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玲
摘 ?要:幼兒是行為習慣養成的關鍵時期,在幼兒教育中培養幼兒的進餐禮儀,能夠讓幼兒養成良好的用餐習慣,促進幼兒身心健康發展,因此在幼兒教育中,教師需要結合幼兒的心理發展狀態以及興趣愛好等要素,為幼兒設計出具有趣味化與多元化的進餐禮儀培養模式,引導幼兒文明進餐,進而糾正幼兒錯誤的進餐方式,本文分析了目前在幼兒進餐禮儀培養的現狀,提出了幼兒園進餐禮儀培養的策略。
關鍵詞:進餐禮儀;幼兒園;策略;現狀
【中圖分類號】G610 ? ? ?【文獻標識碼】A ? ? ? 【文章編號】1005-8877(2021)11-0029-02
Hand in hand "intelligence" education blooms the flower of etiquette
——the training strategy of dining etiquette
CHEN Ling ?(Gutian County Experimental Kindergarten,Ningde City,Fujian Province,china)
【Abstract】Children are a critical period for the development of behavioral habits. Cultivating childrens eating etiquette in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 can help children develop good eating habits and promote their physical and mental health. Therefore,in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teachers need to integrate childrens psychology Development status,hobbies and other elements,design interesting and diversified dining etiquette training models for children,guide them to eat in a civilized manner,and correct childrens wrong eating methods. This article analyzes the current status of childrens eating etiquette training and proposes The strategy of cultivating dining etiquette in kindergarten.
【Keywords】Dining etiquette;Kindergarten;Strategy;Current situation
禮儀在人與人交流和交往的過程中發揮著十分重要的作用,進餐禮儀也體現著家庭、團體的精神文明狀態,展示了個人的文化魅力與人格品質,由于幼兒的思維認知還不夠成熟,有些幼兒并沒有養成良好的進餐禮儀,因而影響了幼兒的全面發展,因此幼兒園要重視進餐禮儀的培養,引導幼兒能夠養成良好的用餐習慣。
1.智趣用餐:“智趣”教育與進餐禮儀的交集
智趣用餐主要指的是依據幼兒的興趣愛好以及心理特征,為幼兒設置具有趣味性和豐富性的用餐環節,讓幼兒能夠快樂用餐、主動用餐,智趣用餐與進餐禮儀相互交集,表現在教師需要通過采用更加輕松和靈活的方式,引導幼兒感受到用餐的樂趣,在趣味性的用餐環節中,滲透進餐禮儀,這樣就會消除幼兒心理上的抵觸性,更有助于幼兒接受和學習。現階段,很多家庭和幼兒園將更多的精力傾注在對幼兒技能和知識的教育中,忽視了對幼兒行為習慣等方面的培養,使得幼兒在進餐中形成了不好的習慣和方式,這對幼兒的健康成長造成了一定的阻礙。
在以往的幼兒進餐禮儀培養中,很多教師一味的對幼兒進行批評或者說教,導致幼兒對進餐禮儀的學習不感興趣,甚至有些幼兒還會厭煩進餐,不愿意積極參與到進餐中,這種強制性的進餐禮儀培養,不符合幼兒心理發展的需求。幼兒進餐中經常會表現出餐前不洗手、講話、玩玩具、挑食、亂扔飯菜、飯粒掉到桌子或者地上、隨意離開座位、不排隊等不文明的行為,而通過智趣教育,能夠從愉悅的用餐環境中,引導幼兒養成文明的用餐習慣,幫助幼兒糾正錯誤的進餐方式,這樣才能夠促進幼兒實現全面發展。智趣教育與進餐禮儀的培養相互交融,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和價值,其符合幼兒的心理動態,避免了在進餐禮儀培養中教師強制性的情況出現,使得幼兒在進餐中更加自覺的遵守進餐禮儀,使得進餐禮儀的培養更加合理性與科學性,展示出了幼兒在進餐禮儀學習中的主導權。
2.嚴肅現狀:進餐禮儀教育之現狀和思考
雖然在素質教育下,幼兒園教育教學方式以及思路等都有了極大的改變和創新,但是從整體上來看,在幼兒園進餐禮儀的教育中,依然存在一些不足之處。首先,部分幼兒教師對智趣教育下進餐禮儀的培養不夠重視,缺少深入的研究和分析,沒有將智趣與進餐禮儀教育有機的融合起來,在用餐之前,對幼兒枯燥的進行說教,經常會強制幼兒應該做什么,不應該做什么,這就會在很大的程度上導致幼兒產生抵觸的心理;同時有些幼兒教師在用餐的過程中,經常對幼兒進行催促,讓幼兒“大口吃”“快點吃”,并沒有將用餐禮儀與實際的用餐環節相銜接,這對幼兒來講,增加了用餐的心理壓力,不利于幼兒的健康成長。
其次,根據對幼兒家庭進餐情況的調查顯示,40%的幼兒進餐姿勢正確,有15%的不正確,70%的幼兒會自己吃飯,25%的不會在餐后主動擦嘴,30%幼兒會邊吃邊玩,50%幼兒會挑食,26%的孩子在家不使用筷子,通過對數據的分析,可以看出幼兒在家庭中也存在一些進餐不文明的現象,因此進餐禮儀的教育需要家庭和幼兒園之間相互配合,從幼兒成長和發展的角度出發,共同引導幼兒養成良好的進餐習慣。
3.教育融合:“智趣”教育在進餐禮儀中的滲透
幼兒具有活潑好動的天性,對新鮮的事物經常有著濃厚的學習和探知的興趣,在幼兒進餐禮儀教育中,教師要凸顯出幼兒的主體性,將智趣與進餐禮儀教育相互滲透,共同促進幼兒的智力因素與非智力因素能夠協調發展,可以從餐前、餐中與餐后這三個環節出發,展開智趣教育。
首先,在餐前教師可以為幼兒播放一些比較舒緩或者幼兒喜愛的歌曲,如:《進餐歌》《吃飯不要喂》《好寶寶吃飯了》等,營造出良好的用餐氛圍,然后組織幼兒進行餐前洗手、自覺排放凳子、自覺排隊等候;或者教師也可以為幼兒講述一些用餐禮儀的小故事,從故事中啟迪幼兒,讓幼兒能夠自覺學習用餐禮儀。如:《小熊吃飯》《不愛吃飯的貝貝》《好餓好餓的毛毛蟲》《大公雞和漏嘴巴》。
其次,在用餐中,教師還可以為幼兒設計進餐登記表,對幼兒的用餐姿勢、用餐習慣等進行登記和打分,最后在每周五進行評選,對有進步和表現優異的幼兒給予獎勵,以此來促進幼兒良好進餐習慣的培養。此外,在用餐之后,教師還可以組織幼兒進行角色扮演、進餐禮儀游戲等活動,以“我自己會做飯”為主題,為幼兒提供食材、道具等,讓幼兒模仿和示范做飯的動作,并引導幼兒節約糧食,防止盤中的食物掉落,或者教師也可以為學生展示一些用餐禮儀相關的漫畫,讓幼兒進行欣賞,并鼓勵幼兒自主創作進餐禮儀相關的美術作品等,融合繪畫、剪紙、粘貼,展示出進餐禮儀學習的多元性,這樣幼兒不僅可以掌握更多的知識和技能,同時也能夠在充滿趣味的氛圍中學習并掌握進餐禮儀,達到了智趣學習的效果。
4.教師職責:以智啟智智趣交融餐中管理
教師在智趣教育中發揮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其需要在進餐環節對幼兒的進餐方式、習慣等進行指導和糾正,不僅要展示出進餐禮儀學習的趣味性,同時教師還應該從幼兒的實際情況出發,設置個性化與針對性的智趣進餐教育模式,進而滿足幼兒的心理預期,到達最佳的進餐禮儀教育效果。首先,教師可以在進餐禮儀培養中為幼兒播放一些背景音樂,最好為沒有歌詞或者比較安靜的音樂,這樣就可以降低幼兒的浮躁性,讓幼兒在音樂中精心進餐。同時教師還應該為幼兒示范正確的進餐動作,比如:在用餐中教師發現幼兒吃剩的骨頭掉到地上,可以幫幼兒撿起,如果飯菜掉到餐桌上之后,教師可以細心的提醒幼兒,下次要注意。
其次,在進餐中教師還應該及時對幼兒進行鼓勵,形成榜樣的力量,激發幼兒對進餐禮儀學習的積極性,如:“今天的飯菜真香,老師都好想吃啊!”。或者還可以通過設置一定的情境,糾正幼兒挑食的不良習慣,如:部分幼兒不喜歡吃蔬菜,教師就可以拿出小白兔的玩偶并說:“我最愛吃胡蘿卜和白菜了,哪位小朋友盤中的胡蘿卜還沒有吃完,我可要過來搶啦!”或者教師還可以讓幼兒扮演出一些小動物的形象,在吃飯時詢問幼兒:小狗愛吃什么?小貓愛吃什么?小白兔愛吃什么?然后幫助小動物吃掉這些食物,這樣幼兒進餐的氛圍不僅會活躍起來,同時也可以引導幼兒養成更加健康的飲食習慣,避免挑食。此外,教師還應該按照不同幼兒的進餐需求,為幼兒添加食物,不能強制性的為幼兒添加食物,可以通過日常的觀察以及親切的交流,順應幼兒的心理,為其添加食物,這樣就可以防止部分幼兒食物過剩,或者部分幼兒食物不夠等情況。
5.強化互動:餐后指導激活環境強化智趣交融
在以往的幼兒進餐禮儀培養中,教師是主體,幼兒只能被動的接受,很多幼兒的意見和想法難以及時表達出來或者展示出來,教師和幼兒之間的互動比較少,使得部分教師對幼兒在進餐中的實際情況不夠了解,沒有從幼兒的心理出發設計趣味性的進餐禮儀培養方案,這就反而會影響到幼兒進餐禮儀的學習。因此,在智趣教育下,教師應該加強和幼兒之間的互動與交流,做好餐后指導,進一步強化智趣教育與進餐禮儀培養的交融性。
在以往的進餐過程中,通常由一個或者兩個教師指導幼兒的進餐,部分幼兒進餐完畢之后,仍然有少數幼兒進餐沒有完畢,因此教師就可以選擇幾名“小小管理員”幫助教師管理進餐,督促其他小朋友的進餐禮儀,很多幼兒都希望能夠表現自己的優勢和特征,并得到教師與同學的肯定,如果教師可以在進餐管理中每天選擇兩名或者三名幼兒為管理員的角色,那么幼兒的進餐積極性就會顯著增加,同時也構建出了相互監督與相互促進的進餐禮儀培養模式,有助于強化智趣教育的效果。
其次,在智趣教育中,教師還應該設置多元化的進餐評價體系,如:教師可以創建趣味化的進餐評選欄目,在教室的墻面上設置“進餐禮儀直通車”并使用小汽車的標志,對每個幼兒在進餐中的表現進行點評,獲得小汽車的數量最多的幼兒就可以獲取“健康寶寶”的稱號,這樣幼兒就會自覺的參與到進餐禮儀的學習中,激發了幼兒的積極性。
此外,教師還可以在班級內部組織幼兒進行討論,比如:可以使用多媒體設備,為幼兒播放一些反面的案例,或者一些不文明用餐的視頻、圖片等,讓幼兒對這些方式進行討論,并提出思考的問題:這些進餐習慣很不好,雖然這些行為只是極個別的幼兒所為,但是他們的行為會影響到其他的小朋友,那么進餐時這樣做對嗎?為什么?我們應該怎么辦呢?這時很多幼兒就會參與到討論環節中,并及時對自己在用餐時的行為進行反思,進而幫助幼兒及時發現自己在進餐時出現的不良習慣和行為,這樣不僅加強了師生之間的互動和交流,同時也能夠有效的引導幼兒進行思考和探索,以便形成良好的用餐習慣,糾正錯誤的進餐方式,極大的提高了進餐禮儀培養的效率。
6.結束語
進餐禮儀的培養在幼兒園教育中發揮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其能夠引導幼兒養成良好的進餐習慣,糾正幼兒錯誤的進餐方式,能夠促進幼兒實現全面發展,因此在進餐禮儀的培養中,教師要充分的結合幼兒的興趣愛好和心理特征,將智趣教育與進餐禮儀有機的結合起來,展示出進餐禮儀教育的趣味性和豐富性,讓幼兒能夠感受到進餐禮儀學習的樂趣,以便主動的參與到進餐禮儀學習中;同時教師還應該做好餐前、餐中以及餐后的指導,通過借助小游戲、活動等,幫助幼兒學習進餐禮儀。
參考文獻
[1]劉敏.為幼兒奠定良好的人生基礎——幼兒禮儀教育策略探討[J].赤子(上中旬),2016(24):203.
[2]張志靜.幼兒園禮儀教育實踐活動方法與策略[J].科教導刊(上旬刊),2019(05):146-147.
[3]龔楠.幼兒園禮儀教育中的問題及實施途徑探析[J].文化創新比較研究,2019(33):183-184.
[4]吳菊香.一日之計在于晨——淺談來園活動中的幼兒禮儀教育[J].科學大眾(科學教育),2020(03):83.