與政策”課的特殊性決定了需要整合優秀師資,建立復合式教學團隊。搭建“立體化三層次”的復合式教學團隊包括專兼職教師、政企領導干部和權威專家。高素質專兼職教師是課堂教學的基礎,豐富經驗的高校政企領導干部是補充,國內權威國際問題專家、特約評論員是課外延伸的重要力量。他們熟悉國家政策,對國際國內形勢能深入點評、精確解讀,對提高大學生政治認知廣度和思維深度發揮重要引導作用。例如,著者團隊每學期開設兩期學校特聘教授——國內知名專家學者主講的專題講座,形成特色品牌“形勢與政策大講堂”的教學長效機制,實現了形勢與政策課堂與課外的無縫銜接。
3. 搭建校內外聯動專題實踐教學平臺。習近平強調實踐育人,“學到的東西,不能停留在書本上,不能只裝在腦袋里,而應該落到行動上,做到知行合一、以知促行、以行求知?!痹谛蝿菖c政策課實踐基地建設上,必須摒棄以前走馬觀花過于注重形式的缺陷,回歸教學的本質,專注于平臺本質的建設。通過與實踐基地合作,開展極具地方特色的實地調研,形成調研報告,實現學生社會實踐有效落實與為實踐基地建設發展建言獻策的雙贏成效。立足“形勢與政策”課特點,發揮實踐教學資源優勢,搭建緊扣教學內容的校內(紅色紀念館)+校外(紅色基地+博物館+鄉村+企事業單位+法院+社區街道)專題實踐教學基地群。通過創新立德樹人和革命傳統實踐教育手段,以大學生喜聞樂見的方式牢固樹立其正確的祖國觀、民族觀、文化觀和人生觀。
(五)持續改進,建立“及時-形成-結果”教學評價機制
基于OBE基本理念運用的形勢與政策教學評價改革是至關重要的,也是確定教學目標達成、實現持續改進的依據。目標達成度評價是形勢與政策課教學質量評估的核心。打破傳統單一的試卷考核方式,秉承靈活、開放、多樣原則,以學生學習成果為導向,建立“及時-形成-結果”全過程考核評價機制是可行的。以著者學校——成都工業學院為例,形勢與政策的成績由在線教學平臺成績(在線學習記錄+在線測試)+課堂成績(即興及參與考核)+實踐成績(成果展示、互評考核)構成,與知識、能力、情感教學三目標緊密對應。
1. 基于在線學習記錄和在線測試的在線教學平臺成績為形成性教學評價提供數據依據。在線教學平臺具有專業的數據統計功能和數據分析功能,增加了教學過程的科學性和可視化程度,為改進教學方式提供重要依據,實現教學過程、教學質量的持續提升。平臺記錄基于對學生在線學習行為、學習成果和學習頻率的大量數據,為形成性評價提供了可行性。
2. 參與即興式考核為及時教學評價提供參考。參與式考核重在過程考核,以激發學生興趣、調動學生對課程學習積極性、提升主體意識為主。即興式考核以教師即興提問、隨即布置任務、隨堂測試為主。主要考察學生分析問題、邏輯思路、語言表達等能力。教師根據課堂教學和實踐教學中學生隨堂表現及對課程總結情況進行考核鑒定。
3. 基于成果式考核的結果性評價。成果式考核是對教學目標達成度檢驗的有效教學評價方式,以成果展示為考核內容,主要考察學生在實踐教學中搜集信息能力、探索能力、分析能力和總結能力。包括依據教師預先確定的主題所形成的論文、調研報告等成果,參加實踐教學所開展比賽的參賽作品,通過協作學習形成的主題成果匯報、參加師生宣講團面向社會服務的發言稿、宣講報告以及聽取“形勢與政策大講堂”后在班上進行宣講的PPT成果等都視為成果式考核內容。
三、結束語
運用OBE理念以成果導向進行反向設計的“形勢與政策”課教學體系構建與實施,是培養學生知識創造與傳播、國際視野與理解、社會責任與義務的重要途徑。與傳統教學相比,教學設計與模式的創新注重育人與育才相統一,以培養理論學習與實踐創新相結合的復合型人才,對于提高地方應用型高校形勢與政策課教學質量有借鑒意義,已初見成效。
參考文獻:
[1]新華社.關于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見[EB/OL].http://www.xinhuanet.com/2017-02/27/c_1120538762.htm.
[2]教育部關于加強新時代高?!靶蝿菖c政策”課建設的若干意見[EB/OL].http://www.moe.gov.cn/srcsite/A13/moe_772/201804/t
20180424_334097.html.
[3]高德毅.高?!靶蝿菖c政策”課質量提升:規范化建設與綜合改革[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17(9):26-29.
[4]李逢慶.混合式教學的理論基礎與教學設計[J].現代教育教學,2016(9):18-24.
[5]施曉秋.遵循專業認證OBE理念的課程教學設計與實施[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8(5):154-160.
[6]習近平.在北京大學師生座談會上的講話[N].人民日報,2018-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